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經濟模式的成敗功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7日 12:45 新華網 | |||||||||
新華網墨西哥城11月6日電 (記者 宋心德) 拉美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實行了多種經濟模式。近年來,巴西等一些拉美國家的反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和全球化的左翼力量代表人物相繼在大選中獲勝。這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拉美人民要求尋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和新模式。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拉美主要國家在實施初級產品出口型經濟發展模式過程中
但是,在經歷了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危機的嚴重沖擊后,拉美國家逐步改變以初級產品出口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而實行以強化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保護民族工業為特點的“進口替代”工業化發展模式。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主要拉美國家以外資為依托,開始由普通工業消費品“進口替代”發展到耐用消費品和中間產品的“進口替代”,最終實現機器、設備等生產資料的“進口替代”,逐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 20世紀70年代,拉美一些國家采取了對外資企業及瀕臨破產的中、小企業實行國有化的政策,加強國家對經濟活動的控制和直接干預等激進措施,實行“舉外債促發展”的戰略。有關材料顯示,拉美的外債總額從1970年的270億美元增加到1980年的2310億美元。其中,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拉美大國陷入了借新債還舊債的惡性循環。首先是墨西哥最終不堪重負,于1982年8月宣布無力償還外債,拉美債務危機由此爆發。債務危機隨后又誘發了經濟危機,使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經濟一直處在“雙重危機”的陰影下。 拉美發生這兩次危機后,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國開始實行西方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和發展模式,采取減少政府對經濟活動的直接干預,放寬對外資的限制、實行部分國有企業私有化、金融貿易自由化、改革養老金制度和主要經濟政策市場化的做法,進行了一場深刻的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改革,順應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20世紀90年代以來,拉美實行的上述改革提高了該地區的發展水平。在世界低等收入地區中,拉美的人均國民收入最高,達3580美元。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國家的經濟基礎已相當雄厚,某些科技領域的發展水平甚至在國際上也令人矚目。 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的10多年中,拉美的經濟改革在強化市場作用的同時,卻極大地削弱了政府的作用,導致政府在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方面難有作為,地區經濟增長緩慢。新自由主義全盤否定了拉美國家以往實行的發展模式與經濟政策,片面強調市場機制的功能和作用,輕視國家干預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性,導致了拉美國家出現了收入不均、貧富差距加大等問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在日益尖銳的社會矛盾下暴露出了的種種弊端。 一些拉美問題專家認為,近幾年來,拉美一些國家左派開始上臺的直接原因是人們開始認識到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危害,并希望采取一些“左”傾的政策和新的發展模式化解矛盾。但他們同時表示,在目前情況下,拉美國家的經濟政策只能逐漸改變,即使在某些左翼政府領導的國家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