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局首次發布國際收支報告認為
我國國際收支抗風險能力較強
本報北京11月27日訊 記者 田俊榮 報道:國家外匯管理局今天發布2005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外匯局首次發布的這份國際收支報告認為,2005年上半年,我國國際收
支總體運行平穩,國際收支繼續保持較強的整體抗風險能力。
《報告》指出,國際上一般認為,經常項目較大逆差是引發國際收支危機的主要隱患,而我國上半年經常項目順差達到673億美元。從進口支付能力看,我國外匯儲備充足,相當于14.3個月的進口額。從債務償付能力看,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與短期外債的比例為503.2%,遠高于國際公認的100%的警戒線;償債率為2.1%,遠低于國際公認的15%的警戒線。總之,近期我國發生國際收支危機的風險較小。
近年來,我國短期外債占外債余額的比重不斷攀升,從2002年的38%上升到2004年的49.8%,2005年6月末更是達到53.1%。對此,《報告》認為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進出口規模擴大,貿易信貸中進口延期付款和出口預收款隨之增加。二是近年來外資銀行在我國境內業務經營漸趨活躍,從境外融資相應增加,且以短期信貸為主。三是外商來華投資的快速增長客觀上增加了外商投資企業的借債需求。《報告》認為,總的來看,我國的短期外債風險是基本可控的,但是,短期外債的迅速增長值得關注。
《報告》也坦陳了上半年國際收支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貨物貿易出口增長較快,進口增長相對緩慢,順差大幅增加,貿易摩擦增多,對外貿易的質量和效益應進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污染產品應繼續控制;外匯儲備增長較快,應注意由此對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等方面的影響。
《報告》預計,下半年國際國內經濟總體走勢平穩,全年我國國際收支順差仍將保持較大規模,外匯儲備較快增長。經常項目順差將延續上半年上升勢頭,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增速有可能趨緩。
據介紹,外匯局發布《報告》旨在便于社會各界了解國際收支全貌,解讀國際收支數據,分析國際收支運行狀況。以后每半年發布一次。
《人民日報》 (2005年11月28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