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發改委廣東進行自主創新調研 人才為最大制約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30日 17:28 發改委網站

  近日,高技術司劉艷榮助理巡視員帶隊,就企業自主創新問題到廣東省進行了專題調研。分別走訪了廣州金發科技、廣船國際、廣州無線電等企業技術中心,召開了由10家國家和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的領導參加的座談會。近年來廣東省在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和政府扶持、市場化運作、以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重點的區域創新體系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政府和企業在推進自主創新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并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

  一、發展現狀與成效

  (一)優勢產業創新能力逐步提升

  近年來,廣東省圍繞加快結構調整,培育優勢產業,大力扶持產業龍頭和骨干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了產業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2004年廣東九大支柱產業總產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75.1%,主導地位進一步加強。行業骨干企業的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如,IT類企業在引進基礎上不斷發展壯大,逐漸具備了一定的自主研發能力。2004年全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中廣東有24家,全國14家重點通信設備企業中近一半集中在廣東。這些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研發中心,自主

知識產權不斷增加,華為公司2004年的專利申請量突破1000件,其中85%屬于發明專利,并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累計申請專利400多件。家電行業年產值近2000億元,是廣東最有競爭力的行業之一,在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已步入了以集成創新為主的新的發展階段,逐步形成了較完整的產業鏈,信息家電及高端技術和產品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二)技術中心成為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的重要載體

  經過幾年發展,廣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在規模、能力和水平上上了一個新臺階。目前,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已達107家,2002-2005年,省財政安排資金共計2億元,支持100家企業技術中心增強核心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能力。據統計,2004年省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所在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600億元,利潤272億元,企業R&D支出132億元,占銷售收入比例達5.1%。國家及國際組織認證的實驗室達到136個,在省外及海外設立開發機構83家。近三年完成新產品、新技術1839項,獲得專利授權1120項(其中發明專利101項),主持或參與制訂國際、國家、行業標準484項,省認定技術中心的健康發展對廣東企業創新工作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向導作用。

  (三)產學研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廣東省始終把產學研合作作為推進企業創新工作的重要形式,省產學研合作推進辦公室成立十年來,已組織和推動2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2000年以來,實施了近100項重大產學研合作項目和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廣東省還積極推進企業博士后工作,目前廣東已設立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8個,企業博士后在站期間人均完成3個以上技術創新項目,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了重要的人才資源。

  (四)區域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

  廣東省針對當地特點,著力推進區域創新資源的整合和公共區域平臺的建設。一是瞄準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前沿,與國家有關部門共建了一批重大創新平臺。如廣東省、廣州市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出資3億元共建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各投資1億元共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二是以區域產業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推進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促進民營經濟和縣域經濟發展,省政府成立了“廣東省促進產業集群發展聯席會議”,重點支持了一批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項目,促進了區域創新能力的提高。目前,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正逐步形成。

  二、主要特點

  廣東作為我國的經濟大省,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取得重要成效的同時,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其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市場機制是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和相對發達的區域資本市場體系,促進了廣東區域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市場機制成為廣東自主創新的重要動力。一是創新資源的流向主要由市場配置,科技投入由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自主確定投向,提高了資金的投入和產出效率。二是產業優化升級由市場牽引,充分的市場競爭對產業技術進步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引導著企業的技術發展和創新方向,最終決定著產業發展方向。

  (二)企業是區域自主創新的主體。自主創新能力是以我為主,自主把握創新的方向與途徑,實現知識、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隨著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廣東在促使企業成為創新主體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得到切實加強。據統計,目前廣東七成以上科技活動機構設在企業,近八成科技人員分布在企業,八成以上的科技經費來自企業,近七成的高新技術產品由企業主導開發。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業化為目標、產學研合作為重要方式的區域自主創新模式初步形成。

  (三)政府引導和扶持是自主創新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廣東實施“科教興粵”戰略,積極為自主創新創造良好環境。9月下旬,為貫徹中央關于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動結構調整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的重要精神,廣東省召開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工作會議,出臺了《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決定》,強調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廣東經濟轉型和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近兩年,圍繞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廣東省財政投入資金2.3億元,組織實施了“關鍵領域重點突破”專項,帶動企業和社會資金超過30億元,對培育優勢產業,推動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重點突破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技術創新投入不足,動力機制有待完善

