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財經》:追查內蒙古違規電廠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4日 10:24 和訊網-《財經》雜志

  新豐熱電生產安全事故的背后,是一個地區電網公司在廠網分開后再造一個電力巨人和一個地區打造能源基地的雙重夢想

  □ 本刊記者 葉逗逗/文

  7月8日,地處內蒙古的豐鎮市已多日未雨,樹葉被曬得卷了邊。內蒙古新豐熱電有限
責任公司(下稱新豐熱電)的工地更是熱浪滾滾。經過一年來加班加點施工,一個高達210米的煙囪在地勢平坦的巨寶莊鎮拔地而起,電廠的主廠房已接近完工。炎炎烈日下,內蒙古電建二公司的李喜軍和其他工人正在涂刷廠房外墻。

  上午近11點,主廠房房頂突然坍塌,屋頂球形網架從33米高處跌落,李喜軍和現場同伴當場被砸倒。李肩胛骨粉碎性骨折、肋骨斷了9根,肝和肺都發生血腫,當即被送往離豐鎮60公里的烏蘭察布市衛校附屬醫院。

  當天新華社消息顯示,事故造成六人死亡,八人受傷。

  近兩年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頻頻,新豐熱電的事故乍看并不突出。按照中國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設定的事故等級,死亡人數超過30人才算得上“大事故”。

  7月10日,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派人飛赴內蒙古,與自治區政府有關部門人員一起處理事故現場和調查事故原因。

  五天之后,調查迅速升級。7月15日,一個由26人組成的國務院新豐熱電事故調查組下榻豐鎮電廠賓館,調查組成員包括了國家發改委、國家監察部、國土資源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環保總局、電監會、銀監會、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等各重要監管部門和機構。

  一起看來并不復雜的事故,為何驚動國家七部委聯合展開調查?

  完成了70%的違規項目

  新豐熱電所處的豐鎮位于內蒙古、山西、河北三省的交界處,是內蒙古西電東輸的咽喉要道。這里距“煤都”山西大同只有60公里,原料供應非常方便,運費成本低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使得豐鎮的電力產業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

  人口只有20萬的豐鎮市現有三座電廠,分屬兩家。一座是豐鎮發電廠,第二座是在建的豐鎮發電廠的三期工程,均屬新組建的北方聯合電力。第三座便是正加班加點趕工、打算在年內投入發電的新豐熱電。

  新豐熱電設計裝機容量為60千瓦,僅次于當地最大的豐鎮發電廠。豐鎮發電廠的裝機容量為120萬千瓦,2004年發電量的98%供北京使用,上繳地稅8000萬元。電廠的普通職工月收入可達6000多元。如果不出現這起事故,新豐熱電職工也將進入高收入行列。

  然而,這個總投資28.9億元的新豐熱電工程竟然是一個未批先建的工程。《財經》獲悉,新豐熱電早在2004年已被列入違規項目之列。

  2004年11月,為了制止全國愈演愈烈的違規辦電現象,國務院出臺《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堅決制止電站項目無序建設意見的緊急通知》(國發2004年32號文,下稱《緊急通知》),明文規定未經國家批準或核準、未經充分論證、各方面條件不具備的電站項目,要立即停止建設(詳見《財經》2005年第4期“1.2億違規電建清查記”)。

  今年1月18日,國家環保總局公布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未經環保部門批準擅自開工的30家企業。新豐熱電公司榜上有名。1月25日,新豐熱電受到國家環保總局的行政處罰,責令其立即停止建設。

  5月31日,國家發改委就內蒙古自治區存在的較嚴重的違規開工建設電站項目的現象,對近期火電項目建設作出規劃安排,內蒙古新豐熱電有限公司再次作為違規項目被排除在外。然而,這一工程的進度仍然沒有受到影響,截至事故發生前,項目已完成了70%。

  新豐熱電只是全國1.6億千瓦違規電力項目的一個縮影。據國務院2004年11月下發的《緊急通知》,2004年全國在建電站規模達2.8億千瓦,其中被批準開工建設的電站項目為6110萬千瓦,而未完成或未履行任何國家核準手續擅自開工建設的電站項目達1.2億千瓦。不久,登記在冊的違規發電項目規模增至1.6億千瓦。其中,內蒙古的違規項目更高居全國之冠。

