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企業家”,一個特別而又普通的群體,一個悄然出現并快速壯大的新階層。
她們是商界的亮點,女性的驕傲;她們的智慧和汗水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她們的成就與風采使新一代女性崛起的潮流涌現。
因為她們,“她世紀”成為一個獨特的時代命題而引人注目。
“她世紀”的女企業家們,有著同一個時代奮斗者的共性。
她們同處在當代中國社會變革的大潮之中,她們的命運與際遇或許各異,而勇于接受命運的挑戰,敢于在時代的浪尖舞蹈,是她們共有的顯著特征。
她們的創業,沒有父輩的財富可以繼承。依靠自身,白手起家,這是她們共同的奮斗軌跡。
而中國傳統教育的浸潤,使她們具有“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素質與認識,創業者、女性,兩種看似內涵不同的身份在她們身上自然融合。
“成功的花”,這是人們對她們的稱頌和贊美。
而追逐夢想的路總是百轉千回。在向夢想之城進發奮斗的路上,“她世紀”的女企業家們經歷了怎樣的市場風雨、成長變化,有著什么樣的心境和歷程,只有走近,才能體味。
“女人的才華可能因性別被忽視,女人的故事卻因其性別而愈顯美麗!边@是一位哲人之語。
在這里,讓我們循著智慧之美、轉變之美、使命之美這三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她世紀”女企業家們前進的步伐,走進這些別樣美麗故事的原聲世界。
鏗鏘玫瑰的三重韻味
智慧之美
代表人物 李華、蔣健等
記者旁白
“女強人”這個詞在中國被演繹得似乎有些特別的含義,被稱為“女強人”的女人,往往會被認為是中性的和不顧家庭的“另類”形象。
李華、蔣健等人毫無疑問是女強人,她們在各自的領域開辟了自己的事業,同時,她們的存在,也顛覆了人們對女強人形象一度的認知誤區。
使她們具備顛覆資本的,不僅僅是她們那讓人驚詫的外在美麗,更讓人感嘆的是,其由內在修養和智慧凝練而成、自然流露出的新型女性企業家的照人風采。
故事原聲
李華:經營火鍋文化的精品女人
李華讓人吃驚。
吃驚之一,原本理所當然認為“百年老媽”火鍋店的創造者,該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沒想到見了后才知“廬山真面目”的她,竟然是一位30多歲的年輕女子,并且是一位美麗嫵媚得出奇的女子。
有人這樣描述她:“這是一位優雅美麗的女性,當她靜靜地坐在她那寬敞的、放滿鮮花的董事長辦公室時,你會錯覺她本人也是一束散發著淡淡馨香的紫丁香!
吃驚之二,你會想不到美麗的女人會做事業,并且會把事業做得那么好!白鲋袊疱仒I的領跑者”,“創造百年經典”,這樣的話語不是遙遠的夢想,李華在前進的跳躍中正一步步把它變為現實。
把不登大雅之堂的火鍋做出品位,做得富麗堂皇、幽靜典雅,從“百年老媽”開始,吃火鍋也成為優雅。這是李華經營“百年老媽”的第一個跳躍。
復制自己,連鎖經營,發展加盟商,這是李華的第二個跳躍。截至目前,“百年老媽”在中國已有26家餐廳,共有21家特許加盟店分布在河南、山東、湖北、安徽等省。
公司先后獲得了“中國名宴”、“全國綠色餐飲企業”、“河南十大名火鍋”、“火鍋業名家名店”等多項榮譽和稱號,這是“百年老媽”成長史的見證,也是“百年老媽”贏得市場的證明。
是什么成就了李華的“百年老媽”,她又有怎樣的成功秘籍?
“與眾不同”是李華的武器。從一開始,“百年老媽”就制定了精品戰略的發展思路,而托起這個思路的載體是不只做飲食,更要做文化,做飲食文化。
“只有文化的才是永恒的,圖一時賺錢加速擴張,不注重開發飲食文化,常常只能取得短期效益!边@是“百年老媽”取得發展的經典之悟。
“百年老媽”用“完美”與“專業”經營其精品戰略與火鍋文化。
“百年老媽”有三個完美主義的遠景追求:服務完美,追求盡善盡美的服務規格和天天求新的服務特色;管理完美,追求嚴謹、和諧、執行力著稱的管理團隊和永續經營的經營方略;技術完美,用專業的技術傳承華夏飲食精髓和領跑中國火鍋餐飲行業。
而底料加工、配貨中心、財務中心、加盟中心等部門的成立以及高等院校合作的員工培訓學校的建立,這一系列健全規范的科學管理體系的建立,是其實現完美與專業的保證。
用8年時間,李華打造出了“百年老媽”的品牌,市場的風雨洗禮使李華覺得勞累,可勞累的同時,她也享受著歡樂,這是一種在個人價值越來越充盈、在心底情不自禁歌唱的歡樂。
故事原聲
蔣健:別樣生活的精彩
金色燙染的披肩卷發,時尚前衛的裝扮,言語眉間似乎天然就有的西方高雅氣質,初次見到蔣健你一定會心生疑竇:她是生活在中國嗎?