  目前廣東大中型工業企業R&D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的平均比例為1.5%左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與廣東經濟高速發展的需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制約著企業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座談和考察中,企業普遍反映自主創新的動力機制不完善是當前突出問題。一是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特別是激勵機制的不健全成為制約企業技術創新的“瓶頸”;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和民營企業出于規避風險和追求當期匯報,在創新投入和決策上十分謹慎;三是受企業發展階段所限,自主創新的層次和水平難以取得大的突破;四是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影響了技術創新的積極性;五是融資渠道不暢,資本要素市場不健全,風險資本來源有限,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導致企業創新投入缺乏穩定來源。

  (二)產業規模迅速擴大與核心技術缺乏的矛盾突出

  隨著廣東主導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大,核心技術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多數企業技術創新主要集中在非核心技術領域,不少產業在國際分工中仍處于較低端的位置,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力弱,制約了經濟效益的提高。廣東是出口大省,但統計顯示,高新技術出口產品中77.3%的產品是國外或港澳臺地區在粵企業生產的,關鍵核心技術和設備如CPU、集成電路、通用軟件等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并無改善,企業難以獲得長久的競爭優勢。裝備制造業方面以汽車產業為例,日本三大汽車品牌日產、本田、豐田均在廣州建立了合資廠,但核心技術(包括技術標準)和自主創新的主動權掌握在別人手中,制約了自主創新和長遠發展。

  (三)從國內獲取關鍵技術的難度加大

  產學研聯合是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目前產學研聯合的深度和層次還有待提高,產學研各方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合作機制尚未形成,大學和科研單位的技術輸出能力弱化。調研中發現廣州珠江啤酒集團有限公司在關鍵技術發展的自主研發中選擇了與國外研究設計公司合作,原因是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難以提供成熟技術,企業在中試轉化環節投入大,效果差;廣東風華集團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加強產學研合作,但近幾年科研院所的技術儲備功能弱化,具有競爭力的電子元器件、材料及精密裝備技術儲備越來越少,使企業技術來源上面臨新的選擇。

  (四)人才資源成為自主創新的最大制約

  人才資源特別是高層次人才是自主創新最寶貴的資源。目前廣東的技術創新人才狀況不論從規模、質量、結構等方面亟待進一步優化提升,技術創新人才與區域產業發展不協調的矛盾日益顯現。企業普遍反映隨著科技投入的加大,企業創新人才不足逐漸成為自主創新中最突出的矛盾,制約著企業創新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目前廣東的區位優勢已不像過去那樣突出,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難度加大,使廣東企業的自主創新面臨潛在的人才危機。

  四、幾點體會

  (一)要結合區域特點推進創新能力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立國之本,崛起之源。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多次強調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置于國家戰略的高度,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目前各地都在研究制定“

十一五”規劃,在產業布局和創新能力體系建設中出現上下雷同的狀況。相對而言,國家目標應更多體現在構建國家創新體系和完善政策法律環境,推進重點領域的自主創新;地方目標則更多體現在以促進地方經濟及其產業可持續發展。廣東省根據現階段產業發展實際,提出以解決產業技術“空心化”為突破口,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業化為目標,應用技術為重點,產學研合作為重要方式,推進產業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思路與實踐體現了自身特色,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只得我們在指導地方工作,推進區域創新能力建設中思考。

  (二)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企業是創新主體,市場則是企業創新的根本動力。在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十一五”自主創新工作中,必須注重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推進創新能力建設,把完善市場經濟環境,促進創新資源的高效配置作為首要任務,推進企業技術創新的造血功能。廣東二十多年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經驗表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在技術創新中的導向作用,在產業技術發展中的牽引作用,才能真正使技術創新成為企業和產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三)要正確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實現技術趕超和跨越過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從廣東的經驗看,政府要有所作為,關鍵是要善于從技術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結合點上把握好政府引導的著力點,在制定產業規劃、構建創新體系、出臺扶持政策等方面下功夫。廣東省政府集中財政資源、整合部門資源對制約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進行重點突破的作法,對推進自主創新發揮了重要作用,樹立了轉變政府職能、營造良好環境的政府形象。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