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力之時代”到“智之時代”,時代的進步與變革給了女性企業家以崛起的機會。但生存型企業的局限性,使女企業家更多的還是停留在“力之時代”。
女企業家要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突圍之路在于跨越“力之時代”,做一位知識型的創業者與企業家,真正使自己進入“智之時代”。
□經濟視點報記者 馬 凌
崛起的背景
“母親是管理者最好的學校,相信推動搖籃的手一定能推動整個世界。”2005年中國經濟高峰會中國女企業家領導力高層論壇上,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的發言引來陣陣喝彩。
在經濟生活中,女性企業家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她們綻放出的風采與光芒,已使世界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越來越離不開她們的關注和參與。
但回望這個群體崛起的過程,卻是一個辛酸與喜悅同時交織的復雜歷程。
“我是1990年大學畢業的。那個年代的氣氛比較特殊,新鮮事物不斷,到處充滿著活力和激情。”
就是這股子躁動和興奮,大學畢業,有著良好教育背景與就業機會,時年20多歲的蔣健作出了大膽選擇,沒有到老一輩人所看重的“正式單位”去找飯碗,而是選擇做一個具有自由身的、國家體制外的編外人員。她也正是因此而走上了發展自身事業的人生旅程。
與蔣健一樣,李華作出了相同的選擇。
“社會的進步與新經濟的發展,為女性解放自己、尋求自身發展創造了條件。”7月13日,河南財經學院MBA中心主任劉汴生興致勃勃地談起女性企業家興起的時代背景。
“這個時代,社會處在轉型期,制造業衰減,服務行業與信息產業興盛,移動通信和高新技術迅速發展。社會正在從以繁重的體力勞動為主的力之時代,向以知識型創業為主要特征的智之時代轉變。經濟領域的結構改革給女性創業提供了機會。”劉汴生說。
在傳統的觀念中,與男性相比,女性是弱勢群體。但實際上,女性并不弱,弱的只是體力,女性智力比較強,另外女性的內外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以及對市場個性化要求的敏感性比男性更強。女性的這些優勢,使其在經濟領域開始展現她們的影響和力量。
數據顯示,始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女性創業,在經歷了十幾年的風風雨雨之后,正在呈現加速化的勢頭。目前,中國的女企業家人數已接近中國企業家總數的20%。
蔣健和李華們是在社會變革的大潮中主動出擊的佼佼者,但在中國的女企業家群體中,有更多的魏玲和黃玉清。她們是在企業改制改組的“失業潮”中走出來的特殊一群。
劉汴生分析說:“這后面的一類女性企業家一般都是被動性創業,為了生存而尋求轉變的。”
一個事實是,她們在女性創業者群體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而在河南,這樣的體現更加明顯。
崛起的背后
夏女士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女企業家,她從事的是印刷行業,但最近一段時間,她感到非常困惑:如今,印刷行業競爭激烈,由于企業技術含量不高,公司利潤越來越低。
她面臨兩個選擇,加大投資增強企業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力,或者進行企業轉型。但在這兩個方面,都存在著困難。
夏女士本人及其公司的員工文化程度都比較低,對如何提高公司的實力和影響力有些信心不足。另外,加大投資,夏女士感覺到壓力很大,像她這樣的小型企業,得到銀行貸款比較難,要想融資,只能走一些“民間渠道”。而民間融資的艱難,夏女士多年已嘗得太多,對此已感到太疲憊,用她自己的話說,“一想到要向別人借錢,我都習慣性地頭痛”。
而如果轉行,又不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項目。
夏女士的困境折射出當前眾多女企業家的境況。
中國女性創業者崛起的時代特點使然,女企業家在總體上呈現出這樣一些特征:整體文化素質比較低,她們的企業規模一般比較小。
一些例證可以說明事實。
在民營經濟最發達的溫州,該市女企業家協會500名會員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會員僅占28.6%,多數是初高中畢業。
而2004年,河南省女企業家協會的調查資料顯示,與男性企業家經營的企業相比,女企業家們的企業普遍規模不大,基本上屬于中小型企業。其固定凈資產值在500萬元以下的占83%,職工人數在100人以下的占76%。
這些已越來越成為她們發展方面的阻礙條件。因為自身條件的限制,女性創業者選擇的創業領域比較窄,大多停留在傳統加工業,較少涉及高新技術產業,而低端的進入條件及容易被模仿、復制的特點,使她們的企業更容易被后起之秀所威脅。
