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機構內,在節能方面還存在許多“盲點”。隱性浪費如果不切實改變,一張紙、一滴油的節約多少會顯得蒼白無力。
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發展模式,注定經濟的發展成本居高不下。在能源極度短缺、需求不斷膨脹的今天,如何走出高能耗困境,不僅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還事關國家安全。
在日前“全國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明確表示,建設節約型社會是我國的一項重大戰略。而節約型政府,與節約型城市、節約型企業、節約型社區并列,也成為我國創建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抓手。由于政府的特殊地位,它的節約與否自然成為我國建設節約型社會成敗的關鍵。
“一度電”的示范效應
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政府機構應率先垂范,節約一度電、一杯水、一張紙和一滴油。這些細節,對控制和降低資源消費增長有著重要作用。
專家為節約“一度電”,算過這樣一筆賬。8瓦的節能燈亮度等同于40瓦的白熾燈,點亮它600小時所需電費僅為2.93元,比40瓦的白熾燈便宜11.71元。按節能燈使用壽命8000小時計,1只節能燈“一生”可節約電費156元。
與居民、企業不同,政府部門一般不創造財富,對于商品價格也不敏感,因此,政府機構的節約需要依靠道德自律。從這一角度來看,政府的自覺節約,既是政府自身良好形象的體現,更在于對全社會起到一種示范,于推動節約型社會的縱深展開有重要作用。
在上海,政府部門帶頭節約的示范效應已經顯現。隨手關燈關機、推廣使用節能燈等做法,不僅在本市各級黨政機關中蔚然成風,還被許多人帶回了家里。一位市環保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原來在家吃飯,廚房、客廳、飯廳的燈常常是一起亮著,而現在只開一盞燈。
據悉,北京市已著手制訂市級政府機關節能、節水目標及措施,要求公務人員從小事做起,力爭全年節能8%以上。上海相關部門也正聯合市節能服務中心,對人民大廈以及17個區縣人民政府的辦公大樓進行用能設備診斷,包括水、電、煤氣、風機、鍋爐等。上海市各級黨政機關帶頭,力爭節約電能和煤氣一成左右。
挑剔眼光找“盲點”
專家指出,政府部門身體力行,倡導節約,固然令人欣喜,但不可回避的現實是,政府部門在節能現狀和節約意識上還存在“盲點”。政府可支配收入越多,浪費現象就越嚴重。
政府部門節能潛力相當大。據權威部門測算,我國政府機構(包括教育等公共部門)的能源消費約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5%,節能潛力為15~20%,能源費用超過800億元,單位建筑面積能耗超過世界頭號耗能大國——美國政府機關1999年平均水平的33%。
上海大學國際工商與管理學院執行院長陳憲教授指出,在現行制度下,政府部門的隱性浪費現象更值得關注。有些地方政府的辦公大樓、培訓中心越建越豪華,內外裝修片面追求功能,忽視了節能。這樣的建筑,即使是每天維持正常運行,也要消耗大量的水電煤等資源。諸如此類的隱性浪費如果不切實改變,一張紙、一滴油的節約會顯得蒼白無力。
更高層次的節約
其實,上述已經做到的或者正待克服的“盲點”,都只是打造節約型政府最基本的一個方面。陳憲認為,更高層次的節約在于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政府效率的提高。從某種程度來看,建設節約型政府正是政府轉變職能的重要契機。
事實上,不少政府部門的職能是重復的,或者是越位的,承擔了許多本該由社會來承擔的“無謂的職能”,做了很多不必涉及的“無謂的事情”。這些無謂,就是一種浪費。現在政府部門機構臃腫,每個部門在提供公共服務之外,還有許多配套機構,如車隊、食堂、后勤保障等自我服務機構,這就決定了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的同時,服務的總體成本偏高。轉變政府職能,建設節約型政府,就是需要政府在公共服務最大化的同時,實現自我服務最小化。
更高層次的節約
,僅靠政府工作人員的自覺性遠遠不夠。與高耗能、高耗材企業相比,政府機構離市場更遠,對價格的敏感性更差,節約意識更淡薄。我國一直沒有統一的政府機構能源消耗標準,沒有建立有效的能源體制報告制度,沒有節能考核獎懲制度,節能工作基礎薄弱。同時,也沒有相應的機構、專門的人員負責此項工作,也沒有相應的規劃和政策,成為節能監督工作的盲區。
要從制度上消滅政府機構的節能盲區,首先必須盡快建立一整套嚴格、細致的“綠色采購”制度,通過完善地方性法規和行政規章等方式,在公共建筑、交通、高耗能產品等重點領域設置強制標準,增強執法力度。其次,要把定額管理等技術手段應用于政府行為中,建立政府機構能耗統計體系,并把政府機構節能責任納入各工作崗位職責和日常管理的考核之中。
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些現象,國家還可以考慮通過減稅等政策,減少政府手中的錢,從而為政府部門注入自覺節約的動力。減稅等配套政策,不僅可以讓政府部門自覺節約,還能夠鼓勵企業創造更多財富,讓市民享受到相對物美價廉的商品,達到富民的目的,減少整個社會財富的無謂損失。這對于建設節約型政府來說,將更有效、更持久、更有力。新聞來源:中國環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