不用懷疑,蔣健生活在中國。不過她也曾生活在國外,有一段時間工作在美國。
蔣健30多歲,有一個4歲的女兒。做了母親的蔣健看上去絲毫沒有這個年齡段的女人的痕跡。
她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安排生活。
她自由,她可以去自己中意的論壇,喜歡夜深人靜之時還在線;她可以約見陌生的網絡朋友,舒心愜意地久久暢談。
她激情,冬天的夜里,北京一個很多外國人聚集的酒吧中,她身披毯子坐在室外的吧座上手舞足蹈,為中國女排迎戰世界排球比賽而歡呼喝彩。她會毫不猶豫地接受酒吧外國客人的打賭和邀請,豪爽地為中國女排的勝利而舉杯狂歡。
她追星,王菲的演唱會,她不辭勞苦地追尋而去,在千萬人的聚會中盡情吶喊,在歌曲演繹的一個個情感世界里忘情投入,流連忘返。
蔣健的現代生活方式很難讓人把她與一個企業家聯系在一起。而事實上,蔣健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企業家,她經營著一個效益不錯的服裝公司,她的公司在同行業排名中處于領頭羊的地位。
蔣健的創業故事讓人好奇,這樣的一個女人,她的創業故事該是怎樣的?蔣健笑答:“其實我經商一點兒也不傳奇,是自然而然的事。”
蔣健上大學的時候就已經“下!绷。她會自己批發布,找一些服裝加工廠,讓他們按照自己設計的服裝樣式加工,然后她把做好的時裝放在一些專賣店,和他們談好合作條件讓他們代賣。
這樣的“生意”為蔣健帶來了實惠。當身邊的同學還在向父母要生活費時,蔣健不僅可以自力更生,而且已經有了數目可觀的“小金庫”。
如果是服裝專業的學生,這樣的“原始積累”可能并不讓人奇怪,但蔣健學的是外語專業。
“之所以做服裝,是因為喜歡!笔Y健說這得感謝母親,母親心靈手巧,自小就把蔣健打扮得很漂亮,“我的很多衣服都是我母親做的,穿著母親做的衣服走在街上,回頭率特別高,絕對引領時代潮流!
因為對服裝行業的愛,大學畢業后做了一段時間的公關經理后,蔣健正式創業,成立了服裝設計公司,開始了真正的商海生涯。
“中間也吃過很多苦,受過騙,遭過難,不過都走過來了!被貞浧鹱哌^的路,蔣健淡然,臉上是走過風雨之后成熟的冷靜。
而從一些細微的痕跡,不難看出蔣健在經營公司方面的智慧之道。蔣健說自己只做服裝這個某個行業中的某個方面,而且只做頂尖的,走高端發展路線,為特定的顧客服務。
實際情況印證了她的話,她的服裝公司專門生產制服行業的高端產品,河南省內幾乎四星級以上的賓館,及其他許多著名企業,如南方航空、建業物業、國泰君安證券等企業員工的制服均由她們公司設計制作。
對自己的事業,蔣健有特別的判斷。她曾想過開辟國外市場,也嘗試著在國外做業務。如果堅持下去,蔣健會成為最早的讓人羨慕的持綠卡的美國人,但蔣健回來了。
“我知道,我的事業在國內,這里的機會比國外更多。抓住實實在在的生活和事業,比圖一個虛名讓自己遭罪強得多。”
樸實的生活態度,見多識廣的豁達,成熟的經營之道,蔣健不經意間把自己做成了一個品牌。與她見面交談過的客戶,很少有業務不交給她做的,他們的評價是:“和蔣健打交道,讓人放心。”
而對于成功,蔣健說,這就像對待生命的過程一樣,讓它盡量充實、有價值,但不用強求,開心、快樂、適合自己的生活最精彩。
轉變之美
代表人物 黃玉清、薛榮、楊志平、張玲等
記者旁白
她們是時代變革中的一個符號體現,下崗人員——曾是她們的代名詞。
她們是中國市場經濟的一個側影。她們曾是社會底層為生存而掙扎的弱者,為了一日三餐而四處奔波。風吹雨打日夜忙碌是其次,受人欺負、遭人白眼是她們不堪的精神煎熬,個體經營者——這是她們共同的名字。但她們不甘,不甘用這最微觀的經濟形式呈現中國的經濟繁榮。
她們努力著。抗爭、奮斗、忍耐、堅毅,一天天的努力,一季季的積累,由窄變寬,由小變大,她們面前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故事原聲
黃玉清:
不斷進取走出寬闊天地
1998年,對24歲的黃玉清來說,是一個甜蜜、苦澀相互交錯的年月。
這一年,黃玉清懷了身孕,也就在這一年,黃玉清下崗了。
看到年近70歲的老母親顫巍巍地給自己抹眼淚,看到同樣遭受下崗之困的丈夫,為找工作而四處求人奔波已瘦得眼都凹陷了下去,想到腹中的小生命將來出生后每周就要吃掉一袋奶粉。在重新審視自己的命運后,黃玉清做了平生第一次最為深刻的自省。
