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調控首成政績考核標準 就業優先漸成國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2日 13:3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鄭鳴鳴 北京報道 來京多日,尚未找到工作的安徽民工張某十分焦急,他買的一份招聘報紙盡管只花了1塊錢,但他還是覺得太多了。不過,他不知道,一項與他密切相關的政策已經出臺。 11月8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這是政府首次將失業調控,以及城鄉統籌的就業問題,與政府業績考核掛鉤,并提出控制城鎮登記失業率,促進進城農民工就業。 “就業”取代“再就業” 早在2002年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2002年通知》)中,僅僅把城鎮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明確為政績考核內容。 而這次《通知》則明確要求,把解決體制轉軌遺留的下崗失業問題、促進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加強失業調控和實現就業與社會保障制度的聯動機制等囊括入政績考核的范疇。 同濟大學博導陳方正指出,“這是一個好的信號,一個分水嶺。”陳方正作為原江蘇省政協委員,曾在2003年在江蘇省“兩會”上提出過一個議案,建議把失業率高低作為衡量考核政府工作和官員政績好壞的一項指標。 按照《通知》要求,國務院還決定將“再就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調整為“就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也要相應調整。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科所專家王文珍表示,本次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調整之所以以“就業”代替“再就業”,主要的原因是過去促進就業的政策,幾乎無一例外是針對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和再就業人員的,而農民工的進城就業問題經過多年的積累,亟待解決。 據國家統計局人口與就業統計司人口普查處處長徐鋼介紹,今年11月1日開始進行的1%人口抽樣調查,涵蓋了農村和省市,其中城鎮調查失業率,包括了在城鎮居住半年以上的農民工。而按以往的經驗,城鎮調查失業率一般比城鎮登記失業率要高1~2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2%。 不過,盡管城鎮調查失業率將把農民工就業涵蓋在內,但是未來政績考核標準,是否會參考城鎮調查失業率,尚不得而知。 經濟增長未必拉動就業 專家指出,本次《通知》,首次摒棄了以前確保一定的經濟增長來促進就業的提法,而是提出“努力實現促進經濟增長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確立有利于擴大就業的經濟結構和增長模式”。而《2002年通知》中“提高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能力”的說法不再出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日方 對本報記者表示,失業是一個綜合指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通脹率、失業率密切相關。就業優先,應該成為宏觀調控的最主要目標。 有分析認為,在調控目標中,經濟增長率目標,迄今仍然排在“增加城鎮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目標的前面。而在目前的形勢下,經濟增長不一定促進就業增長。 近年來我國的就業彈性系數一直呈下降趨勢。上世紀80年代,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以拉動增加120萬個就業崗位, 到90年代只能增加80萬個就業崗位。進入21世紀以來,拉動的就業崗位更少。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專家胡鞍鋼曾發布報告稱,自從1990年開始,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從高經濟增長、高就業增長的發展階段,轉變為高經濟增長、低就業增長階段。 王文珍則指出,“‘就業優先’不能簡單理解為就業優于經濟增長,因為良好的增長模式,本身意味著帶動就業增長”,而“將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的提法,暗示出就業地位的重要性日趨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