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2005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3)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8日 02:12 金時網·金融時報

三、外匯市場運行和人民幣匯率

  (一)外匯市場建設情況

  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后,我國建立了全國統一的銀行間外匯市場。十多年來,外匯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

  1.外匯市場主體

  銀行間外匯市場實行會員制。截至2005年6月底,共有366家會員,包括中外資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會員結構見表2)。

  2.外匯市場交易品種

  銀行間外匯市場本幣對外幣即期交易品種為人民幣兌美元、港幣、日元和歐元。截至6月末,銀行間外匯市場本幣對上述四種外幣即期交易的加權平均匯率,作為下一工作日人民幣對外幣交易中間價。

  2005年5月18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推出了銀行間外幣對外幣買賣業務,建立了境內金融機構參與國際市場外匯交易的直接通道,為其外幣與外幣的交易和清算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其外匯資產幣種轉換的成本,加快了轉換速度。現階段共推出歐元/美元、澳元/美元、英鎊/美元、美元/日元、美元/加拿大元、美元/瑞士法郎、美元/港幣和歐元/日元的買賣業務。截至2005年6月底,銀行間外幣買賣市場已簽約的會員銀行有30家,實際交易的會員銀行有17家。

  外匯指定銀行對客戶掛牌買賣的幣種基本涵蓋國際市場主要的可兌換貨幣,主要包括

澳大利亞元、澳門元、丹麥克郎、加拿大元、美元、香港元、挪威克郎、歐元、日元、瑞典克郎、瑞士法郎、新加坡元、新西蘭元、英鎊等。此外,國家外匯管理局開始在一些銀行試點推出部分不完全兌換貨幣的掛牌買賣業務。

  從1997年開始,中國銀行率先試點遠期結售匯業務。隨后遠期結售匯業務逐步擴大。截至2005年上半年,共有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實業銀行、招商銀行等七家銀行獲準開辦遠期結售匯業務。

  3.交易和清算方式

  銀行間外匯市場通過電子交易系統來實現交易。銀行間外匯市場本幣對外幣買賣采取分別報價、撮合成交的競價交易方式,由電子交易系統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對外匯買賣進行撮合,并實行本外幣集中清算。本外幣資金清算速度均為“T+1”。

  外幣對外幣買賣采用指令驅動和報價驅動相結合的交易機制,并實行集中差額清算。美元/加拿大元清算速度為“T+1”,其它外幣對外幣買賣的清算速度均為“T+2”。

  (二)人民幣對主要貨幣匯率走勢

  2005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繼續保持穩定。美元對人民幣日加權平均價一直維持在1美元兌8.2765元人民幣的水平。

  2005年年初,人民幣對歐元加權平均價為11.1474元/歐元,隨后銀行間外匯市場歐元一路下跌,6月24日跌至9.95元/歐元最低點,6月30日報收10.0007元/歐元,比2004年底的11.2588下跌11.17%。

  2005年年初,人民幣對日元加權平均價為8.0535元/100日元,1月17日,日元摸高至8.0997元/100日元,隨后振蕩下行,6月30日以7.5040元/100日元的最低點報收,比2004年底的8.0573下跌6.87%。

  上半年,人民幣對港幣匯率呈U型走勢。年初,人民幣對港幣的加權平均價為1.0631元/港元,隨后港幣逐漸走低,2月3日港幣探低至1.0606元/港元。5月1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優化聯系匯率制三項措施,港幣開始反彈。6月23日港幣升至最高點1.0652元/港元,6月30日報收1.0645元/港元,比2004年底的1.0641微升0.04%。

  (三)銀行間市場外幣間交易

  銀行間市場外幣對外幣買賣系統于2005年5月18日試運行,6月20日正式上線。截至2005年6月30日,銀行間外幣買賣市場共有32個交易日,8個外幣對外幣買賣成交量累計折合20.67億美元。其中,歐元/美元、美元/港幣、美元/日元和英鎊/美元交易比較活躍。

  2005年上半年,銀行間外幣對外幣買賣市場形成的8個外幣對外幣買賣價格和國際外匯市場價格的走勢基本一致。對于歐元/美元、美元/日元、英鎊/美元等活躍幣種,銀行間外幣買賣市場報價的買賣價差一般都只有1個基點,有時還會出現買賣價格持平的情況,表明市場流動性較好。

  為活躍市場,提高市場流動性,銀行間外幣對外幣買賣市場首次引入了做市商制度,由10家做市商為市場持續提供8個外幣對外幣買賣雙邊報價。10家做市商分別是: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信實業銀行、荷蘭銀行、蒙特利爾銀行、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荷蘭

商業銀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2005年上半年,交易量前4位的做市商是蘇格蘭皇家銀行、荷蘭銀行、荷蘭商業銀行、德意志銀行。

  專欄5 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

  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提高匯率生成的市場化程度始終是我國確定不移的目標。1994年匯率并軌以后,我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為防止危機加深,我國收窄了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本次匯率機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匯率調控的方式。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參照一籃子貨幣、根據市場供求關系來進行浮動。這里的“一籃子貨幣”,是指按照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若干種主要貨幣,賦予相應的權重,組成一個貨幣籃子。同時,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的變化,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籃子內的貨幣構成,將綜合考慮在我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投資等外經貿活動占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參考一籃子表明外幣之間的匯率變化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參考一籃子貨幣不等于盯住一籃子貨幣,它還需要將市場供求關系作為另一重要依據,據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這將有利于增加匯率彈性,抑制單邊投機,維護多邊匯率穩定。

  二是中間價的確定和日浮動區間。中國人民銀行于每個工作日閉市后公布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現階段,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的交易價仍在人民銀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間價上下0.3%的幅度內浮動,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的交易價在人民銀行公布的該貨幣交易中間價3%的幅度內浮動。

  三是起始匯率的調整。2005年7月21日19時,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格調整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作為次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外匯指定銀行之間交易的中間價,外匯指定銀行可自此時起調整對客戶的掛牌匯價。這是一次性地小幅升值2%,并不是指人民幣匯率第一步調整2%,事后還會有進一步的調整。因為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重在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而非人民幣匯率水平在數量上的增減。這一調整幅度主要是根據我國貿易順差程度和結構調整的需要來確定的,同時也考慮了國內企業進行結構調整的適應能力。

  本次匯率機制改革后,外匯市場總體運行平穩。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