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四化進入視野 為未來發展搭建穩固平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9日 13:46 新華網 | |||||||||
新華網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 范迎春 趙曉輝)在制定未來五年中國發展方略的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召開之后,一個代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名詞“新四化”進入人們的視野,并被認為是中國實現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四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中共中央關于未來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建議中有這樣的表述:“十五”時期(2001年-2005年)國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步伐加
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人對于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四個現代化”耳熟能詳。繼60年代中期中國提出這“四化”之后,鄧小平又于1979年對中國的現代化發展目標進行重新定位,提出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國家的現代化。 經濟專家認為,過去五年間中國在“新四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基石,也將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國人民大學國民經濟管理系教授許光建說,“十五”期間中國在工業化、城鎮化等“新四化”中取得的進展使國內基礎設施資本存量迅速積累,不僅大大改善了經濟發展環境,而且也進一步刺激了投資需求、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 “這些成果為中國在未來五年和更長時間的發展搭建了一個穩固平臺,為保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提供了必要條件!痹S光建說。 過去五年,中國經濟總量和個量邁上新臺階,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了12.5萬億元,人均GDP達到9600元,均提前一年實現“十五”計劃目標,綜合國力與美國的相對差距由2.5倍縮小為2.2倍。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分析說,在即將實施的下一個五年規劃中,以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為特征的“新四化”進程將全面加速,中國經濟將因此而釋放出巨大活力。 該中心提供的報告說,目前中國處于工業化的加速期,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工業生產國。中國工業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從1975年的3.4%提高到2002年的21.5%,躍居世界首位。 伴隨著工業化前進的腳步,中國的城鎮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從2000年到2004年,中國城鎮人口從4.5億增長至5.5億,其主要因素是農民向城市遷移,短短幾年間就超過了全歐洲1820年-1920年整整100年間的移民規模。 “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包括農民向城市流動、遷移和農業勞動力向非農業轉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胡鞍鋼說:“從現在起到2020年,中國還將有2-3億人口陸續遷移到城市! 與此同時,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開放和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之一。全球五百強企業有450家進入中國市場。國際資本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5.4%提高到2004年的37.7%,實際開放度由2000年的36%上升為2004年的75%。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外國直接投資吸引國。 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標,專家認為,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新四化”將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注入強勁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