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汽 重新崛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8日 09:08 人民網-人民日報 | |||||||||
本報濟南11月27日電 記者何勇報道:近日,位于山東濟南的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拿到了向中東地區出口2000余輛重卡的訂單,而且全部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HOWO牌重型車。據悉,這是我國汽車行業拿到的單筆最大訂單,截至11月5日,中國重汽已完成整車出口9000多萬美元。同時,在今年國內重卡市場低迷、銷售總量下降35%的情況下,中國重汽仍逆勢而上,產量與去年同期持平;前三季產銷量市場占有率增長5個百分點,市場占有率達到18%;其中主打產品20噸以上的重卡市場占有率在80%以上。
重組之前的中國重汽,別說是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就是在國內市場,也幾乎失去了份額,銷售部為幾千輛車賣不出去發愁。1999年,集團資產負債率達138.49%,資不抵債,累計虧損83億元,企業人才紛紛外流。對此,中國重汽集團董事長兼黨委書記馬純濟深有感觸地說:“重汽的重新崛起,一靠技術創新;二靠國際化戰略,但關鍵還是技術創新,產品領先。” 集團重組前,造了40年車,卻沒有一項專利,導致技術不斷流失,加之管理不善,最終被市場甩開;重組后,從2002年開始,集團幾乎是兩天一項專利,目前已達到553項,成為我國汽車行業專利最多的企業。 20世紀80年代,國家建立了中國重型汽車生產的“聯合艦隊”———原重汽集團應運而生。1989年,又整套引進了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奧地利斯太爾91系列整車生產技術,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重型汽車的落后局面,迅速拉近了與國際水平的差距。90年代,隨著我國重型汽車市場需求的持續擴大,東風集團和一汽集團先后介入重型汽車的生產,還有其他一些企業的介入,我國重型汽車生產能力驟然提高,重型汽車行業開始第一輪“洗牌”。重汽集團一步步滑入困境:至1999年已瀕臨破產邊緣。 以馬純濟為首的新的集團決策者感到,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就沒有競爭力;產品和技術的升級成為當務之急。 面對嚴酷的形勢,中國重汽內抓技術提升,外抓引進。第一步,通過斯太爾技術的提升,再次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第二步,借鑒吸收國際當代重型汽車生產技術,通過技術創新,推出我國最高水平的重型汽車;第三步,通過對外合資合作,由引進既而消化吸收實現創新,生產世界一流的重型汽車。 重組第一年,中國重汽就開發了新產品60多種,此后每年都有超過100種新產品推向市場,逐漸培育了飛龍、黃河王子、斯太爾王、HOWO四大系列產品,形成了國內最完善的卡車整車產品系列型譜,全面覆蓋了用戶對重型汽車的需求。 2004年10月投產的HOWO系列車型,在充分吸收借鑒了國際先進的重汽技術基礎上,所有技術都自主研發,實現了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應用了170項專利技術,在國內最先進,多項指標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整車技術達到了國際同類車的水平。下線僅一年時間,已占到全部訂單的40%以上。 正是靠著自主創新,靠著國內領先的技術,重汽市場占有率成倍增加,整車產銷量由重組的2001年的7000多輛,猛增到2004年4.5萬輛,躋身世界重汽行業前八強。 編后 傳統工業如何騰飛 造了40年重型汽車,卻沒有一項專利,最終資不抵債。重組后短短幾年,成為我國汽車行業第一專利大戶,市場占有率連年攀升,躋身全球重汽行業前八強。重汽集團的變化告訴我們,在制造業領域,沒有自主知識產權,沒有技術創新,就缺乏基本競爭力,甚至是吃不上飯。 中國重汽在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國際重型汽車行業先進技術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再創新。代表國內重汽行業技術水準的HOWO車,借鑒了國外技術,但又全部是自主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我國經濟尚不發達,資金仍比較緊張,在原始創新比較難的情況下,成本相對較低的引進再創新也許對很多企業是條好的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