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并購正在改變中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9日 18:13 《產權市場》

  并購正在改變中國——專訪摩根大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中國兼并收購主管孟亮

  撰文/文靜

  孟亮表示,中國企業在能源、科技、制造業方面都有走出去的愿望。具體怎么樣交易才是成功的交易,這要通過實質的交易和時間才能決定。中國的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運
用全球的資源,應當借助投資銀行并購的經驗和咨詢,使這個過程走得更順順一些,將風險控制在可控的范圍。

  “高增長的亞太市場依然是投資銀行的興趣所在,盡管從現實的交易來看,中國市場并購的交易額較以往同期有所下降,但并不排除未來會有更多的交易達成并宣布”。

  10月12日,北京嘉里中心25層的摩根大通中國總部,剛剛從華爾街返回內地的摩根大通中國并購部主管孟亮先生告訴本刊記者,從2005年年初至今,亞太區的并購交易額達250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9%,創出歷史新高。在全球并購額中,亞洲占了18%。而2004年亞太區全年的交易額為2340億美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頭9個月,全球企業并購交易涉及的總金額達1.98萬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達39%。

  在國內投資者對中國A股市場信心漸失之際,國外資金卻對中國市場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今年5月16日,里昂證券行政主席顧家利在北京宣布,里昂將率領550家機構攜帶3萬億美金到中國尋找投資機會。而一貫看好中國的QFII也一再追加投資額度,此后,又有多家境外私人股本金相繼成立并投資中國。

  今年上半年,以亞洲為主的新興市場已出現15個私人股本基金,每個規模都超過10億美元。摩根大通亞太區在其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私人股本投資基金的崛起,是資本市場的新趨勢。從這些青睞亞太地區私人股本投資的國際大投行的動作來看,中國是他們最為看重的投向地之一。

  在這些并購案中,私人股本公司參與其中的交易共2025起,約占全球并購案的14%,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17%。涉及私人股本公司的并購交易總額達到創紀錄的2785億美元,其中在美國就達到1197億美元。最大的一起私人股本并購案,是私人投資家查爾斯和詹姆士•諾蘭出資178億美元收購美國有線電視公司80%的股份。

  從全球的并購活躍程度看,第三季度較第二季度有所減弱,交易額下降了13%。其中,美國頭9個月的企業并購交易金額達777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8%,但其第三季度的交易額從第二季度的3100億美元下降到了1908億美元。

  一方面,國外資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對中國市場感興趣,大量的國外私募資金通過各種渠道蜂擁而入;另一方面,中國企業正在嘗試國際化,聯想、TCL、中海油等正在極力推進對國外企業的并購和整合,盡管它們進行得相當曲折,甚至遭遇失敗的命運,但這絲毫不能阻止中國企業“出!钡臎Q心。

  “這正在成為一個趨勢”。孟亮表示,中國企業在

能源、科技、制造業方面都有走出去的愿望。具體怎么樣交易才是成功的交易,這要通過實質的交易和時間才能決定。中國的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運用全球的資源,應當借助投資銀行并購的經驗和咨詢,使這個過程走得更順順一些,將風險控制在可控的范圍。

  就有關問題,本刊記者對孟亮先生進行了專訪。

  產權市場:今年亞太地區發生了很多有意思的并購,尤其是日本,惡意收購現象也開始出現,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孟亮:亞太并購市場今年突然放量,上半年也遠遠的超過了同期。過去亞洲占全球的15%,今年上半年已經達到了18%。根據我們能夠看到的交易的可能性,這18%還是會提高的。這里面更突出的是日本和澳大利亞,日本從今年年初到5月30日,占整個亞洲并購額的60%,遠遠高于其他的地區。在亞太10大交易中,日本占了6個。

  從趨勢來看,三菱東京和UFJ Tsubasa Securities410億美元(總資產)的交易,這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銀行,這是全球最大的交易。再一個是澳大利亞CLP Power Australia Energy Holdings同意收購SPI,這是17億美元,日本的制藥業重組62億美元,加上澳大利亞的BHP收購WMC這都是比較大的交易。

  亞太區并購市場的情況是,日本61%,澳大利亞16%,這兩個加起來相當于80%。南韓、印尼占5%左右,中國內地5%,如果加上香港和臺灣地區,大中華區則占10%左右。金融行業是比重最大的行業43%,多元化的行業26%,自然資源占12%,能源消費品、醫療保健占11%,科技媒體和電訊是出奇的小,占5%左右。

  我們注意到,在日本,惡意收購的現象正在發生。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趨勢,最近的幾個交易就顯示出了在日本企業在這方面已有所行動。三菱東京和UFJ Tsubasa Securities的合并,實際上它是由三井住友進行惡意收購導致的結果。

  產權市場:在亞洲市場放量的同時,中國市場有什么變化?

