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巡視員高俊才同志率隊到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就新農村建設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在興國縣長逕村實地調研時發現,該村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溝、改水、改廁、改路)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村內房屋整齊,道路平坦,村容整潔,村民都用上了自來水和沼氣,廚房、廁所衛生條件較好。興國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農民人均收入水平不高,但其新農村建設卻能搞得如此成功,高俊才同志指出,這在全國是具有代表性的,其做法和經驗值得推廣和借鑒。從興
國縣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來看,科學合理、符合實際、效率較高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其成功的關鍵所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工程的建設實施由以往的政府部門主導型轉變為政府部門和農民群眾互動型,注重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尊重農民的意愿。以往的工程建設,大多是政府部門主導型的,農民群眾在工程建設各環節的參與不多,認識也就不充分,對農民來講,這些工程也就成為干部“要我搞”的工程,不是“我要搞”的工程,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以及工程建設的效率、效果往往會因此受到負面影響。興國縣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有效地克服了這個問題:一是加強宣傳,通過文件、標語、山歌、宣傳欄、年畫、電視、電影等形式,使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意義、內容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二是集中財力物力抓點示范,讓農民切身感受到新農村建設所帶來的種種好處;三是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采取“農民自主申報,實行動態管理”的辦法,群眾申報率不到80%的不搞,群眾籌資達不到60%以上的不搞,優先建設群眾申報率和籌資率高的村,使農民群眾真正認識到新農村建設是“我要搞”,不是干部“要我搞”;四是實行以獎代補,以實物補助為主,根據工程進度撥付獎勵物資,實行陽光操作,確保公開、公正、公平,取得群眾的信任和好評,在短期內調動農民參與的積極性。
2、基層干部要沉下去,離崗專抓,注重培育農村基層的組織資源。農村稅費改革之后,我國農村基層組織資源匱乏的問題十分突出,這是新農村建設面臨的主要障礙之一。針對這一問題,興國縣完善了干部下鄉、村抓新農村建設的措施和辦法,各縣直單位都分別派出1名副職帶隊、2-3名干部組成的工作組,自帶生活用品、自開伙食赴新農村建設第一線,做到“縣有工作團,鄉有工作隊、村有工作組”抓新農村建設。同時,選派9名鄉鎮干部和18名機關干部離崗專抓新農村示范點建設,對成效顯著示范點的離崗專抓干部予以提撥重用,充分調動了基層干部的積極性。尤為可貴的是,新農村示范點廣大基層干部充分發揮了引導作用,組建了各種以農村“五老”(老黨員、老模范、老職工、老干部、老長輩)為主體的理事會,在村級組織和農民間建立溝通的橋梁,建設資金由理事會籌集、管理,建設合同由理事會簽定,工程進度由理事會督促,建設質量由理事會監管,保證了新農村建設公開、公平、公正地進行。興國縣“干部沉下去,發動群眾不包辦代替,服務到位建好理事會,留下新農村建設永不走的工作隊”的工作思路和方式,尤其值得我們在今后的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借鑒和推廣。
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目前全國各地對新農村建設的意義和必要性已基本達成共識,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都表示今后要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興國縣是國定貧困縣,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225元,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其新農村建設卻搞得有聲有色,成效顯著。這表明,今后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成效如何,將主要取決于當地政府重視程度、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基層干部工作方式方法、廣大農民的認識程度、擁護程度、參與程度以及農民的組織程度等“軟資源”因素。因此,今后除加大投入總量外,建議各級政府和部門以及社會各界能夠更多地致力于培育和發展上述“軟資源”,以從根本上提高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效率和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