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05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對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劉士余就《中國金融穩定報告》的有關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采訪。
記者:請問應該怎樣理解金融穩定的內涵和《金融穩定報告》的作用?
劉士余:金融穩定內涵豐富,可以從多種角度和層面去理解,但國際上至今缺乏統一定義。根據我國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方面的實踐經驗,結合目前有關國家中央銀行、國際金融組織和專家學者對金融穩定的理論闡釋,我們認為,金融穩定是指金融體系處于能夠有效發揮其關鍵功能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宏觀經濟健康運行,貨幣和財政政策穩健有效,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金融生態環境不斷改善,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能夠發揮資源配置、風險管理、支付結算等關鍵功能,而且在受到內外部突發性因素沖擊時,金融體系整體上仍然能夠平穩運行。
《金融穩定報告》通過密切跟蹤分析宏觀經濟、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生態環境及其變化情況,按照有關評估標準和方法,判斷金融穩定狀況,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以監測和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推動金融體制改革,維護金融穩定。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國際上金融穩定工作開展情況怎么樣?
劉士余:據世界銀行統計,自20世紀70年代末到21世紀初,全球有93個國家先后爆發了112次系統性銀行危機。危機不但使一國多年的經濟發展成果毀于一旦,而且擴大了貧富差距,加劇了政治與社會矛盾。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及其對世界經濟產生的強烈沖擊,把金融穩定的重要性推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并促使人們拓寬對金融穩定內涵和外延的認識。
國際金融組織非常重視金融穩定工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于1999年5月聯合推出了“金融部門評估規劃”(FinancialSectorAssessmentProgram,簡稱FSAP),以此加強對成員國和地區金融脆弱性的評估與監測,減少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目前,已有80多個經濟體完成了FSAP。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加強了對全球金融穩定性的評估,定期出版《全球金融穩定報告》。另外,國際清算銀行發起設立了“金融穩定論壇”,定期召開有關金融穩定的國際會議,推動各國在金融穩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各國政府對金融穩定的關注程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主要國家中央銀行先后推出了《金融穩定報告》,監測和評估本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與脆弱性,為判斷金融穩定形勢和采取維護金融穩定的措施提供依據。1996年,英格蘭銀行發表了世界上第一份《金融穩定報告》。隨后,法國、丹麥、瑞典、韓國、新加坡、巴西、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等國家的中央銀行都定期對本國金融體系進行評估,并公開發布《金融穩定報告》。
維護金融穩定是中央銀行的天然職能。中央銀行承擔著最后貸款人職能,并對保持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和保證支付結算體系的平穩運行發揮著重要作用。大部分國家的中央銀行自成立之初就有維護金融穩定職能。近幾十年來,維護金融穩定已普遍成為中央銀行的主要職能之一,并在理論和實踐中被不斷拓展和強化。
記者:中國人民銀行為什么要在近期推出《中國金融穩定報告》?
劉士余:2003年,我國對金融管理體制作出了重大調整,中國金融業形成了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基本格局。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了《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從法律上明確了中國人民銀行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能和責任。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并履行相關承諾,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金融創新力度亦在加大,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之間的交叉性金融產品不斷增加,綜合經營趨勢日益明顯。與此相應的潛在金融風險具有交叉性、傳染性特征,存在演化成系統性風險的可能,中央銀行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能因此顯得更為突出。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攻堅階段,保持我國金融穩定事關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大局。對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進行全面評估,是正確判斷金融形勢、積極推動金融改革、及時化解金融風險、有效維護金融穩定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之一。中國人民銀行必須按照法律賦予的職責,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加強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測和防范,做好金融穩定評估工作。中國人民銀行從2005年起定期編寫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吨袊鹑诜定報告》是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內外各方在金融穩定方面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是向社會公眾和國際方面宣傳介紹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發展、穩定有關政策及成效的重要公開性文件!吨袊鹑诜定報告》將與《中國人民銀行年報》、《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共同成為央行對外發布的三大重要報告。
記者:您能否簡要介紹本期報告對中國金融穩定的總體評價是什么?
