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部委專題--銀監會 > 正文
 

唐雙寧在中日經濟高級論壇上的演講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5日 15:54 銀監會網站

  (2004年7月3日 )

  女士們、先生們:

  下午好!很高興參加2004’中日經濟高級論壇。借此機會,我就“中國銀行業及其監管的改革與發展”這個主題作發言,希望增進同大家的交流與了解。

  一、中國銀行業在改革中穩步發展

  中國銀行業的改革和發展是在整個經濟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從20世紀八十年代起,中國的銀行體制改革拉開了序幕。

  (一)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

  二十多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從“大一統”到二元銀行體制的改革,從專業銀行到商業銀行的改革,從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到國家控股的股份制銀行的改革。

  在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實行的是“大一統”的銀行體制,中國人民銀行是唯一的銀行機構。1979年恢復了中國農業銀行、1984年從人民銀行分設出中國工商銀行,加上專營外匯業務的中國銀行和原行使財政職能的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自此形成了人民銀行與4家專業銀行各司其職的二元銀行體制。這是中國國有銀行業的第一次改革。

  1994年,中國成立了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等3家政策性銀行,專門承擔四家專業銀行過去承擔的政策性金融業務,為專業銀行進行商業化改革創造了條件。1995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從而明確了4家專業銀行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法律地位。這是中國銀行業的第二次改革。

  1998年國家向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注資2700億元人民幣,補充資本金。1999?2000年成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剝離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13939億元人民幣,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進一步改革創造了條件。2002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加快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2003年底,國務院決定首先選擇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試點,向兩家銀行注資450億美元,提出力爭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將兩家銀行改造成為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從而開始了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的偉大實踐。隨著中建兩行改革的順利進行,其他國有銀行的改革也將提上日程。這是中國銀行業的第三次改革。

  這次國有商業銀行改革是在國務院直接領導下,在人民銀行、財政部、銀監會等部門的具體指導下進行的,改革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為此,中國銀監會制定并頒布了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公司治理改革與監管指引,具體包括十條標準和七項考核指標。十條標準即:建立規范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建立對高級管理層授權經營的目標和問責制度;精心選擇、引進境內外戰略投資者,改變單一股權結構,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水準;制定清晰明確的發展戰略;建立科學的決策體系、內部控制機制和風險管理體制;實行機構扁平化和業務垂直化管理;建立市場化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實施審慎的會計制度,加強財務管理和信息披露;加強信息科技建設,全面提升綜合管理與服務功能;實施金融人才戰略,加強人才引進和員工培訓;充分發揮中介機構的專業優勢,穩步推進重組上市進程。七項指標即:總資產凈回報率、股本凈回報率、成本收入比、不良資產比率、資本充足率、風險集中度和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與此同時,銀監會還制定了改革的時間表,對改革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和目標管理,并對各項工作進行了嚴密部署。目前銀監會已向四家國有商業銀行派駐了監管組。

  (二)農村信用社的改革

  農村信用社是我國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農村信用社以為“三農”服務為宗旨,滿足農民和中小企業信貸需求,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已經發展成為我國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和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1984年,中國開始對農村信用社進行改革探索;1996年,完成了農村信用社與農業銀行的脫鉤;2003年,國務院決定在8個省、市進行農村信用社深化改革試點,改革的總體要求是“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支持、地方政府負責”,改革的重點是改革產權制度和管理體制。目前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今年下半年將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

  (三)中小金融機構改革

  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中國銀行業改革思路,在推進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改革的同時,中國銀行監管當局也對其他金融機構的改革發展進行適時指導。

  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從1986年7月國務院批準重新組建交通銀行至今,中國成立了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998年6月依法關閉了海南發展銀行,現有1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即交通銀行、中信實業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招商銀行、浦東發展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恒豐銀行。截至2004年5月,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總額4.17萬億元,其中貸款2.56萬億元;負債總額4.02萬億元,其中存款3.29萬億元。

