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進程被高度濃縮 中國企業倉促應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6日 09:07 中國新聞網 | |||||||||
中新社記者 趙建華 從聯想收購IBM的PC(個人電腦)業務、到海爾競購美泰、中海油競價尤尼科,再到中石油收購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在即將過去的二00五年里,中國企業一次又一次地吸引了全球目光。在大量產品成功打入國際市場后,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步伐突然加快了。
據統計,到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已經完成了四百五十四家跨境和境內的交易,總金額達到一百七十九億美元。 如今,即便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也對外聲稱,沒有放眼世界的眼光、服務全球的視野,僅僅盯住一個地區的企業,是沒有發展前景的。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中國企業不可避免地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的角色。他們要“立足中國,服務全球”。 一個名為新世界的軟件公司負責人溫瑞芬表示,不希望中國永遠都作為世界的“用戶”大國,也不希望中國總是依靠“進口”來發展。在把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管理理念帶入中國、消化吸收的同時,也要讓中國的創新發明國際化、全球化,讓她們服務世界。 時下正在中國流行的“微笑曲線”理論,或許能解釋中國企業熱衷于國際化的深層次原因。研究者認為,現代產業價值鏈已形成所謂的“微笑曲線”——“V”,即高端研發和末端品牌營銷附加值最高,而加工環節則處于利潤最低端。 如在中國貼牌生產的一個芭比娃娃,在美國的市場價格為十美元,但在中國的離岸價格只有兩美元。這兩美元還不是最終利潤,其中一美元是管理費和運輸費,零點六五美元用于支付材料費,最后剩下的零點三五美元,才是中國生產企業的最終所得。 因此,好多企業認為,僅靠“中國制造”、價格優勢難以實現持久發展。要真正做大、最強,必須完成向“中國創造”的轉變。除了加大研發投入、自創品牌外,國際化則是好多企業完成“中國創造”,不可逾越的一步。 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樹義認為,中國的對外經濟目前已經到了新的轉折點,既要全面對外開放,又要全方位地“走出去”。只有實現“引進來”、“走出去”的良性互動,增強在全球配置資源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中國經濟水平。 但在國際化的過程中,中國企業今年接連遇到了幾次比較大的挫折。觀察者認為,國際游戲規則的變化,給中國制造了很多“麻煩”。 對此,美國摩根大通集團大中國區主席李小加認為,在過去的二十多年時間里,中國走完了西方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走完的路。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被高度“濃縮”了。通過發展,西方經濟已從“唯利是圖”,進入到了一個需要持續發展,需要對環境、社會負責的多元性模式。中國剛剛適應國際原有經濟“潮流”,新生的“潮流”又已經到來。這也正是中國更需急速發展的原因。 跟西方相比,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步伐,顯得“倉促”了許多。或許中國更需要時間來適應、消化正在變化著的世界游戲規則。在競爭對手面前,至少目前中國企業還難以做到游刃有余。 但國際化進程中,在付出成本、代價的同時,中國企業也會逐步獲得國際市場現有的品牌、營銷渠道、管理經驗,甚至國內市場永遠都換不來的技術。這也可能是中國企業應對經濟全球化“沖擊”的一個積極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