“作為女兒,母親需要;作為母親,孩子需要;作為妻子,我要和丈夫攜起手來共度難關,不管有多難,我們都要生存下去。”
遭白眼、受冷落、被拒絕等,經歷過一段屈辱艱辛的日子,1998年10月,黃玉清和丈夫終于湊夠了9萬元,在河南周口一個街道上開了一家名為萬果園的副食品批發部。
咬緊牙關,憑著不怕苦的拼勁兒、虛心好學的鉆勁兒、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兒、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韌勁兒、誠實守信的較真勁兒,黃玉清把小店辦得紅紅火火。
有了一定基礎的黃玉清沒有止步不前。1999年,黃玉清開始涉足超市這個當時的新鮮行業。
做超市生意困難不小,超市里賣的東西要求物美價廉、品種豐富,靠開小副食品批發部時認識的幾個供貨商遠遠不能保證貨源。
黃玉清迎著困難走上去,她背起旅行袋,開始挨個“造訪”各大品牌在鄭州的代理商。在鄭州跑了近兩個月,兩次暈倒在鄭州的大街上,一次又一次的奔波,從剛開始被冷嘲熱諷擋在門外,到同意為其供貨,黃玉清跨過一個個門檻,進入了提升發展自身事業的大門。
2000年,黃玉清開設了萬果園量販店,并向連鎖超市發展,成立了萬果園商貿有限公司。
企業一步一個臺階穩步擴大。7年間,萬果園已在周口市建立了19家連鎖超市、1個物流配送中心和1個食品公司,累計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固定資產達6350萬元,累計上繳利稅600多萬元,成為周口市商貿領域的后起之秀。
成功為黃玉清帶來了諸多榮譽:“全國再就業優秀個人”、“2004年度中國經濟女性年度人物”、“河南省十屆人大代表”、“中國婦女九大代表”等,一串串閃光的稱號與她相隨。
特別是2004年8月27日上午,黃玉清作為下崗女工代表參加中國婦女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中南海懷仁堂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從困苦中創就了輝煌的黃玉清告訴人們,隨著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不可能每個人都依靠國家提供就業崗位,在人生轉折的關鍵時刻,不能坐等,只能去主動行動,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出路。
“因為只有這樣,也唯有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大的業績,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彼f。
故事原聲
薛榮:
曲折故事演繹傳奇人生
薛榮的故事曲折傳奇。
一個曾經做過星級酒店部門經理的女人,一個曾經做過手模特的女人,一個曾經做過洗發水廣告的女人,一個九次創業、九次受挫的女人,一個推著三輪車擺攤賣螺螄的女人,一個鄭州保潔行業領軍品牌的締造者。
從優雅女人到街頭小販,從失敗的創業者到成功的企業家,形形色色的角色匯集,多種矛盾碰撞交融,這就是薛榮。
薛榮的生活原本體面而優雅。愛人畢業于清華大學,是一位高級工程師;她畢業于重慶大學,是黃委會招待所副所長。而1989年,這樣的生活開始轉變。
1989年,即將開業的鄭州格林蘭大酒店招聘客房部經理,盡管31歲的她已是一個3歲孩子的媽媽,但薛榮前去應聘,她的實力使其成為酒店第一任客房部經理。雖然工作很累,但薛榮很快樂,“挑戰給我帶來了快樂”。
但是這種快樂的日子延續得很短。很快形勢有了變化,由于多種原因,酒店的經營效益下滑,酒店開始裁員。1991年,薛榮向領導遞交了辭職報告,成了一名無業人員。
薛榮嘗試過尋找新的工作,每次應聘她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但每一次充滿希冀的期待最后都化為幻影!皩Σ黄,你年齡太大了!”這是她遭拒最多的理由。
