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 正文
 

人民幣匯率改革下一步:逐漸放松浮動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4日 15:40 中國經營報

   作者:王召

  編者的話:

  就在人們熱議上半年經濟數據、宏觀調控成果以及未來貨幣政策方向之時,7月21日,中國匯率改革邁出驚人一步。我國政府表示,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開始實行以市
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事實上,人民幣兌美元2%的小幅升值只是達成中國匯率體制改革整體目標的一個小步驟,中國匯率改革可能需要8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風物長宜放眼量。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意識到,巨額熱錢仍在中國上空游蕩,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并未真正緩解。

  人民幣升值終于實現了出其不意。

  7月21日,央行正式宣布,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根據對匯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測算,人民幣對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

  人們普遍認為,我國匯率改革時機的選擇是及時的,是從本國根本利益出發,實現了人民幣匯率改革應以我為主的原則。

  匯率改革要相機抉擇

  2005年6月,我國外匯儲備上升到7109.73億美元?紤]到國家為工商銀行注資150億美元,今年1~6月外匯儲備比年初實際增加1160.4億美元,給人民幣帶來巨大升值壓力。

  針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最近出現兩種新動向。其一,是在得知人民幣不會選擇在預期下或者在國際壓力下調整以后,一些國外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進行輪番預測和施壓,不在預測范圍調整匯率勢必使改革時機大大推后。其二,是美國對中國紡織品征收關稅,回應中國拒絕人民幣對美元升值10%的請求。早在1971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宣布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稅,直到貿易伙伴同意升值為止。與現在不同的是,1971年美國是針對所有貿易伙伴,而今天僅僅對準中國,并且完全可能長期化。在新的形勢下,我國匯率改革時機必須相機抉擇,而不要避諱改革時機在無理取鬧聲音中突然出現。

  逐漸放松浮動區間

  在7月21日發布的消息中,央行稱,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籃子貨幣匯率變動,對人民幣匯率進行管理和調節,維護人民幣匯率的正常浮動,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的穩定。

  事實上,匯率的此次調整只是一個開始。到完成中國匯率體制改革的目標,即與資本項目可兌換相匹配,人民幣最終將采取主要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匯率制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逐步放松匯率浮動區間。因為這是不致造成經濟大起大落的漸進式改革。這種逐步放松的做法,可以有效防止熱錢投機。因為,下一個浮動區間擴大時機的選擇快則幾月,長則幾年。畢竟熱錢經不起長時間等待,而我國匯率體制改革卻可能是10年、8年的事情。這也與溫家寶總理日前指出的“人民幣匯率改革必須堅持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的原則”一致。

  需要補充的說明是,在我國積極尋找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有利時機的同時,也要關注某些領域潛在的貶值壓力,防止匯率調整過頭給未來經濟帶來損失。目前,我國不僅有巨額財政顯性赤字,還有大量銀行呆壞賬和社保養老金等隱性赤字。出于上述考慮,國家可以考慮利用大量外匯儲備建立宏觀風險基金,為當前人民幣升值壓力減壓。

  浮動匯率機制不與風險共舞

  從心理上,我們應該避免不必要的匯率調整恐懼癥。首先,浮動匯率機制并不與風險必然共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對世界各國匯率體制的演變和績效研究,比較了盯住、有限靈活、管理浮動和自由浮動四種匯率制度發生金融風險的歷史概率,結果發現,1980~1997年間,發生銀行危機的概率,以采用有限靈活匯率機制為最高(4.7%);1970~2000年間,發生貨幣危機的概率,以采用管理浮動匯率機制為最高(9.2%);1980~1997年間,發生銀行和貨幣雙危機的概率,以采用盯住匯率機制為最高(1.6%)。

  總而言之,上述時段金融風險最高的匯率體制與完全浮動沒有關系。相反,亞洲金融危機中一些采取固定匯率的國家,由于過早開放資本項目,加上宏觀經濟下滑,反而成為國際抄家反復圍攻的對象,令人至今記憶猶新。

  其次,從我國匯率制度演變來看,小幅放松浮動區間不會造成經濟大起大落。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以后,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人民幣美元匯率水平變化來看,1994為1美元兌換8.7元人民幣,而1997年為1美元兌換8.2897元人民幣,升值幅度4.7%。而在1994-1997年間,經濟增長率分別達到12.6%、10.5%、9.6%和8.8%,外匯儲備累計增加1187億美元,宏觀運行平穩。即使后來發生亞洲金融危機,也沒有誰將罪魁禍首歸結為1994~1997年間人民幣升值。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