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中國石油巨頭競爭力存在短腿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7日 11:32 《新財富》

  鄭卒/文

  與國際同行相比,中國石油企業的業績表現出與油價更大的相關性,而在開采成本、油氣儲量和運營效率等方面仍然較弱的競爭力水平都令人為其在油價回落之后的業績擔憂。當前中國石油巨頭需要的不是為高油價帶來的豐厚業績感慨,而應進一步提高“勘探-采油-煉油-銷售”各個環節的績效,按跨國企業標準提升管理效率。

  業績與油價相關性遠大于國際同行

  2004年以來,“中石油”和“中海油”等中國石油巨頭在油價飚升的背景下凈資產收益率、股息率平均水平比國際同行略勝一籌(圖1)。但是我們同時看到,跨國石油企業在整合產業鏈、規避風險、平滑利潤等方面顯示了相當的成熟度,殼牌、埃克森-美孚和英國石油(BP)等公司不論在油價上漲和下跌過程中,利潤水平和股價都較為平穩,受國際油價波動影響不大,表現出較強的抗風險性。比較而言,“中石油”、“中海油”利潤與業績呈現的相關性遠大于殼牌、埃克森-美孚和英國石油(圖2),油價的單邊上揚把它們輕易地推上了全球股市“利潤明星”的寶座。雖然我們還沒有機會看到“中石油”、“中海油”在一個完整的油價波動周期中的業績表現,但是與油價如此高的業績相關性仍令人擔憂。

  開采成本和儲量劣勢

  石油開采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開采成本的高低;油氣資源儲量的大小。中國的石油開采成本為12-17美元/桶(圖3),明顯高出全球不少國家和地區。比如,美國、日本長期倚重的沙特阿拉伯采油成本只有2美元/桶。以“中石油”為例,2004年的原油作業產量中,80%來自國內,因此從加權意義上說,“中石油”要承擔相當高的開采成本。當前高油價帶來的高利潤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這種弱勢,但是一旦油價下跌,利潤大幅度縮水在所難免。

  中國石油企業在儲量方面,從總量上看,國內新增探明儲量平穩增長,但是海外新增可采儲量很不穩定;從結構上看,國內石油主產區松遼平原和渤海灣地區的油田開始進入穩產后期,已出現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和高采油速度等問題,即將進入減產階段。待開發的其它東部油田資源多分布在地質復雜地帶,而西部地區雖潛力巨大,但埋藏深(稠油埋藏深度大于3500米的超過50%),勘探難度大。因此,雖然國內石油資源儲量大,但是質量不高,難開采的比重會越來越大。在海外項目中,優質油田多掌握在歐美手中,中國不得不購買開采難度較大、質量較差的資源。此外,中國一半石油進口來自中東,而中東石油含硫量較高,也抬高了煉油廠的環境治理成本。

  市場機制調整慢,運營效率低

  從運營層次上看,“中石油”、“中海油”的效率和質量與國際同行相比差距也較大。以“中石油”為例,雖然其總資產回報率雖然一直處于上升趨勢,但平均水平只有埃克森-美孚、英國石油的1/3。而人均創利水平則更低,僅是埃克森-美孚、殼牌的1/32、英國石油的1/19,顯示相對較低的資產運用能力。

  近年來中國石油產業的市場結構調整未能及時跟上,民間資本未能介入,是制約石油產業組織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下游,“中石油”、“中石化”兩個巨無霸壟斷南北石油市場,造成市場競爭機制得不到正常的發揮。

  與國際

原油價格的接軌、未來
成品油
價格與國際市場可能的接軌、“中石油”和“中海油”在
證券
市場上與國際大型石油公司估值的接軌,都不意味著中國石油企業自身運營機制、運營效率和國際市場運作能力的自然接軌。中國石油企業應進一步提高“勘探-采油-煉油-銷售”各個環節的績效,按跨國企業標準提升管理效率。

  作者為海通證券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助理、QFII研究主管(《新財富》2005年11月號最新文章)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