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突圍懸念:千億產值尋找替代之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0日 03:02 第一財經日報 | |||||||||
有人做過測算,如果把大慶40多年生產的原油用60噸的油罐車裝滿,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赤道近10圈。現在,大慶要背著這個歷史光環做現實的突圍。路在何方? 本報記者 王羚 發自大慶 發展接續產業“不由自主”
當“替代產業”這個別處使用率很高的詞語,第一次在大慶被提出的時候,竟然引起了爭論。 “石油在大慶就是天!絕對主體!你一提‘替代產業’,有人就急了,什么替代產業?在大慶有什么能替代石油!”大慶市政府一位官員無奈地笑說。 于是,“接續產業”這個詞開始在越來越多的場合被提起。 無論用哪個詞,人們的心里也很清楚,在未來10年甚至20年里,大慶都不可能拋開石油和化工的影子——延長石化產業鏈,成為大慶接續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管大慶計劃、工業方面工作的副市長沈宏宇稱之為“大慶轉型工作中最有優勢、最現實也是見效最快的部分”。 原油被稱作“黑金”,不過在大慶市發改委副主任兼可持續發展辦公室副主任高金龍的眼里,有一樣東西現在比“黑金”還要可愛,那就是原油煉制之后余留的化工原料。 有這么一筆賬:現在每年留在大慶煉制的原油是1100萬噸,按80%的成品油出油率計算,留下的化工原料是200多萬噸。目前大慶的化工產值是300億元左右。“要是現在化工原料能提高到600萬噸,大慶的化工產業就能做大,1000個億的產值沒有問題。”2004年,大慶全市的工業增加值達到918.6億元。如果化工產業的前景真如高金龍描繪的那樣,那么轉型就不是什么問題。 但關鍵是,化工原料如何能提高到600萬噸?在高金龍的設想中有兩個途徑:一是增加原油在大慶煉制的數量,相應地產生更多化工原料;二是調整煉油結構,在不增加煉量的前提下,少出成品油,多出化工原料。 不過,這筆賬在現實中是不好算的。在目前高度壟斷的石油管理體制下,這還只是一廂情愿的設想。“具體怎么辦還得跟中石油商量,在這方面政府沒有權力。”高金龍說。 盡管如此,2003年列入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首批計劃的五個項目全部都是石化產業,包括30萬噸聚丙烯項目、20萬噸醋酸項目等。近年來,中石油在其事業規劃中決定將大慶建設成中國最大的聚烯烴生產基地和世界級丙烯衍生物、油田化學品基地。這給大慶的石化產業發展帶來廣闊的空間。 再進一步講,另一個產業——石化依托產業也開始受到關注。所謂石化依托產業,就是依托石化資源,為石化產業服務的衍生產業。它包括三大塊:石化生產所需的機械裝備、采油所需的助劑以及油田工程(即安裝、打井工程等)。 “每年石油企業都要對外采購高達300億元的生產裝備。我們能爭取到三分之一(的訂單),就是100個億!”高金龍說。 隨之而來的,還有另一個說法。一位對大慶發展比較熟悉的專家將石化產業稱作“過渡性的接續產業”。理由很簡單:“原油是不可再生的,而化工是依托原油的,將來油沒有了,化(工)也會隨之衰退。大慶要想可持續發展,就要先拋開油,再慢慢拋開化(工),真正發展屬于自己的地方產業。” 如此一來,大慶豐富的農牧資源,成了油城轉型的另一個突破口。 還有白色和綠色的“黃金” 記者來到大慶市下屬的杜伯爾特蒙古族自治縣(當地人簡稱為杜蒙縣)。據當地牧民介紹,“杜伯爾特”是蒙語“四”的意思,相傳因當年成吉思汗分封土地的順序而得名。 6月3日下午3點,泰康鎮小八盤屯的牧民董麗華和雇來的7個農民一起,把牛群趕到離家不到100米的奶站去擠奶。 2002年是董麗華養牛事業發展最快的一年。這一年,伊利主動找上門來。“要給我們這些養牛大戶提供低息貸款,我一看,還有這種好事?就貸了16萬元,買了一批牛!” 讓董麗華感到安心的是,養殖規模大了,牛奶的銷路卻不用愁。他們跟杜蒙縣政府簽了合同,產出的牛奶專供相關企業,只需每天兩次把牛趕到附近的奶站擠奶即可。 “每年光出奶就十幾萬(元),再加上賣牛,哪一頭都得萬兒八千的!原先嫁到這里的時候,自己想餓不著就行,哪里想到能發展到今天!”談及收入,董麗華笑得很爽朗。 不過,董麗華的富裕生活在大慶下屬的四個郊縣(肇源縣、肇州縣、林甸縣、杜蒙縣)中并不多見。這里,大部分農民的日子還比較清苦。不過,大慶豐富的農牧資源和著重發展的綠色產業,給他們脫貧致富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再看看整個大慶。