  為支持地方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發展、服務市民百姓,從1979年開始,中國各地陸續成立了數量眾多的城市信用社。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以后,城市信用社體制上的問題開始顯現,為規范經營行為、防范金融風險,在清理整頓、聯合重組的基礎上,組建了城市商業銀行。截至2004年5月,全國共有城市商業銀行112家,資產總額1.49萬億元,其中貸款8205.6億元;負債1.44萬億元,其中存款1.18萬億元。同時,遍布城鄉的郵政儲蓄機構也取得了長足發展,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也在改革中應運而生,成為中國銀行業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中國銀行業獲得較快發展,對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04年5月末,中國共有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34862家,其中包括4家國有商業銀行、3家政策性銀行、1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4家資產管理公司、112家城市商業銀行、723家城市信用社、33965家農村信用社、3家農村商業銀行、2家農村合作銀行、197家外資銀行營業機構、217家外資銀行代表處、59家信托投資公司、75家財務公司、12家金融租賃公司、3家汽車金融公司和遍布城鄉的郵政儲蓄機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已經達到29.2萬億元人民幣,占中國全部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90%以上。目前,中國銀行業已形成了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其他銀行業金融機構互相并存,功能齊全、形式多樣、分工協作、互為補充的多層次機構體系。中國多元化、多層次的銀行體系在促進中國經濟市場化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中國銀行業監管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

  2003年3月,經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中國政府對金融監管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設立了銀監會。銀監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形成了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體制。

  銀監會成立伊始,就明確提出了“管法人、管風險、管內控和提高透明度”的監管理念。所謂“管法人”,即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監管指標集中體現在法人層面、銀行內控制度主要由法人制定、各類風險主要由法人承擔的實際,改變過去總部監管總部、分支機構監管分支機構的分割監管方式,實施法人集中監管。所謂“管風險”,即在加強對銀行機構合規性監管的基礎上,把監管著力點放在風險的防范和化解上。所謂“管內控”,即嚴格監管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制度建設和執行情況,提高被監管機構的自控能力。所謂“提高透明度”,即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真實、規范披露信息,讓監管部門知情,讓存款人知情,讓社會公眾知情,借此強化市場約束,更好地保護廣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費者利益。

  為實現上述監管理念,銀監會在具體工作中致力于“十個統一”:一是在監管范圍上,實現本外幣、表內外、境內外、內外資監管的統一;二是在監管過程上,實現市場準入、機構運營、市場退出的統一;三是在監管方式上,實現非現場監管與現場監管的統一;四是在監管內容上,實現合規監管與風險監管的統一;五是在監管標準上,實現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的統一;六是在監管方法上,實現定性監管與定量監管的統一;七是在監管資源配置上,實現重點監管與全面監管的統一;八是在監管手段上,實現治標監管和治本監管的統一;九是在監管的著眼點上,實現中國國情與國際慣例的統一;十是在監管的最終目標上,實現加強監管與支持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統一。

  按照上述監管理念和思路,銀監會的監管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主要有:

 。ㄒ唬┍O管法規建設不斷完善

  2003年12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并自2004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對完善中國銀行業監管制度、強化監管手段、規范監管行為、提高監管的專業化水平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這是我國銀行業監管的“基本法”,是構建完整的銀行審慎監管法律框架和體系的核心。

  此外,銀監會根據我國銀行監管實際和國際銀行監管最佳實踐,在《銀監法》和《商業銀行法》框架下,系統規劃、科學設計審慎銀行監管的規章和指引。去年以來,先后出臺了《關于調整銀行市場準入管理方式和程序的決定》、《金融許可證管理辦法》、《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商業銀行與內部人和股東關聯交易管理辦法》、《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評級體系》、《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監測和考核暫行辦法》、《客戶大額授信統計制度和零售貸款違約情況統計制度》、《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公司治理改革與監管指引》等幾十項監管部門規章,涉及銀行業監管的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另外,還有《商業銀行授信盡職工作監管指引》、《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評價辦法》、《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正在制定中。

