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法廓清創投業前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6日 10:44 深圳商報 | |||||||||
劉紀鵬:首都經貿大學公司研究工作中心主任 單祥雙:中國招商總裁、北大創業投資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徐香梅:深圳商報記者
11月15日頒布、明年3月1日正式實施的《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對創投行業意味著什么?對一直渴望著風險資本的中小企業有什么影響? 專家分析認為,今年是創投行業的一個政策年,“創投法”的出臺,必將迎來中國創投行業發展的春天,同時,也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不竭的風險資金來源。 創投行業:更多的錢涌進來了 記者:“創投法”的出臺,對中國創投行業的未來發展意味著什么? 劉紀鵬:“創投法”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誕生的:《公司法》修改完成、《證券法》出臺,然后就是股改,《股改管理辦法》出臺,這些都會對創業投資產生大的影響。所以說,2005年是中國創業投資政策法規的推動年,它為明年中國創業投資大發展打下了一個堅實的法律性基礎。2006年,將迎來創投行業發展的春天。 單祥雙:“創投法”是中國創業投資企業的公司法。有了這個法規,創投企業就可以規范地操作、在規范中求發展。另外,這個辦法的出臺,將會意味著有更多的錢進來。包括銀行貸款、保險資金、社保資金。 記者:進入創投行業的資金總量會有多大? 單祥雙:今后,創投行業的資本會不斷地擴張。首先,銀行的資本會越來越多地配套引入,至少是500億元以上的規模。 第二,就是保險資金和社保資金。保險資金不是借貸性的,是股權式的,它的資金規模和擴張的速度就不可低估了。保險資金和社保資金的規模都會非常大,保險資金是幾萬億元的規模,社保資金也是上萬億元的規模。由于證券市場長期低迷,創業投資為它們打開了一個出口。實際上社保資金之前就已經進入到創業投資里面了,這次“大門”一打開,龐大的資本會流入到創投行業來,至少是數萬億的規模。 再看看美國硅谷,云集的創業投資基金是9000億美元,而中國的創業投資基金僅500億元人民幣,空間非常巨大。 創投企業:渠道更暢通 記者:“創投法”給創投企業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單祥雙:對于做創投行業的人來說,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左手融資、右手投資、跑步退出。而“創投法”在這三個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給企業更大的發揮空間。 從“左手融資”的角度說,原來創業投資的資金來源只能是產業性資本,金融性資本不允許進入。剛出臺的“創投法”則明確規定,創業投資可以向銀行申請貸款,通過獲取貸款來增加投資能力。不僅如此,還鼓勵保險資金、社保資金等金融性資本進入這個行業,這樣,創投企業“左手融資”的渠道就全部打開了。 再一個,就是“右手投資”,也有幾個大的突破:投資額度百分之百,就是創業基金、創投公司可以拿百分之百的股本金進行投資,以前規定只能50%;投資領域擴大了,明確規定除了房地產和股票以外的其他投資,都可以進行創業投資,這一點特別適合中國的國情。 在投資方式上,除了拿資本投資之外,也可以拿資產、股權進行投資,這樣,創投企業的投資方式更加靈活了,可以進行滾動投資,投資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擴大。還有,就是給予了稅收的優惠,具體辦法隨后將會制定推出。 至于“跑步退出”,“創投法”明確提出,創投企業可以通過股權上市轉讓、股權協議轉讓、被投資企業回購等途徑,實現投資退出。為推動創業投資的發展,要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包括深圳中小企業板向創業板的轉化。這些資本市場的構建,為創投資本“跑步退出”創造了條件。 中小企業:尋找資金更容易了 記者:不少正在尋找和即將拿到“風險投資金”的中小企業有點擔心,“創投法”出臺,會不會對他們產生不好的影響呢? 劉紀鵬:“創投法”的出臺,對眾多渴望資金的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福音。 單祥雙:“創投法”的出臺,是一個重大利好,可以讓中小企業更多地拿到“風險投資”、更高效率地拿到“風險投資”。因為,“創投法”出臺后,意味著更多的錢將會進入到創投行業。 記者:那么,什么樣的中小企業最有可能獲得創投企業的青睞呢? 劉紀鵬:各個行業的中小企業都有機會,只不過,從競爭的比較優勢考慮,創投企業關注的重點往往是IT和傳統行業里的中小企業。 記者:中小企業的創業者應該如何來鑒別投資公司的實力? 單祥雙:投資公司的實力很容易鑒別,就是它管理多大規模的資金?投資了哪些項目?這些項目的投資資金是多少?作為創業者,不是鑒別投資公司實力的問題,關鍵是要考慮你能融到什么樣的資本,融到什么樣公司的資本。 記者:創業者如何確定自己在投資中所占的比例? 單祥雙:這個問題要就具體的企業、具體的情況而言。在實際投資的一些項目當中,有的創業者所占投資比例并不高,股權很分散,但是項目發展得很好;也有的項目中,創業者一股獨大,持有很大的股份,公司發展起來也不一定很好。這是由創業的歷史、創業的過程,以及后來的投資者介入之后,企業的發展狀況決定的,而不是一個能拿出標準答案的問題,不同的企業情況是不一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