劉士余: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金融業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妥善處理了體制轉軌時期積累的金融風險,中國金融總體保持穩定。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國際國內經濟發展環境良好。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國際社會普遍看好我國的發展前景,為金融穩定營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黨中央、國務院適時適度的宏觀調控政策,保持了目前經濟持續快速平穩增長,為金融穩定提供了良好的國內環境。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了幣值穩定,為金融穩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金融業改革開放、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成績顯著。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取得積極成效,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財務狀況明顯改善,主要財務指標已接近國際大型商業銀行水平,現代公司治理機制開始發揮作用,中國工商銀行財務重組工作基本完成,并已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擴展到29個省(區、市);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改革和發展也取得了積極進展。證券公司重組和改革的思路與框架基本明確,改革的政策措施已初見成效。保險業改革和發展取得重大進展,國有保險公司重組改制基本完成。通過重組與改革,我國金融機構經營狀況總體好轉,資產質量明顯改善,財務風險得到控制,公司治理進一步加強,正逐步發展成為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的現代金融企業。
三是歷史遺留的金融風險基本化解。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人民銀行、財政部、金融監管機構和地方政府密切協作,有效處置了銀行、證券公司和信托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的金融風險,切實保護了存款人、投資者權益,提高了公眾對金融業的信心。
四是金融市場平穩運行。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等發展勢頭良好,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金融工具種類增加,金融創新穩步推進。
五是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生態環境日益改善,F代化支付體系初步形成,金融法治、金融機構公司治理、會計和審計標準、征信體系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審慎監管日益得到重視,人民銀行、財政部與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政策協調日益加強,金融安全網建設初見成效,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和保險保障制度已經初步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正在加快研究建設。同時,我國積極推動金融法制建設,增強執法力度,加快征信體系建設,培育企業和個人的信用意識,提高社會信用水平,依法保護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從而改善了金融生態環境。
記者:中國人民銀行如何履行維護金融穩定職能?
劉士余:中國人民銀行維護金融穩定的職能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各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銀行與金融監管機構、宏觀經濟管理部門、政法機關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共同維護金融穩定。
維護金融穩定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努力構建和諧社會。二是要高度關注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注重防止金融風險跨行業、跨市場、跨地區傳染。三是要處理好維護金融穩定和防范道德風險的關系,建立維護金融穩定的長效機制,加強市場約束,防范道德風險。四是要處理好維護金融穩定和提高金融效率的關系,既要通過審慎監管降低金融體系的風險,又要避免因監管過度而出現抑制金融創新、阻礙金融效率提高的狀況。五是要動態地看待金融穩定,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預警機制和金融安全網,及時處理風險苗頭。六是要全面考察影響金融穩定的各個層面,不僅重視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穩定,而且關注宏觀經濟、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生態環境對金融穩定的影響。七是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經驗相結合的分析方法,綜合評判金融穩定情況,防止用單一、簡單的量化標準來衡量金融穩定。
在具體操作上,維護金融穩定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對金融風險進行監測,密切跟蹤宏觀經濟、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生態環境及其變動情況。第二個層面是,按照有關評估標準和方法,評估和分析宏觀經濟、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生態環境對金融穩定的影響。第三個層面是,根據評估和判斷的結果,采取應對措施。在金融運行處于穩定狀態時,充分關注潛在風險,采取預防措施;在金融運行逼近不穩定的臨界狀態時,會同或支持有關方面采取救助措施,對有系統性影響、財務狀況基本健康、運營正常、出現流動性困境的金融機構提供必要的支持,并推動重組和改革,轉換機制,促使這些機構健康運行;在金融運行處于不穩定狀態時,積極采取危機處置措施,對嚴重資不抵債、無法持續經營的金融機構,支持有關監管機構及時按市場化方式進行處置。同時,針對薄弱環節,及時推動經濟體制、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生態環境方面的改革,通過重點突出、協調配套的改革促進金融業穩健運行。
記者:當前,我國維護金融穩定要重點關注哪些方面?
劉士余:當前,維護我國金融穩定要特別關注以下十個方面。
一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程度較高,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轉變,經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然非常突出,國有企業改革重組的任務艱巨。這些問題的解決,是實現金融穩定的基礎。
二是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協調發展。目前,我國直接融資發展較慢,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發展總體滯后,企業融資高度依賴于銀行體系,銀行承擔了一些本應由金融市場承擔的風險。資本市場目前仍面臨諸多歷史遺留問題和制度性缺陷,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公司治理水平亟待改善,股權分置問題尚待全面解決,證券公司規范運作急需加強。
三是隱性財政赤字。國有企業破產重組中的社會保障資金不足、有關地方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成后現金流不足問題以及部分基層政府的債務等形成的隱性財政赤字可能會影響金融企業的資產質量與效益。
四是資金價格的管制與放松。在利率市場化和匯率機制不斷完善的過程中,金融機構、企業、居民和其他市場主體都需要適應從管制到放松的環境變化,應對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但是,目前金融市場尚不發達,金融衍生產品比較匱乏,可供市場主體選擇的風險管理工具還不夠豐富。有關市場主體對市場風險的識別能力和定價能力亦有待提高。
五是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的完善。目前,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存在內部人控制、信息披露不足、經營目標偏差、缺乏明確有效的制約機制和市場激勵機制等問題,影響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容易引發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
六是交叉性金融業務的風險監測和監管。交叉性金融產品的應用以及金融跨業經營是國際金融業發展的大趨勢。但是,交叉性金融業務同時也蘊藏著跨機構、跨市場和跨地區風險,投資者還缺乏對交叉性金融業務的全面了解,金融機構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風險防范和內控機制,監管制度也有待進一步完善。
七是少數高風險金融機構市場退出中的道德風險。金融機構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下競爭的必然結果。但如果高風險金融機構市場退出均由政府來“埋單”,就會引發嚴重的道德風險,不利于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和增強對金融機構經營活動的市場約束,還有可能誘發金融機構的盲目擴張和惡意經營行為。
八是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支付體系建設有待完善,金融法制、會計和審計標準、信息披露、征信體系建設等需要進一步加強,金融安全網尚待完善。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與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和監管協調機制仍需進一步落實。
九是完善金融生態環境。金融系統受外部干預現象仍然存在。在我國社會經濟活動中,信用約束機制不強,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仍然存在,影響著金融穩定,甚至波及社會穩定。
十是經濟和金融全球化。隨著經濟金融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中國金融穩定越來越多地受到國際經濟金融環境的影響,面臨著諸如油價上漲、國際貨幣價格與幣值的波動、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增多、國際政治紛爭、戰爭和地區沖突等不可控因素。另外,全球金融體系一體化加強,金融風險跨境傳染性特征越來越明顯。
記者:中國人民銀行對下一步的金融穩定工作有何安排?