  (二)商業銀行不良資產余額和比率繼續下降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不良貸款一直是我國銀行業改革發展的主要障礙,是金融風險的主要表現。經過多年努力,從2000年四季度開始,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比例和余額實現“雙下降”。但當時的貸款實行的是四級分類標準;除貸款資產外,銀行還有大量的非信貸資產、表外資產。為此,銀監會成立后將全面降低不良資產作為監管工作的主要目標,實行貸款的五級分類,實行信貸資產、非信貸資產和表外業務的全面監管,著力督促銀行不良資產的余額和比率的進一步“雙下降”。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要求銀行加大貸款回收力度,通過依法清收、向擔保人追索、處置抵債資產等手段,努力回收不良貸款;二是嚴格實行審貸分離、貸款三查、授權授信制度,防止新的不良貸款;三是敦促商業銀行提高撥備水平,加大損失貸款核銷力度;四是建立并完善不良資產考核制度,逐步建立不良資產的實時監控系統,努力提高不良資產的真實性;五是加強現場檢查與非現場監管,敦促銀行加強內控;六是推進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

  2004年第一季度末(五級分類按季統計),中國15家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2萬億元,比年初減少340億元;不良貸款比率為16%,比年初下降1個多百分點,繼續實現了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雙下降”。

  銀監會還根據國家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及時發現和預警經濟金融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風險,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準確、積極地理解和把握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堅持果斷有力、適時適度、區別對待、注重實效的原則,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主動采取應對措施,保證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繼續下降,防范和化解銀行風險,保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穩健運行。

 。ㄈ⿲徤鞅O管思路進一步落實

  審慎監管是銀行監管的最基本要求。它的核心內容就是對收益的估計要審慎,對損失的估計要充分。銀監會目前審慎監管的重點和基本路線圖是“提高貸款五級分類的準確性??提足撥備??做實利潤??資本充足率達標”。首先,督促商業銀行根據風險變化情況,及時調整貸款質量形態,提高貸款五級分類的準確性和規范性。其次,嚴格執行充足的撥備制度,要求商業銀行足額提取各類損失準備,加大損失類貸款的核銷力度,做實利潤。第三,鼓勵商業銀行采取上市融資、增資擴股、引進戰略投資者、發行次級債等方式,使其資本充足率達到8%以上。

 。ㄋ模┍O管合作機制得到加強

  銀監會一直致力于加強與國內及境外相關部門和機構的合作,實行信息共享和統一行動,共同防范金融風險。在國內,銀監會同其他部門建立了多層次的監管合作機制。一是建立銀監會與證監會、保監會三方聯席會議制度。二是建立銀監會與證監會、保監會、人民銀行的金融監管合作制度。三是建立銀監會與證監會、保監會、人民銀行、財政部的金融風險防范與化解制度。通過這些監管合作機制的建立,推動銀監會與有關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建立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共同防范與化解金融業風險。

  在國際上,銀監會推進建立與境外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監管合作溝通機制。截至目前,已與美國、英國、韓國、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金融監管當局簽訂了諒解備忘錄。正在和加拿大、澳大利亞、波蘭、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就諒解備忘錄的簽署進行磋商。今年以來,還與加拿大、日本的金融監管當局建立了定期會晤機制。

  銀監會還成立了國際咨詢委員會,其成員有:香港證券和期貨委員會主席沈聯濤先生,英國金融服務局前主席、現任英國倫敦經濟學院院長霍華德.戴維斯爵士,英格蘭銀行前行長愛德華.喬治爵士,香港金融管理局前任副總裁、英國澤西島金融服務委員會現任主席簡達恒先生,國際清算銀行前總經理、現任JP摩根大通集團國際部總裁安浩德先生,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前行長、現任高盛公司執行董事杰拉爾德.科里根先生等國際上知名的金融專家。國際咨詢委員會在北京已經召開了兩次會議,對我國的銀行監管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見和建議。

  在推動監管合作機制建立的同時,對照《巴塞爾有效銀行監管核心原則》,銀監會組織對中國銀行業監管進行了自我評估,著手制定和落實改進中國銀行監管有效性的行動方案,不斷更新監管理念、監管標準、監管方法和手段,提升我國的銀行監管水準,使銀行監管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能充分體現國際化、專業化的要求。

