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年關將近 再議GDP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6日 16:17 解放日報

  國富才能民富,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為什么一些老百姓還是對

  GDP表現出冷漠情緒,這說明我們的發展還存在問題。對百姓而言,他們不僅需要GDP增長的精神自豪,更需要物質上的實惠利益。什么時候我們的轉變才算到位?我想,應該是老百姓認可GDP的時候。

  ●主持人:本報記者 支玲琳

  ●嘉賓:梁小民(清華大學EMBA特聘教授)

  訪談背景:從壓倒一切的追求,到如今尋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增長———兩年多來,國內對

  GDP的認識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轉變。然而,不片面追求,不等于不追求。作為目前衡量經濟增長和整體經濟實力的最重要指標,GDP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而且,在尚未研究出一套可以取而代之的科學核算體系之前,對GDP我們當然還是應該抱著科學、認真的態度:既不回避也不淡漠。時近年尾,正是各級各地要算“總賬”的時候,此刻談這樣的話題也便有了現實的意義。

  主持人: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政府對GDP在認識上作了積極的調整。今年以來我們也看到,不少地方紛紛喊出了“對GDP說不”、“取消GDP考核”、“不再以GDP為中心”的口號,有些甚至已經推出了“綠色GDP”推行時間表。您如何理解這些理念的變化?

  梁小民:我們不能把GDP作為唯一的增長目標,這在國內已經達成共識。但我們也要認識到,GDP畢竟是重要的,所謂的“不以GDP為中心”這樣一些口號,不符合現實,也不符合經濟學原理。因為GDP畢竟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礎,這沒什么可回避的。只不過在增長GDP的同時,還要考慮更多的問題。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好像GDP無所謂似的。

  經歷過對傳統GDP的大反思以后,綠色GDP的思想在國內開始風行。所謂綠色GDP,是將環境污染、資源消耗作為“負數”從GDP中扣除,而將對民眾生活改善有增益的因素作為“正數”加進來。但如果作為核算體系,目前尚不具有指標化的操作可能。比如,環境破壞究竟多大?有時候是難以用數字來衡量的,也許現在看來破壞不大,但對將來卻貽害深遠。我想,要踐行綠色GDP的前提應該是做好傳統GDP的統計,老實說我們現在連正規的GDP統計還沒有做好,中央也一直強調要改進統計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又怎么能一步登天呢?只有GDP統計比較好了,才有可能進一步做“加減法”,研究綠色GDP。所以,作為一種發展理念,綠色GDP是值得推崇的,因為它告誡人們在發展中要兼顧環境、生態、人與自然的平衡。我想一些推廣、甚至已經試行綠色GDP考核的地方,也是本著善良的愿望;但是,綠色GDP同樣不能變成政績化的東西來盲目追求。

  主持人:說是正本清源也好,矯枉過正也罷,無論如何,我們已經明了:不能為GDP而犧牲一切。那么,從現實來看,根據您的觀察,這種理念在政府實際工作中是否都已經到位了呢?

  梁小民:心態開始平和,但實踐總是需要過程的。我們看到中央一再強調,要注意“反彈”,這背后的潛臺詞是什么呢?一些地方還是有GDP的政績沖動。一些干部盡管不再把GDP掛在嘴邊,但實際上還是把GDP增長擺在首位的。因為環保也好、綠色生態也好,畢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很難反映在當期政績中。因為就政績考核而言,GDP還是最明顯、最實惠的。另一方面,來自財政收入的壓力也很現實。沒有GDP,沒有稅收,沒有財政收入,政府很多事都辦不了。對政府官員來說,“認識”是一回事,但現實利益又是另外一回事。

  從上不難看出,要實現GDP觀的徹底轉變,真的是很難。所以,轉變不能只靠官員自覺、認識引導,一定要有外力的“引逼”。這里有一個制度、機制配套的問題。比如一些地方環保局為什么難以監督到位,甚至為虎作倀呢?因為環,F在還是歸屬地方政府領導,其監督作用的發揮常常受到各種阻礙。所以我們也不能只埋怨某個官員,因為個人的行為往往受制度引導。小平同志說過,壞的制度可以使好人變壞。有的時候盡管個人認識到位,但如果制度安排有缺陷,那么在實際工作中還是很難與中央精神保持一致。所以我認為,在取得對

  GDP的轉變共識后,從制度完善的層面上加以落實乃是當務之急。

  主持人:在增長GDP的同時,把能源消耗降下來,對環境生態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這也應和了民眾長久以來的心聲。老百姓究竟怎么看GDP,對

  GDP有怎樣要求,我想這是為政者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考慮的。但最近有報道分析指出,中國老百姓在為GDP增長觀念轉變鼓與呼的同時,對GDP本身卻產生了淡漠情緒,關注度遠不如醫改、藥價、教育收費等話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心態?

  梁小民:現實中確實存在這樣的傾向。比如政府公布了GDP總量增長了多少,人均GDP增加了多少,但老百姓說,具體到我這沒感受啊———工資漲得比眉毛還慢,水價、氣價什么的倒漲得比胡子還快,子女教育、醫療、住房的壓力更是無處不在,環境也變得更糟了———種種民間的議論雖然可能失之偏頗,不一定確切,但仍需引起高度的重視。這種冷漠,其實也從另一角度說明:GDP增長本身不是目的,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好處才最實際。說白了,就是應該在中央所提出的“以人為本”上下功夫,讓老百姓享受到實惠,這不僅是工資,還包括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像前一階段報道的某地代課教師月工資40元一拿就是20年,讓很多人傷心。如果我們能夠再增加一些教育、醫療的公共投入,那么即使工資沒有提高,但老百姓也會覺得幸福程度提高了,因為上學、看病便宜了。對百姓而言,他們不僅需要GDP增長的精神自豪,更需要物質上的實惠利益。唯其如此,百姓才會關心GDP,關心家鄉和國家的發展前景。

  國富才能民富,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為什么一些老百姓還是對GDP表現出冷漠情緒,這說明我們的發展還存在問題。當然,政府的認識還是要進一步提高,落實也還是要進一步抓緊。什么時候我們的轉變才算到位,才算是真正落實好科學發展觀了?我想,應該是老百姓認可GDP的時候。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