  孟亮:中國的交易,包括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網通收購電盈股份,這些交易可以說是在中國以收購為主最大的現金投資,其他的更大宗的投資也有。同時我們也代表了飛利浦電器把它的資產賣給了京東方的冠杰科技,這是我們做的類似于中國臺灣有關的企業收購國際上知名品牌的制造業,同時我們幫助中國南航成功的收購了中國的北方航空和新疆航空公司,這應該是亞太地區最大的并購交易。

  產權市場:中國市場并購的趨勢是什么?

  孟亮:中國國內的并購是受一些因素影響的。第一個是WTO,在WTO的主導之下有很多行業對外開放,外資進入的像消費品,電信行業、銀行業,雖然有一定的控制,銀行業和電信業有一定的控制和股權的限制,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交易正在談判中。

  第二,比較重要的趨勢是“國有股減持”,這和市場上講的“國有股的減持”有區別,我講的是出購資產的形勢,目前我們也在做一些交易,希望會有一個圓滿的結果。這也是因為看到了一些非常好的本地市場,比較領先的地位的國有企業在改制過程中,進一步的鞏固在市場上的領導地位,能夠增強技術上、經營上的優勢。

  第三是走出去的趨勢,中國的媒體宣傳還是比較多的,例子也比較少,聯想、TCL算一個。還是有很多的風險的,在戰略上是非常有道理的,可以行得通,在真正的并購上,在經營操作說都有一定的風險的,需要成熟的精心策劃的才能進行的。

  第四,和走出去有一點關系的是,根據行業的不同有不同的走出去的方式,在能源、科技、制造業方面都有走出去的愿望,具體怎么樣交易才是成功的交易,這要通過實質的交易才能決定,而且中國的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越來越注意運用全球的資源,用投資銀行并購的經驗和咨詢,使這個過程走得更順一點。但是我本人認為,這不是大規模走出去的趨勢,在特殊行業中特殊的企業有特殊的機會。

  產權市場:也就是說還有很多并購交易正在談判中?

  孟亮:是的。據我所知,還有很多的大宗交易正在緊張的談判中。表面上看,交易有所下降,我認為有幾個原因,第一,中國的并購實際上正在走向比較正;倪^程,我一直說以前中國的并購不叫“并購”,外資帶一些錢來搞合資企業,這不是真正的并購。現在的交易的確是并購了,這是一種非常復雜的交易,今年上半年的交易量少是被宣布的交易量少,這并不說明正在進行的交易量上,從我的角度看,實際上真正交易的數量是很多的,只是這個并購的性的難度我們沒有想到,一般的并購的交易你希望在6-9個月有一定的成果,但是因為國內企業的CEO們對并購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拖的時間就比較長,正在進行著的交易是很多的,但是現在沒有被宣布,這并不代表將來的12個月出現的交易量會少,我本人認為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會有很多的并購交易出現的。

  第二個原因,在過去1-2年中,很多中國的并購交易是和國際市場上是接軌的,如果我是一個非常大的國際企業,當我本身的市場機會飽和了,我會比較其它一些市場,有沒有非常合適的并購對象,我的董事會問中國的策略是什么,這時候很多歐美的企業對中國比較感興趣。而最近歐美的市場非常活躍,可能他們很多的經歷花在自己市場當中了,只有把最大的市場重組整合以后才會想到其他的市場。很多的國外企業的領導者還在問中國策略是什么,如何走進中國,什么時候走進中國?只是在時間上有偏重的問題。

  產權市場:最近一段時間,像凱萊投資等國外私募資金在中國非的活躍,你覺得它們將來會在中國并購市場扮演什么角色?

  孟亮:從我們做并購交易者的角度上看,這些資金對中國的資金規模和對中國市場的興趣上會對中國有一定的影響,摩根大通也在上海建立了辦事處,凱萊也在上海市場建立辦事處,包括華平投資等等其他的一些私募資金在亞洲地區的總投資額已經非常巨大了,而且注重點越來越往中國這方面放了。他們會參與企業并購的交易。在聯想的交易中,實際上新橋資本就參與了,他們以非戰略投資者的角度,提供資金、提供一定的渠道參與并購會更普遍,我們本身作為真正的收購公司,這種可能性也會越來越大的。我覺得在今年下半年應該會有這樣的交易,這樣的私募資金大規模的收購中國企業。對他們來講,這個規模已經達到了對他們有吸引力的程度。

  產權市場:他們會比較感興趣的是什么企業?

  孟亮:對他們感興趣的規模并不是太大,在全國是有一定的影響、有一定領先地位的企業,通過注入資金,通過管理的模式,通過在全球其他地區投資的企業產生一些協同效益,比全球戰略性的投資人有一定的優勢,特別是在國有企業退出、私人企業轉讓,對他們并沒有一定的威脅,最后他們一定是會退出的。有很多時候,這些出售的公司并沒有感覺到被完全的賣掉,而是引入了投資人、資金和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協同效應。因而在國退民進的過程中更有優勢。

  產權市場:我們注意到,種種跡象表明,TCL并購法國的阿爾卡特正面臨著巨大的困難,甚至有可能拖累TCL,并最終使這次并購失敗,您如何評價類似并購?