  銀監會成立一年多來,在探索建立中國有效銀行監管的新框架的實踐中邁出了新步伐。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加強銀行業監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確保銀行業安全穩健運行,任重道遠。今后,銀監會將繼續堅持以新思路、新機制、新舉措,不斷開創銀行監管工作新局面。

  三、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不斷擴大

 。ㄒ唬┲袊y行業的對外開放日益擴大

  1979年,日本輸出入銀行在北京首先設立了第一家外資銀行代表處;1981年,香港南洋商業銀行在深圳首先獲準設立第一家外資銀行營業性機構;此后,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特別是在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之后,中國銀行業的對外開放步伐大大加快。

  截止今年5月,已有19個國家和地區的61家外資金融機構和企業集團在我國21個城市設立了199家營業性金融機構,其中,當地注冊機構15家,當地注冊機構的支行及附屬機構9家,外國銀行分行161家;有40個國家和地區的155家外國銀行在我國27個城市設立了219家代表處;開放的地域限制已取消;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城市已經擴大到13個,經營人民幣的外資銀行數量已增加到97家。開放了汽車融資金融服務,批準籌建了3家外資汽車金融公司。擴大了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的比例(單個金融機構入股比例由10%放寬到20%以內,多個金融機構入股比例放寬到25%以內)。

  可以說,我國銀行業的對外開放已由“一枝紅杏出墻來”發展到“千樹萬樹梨花開”,呈現出 “滿園春色關不住”的生機盎然局面。

 。ǘ┲腥諆蓢阢y行領域保持了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系

  自1979年日本輸出入銀行首先在北京設立代表處至今,日資銀行在華設立了20家分行、42家代表處。截至2004年5月末,日資銀行在華資產總額118.5億美元,負債總額111.4億美元,分別占在華外資銀行資產總額、負債總額的20%和21%。2003年會計年度,在華日資銀行實現利潤7400萬美元。目前,銀監會還收到5家日資銀行的7份設立分行、2份設立代表處和2份開辦網上銀行業務的申請。我們歡迎更多的日資銀行來華設立機構、開展業務。

  相應地,中國的商業銀行也積極申請在日本設立分支機構。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5家中資銀行已在日本開設了6家分行和1家代表處。

  中日兩國在銀行領域有著廣闊的交流與合作前景,相信通過共同努力,雙方業已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將不斷向前發展。

  (三)中國對外資銀行機構的監管不斷完善,依法監管水平不斷提高

  1983年,中國人民銀行頒布了第一部關于外資金融機構管理的部門規章--《關于僑資、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設立常駐代表機構的管理辦法》;1985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外資金融機構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特區外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管理條例》;1994年,國務院又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1996年底,中國人民銀行還頒布了《上海浦東外資金融機構經營人民幣業務試點暫行管理辦法》。中國加入WTO后,根據承諾,我們重新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及其實施細則,新的《條例》和《實施細則》已于2002年2月1日開始施行。上述法規、規章的頒布,標志著對外資銀行機構的監管步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銀監會自成立以來,進一步完善對外資銀行的監管:一是強化以風險監管為核心,堅持審慎性、持續性監管,建立了外資法人機構評價體系(CAMELs)和外國銀行分行及其母行支持度的評價體系(ROCA&SOSA),進一步完善了風險監管手段;二是修訂《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及制定《外資銀行并表監管管理辦法》、《外資銀行分類監管辦法》等法規和部門規章,進一步規范監管工作;三是加大現場檢查力度和完善非現場監管系統。此外,銀監會還在簡化準入審批程序、完善審慎監管標準和措施、加強同國際金融組織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女士們、先生們,當前,中國銀行業還處于成長過程中,市場化、國際化程度在不斷提高。展望未來,銀監會將堅持監管與發展并重、監管與開放并舉、監管與創新并行,以新理念、新機制、新舉措,積極迎接新挑戰。我相信,中國銀行業及其監管的改革和發展將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謝謝大家。

  作者:lsp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