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超發展,應找到“科學”與“趕超”的結合點,在打造“加速器”、形成“爆發力”上下工夫。
趕超發展必須以大產業、大企業為支撐。以集群經濟的膨脹壯大加快推進產業優化升級,鍛造趕超發展的“主力軍”。
7月的煙臺,熱浪滾滾,沸騰的經濟發展亦如天氣般火熱,一個個重量級的大項目在這片熱土上次第落戶或投產———
7月4日,韓國財經界排行第9位的企業集團———斗山集團進軍煙臺,并購大宇重工業煙臺有限公司,在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韓國斗山工程機械(中國)有限公司,力爭在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50億元;
7月9日,位于開發區原206國道南側的鴻富泰工業園部分啟動。世界500強排名第478位的臺灣鴻海集團將在這里構建龐大的電子產品制造基地,年內就可實現出口10億美元……
也是在7月,市統計局將今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對外公布。上半年,煙臺著力推進的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食品、黃金加工等四大支柱產業完成銷售收入868.4億元,增長43.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51.6%;實現利稅96.5億元,增長55.9%,占50.6%。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工業企業17戶,利稅過億元的21戶。大企業、大產業正成為煙臺趕超發展的“主力軍”,同時,也加速了煙臺產業結構走向集約化、集群化。
與這樣一個產業結構“蝶變”相伴隨的,是一個經濟戰略思路的“蝶變”。
2002年省煙臺現場會后,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東部突破煙臺”的戰略,之后,全省的幾個全局性的重大部署,都把煙臺放到重要位置。可煙臺憑什么來實現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呢?“爆發力”又在哪里呢?
城市的“爆發力”,也就是核心競爭力,應在大產業、大企業。然而,3年前的煙臺產業結構,缺少的恰恰是大產業、大企業。伴隨著鐘表、鎖具、罐頭等拳頭產品因產品升級無力退出現代消費主流市場,煙臺產業結構“有嶺無峰”的缺陷日益突出。企業規模小,工業布局散,結構偏“輕”,帶來的直接后果是資源配置效率低,經濟運行質量、效益差等問題。對此,市委市政府作出果斷決策———突出重點,扭住關鍵,開放引路,集群出擊。
有所為,有所不為。從2002年開始,煙臺將原有的七大支柱產業,收縮為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黃金等四大支柱產業,其后,又提出在四大支柱產業基礎上,培植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汽車、手機、電腦三大產品集群,以高端產品為龍頭,以大產業、大企業帶動各種生產要素的重新整合,打造煙臺的核心競爭力。
———吸引世界跨國公司區域集聚,形成高端產品集群。隨著通用、LG、鴻海三大世界500強企業進入,一個以汽車、手機、電腦三大產品集群為“脊梁”的經濟龍脈,正在煙臺經濟版圖上強勢隆起。浪潮LG在不到半年時間里,吸引特博泰克、伊諾特、普萊斯科等8個原LG核心配套企業,投資6500多萬美元;通用東岳投產一年多,拉動2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業落戶煙臺,相關產值有望突破90億元。
———激活資源型產業,鍛造“內生型”特色產業集群。招遠、蓬萊、萊州等產金大市在國家礦業權市場放開后,率先把目光投向了市外的廣闊市場,從單一依靠市內資源的單條腿發展,轉移到向國內、國外實施資源擴張的兩條腿走路。特別是招遠,隨著金絲加工、招金光電子以及盧金匠、安盛華、金銀精煉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黃金珠寶首飾加工龍頭企業的崛起,黃金產業真正步入“以金為主、集群發展”的軌道。
正是這些大產業、大集群的崛起,使資本和財富洼地效應在煙臺進一步凸現,也使煙臺站在了一個新的發展平臺。2004年與2000年相比,全市GDP由880億元增加到1630.89億元,按可比口徑境內財政收入由105億元增加到23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20億元增加到1085億元,外貿進出口和實際利用外資分別由31億美元和5億美元增加到80億美元和20億美元。
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天,煙臺市的決策者們已經看到了在新的起點上面臨的新考驗,一個“破滿破難破慢”為主要內容的的思想解放活動在全市展開。市委書記焉榮竹日前在全市趕超發展現場會暨讀書會上說:“在新的平臺上審視我們自己,成績已經成為過去,現在我們重新處于一個從零開始的新起點上。”
焉榮竹說,在新的起點上,煙臺要以北部沿海產業帶和南部交通干線經濟帶為依托,以四大支柱產業和三大產品集群為重點,集中突破和推進。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使四大支柱產業銷售收入達到3500億元以上,三大產品集群達到“兩個1000億、一個600億”,即汽車、電腦實現產值分別達到1000億元,手機達到600億元。本報記者李田責任編輯:邱雁(來源:水母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