  孟亮:我覺得TCL是應該做的,但是可能在操作過程中風險比較大。最怕的是做冤大頭,當然整合是需要非常痛苦的過程,是需要時間驗證的,失敗和成功也很難說,對TCL來講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只是在操作當中,時間、價碼是否合適,將來的運營是否考慮清楚了,有沒有管理的模式,在市場上能否建立自己的地位,收購之后的負擔是否減輕了,具體對他們的情況并不了解,對參與這種項目比較多的人來說,做這種事情的風險比較大,要詳細的做盡職調查,在談判上也要認真一點,當交易承諾了以后,所有的事情都是你處理的。從總體來講是正面的,在具體操作中是要非常小心、謹慎的。

  產權市場:據我們了解,TCL內部人士表示,在做類似決策時,時間有些倉促,李東升本人似乎也承認,如何做好決策?

  孟亮:可能是TCL在做決策的時候時間太快了,如果做阿爾卡特的時間少于湯姆遜公司,則就更倉促了。

  從戰略上講,李東升是對的,但在你做的時候必須要認清;第二我拿來以后,到底用什么辦法處理好,到底這種協同效應在哪里,這也是比較嚴謹的過程,坦白來說我對這個過程并不了解,特別是這樣跨國的并購交易,特別是在收購這些資產性質比較復雜,在行業競爭非常激烈的競爭性領域,更不能倉促了。只有在戰略意義非常大的,對資產非常了解的過程中,才可以比較快的做一些決定,如果你對資產并不了解的時候,可能要做得慢一點,要經過慎重考慮的。

  產權市場:外資入股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情況怎么樣?

  孟亮:現在基本象找對象一樣,大銀行找大的,小銀行找小的,在短期很可能有的銀行會被賣掉,滿足少數股東的權益。國外銀行第一進來先看機會,第二希望在產品方面做比較廣泛的合作,信用卡、房屋貸款、資金管理、個人

理財,在產品方面合作的可能會更廣一點,他們擁有的發言權可能更多一些,但是從公司的股權結構看,中國在短期內是有一定的控制的。

  產權市場:深發展現在不是已經控股了嗎?

  孟亮:沒有。

  產權市場:北京銀行現在外資是第一大股東,特別是深發展他以后會發展成什么樣?

  孟亮:在中國沒有任何一個銀行能夠超出WTO的限制,唯一的可能是匯豐銀行在交通銀行可能會拿到40%,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一般都是在20%以上,具體我也不太清楚,外資進來參股基本控制在20%。

  產權市場:聯想公司走出去的趨勢會延續下去嗎?您認為中國的企業在走出去的并購應注意什么?

  孟亮:肯定會延續下去,但是不會是很大的趨勢。

  我覺得他們不是準備不充分,只是以前他們沒有做過,中國很多的企業家認為并購像普通的談一個項目、收購一個資產、買一個機器那么簡單,而且中國的企業家都是非常成功的人士,他們本身會認為之所以現在我是一個企業的領導人,是因為過去談判的時候是最有經驗的,但是他們不知道今天談判的東西是不同的東西,是有一定規則的東西,有很多方方面面的東西是現在看不到的,是在收購公司以后才能遇到的問題,所以,我覺得他們是應該雇一些比較有經驗的投資銀行或者是咨詢公司,周全的考慮各方面。

  產權市場:最近,有多家境外私人股本基金成立并相繼收購國內一些在各自行業內的領先企業,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孟亮:直接投資是私人股本投資的另一種說法,是對未上市的公司進行股權投資。現在國外投資人對新興市場高速發展的經濟感興趣,就會把錢交給基金,由基金尋找項目。這些項目包括初級階段創業投資、發展階段投資和上市前策略投資等。

  國際上的大投行,包括花旗、高盛、摩根斯坦利這些大投行都設有直接投資部門。他們所募集的資金來自全球各主要機構投資者、投行自有資金、投行的客戶和員工等。這些基金買下企業的股權,通常持有3年以上,設法改進所投資企業的財務表現,然后將企業上市套現,或以當初投資金額很多倍的價格,把股權賣掉,賺取高達每年兩位數字的報酬率。

  管理這些基金的都是技巧成熟的財技高手,活躍參與收購及合并、債務及

股票發行市場。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作為平安保險的股東之一,高盛3500萬美元的投資在11年間已經增長到了6億美元。

  在資金供應充裕,可投資項目有限的情況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企業成為這些基金的重要目標。現在很多美國、歐洲的基金和大機構都將中國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在歐洲和美國那些討論當地市場的會議上,都有專題講中國戰略,原因是中國市場增長不錯,無論新興還是傳統行業都有增長空間。這些基金在中國比較看好醫藥、自然資源和零售等。在投資方向上,每個基金的原則都不同,但主要是看一個企業所屬市場本身的成長性、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以及市場容量有多大等。能否融到資金與企業自身狀況、發展前景、成長性等有很大關系。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55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