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華夏
編者按:各地一些開發區都在進行“二次創業”。在解決集約化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同時,如何解決“招商引資”與“科技創新”之間的關系,是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無錫新區近年來在引進外資的同時,利用人才集聚效應,提升區域技術創新能力,實現科技與外資的互動,可能對各地開發區有一定借鑒意義。
不引進是自甘落后,引進不消化是自取滅亡
——研發中心推動外資生根
“我們現在是兩條腿走路:一條是外資,一條是科技。”盛夏季節,來到江蘇無錫新區,首先體會到的就是一股改革熱浪。
在這里,有關引進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項目,鼓勵各類企業投資設立研發中心、地區總部與采購中心的政策不斷出臺。同時,無錫新區還積極創辦多個專業研發平臺,比如IC設計EDA、嵌入式系統共性技術平臺等。
“不引進是自甘落后,引進不消化是自取滅亡。”當地一位官員介紹說,這些措施的目標,就是希望能消化吸收利用外資技術。而有資料顯示,無錫新區5大支柱產業中的電子信息和精密機械及機電一體化兩大產業,占支柱產業總量的80%以上。總投資20億美元的海力士—意法半導體項目開工后,到2010年,新區集成電路產業年銷售將超過400億元,占全國總量的16%。
無錫新區黨工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周謙也不斷強調,他希望有個平臺能推動技術向關聯領域滲透、擴散,加速與市場的互推互動,從而發揮集群經濟效應,幫助新區的二次創業獲得區域技術創新能力。
他們考慮得很清楚:一方面,高技術產業集群和企業集群吸引高端人才,營造而成的技術創新氛圍有利于更多人才成長;另一方面,資金和技術最終會跟著人才流動,大批量人才的聚集,不僅有利于留住外資,提升當地產業發展水平,也更有利于進一步招商引資,從而使“外資”和“科技”形成良性互動。
一家名為“百川科技”的企業負責人張保平,就是這個平臺的成功案例之一。張保平創業前,曾在外資研發和銷售部門工作了11年。后來他和幾位同事一起辭職創業,如今“百川科技”生產的控制系統為世界著名的“約克”中央空調做配套。張保平總結說,如果沒有11年外資經驗,不可能在2年內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這套系統。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新區工程研發中心有44家,其中外資研發中心26家,內資研發中心18家,市級以上研發中心13家。同時,新區也吸納了大學以上人才1.3萬人,其中博士、碩士800多人,留學歸國人員約400人。去年一年,僅一個IC產業基地,就培育15家企業,引進IC設計人員200人以上,IC產業設計業及產業鏈新增產值50億元。
孵化器也要二次創業
——從創業中心向創新中心轉變
采訪中,張保平一直強調一點:如果沒有創業中心提供的一系列優惠政策條件和無私幫助,他們也不可能堅持到成功。
創業中心和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國家IC設計產業化基地、軟件產業化基地等專業研發中心一樣,其實都是新區科技創新的另一平臺:科技企業孵化器。
它主要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和產業。這里除了張保平這樣的外資技術人才,更多的是掌握國際先進技術的海歸留學人員。也因此,孵化器有培育“科學家老板”的美譽。
據統計,經過近10年發展,如今無錫新區每年都要孵化各類科技企業平均120家,到2007年總數將超過1000家,同時孵化畢業率也在不斷提升。
但培育企業集群和打造產業集群間,并不一定存在正相關聯系。新區不久就發現:建設自主創新的平臺,更為關鍵的是擁有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孵化器也要二次創業,從孵化企業向孵化產業轉變,從創業中心向創新中心轉變。”無錫新區管委會主管科技的副主任劉驍認為,孵化器經過10多年發展,在管理技術和硬件環境建設上已經有系統經驗,眼下更重要的是圍繞產業鏈,有目的地選擇一批具有發展后勁的技術,著力培育未來的主導產業。
根據這一改革思路,無錫新區進一步整合資源,細分孵化器功能定位,差別發展,形成特色,提升孵化器的核心競爭力。在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這個綜合孵化器的基礎上,又增添了6個針對不同產業而建設的專業孵化器,比如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國家IC設計產業化基地、軟件產業化基地等。
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就是新型孵化器培育而成的新型企業。4年前,施正榮帶著太陽能電池項目從國外落戶無錫,在新區創業。如今,公司擴展到10多億元規模,產品成功填補了新區光伏能源產業的空白,并實現80%外銷。
到目前為止,這個開放型科技孵化體系的孵化面積已經達14萬平方米,共培育了OFFICE集成辦公軟件、超薄型晶體硅太陽電池、汽車尾氣催化凈化器、摻鉺光纖放大器等40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創新能力的產業化項目。今年上半年,又有6家企業實現產業化,還有7家企業進入產業化預備階段。
孵化器與風險基金共成長
———融資保障支持自主創新
無論是施正榮,還是張保平,一系列成功企業的背后,往往可以發現風險基金等融資保障措施的身影。
在無錫新區,風險投資是孵化器功能之一。在新區任何一家孵化器,如果他們對某一科技成果形成調研論證,可以自己參股,也可以選擇和風險公司共同投資。項目實施過程中,孵化器派專人跟蹤服務,成功后股權就可以增值退出,繼續幫助另外的科技成果轉化。
同時,根據“二次創業”要求,新區對內外資一視同仁,積極幫助企業申報國家及地方政府有關科研項目,爭取科技經費。
施正榮的太陽能項目先有6000多萬元的風險資金投入,后有國家及地方有關高科技項目的財政貼補及稅收優惠。一年前,在企業走上良性發展軌道時,風險資金適時地退出,施正榮回購了股權。據了解,最近新區還成立了一家高新技術風險投資公司和技術產權交易所,更方便于風險投資的退出和股權轉讓。
劉驍介紹說,孵化器和風險基金是創新科技企業成長的兩大孵化要素。它們的配合,使新區科技創新投資體系更為完善,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去年新區各類孵化器中,有90多個項目得到了風險投資資金、創新工程基金、中小科技企業貸款及擔保基金的支持,并有多個項目獲得國家“863”計劃及產業化專項基金支持。去年,江蘇全省3億元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無錫新區爭取到19%,達5700多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