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何忠平 陳善哲
成都、深圳報道
一個是我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最重要港口之一的深圳,另一個是被國務院確定為西南地區的“三中心、兩樞紐”,具有豐富資源的特大型中心城市成都。如何完美
連接兩地——即實現蓉深“海鐵聯運”,已納入地方執政者的考量體系。
還記得2004年兩點初步連通時,鐵道部副部長胡亞東驚呼“破天荒的舉動”,而兩地官員更是感慨萬千“蜀道不再難,深蓉若比鄰”。在去年6月的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后簡稱“泛珠論壇”),蓉深“海鐵聯運”被普遍視為區域合作的標志性產物。
7月25日的第二屆“泛珠論壇”上,蓉深“海鐵聯運”的“進一步細化工作”當仁不讓地成為多方關注。
“聯姻”的臺前幕后
事情還要從2001年說起。時年,深圳市常務副市長李德成在公開場合表示了與成都共建公路鐵路集裝箱聯運體系、航空貨運體系等方面的設想。
實際性舉措在2003年11月下旬出現,成都派出代表團到深圳進行了蓉深第一次“海鐵聯運”協調會議,在政府聯合機制、開通“五定”班列、建立大通關等問題上,雙方互有所需,一拍即合。
一知情人士表示,共識的形成并不難理解,“作為一個口岸城市,深圳有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皇崗-落馬洲口岸,有位居全球集裝箱吞吐量第四的現代港口,新貨源對于持續擴容的港口吞吐能力實在是命運所系”。
其還透露,西部大背景下一直雄心壯志著西部物流中心夢想的程度,正苦于沒有港口和出口通道的現實。
據了解,所謂“海鐵聯運”,是指進出口貨物由鐵路運到沿海海港,或是貨物到達沿海海港之后由鐵路轉運,只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就可完成的一種運輸方式。
公開資料顯示,長期以來,成都與深圳之間的鐵路線非常復雜,兩地貿易費用高、時間長,貨物很多時候不得不采用公路運輸。
四川蓉深班列運輸公司總經理周學冬告訴記者,蓉深班列開行前,一個鐵路箱從成都到深圳要5500元,運輸時間需要10天甚至半個月。“所以,四川過去的那幾年,75%的貨物都通過上海港進出口,主要原因是上海港國際集裝箱中轉比深圳港起步早,通關速度快。”
很快,蓉深第二次“海鐵聯運”協調會議在成都舉行。會上,兩市政府正式簽署了《蓉深海鐵聯運合作協議》,標志著醞釀多年的蓉深“海鐵聯運”進入實施階段。同時,兩地海關還聯合制定《關于支持蓉深海鐵聯運業務發展的框架方案》。
2004年2月,成都市副市長朱志宏與深圳市副市長劉應力分別率本市有關部門負責人赴京,就申請開行蓉深鐵路貨運“五定”班列(具體指“五固定、五優先和五不準”原則:“五固定”是定價、定點、定線、定車次和定時,“五優先”是配車優先、裝車優先、掛運優先、放行優先、卸車優先,除特殊情況外,不準停裝、不準限裝、不準分界口拒接、不準途中保留、不準中途解體)向鐵道部作了匯報申請。
同年4月20日,蓉深對開首列“五定”班車,這是繼上海、青島之后我國開出的第三條“五定”班列專線。
在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蓉深“五定”班列的運輸距離為2586公里,全程運行91小時。“現在一個鐵路箱從成都到深圳的費用是4800元。”周學冬笑著對記者說。
海關的調研報告
數據顯示,蓉深“海鐵聯運”一周年至今,成都至深圳共開行“五定”班列80列,2275車,其中整車760車,集裝箱1515車;而深圳至成都共開行87列,2549車,其中整車220車,集裝箱2329車。班列共運輸蓉深間的貨物22.8萬噸。
“2004年四川企業在深圳口岸報關進出口總額達到6.5億美元,較2003年增長了52%,凈增2.2億美元。”
周學冬告訴記者,現在深圳口岸已成為四川進出口異地口岸的第二把交椅。根據2005年“海鐵聯運”合作備忘錄,“今年5月底前實現兩地每周對開三列,明年初實現兩地對開四列”。而胡亞東的期望更甚,“爭取2005年能每日1列”。明顯,路還很長。
2005年3月,經過近1年的調研,成都海關向市政府遞交了一份關于蓉深“五定”班列2004年的調研報告。而成都市長葛紅林在看完這份報告后批示,敦促有關方面解決這個問題,“否則會日趨惡化失去市場”。
據成都市經委官員向記者透露,調研報告首先將蓉深“五定”班列與上海“五定”班列進行了對比。
