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銀行引進外資 請人監管是目的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30日 01:15 每日經濟新聞

  尹中余

  銀行引進外資主要有如下三個理由:吸引資金、引進先進技術、完善公司治理。

  前兩項理由幾乎是站不住腳的,第三項理由則值得深究。吸引資金不是銀行引進外資的主要目的:目前中國國內資金利率不斷走低,銀行存貸差不斷擴大,政府擁有的大量外匯
儲備只能投放于年收益率僅為5%的美國國債市場,國內大量的剩余資金需要尋找投資出路。

  事實也證明,引進先進技術同樣不是銀行引進外資的主要目的。很多境外戰略投資者首選的目標是與國內銀行組建具體的項目公司,如合資成立專門的信用卡公司,但國內銀行幾乎全部拒絕了他們的要求,而是要求對方先投資、入股總行,再考慮具體項目的合作,也就是在項目合作之前必須先買“入場券”。如果國內銀行引進外資的主要目的在于銀行管理技術,則應當優先考慮與戰略投資者組建具體項目公司,因為在具體項目公司中可讓外方持有較高的股權比例,從而使外資更愿意將核心技術轉移進合資公司。

  按照目前的操作方式,引進先進管理技術恐怕也屬國內銀行的“一廂情愿”,戰略投資者在僅持有國內銀行10%左右的股份的時候,誰會甘心轉移核心技術?

  說到底,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是我國銀行引進外資的最重要目的。我們應該思考的是,為什么引進外資能夠完善國內銀行的治理水平?而引進國內資金為什么就不能完善公司治理?

  外資雖然只是小股東,但政府往往會礙于國際影響而不敢對外資參股銀行隨意發號施令,而國內資本很難享受如此待遇。如交通銀行雖然一成立就是股份制,股東人數超過幾千人,但內部治理結構長期沒有理順,導致董事會、股東會淪為擺設。可自從匯豐銀行進來后,政府的態度很快隨之改變。并且,外資也有能力看住銀行管理層,讓他們老老實實為股東服務,國內資金往往做不到這一點,說不定還會與管理層里外勾結,掏空銀行。原因在于國內民營企業以及國內銀行管理層長期生活在法律放縱的環境中,缺乏對法律的畏懼之心。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依靠外資完善公司治理的本質就是,通過外資使軟約束成為硬約束!

  但是,引進外資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改善國內銀行的治理結構,卻掩蓋了本需要我們直接面對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只要這些深層次矛盾存在,

中國經濟就不可能真正健康,總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如中國的保險產業是在改革開放后起步的,不存在歷史包袱,但很多保險公司已經長期存在賠付危機,似乎也只能指望外資來提升它們的治理水平了;中國
證券
市場是上世紀90年代才發展起來的,不僅沒有歷史包袱,而且還享受了多年全行業性的暴利時光、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青年才俊,但今天的證券公司幾乎全軍覆沒,大批優秀的國內公司遠赴境外上市,深滬交易所已基本上淪為二板市場。

  引進外資只能是我們實現目標的手段,而不應當成為我們掩蓋自身弱點的工具。如果說在改革開放初期引進外資是我們主動向世界先進經驗學習、主動融入世界的重要表現,但今天國內銀行不顧一切地引進外資,卻說明了體制性缺陷的嚴重性。面對國內銀行、保險、證券等領域里已經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應該深刻反思其中的制度性根源。本人認為,深層次的制度根源至少包括如下方面:一、政府職能轉變不徹底,政企分開一直沒有落在實處;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普遍存在。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