  新豐熱電事故恰恰顯示,國家發改委自2004年下半年發起的清查違規辦電項目的行動并未收到應有成效。

  消息人士透露,新豐熱電事故,已使國務院下決心解決電力投資過熱問題。有領導批示稱:“要像處理鐵本一樣處理。”

  據了解,7月15日來到豐鎮的大型調查組抵達之后被分成兩組,一組負責事故調查,一組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調查項目違規情況。“項目哪一級批的,土地是哪里批的,哪家銀行貸款,為什么貸,有沒有經過環評,都由各部委分頭去查。”一位調查組成員告訴《財經》,“事故原因并不復雜,重頭都在項目違規調查這一塊。”

  誰是股東

  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強大的“后盾”,這個總投資達28.9億元的發電項目,可能在沒有獲得國家批準之前就破土動工。

  就在事故發生后的第二天,一位電力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財經》,新豐熱電是一個根本不可能獲得國家批準的發電項目,因為其投資方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主管內蒙古電網的企業。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在2004年1月完成廠網分開后,電網公司就不允許再投資發電企業,否則電網公司所屬的發電廠與其它發電廠一起競價上網,很難避免關聯交易。

  根據電力體制改革的要求,2004年1月6日,內蒙古電力集團完成廠網分開。原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所屬的發電資產重組為內蒙古電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出資40億元,與華能集團、神華集團和中信泰富合資組建北方聯合電力有限公司,成為中國北方電力市場重要的電力供應商。

  知情人士稱,改制完成后,僅掌握電網資源的內蒙古電力集團公司就迅速加入了發電市場的爭奪,目前旗下所轄電廠不止新豐熱電。但此次事故之后,當《財經》向集團公司聯系采訪時,公司新聞處工作人員表示,新豐熱電公司現由內蒙古蒙能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蒙能能源)管,與集團公司無關。

  記者查閱工商資料發現,新豐熱電公司目前有七個股東,注冊資金8540萬元。其中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直接持股40.98%,又通過內蒙古第二電力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和內蒙古送變電有限責任公司間接持股16.18%,是新豐熱電的絕對控股方。

  除此之外,內蒙古蒙能招標有限公司、內蒙古第一電力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第三電力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電力勘測設計院等四家股東均為改制后下屬集團公司的施工、設計單位。工商資料沒有顯示股權曾經發生變更。

  而成立于2004年7月26日的蒙能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背后的控制者也是內蒙古電力集團,集團公司直接間接控股比例在67%以上。

  這家公司組建以來,在內蒙古投資建設了大量發電項目。按蒙能能源公司董事長劉強的說法,蒙能能源“伴隨著內蒙古電力體制重大改革的大潮成立……是自治區為發揮資源優勢,做大做強電力優勢產業,吸引眾多投資主體辦電,解決自治區嚴重的缺電局面而采取的重要戰略舉措”。

  2005年4月16日,劉強在接受《內蒙古電力報》采訪時曾表示,“內蒙古電力公司已將擁有的50%股權全部轉讓給內蒙古電力資產管理公司,重組后的蒙能公司與內蒙古電力公司不存在任何產權關系,蒙能公司也不再含有電網資產,蒙能公司開發電源項目的體制性障礙被完全清除。”蒙能能源新聞處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內蒙古電力資產管理公司是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委員會100%出資的國有獨資企業。

  但《財經》在內蒙古自治區工商局并未查到蒙能能源公司股權發生如此重大變動的信息。而一位在內蒙古電力系統工作多年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他們沒有聽說過內蒙古電力資產管理公司,而且即使有這么家公司,從日常運營和管理來看,還是換湯不換藥。內蒙古電力集團公司才是新豐熱電和蒙能能源的真正控制者。

  今年3月22日,集團公司以黨委“紅頭文件”的形式聘任李福榮為新豐熱電公司副總經理,聘任徐向民為新豐熱電公司總工程師。李與徐均為集團公司的中層干部。2005年3月27日,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王維維來新豐熱電現場辦公,協調各種關系,解決工程難題。

  直到2005年6月22日,集團公司還在新豐熱電召開了“電源項目檢查匯報會”。公司副總經理王維維在會上強調今年要完成新豐、準大、錫林等三個電源點的工程目標。

  再造一個“電力巨人”

