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通重組華源 國資委成立來最大央企重組案出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6日 00:45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段嘵燕 北京報道 幾天前,位于北京西城區車公莊物華大廈二層的中國誠通集團,在國資委直屬的央企中還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公司;但幾天之后,它將成為央企中最引人注目者:它將重組一度在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的華源系。
本報從國資委得到的消息是,對華源集團的重組框架已基本明確:以國資委下屬的中國誠通集團為重組平臺,投入50億對華源集團進行重組,這50億的來源則是國家開發投資銀行給誠通的政策性貸款;人事暫不變動。 如果重組順利,誠通集團將實現“蛇吞象”式的擴張,總資產從80億快速膨脹到700億,成為國資委成立以來最大的央企重組案。 重組華源系 記者了解到,在今年9月份華源債務危機爆發之初,拯救華源的行動便已經開始。 9月16日到9月20日,不到一周的時間內,華源系遭到上海銀行和浦東發展銀行10.65億元和1.64億元的債務起訴;9月22日,華源集團在上市公司——華源制藥(600656.SH)、華源發展(600757.SH)、華源股份(600094.SH)——中,所持的市值11.48億元的股權被法院凍結,一直流傳中的華源系資金鏈危機浮出水面。 此時,國務院國資委正打算與上海市國資委對華源集團股權進行置換,但尚未開始真正行動。國務院國資委此前一直是華源集團的控股者。 早在華源股權被凍結之前,無論是華源集團的掌門人周玉成,還是身為控股股東的國務院國資委,就已經在積極尋找救贖方案。 “如果在過去,國企出現這種情況,一般都是通過銀行直接注資,來解決資金鏈問題!眹兄行膶<曳Q。 但對于華源來說,銀行注資已不可能。一方面,華源自身的負債率已接近80%;另一方面,金融改革之下,銀行業都在優化貸款質量、清除不良資產,更談不上注資之說。 而華源的“特殊身份”——身屬中央,卻長在地方,加之華源主動提出通過股權置換,轉移到上海國資委的旗下,使得其與出資人國務院國資委的關系也較為尷尬。一個佐證是,在國資委至今公布主業的3批共97家央企中,華源并不在列。 于是,在央企中,選擇其中一家作為平臺,來重組華源,似乎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方式。 “有三四家中央企業參與過。”參與事件的一位中央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包括中國國藥集團、恒天集團、通用技術集團以及誠通集團,都先后與華源集團以及國資委方面接觸過,商討重組方案。 “我們對華源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其財務狀況的確不容樂觀,但業務規模,尤其是在醫藥這塊,還是不錯的!币晃粎⑴c重組華源系的央企負責人告訴記者。 但解救華源面臨的資金鏈困境,當務之急是需要一大筆資金。 關鍵時刻,國資委表態,愿意出面解決資金問題。 由此,重組方案很快就達成:由國資委出面,通過國家開發投資銀行授信50億人民幣給中央企業,由中央企業出面進行重組;而資金的流向,主要達成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要解決華源當前的債務困境,償還銀行貸款,解決股權凍結問題;二是補充華源日常業務發展所需的流動資金;三是以資換股,取得對華源集團的控股權。 而華源付出的代價是,將實際上成為某個中央企業的控股子集團公司。 在基本認可了重組方案之后,留存的問題是由誰來出面重組。 “國資委的態度是,完全按照市場化的方式,不搞行政命令,雙方自愿參與,成與不成,都在雙方的自愿。”國資委一位人士告訴記者。 最后“奪標”的是中國誠通集團。 “黑馬”誠通 奪標成功的誠通集團在經歷了最初的興奮之后,開始進入了一個緊張的準備階段。 在這個關頭,誠通集團董事長馬正武取消了此前與記者約定的訪問計劃,并要求誠通有關人士要“低調行事”。這匹今年才冒出的央企黑馬,已經成為國資委一手塑造的“新星”。 在今年8月份的2周不到時間內,誠通集團先接受了中國普天集團下屬的虧損資產上海電話設備廠等8家公司的劃轉移交,而后又托管了同樣屬于不良資產的寰島(集團)公司,一口氣吞下了35億元的不良資產。 而35億元不良資產托管尚在待消化之中,誠通又將吞下一家相對其自身來說是“巨無霸”的高負債資產——華源系近600億元的“爛攤子”。 根據誠通集團2005年公布的財務數據,2004年誠通集團的資產總額為80.225億,而華源集團2004年年底的年報數據是總資產572.2億元。 “吃下華源之后,誠通的資產總額將到700多億,一個月不到,膨脹了700%,這在中央企業中,是極為少見的。”幾位央企人士如此認為。 雖然“首先把盤子做大”是許多企業在擴張中選擇的一種方式,但誠通如此快速的擴張速度,讓人不得不對其消化力產生了擔憂。 誠通組建于1992年之初,是為了供當時的物資部進行生產資料倉儲、配送而設,在央企之中,屬于中小型體量;從盈利數據來看,2004年實現凈利潤6900萬,負債總額是41.0177億,利潤總額是2.0903億,但凈現金流量只有8471萬元。 “誠通能夠快速膨脹,主要是國資委授予的國有資產經營試點公司資格。”多位央企人士認為。 在國資委組建之后進行的各項改革中,無論是全球招聘、會計制度改革、董事會試點還是法律顧問以及不良資產剝離等,都能看到誠通集團的身影;誠通集團極力希望打造一個“公司治理結構和企業經營管理雙優”的央企范本。 另一中央企業負責人則透露,誠通最終能夠奪標,主要是因為“與華源的主業不存在沖突,可以給華源較大的自主權”。 參與重組方案的其他幾家公司,在業務上都與華源有一定沖突。國藥集團與通用技術集團均有醫藥產業,恒天集團的主業是紡織,而誠通的主業是資產經營管理和綜合物流。 而在國資委方面,這更多的是一項戰略性重組,“目的是要讓華源將產業做優,而不是要瓜分華源”。誠通只作為戰略投資者,不涉足具體的經營管理,“而且他們也無法涉足”。 早在9月16日,誠通集團就已經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了《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國開行將為誠通集團進行央企資產重組提供政策性貸款。 央企重組“三步曲” 此次重組華源,顯然體現了國資委正在嘗試新的央企重組方式。 2003年李榮融上任之際,就提出了打造30-50家(此后改為80-10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央企集團,力推央企做大做強,走大集團式運作模式。 “同一個產業中,只能允許保留3-5家央企集團”,“央企必須達到行業前三名”,李榮融多次發出了這樣的指令。 而國資委也用實際行動向這個方向推動。從2004年開始,國資委給每家中央企業確定主業范疇,并逐漸對央企進行重組,至今,央企的數目從2003年國資成立之初的197家縮減到現在的169家。 但這些消失了的26家中央企業,大多是經營狀況不佳且規模較小、行業偏冷門的,要算起來,此次重組華源,還是第一次“動真格”。 “由誠通這個準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來做這些事情,是一個非常對的選擇,”國資專家劉紀鵬認為,“但顯然,國資委還是停留在被動利用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功能的階段。” 劉紀鵬認為,之前央企的重組,大多都是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由國資委下發文件,將資產進行劃撥,這被認為是“最原始也是最不討好的做法”;而后,國資委嘗試通過授權中央企業,以資產經營公司的形式,托管部分央企,走出了向市場化“進化”的第二步:二家試點單位國開投和誠通先后托管了中包、普天和寰宇等公司;而今,國資委正在邁出第三步:那就是國資委只作為出資人平臺,通過央企之間的資本運作,采取市場化的方式,來進行央企重組。 “其實最好的模式是,國資委成立央企經營管理公司,通過這個蓄水池來蓄積資金,籌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并通過這個平臺來進行央企的重組!眲⒓o鵬認為。 此前國資委已經和國開行簽訂了《支持中央企業改革和發展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雙方約定的原則是,“由國資委組織協調,開發行融資推動,依托現有中央企業或新搭建的國有資產重組和資本運作平臺,按市場化進行操作”。 據了解,早在今年8月底,國資委在香山召開的組建資產管理公司的研討會上,就有專家提出,應該在國資委和中央企業之中,建立一個中間平臺,進行央企的重組,以改變國資委現在直接扮演的“婆婆+老板”的角色,這個中間平臺便是一直在醞釀中的國有資產管理經營公司。 “今后像誠通重組華源這樣的模式,也未必不可能在其他央企身上出現!眹Y委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在明年,國資委將嘗試更多的央企重組。 但截至發稿時,記者了解到,國開行尚未正式批準此次重組的50億政策性貸款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