武漢大學人力資源研究中心主任關培蘭說,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主要從事小型投資與傳統行業,缺少對高科技行業參與的女性創業者,已越來越出現被主流經濟邊緣化的趨勢。
在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女性創業者又被市場浪潮推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
從生存型到發展型
“現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經濟全球化在為女企業家提供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更大的挑戰。”對在新形勢下中國女企業家面臨的競爭局面,劉汴生如是分析。
以跨國公司為全球經濟主體力量的國際經濟形勢,使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中國女企業家面臨更多的危機。
新形勢下,經濟環境更加復雜,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人才的競爭也更加激烈,對企業的管理要求更加規范,對市場信息的把握要求更加靈敏、準確,對資源的整合利用也要求技術更高超。
而中國女企業家協會的調查資料表明,在創業成功后,近一半人認為企業進一步發展面臨的最大困難主要是缺乏現代管理經驗,34%的人覺得缺乏市場信息,28%的人認為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技能。
“這表明女企業家素質急需進一步提高。”劉汴生說。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關鍵在于企業家有無競爭意識。現在世界上的企業競爭不僅僅是大魚吃小魚,而且是快魚吃慢魚,因此,強烈的競爭意識對企業的發展非常重要。而創新意識是企業家最重要的意識,也是企業家精神的體現。
但女性因為自身的特點,對于創新、競爭,與男性相比,總體來說,反應有些慢。
“對于企業將來的發展,我還沒有長遠的規劃,現在企業還小,等發展到一定階段再說吧。”
“對于競爭,我沒有特別的看法,大家都要生活,都不容易,只要有一定的市場就行了。現在的競爭還威脅不到我們,真正威脅到我們了,我們會想辦法的。”
采訪中,這些從部分女企業家那里透露出的真實信息讓人不禁為她們隱隱擔心。
了解宏觀形勢,加強自身學習,從被動創業到主動發展,把企業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已越來越成為擺在女企業家面前的一個重要命題。
從創業者到企業家
命題擺在面前,如何突破,怎樣轉變?
轉變首先要從思想上開始。
對于正在發展成長中的企業來說,當家人思想意識的轉變很關鍵。而轉變中關鍵的一點,是角色轉換。
“創業者和企業家不是同一個概念。”劉汴生強調。
創業者不是企業家,創業者是把事業打造出來,企業家是把企業經營下去。
創業者和企業家的氣質和風格不一樣。創業者需要大膽、果斷、冒險,企業家需要理性、穩健。創業者是破壞現狀而創造一個新的東西,企業家是把新的東西演繹下去,壯大起來。
創造了一份家業,要發展下去,就需要創業者進行這種轉變,由一個創業者轉變為一個企業家。
健全企業管理制度是創業者成長為企業家的一個體現。
“女性的特點是重友情、重感情,喜歡延續一種親密的兄弟、朋友或者姐妹的狀態,因而,做企業,往往忽視了制度化。在企業制度化建設方面,尤其需要加強。”
女性創業有兩大“軟肋”:忽視品牌意識,缺少加強企業科研開發、拓展信息渠道的思維。
據了解,由女企業家經營的中小企業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關系的不到34%;除江浙一帶外,我國其他地區該比例僅為20%~25%。
因而,一些對女企業家有專門研究的專家認為,女企業家在這兩個方面均需進一步努力。
女性與男性在選擇企業領域上的差異是女企業家經營的企業缺乏發展潛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女企業家中,從事加工制造業以及其他工業的占50%左右;從事服務業的占45%左右,多數都是技術含量不高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從事高新技術領域的則相對較少。
這種不均衡狀態,越來越令女企業家群體通往新經濟的道路變得更加崎嶇。
而在美國,女性參加商業活動比較集中在信息和金融行業。在最近20年內,美國信息產業所創造的崗位有2/3是女性擁有的。
中美兩個國家女企業家所從事行業領域的差別,固然有兩個國家產業結構不同的因素,但觀念也很重要。因而,中國女企業家協會秘書長史清琪特別指出,女性要進行創業觀念的轉變,要發掘并實現自身價值,要勇于進軍高新技術領域。
“她們都是勇敢的女人。”廣東省東莞市婦聯主席黃碧蓮對女企業家們贊譽有加。但她希望她們能夠克服自身的一些限制,取得更大的發展。她說:“希望女企業家們最少能連續20年不斷發展自己的企業,而到那時,她們創造的企業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