  對內蒙古電力集團公司而言,在“廠網分離”后重新進入發電領域,是謀求公司利益最大化的一個自然選擇。

  截止到2001年底,改制之前的內蒙古電力集團資產總額222.7億元,總裝機容量517.6萬千瓦,年創利稅10.4億元。而2004年完成廠網分離之后,剝離了發電資產的內蒙古電力集團公司只剩下電網、13家供電局和16家輔業公司及學校、醫院。在業內人士看來,廠網分開之后,留給電網的都是不好的資產。因為在過去,以發電收益來彌補電網部分的虧損是行業內的慣例。

  實施廠網分開后的2004年,內蒙古電力集團公司雖然宣布結束了電網長期虧損的歷史,完稅5.75億元。但在公司看來,這主要得益于它們“多渠道吸引投資”。2005年1月11日,集團公司總經理趙鳳山在公司年度工作會議上更將集團公司的定位和戰略布局定為:用2004年、2005年、2006年三年時間,再造一個“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趙所說的“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改制之前的集團公司,也就是當年那個集發電、電網、電力建設于一身的地方電力壟斷集團。趙風生表示,除了用三年的時間建起“三橫三縱”、統一堅強、外送通暢的電網布局外,“還要建立結構合理、高效優質和可持續發展的電源建設戰略布局,實現裝機容量550萬千瓦以上。”

  在此之前,內蒙古電力集團已經開始進軍發電領域。2004年4月,新豐熱電動工。位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錫林電廠,也于2004年3月18日開工;位于鄂爾多斯市的淮大項目于2004年5月開工。這三個項目如果建設順利,將成為集團公司在2005年年底首批投入發電的公司。

  到2004年年底,錫林、新豐、淮大各60萬千瓦機組的主廠房已封頂,開始鍋爐吊裝;霍林河、金山。烏斯太各60萬千瓦機組項目及蘇里格30萬千瓦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項目、烏蘭水泥30萬千瓦機組項目全部主廠房打完了地基。

  據《財經》粗略統計,截至目前,集團公司參與新建發電項目十個:分別是內蒙古錫林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新豐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淮大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蘇里格燃氣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呼和浩特抽水畜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準格爾友誼電廠、內蒙古金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霍林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烏斯太熱電廠、包頭東河熱電廠。這些項目的裝機容量總計420萬千瓦。

  在這些項目中,有八個已經在2004年上馬,還有兩個在2005年動工。但所有項目中,只有烏蘭水泥的自備電廠項目已經發改委的審批,而包括烏蘭浩特熱電廠在內的七個項目甚至連可行性報告也尚未完成。

  在2005年的工作報告中,集團公司再次宣布要加快發電項目的建設步伐,也特別強調“錫林、新豐、淮大爭取年內取得國家發改委項目核準;友誼電廠、抽水畜能電站獲得國務院項目核準”。

  2005年4月16日,內蒙古蒙能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強曾公開表示,蒙能能源公司成立以來,在“邊履行手續、邊做施工準備”的情況下開工了一批發電項目,“建設速度是一年四季都施工的南方地區都沒有的”。

  “肥水”不外流

  內蒙古蒙能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武平德在接受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采訪時稱,“按道理沒有經過國家核準,肯定是違規。但是從另一方面講,自治區發展速度這么快,如果電力跟不上去,我們搞電力建設的也應該對國家負責任,我們覺得我們也應該主動一點。”

  在內蒙古電力集團發動的這場以解決地方電力發展為已任的突進運動中,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的確給予了大量鼓勵和支持。

  2004年2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批復了新豐熱電項目建議書,2004年5月18日自治區發改委組織審查可行性研究報告,2004年9月15日自治區發改委組織審查初步設計,之后該項目更被列入了自治區的“十一五”規劃。

  注冊資金20億元的蒙能能源是內蒙古電力集團切入發電領域的主力。2004年7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國資委下發了《關于同意組建內蒙古蒙能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的批復》,同意公司經營電力及其它能源項目的開發,以便“穩步推進和實施自治區電力體制的改革,為主輔、主多企業創造更多的優良資產,為自治區區域電網重組創造條件”。

