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企業進入中國并購的趨勢顯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8日 18:45 工人日報企業周刊 | |||||||||
本報訊 (記者 楊兆敏) “原來想并購是沒有并購對象、資源不成熟,現在中國企業已經在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人眼光中具有價值了,越來越多的國外企業看到中國企業已經長成,國外企業進入中國并購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曾攜項目在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推介的北交所總裁熊焰,對國外投資機構可謂了解很多,這是他對未來趨勢的一種判斷。 支持他做出這種判斷的數據是:國際的跨國直接投資,國際平均水平80%的是并購,2
“不過,通過我們近兩年的觀察以及最近到國外直接和投資人接觸,目前國際投資人并購中國企業還存在一些障礙。”熊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果把這些主要問題做一個排序,大概就是法制環境、政府行為、企業信息標準不一致和國外投資者的搜索難度太大。” 熊焰進一步解釋說,中國與包括美國這樣的主流資本市場國家比起來,法律架構不完全一樣,這就是法制環境的問題;政府行為則是指,國外投資者認為具體到各個地方,中國地方政府動作太多,而且經常變,讓人心里不太踏實;由于企業信息披露的標準不完全一致,我們表達的企業信息有很多東西國外投資者聽不大懂,也不明白,中國企業有很多自己的特殊性,與國際接軌還有一個過程;對于國外投資者來說,還存在搜集項目的渠道太窄,搜索成本太高的問題。 “作為北交所這樣一個機構,并不具備完全改變這些障礙的能力,但是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減小這種阻力。”熊焰表示,現在還沒有感受到非常清晰的外國投資人對北交所招股項目非常大的興趣,不過,在上周開幕的第七屆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已經有國外投資者造訪參會的北交所,“我們感覺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特別是典型案例的出現之后,會對境外投資人購買中國的國有產權會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據悉,11月4日,北京產權交易所攜180個北京市國企項目和一批民營、高科技項目,在“工博會”上進行集中推介。據熊焰介紹,國內對產權轉讓的價值判斷,競價的依據,到目前為止主要還是成本法,而不是按照國際的,資本市場的收益折現。“收益折現的辦法比較經常地用在流動性非常好的資產上,在一般的流動性不是太好的并購上,還是要考慮你這個廠房多少錢蓋出來的,你基礎的能力是什么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