“我為何不能自己當老板呢?”轉變了觀念,薛榮開始了自主創業。
而創業的路充滿了泥濘。從養魚、養狗、銷售電器,到開發研制保健品、飲料,再到開飯店、做建材生意等,九次創業,九次失敗。
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最艱難時,薛榮推起了三輪車,做起了街頭賣螺螄的小販。
因為有一雙精致美麗的手,薛榮曾被一些經營黃金首飾的商家請去做過廣告;還因為有一頭美麗飄逸的長發,洗發水商家也曾請她做宣傳。“薛榮愛美!边@是認識她的人的共識。薛榮愛穿旗袍,喜歡旗袍所傳遞出的女人的古典優雅。
而當手指被煙火熏烤得“面目全非”,鼓足勇氣沿街叫賣時,這個優雅女人心理的落差,恐怕沒有什么可以丈量。而超越自身贏得了人生智慧,這應該是在持續不斷的苦難中,薛榮收獲的最可珍貴的財富了。
天道酬勤,當薛榮終于成功地攬接了保潔生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發展加盟商,品牌越來越響,名氣越來越大時,人們對于她的成功,已經看作是理所當然、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使命之美
代表人物 劉志華、劉軍偉等 記者旁白
與一般女企業家的創業不同,從一開始,這些女企業家就有一種神圣的使命:為更多的人尋求路子,創造機會和財富。
她們是一個大集體的掌舵者,一個群體的核心人物,她們是國有企業或集體企業的當家人。
平衡群體內的人際關系,在滿足一致利益的基礎上尋找企業經營的突破。體制內的束縛,各種利益的交錯,使她們不時感到疲憊。
但是她們找到了方法,背負重任而超越、前進,在她們身上,奇跡在不斷演繹。
故事原聲
劉志華:
創造奇跡的領路人
在古老的黃河之畔,有一個被譽為“人間天堂”一樣的地方,它現在的名字是“河南省京華實業公司”(以下簡稱京華公司),它曾經的稱呼是河南省新鄉縣小冀鎮東街村第五村民小組。
現在的京華公司,現代辦公大樓雄視蒼穹,拔地而立,一排排的廠房井然有序。農民公寓、賓館、療養院、游園綠地,參照中國古典建筑藝術和世界各國風情的建筑,在這塊黃土地上陸續嶄露,構成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
30多年前,這里是中國農村最貧窮的生產小隊(后改稱村民小組),200多人為衣食所困。
如今,這里擁有京華園旅游景區、度假村、商貿一條街、鎂粉廠等11個經濟實體,擁有固定資產3.2億元,人均占有79萬多元,全村2004年人均收入1.3萬元,并享受著集體住房、幼兒入托、學生上學、礦泉洗浴、供水、供暖等20多項福利待遇,達到了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公司先后榮獲“全國鄉鎮企業發展好對社會貢獻大企業”、“全國文明鄉鎮企業”、“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中國民俗文化村”等榮譽稱號。
京華公司從靠打草繩起家,發展農副產品加工致富。依靠集體力量,利用當地資源的優勢,走自己的路,闖出了一條按市場經濟規律致富的道路。從20世紀70年代的第一產業,到80年代的第二產業、90年代重點發展的第三產業,新世紀初期開始發展教育和高科技產業。京華公司的每一次發展,都契合著時代的步伐。
這些功勞首先要歸功于一個人,這個大集體的引路人——京華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志華。
從劉志華1972年當生產小隊長算起,在把中國農村的一個普通村民小組轉變為國家二級公司的路上,劉志華走了30多年。
對于走過的路,劉志華不愿多言,她更愿強調的是集體的力量、大伙的智慧,“是大家一起走過來的”。
而一個大型實體的興盛崛起,領路人的謀略、胸懷不可謂不重要、不關鍵。但重要的是京華公司在發展,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這一切,比任何語言都有價值和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