  自治區政府的大力支持,源于中國從2003年以來漸次嚴重的電荒和隨之引發的電力建設升溫浪潮。2004年,國家電網公司系統拉閘限電的省市達26個,全年累計拉電123.85萬條次。同年內蒙古也出現近20年來最為嚴重的缺電局面,蒙西電網日均限電140萬千瓦以上,高峰缺電最大缺口265萬千瓦。2005年預計全區將缺裝機容量550萬千瓦,2005年至2007年全區年缺電均在400萬千瓦以上。

  在這種情況下,盡快提高發電能力成為當務之急。如果要按正常程序,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環評報告并報國家發改委批準至少需要一年時間。于是,在緩解缺電燃眉之急的壓力下,地方上為發電項目大開綠燈,大量電廠項目在設計與報批的同時就已開工建設。

  與此同時,2002年年底,中國“廠網分離,競價上網”的電力體制改革拉開帷幕。五大的發電集團從國家電力公司獨立出來,為了在日后的競爭中取得最大優勢,一場旨在 “爭奪已建電源,搶占新建電源選址”的“圈地運動”就此開始(詳見《財經》2005年第4期“1.2億違規電建清查記”)。在如火如荼的電力危機之下,全國電力建設急速升溫,而作為西電東輸重鎮的內蒙古連接華北和東北兩大區域電網,也是北京的主要供電方,更成為各方爭奪的戰略要塞。

  地方辦電熱情之源

  來自內蒙古電力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內蒙古電源項目從2002年開始到2005年新增134個項目,總投資達4000多億元,裝機總量在8434.5萬千瓦。如果加上2004年底已經具備的1435.726萬千瓦時的裝機容量,最晚到2009年,內蒙古的裝電總量將達到近億千瓦。

  2005年6月,華能集團將在北方聯合電力公司的股份從20%增加到51%,成為內蒙古最大的發電企業的控股公司。目前北方聯合電力公司可控裝機容量達 659 萬千瓦,占內蒙發電市場的60%左右。

  內蒙古電力(集團)公司當然不甘心從這場辦電高潮中退場。公司總經理趙風生曾表示,內蒙古缺電長期得不到改變,在華北電力市場逐漸趨于緩和后,作為國家西電東輸北通道主力的內蒙古將失去華北電力市場的份額。內蒙古應該繼續保北京送電,充分發揮能源基地的輻射作用。但前提必須是盡快做大做強電源基地。

  趙風生的思路與自治區政府將內蒙古打造成為西電東輸能源基地的想法不謀而合。據其電力工業的發展戰略,2020年內蒙古建成多個1000萬千瓦以上的大型火電基地,開辟多個送電通道。在這個能源宏偉藍圖中,當然不能少了內蒙古自己企業的一席之地。

  根據內蒙古電力協會的初步統計,如果內蒙古自治區的電力按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到2009年將達到近億千瓦的裝機容量。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根據國家“十一五”電力發展規劃,到2010年全國總裝機容量為6.5億千瓦,內蒙古一地就將占全國的七分之一強。

  電源點的建設已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也引發固定資產的投資高潮。達拉特電廠投產以來,每年向地方上繳稅金2億多元,現已累計上交稅金12億元。2003年,內蒙古創造了國內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值、固定資產投資三個增速全國第一的奇跡。

  中國電監會副主席邵秉仁接受《財經》采訪時指出,地方政府要發展經濟,就要鼓勵辦電,這種利益驅動促使地方政府成為推動新一輪電力建設誤區的重要力量。中國電力投資之所以走不出大起大落的怪圈,根本原因在于規劃滯后,且無法法律效力,一直沒有制訂出一個考慮了經濟發展、市場、環境和資源狀況的科學規劃。“這促使我們必須深化電力投資改革和電價改革。”專家普遍預測,中國的電力危機在2006年就將逐步緩解,而電力緊張時期投建的大量電廠從今年就將陸續投入運營。要不了三年,中國的電力很快將出現過剩的局面。業內觀察家擔心,到時就會出現過剩的電力又倒逼地方政府繼續發展高能耗產業的情況。

  在觀察家看來,正是對以內蒙古為代表的增長方式的擔心引發了這次新豐電廠的事故調查。而調查之后,違規項目如何處理,新豐事件能否遏制電力投資過熱的繼續泛濫,還需拭目以待。

  本刊記者李其諺對此文亦有貢獻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電廠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