報告指出,上海“五定”班列2004年全年進口貨物1.08萬標箱、8.50萬噸,比2003年分別增長39.87%和33.05%;出口貨物0.83萬標箱、5.76萬噸,分別增長51.93%和51.55%。進出口合計1.91萬個標準箱,平均每月1592個標準箱(不含內貿貨、長江轉關貨)。
而蓉深”五定”班列從2004年4月20日至12月31日,內、外貿貨相加折合標箱成都方是2286個標準箱,深圳方是4258個標準箱,合計6544個標準箱,平均每月約896個標準箱(含內、外貿貨)。而外貿貨(含在深圳報關的)進出口只有3652個標準箱,平均每月約500個標準箱,每月比上海“五定”班列進出口貨少1000個標準箱。
報告顯示,除開數量上的差距,蓉深“五定”班列存在如下問題:
成都方面的問題:一是箱源不足,二是班列運行時間沒有達到開行計劃的要求,三是班列運價下浮比例低,缺乏競爭優勢,每箱比上海高出500-600元,四是 “五定”班列的運作涉及多個部門,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
深圳方面也面臨難題:首先是貨源單一,其次是運行不準時,配載同一班列的貨物,部分6天到達,部分8-10天甚至更長時間才到,過程里查詢難度也大導致客戶反應強烈,再有就是面臨貨運市場激烈競爭(一方面是進出口口岸的競爭,另一方面是公路、船舶等不同運輸方式的競爭),最后是“海鐵聯運”脫節,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班列暢通運行。
脫節的原因,深圳方的營運人森邦國際貨運公司負責人宋功友做了如下歸納,“各大船公司傳統上都把成都劃到華東市場,由設置在上海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來管理,深圳船公司初期是沒有參與到蓉深‘五定’班列中來”。
有業內人士稱,“‘海鐵聯運’本應該是外貿為主內貿為輔,但現在成都是內貿為主外貿為輔”。
所幸的是,在已開的班列中營運情況尚如人意。周學冬一直向記者強調,四川蓉深班列公司至今還是“戰略性虧損”。與此同時,也有知情人士表示,自開行以來,蓉深班列公司每列28個車,無一落空,“2004年蓉深班列公司還提供股東分紅80萬元”。
挑戰與機會并存
前述市經委人士向記者指出,“問題解決了,龍騰虎躍的局面才會出現”。
據介紹,鐵道部規劃2020年完工貫通的滬漢蓉大運量鐵路包括客運和貨運兩條線路,其中成都經遂寧、達州、武漢、合肥至上海的線路便是“億噸級的、以貨運為主”。“如果蓉深‘海鐵聯運’不能解決當下問題,未來的命運可能正如葛市長所擔心的將‘日趨惡化失去市場’”。
這也許是一個蓉、深雙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成都海關在調研報告中建議:成立蓉深“五定”班列領導小組;建立聯系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建立統計制度。而為解決“五定”班列缺箱問題,成都海關還提出對船公司的海運箱源進行整合。
據了解,“五定”班列開通后,貨物進出口監管已延伸至內地,蓉深兩地海關實行了“兩點一線”的直通式監管,真正實現了海鐵聯運一體化運作。同時,以火車班列為單元,實現“整體轉關、整體核銷”,而一般情況下,口岸海關將不對轉關貨物進行查驗。
作為海關支持和推動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十項措施”之一,6月在廣州海關和黃浦海關兩個直屬海關間“多點報關、口岸驗收”得以成功試點,也標志著跨關區的“多點報關、口岸驗收”通關監督模式延伸到“9+2”內陸省份。
經海關同意,“入倉即予退稅”這一新政策,也首次延伸到四川。這一新政策使出口企業從出口報關至出口退稅環節比以前提前了7-10天。根據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規定,出口貨物必須全部實際離境后方可辦理出口退稅手續。
從某種意義上講,蓉深海關“新政”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五定”班列的品質。然而一年多的開行情況證明,“五定”至少有三不“定”,“海鐵聯運”還只是一個夢。
從蓉深“五定”班列開行起,當年年底,深圳至南昌“五定”班列開行,深圳至昆明的時間表目前也已基本確定,海關監管等相關工作也有條不紊往前推進,深圳對華中、西南地區的輻射力正進一步增強,而四川等省也正走向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