劉士余:中國人民銀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將深入學習、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加強和改善金融宏觀調控,會同和支持各有關方面繼續推進金融機構深化改革,優化融資結構、健全資本市場,加快金融安全網建設,妥善處置歷史遺留問題、化解金融風險,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全面加強金融風險的監測和分析,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穩定長效機制,維護金融體系的長期穩定。
一是繼續深化金融改革。進一步推進和支持國有重點金融企業按照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治理,加強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切實轉換經營機制,提高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和服務水平。引進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投資者和優秀的高級管理人才。支持具備條件的金融企業擇機上市,發揮資本市場對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的促進與約束作用。針對農村金融需求的特點,加快構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產權明晰、監管有力的農村金融體系。
二是鼓勵和推動金融創新。提高民族金融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保持我國金融業穩健經營、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要圍繞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企業改革與重組、居民收入增長與家庭資產多元化,加快包括服務產品、組織結構、經營機制、管理體制在內的金融創新。穩步推進包括金融控股公司、銀行持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產品在內的綜合經營。
三是優化融資結構,健全資本市場。積極促進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特別是要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完善市場功能,以促進社會融資結構的改善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做好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盡快推出資產支持證券(ABS)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MBS)。推動公司債券管理體制的改革,從發行、流通、托管、清算、評級等多方面完善制度,促進公司債券市場快速擴容。
四是加快建立和完善金融安全網。銀行業的金融安全網包括審慎的金融監管、中央銀行最后貸款人職能和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業穩健運營的基礎性制度安排。當前要著重加強存款保險制度建設,加快建立包括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內的存款保險制度,以期及時、有效地保護存款人的合法權益,支持存款類金融機構的重組再造,規范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機制,既要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又要防范道德風險。
五是促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推動支付結算體系的現代化建設。加強金融法制建設,積極支持和推進與金融業緊密相關的重要法律法規的制訂和完善。建立和健全企業和個人征信體系,增強全社會的信用意識,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
六是全面加強金融風險的監測與分析。密切監測銀行、證券、保險業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跟蹤研究跨行業、跨市場和跨地區金融風險。探索建立金融穩定指標體系和早期風險預警體系,完善金融系統脆弱性的監測和評估方法,提高對金融風險的監測和預警水平。針對各種金融突發事件研究制定應急預案。
記者:本期《中國金融穩定報告》的結構框架是如何安排的?有什么特點?對今后的報告有何考慮?
劉士余:本期《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共有五個部分。第一部分綜述中國金融穩定情況。第二部分分析宏觀經濟金融運行對金融穩定的影響。第三部分討論金融市場發展與金融穩定的關系。第四部分探討金融業改革與發展,重點分析影響金融穩定的金融機構問題及改革措施。第五部分分析金融基礎設施與金融生態環境,討論如何從支付體系、法律環境、公司治理、會計標準、信用環境、洗錢與反洗錢、金融安全網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維護金融穩定。穿插于各部分中的18個專欄定向剖析一些關系中國金融穩定的重大議題及案例。
本期《中國金融穩定報告》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作為第一期,報告既全面總結了近兩年來中央銀行履行維護金融穩定職能的實踐,又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金融穩定的相關理論和國際標準。二是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側重定性分析。這是因為,從中國國情出發,我們只有在厘清金融穩定的概念、明確維護金融穩定的框架和工具的基礎上,才能建立金融風險監測與評估體系。
本期報告是中國人民銀行對中國金融穩定性進行全面評估的初步嘗試。我們盡可能全面地分析有關中國金融穩定的理論與實踐問題,但由于理論水平有限,又缺乏金融穩定評估的實踐經驗,本期報告肯定會有很多不足,懇請各方面專家學者提出寶貴的批評意見和建議。我們將認真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積極借鑒世界有關國家金融穩定報告的經驗,努力改進金融穩定評估方法,做好金融穩定工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的金融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今后,中國人民銀行將每年發布一期《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并組織撰寫《區域金融穩定報告》。
作者:FN記者 楊建瑩 付平
。▉碓矗航鹑跁r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