五年前,大慶的奶牛只有不到10萬頭,現在已經發展到25萬頭,2010年,這個數字將增長到40萬頭,銷售收入將達到100億元。 根據大慶市經濟轉型的發展規劃,到2010年,除乳制品以外,糧食和畜產品深加工也將達到100億元的產值。 在糧食深加工方面,大慶正在建設一個總投資在26億元~40億元的大豆產業園。這個產業園完全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打造大豆蛋白、食用油、大豆纖維、飼料等一整條產業鏈。 不僅如此,大慶還有別的。今年5月25日,在視察龍鳳濕地時,大慶市市委書記蓋如垠對在場的官員強調,濕地是大慶市的第一張名片,一定要好好維護和開發。6月初,市長韓學鍵在新加坡招商時,著意強調的也是:“大慶除了石油以外,還有美麗的草原和濕地風光。” 飄逸的蘆葦在風中輕搖,不知名的野花星星點點地綴在綠草叢中,幾只野鶴悠閑地在水邊覓食,這就是大慶的濕地風光。經過多年的開發,這里開始吸引來自外地的旅游者。 今年6月5日,記者在大慶油田科技博物館遇見一個來自香港特區的旅游團。團員林先生告訴記者,大慶是他們東北之行的第一站,下面還要去濕地看鶴。 200公里經濟圈 每隔十天半個月,牧民董麗華就會到城里逛一逛。 城里的大商場是董麗華最愛的去處,“逛多久都不累”。 董麗華不知道,自己充滿熱情的消費行為已經在客觀上參與了一個巨大的循環圈,這個循環圈被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和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肖金成稱作城市的“自體循環”。 肖金成曾經主持2003年的資源型城市轉型調研課題,他認為,像大慶等因資源而生的城市,大多發展成了相對獨立、相對封閉的自我服務型城市,基本沒有與周邊地區互相交換服務,輻射半徑極短,因而自體循環能力較差。 “大慶應該向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方向發展,同時注重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爭取成為周邊較大半徑的商貿、文化、社會服務中心,這樣就形成了比較良好的自體循環,而不是生產的所有東西都要外運,因為大慶的交通和區位優勢并不突出。”肖金成分析道。 專家的分析與大慶市領導的設想不謀而合。2004年,大慶市在經濟轉型的整體規劃中提出,大慶市要增強城市承載力、輻射力和吸引力,由自我服務型城市向區域中心型城市轉變,打造一個200公里經濟圈內的核心城市。 2005年,黑龍江省一個大膽的設想更鼓舞了大慶要做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雄心。今年3月份,黑龍江省向外界公布,要用15年的時間,在從哈爾濱經大慶至齊齊哈爾約200公里長、總面積8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打造一個新亮點——哈大齊工業走廊。 在本輪國家著手緊縮投資之時,哈大齊工業走廊規劃能夠順利出爐,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地有著大量不適于耕作而適于作工業用地的鹽堿地。 4月,體現上述構想的一份《哈大齊工業走廊大慶區域發展規劃(討論稿)》擺上了大慶市市長韓學鍵的辦公桌上。 如何把兩個機制變成錢 對于長期為國民經濟作出重大貢獻的資源型城市來說,“補償”和“援助”兩個字都會在他們心中引起漣漪,因為它們意味著資金支持、政策優惠和更多的關注。 有人做過測算,如果把大慶40多年生產的18億噸原油用60噸的油罐車裝滿,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赤道近10圈。許多大慶人都熟知一個數字,大慶多年來給中國貢獻了1萬億元的稅收。 但如今,處在轉型關鍵期的大慶,更迫切地希望能有巨大的外力支持。 記者采訪中,無論是市長韓學鍵還是副市長沈宏宇都不約而同地多次提到“兩個機制”。2003年8月,在東北三省老工業基地座談會上,溫家寶總理首次提出,要研究制定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兩個月之后,國務院下發了十一號文件,再次強調研究建立“兩個機制”。 市委書記蓋如垠也曾在一次內部匯報中提到對兩個機制的理解。他認為,兩個機制對于大慶的成功轉型意義非同一般。“在通過財稅扶持進行直接援助的同時,也可通過政策引導來反哺、支撐和保障接續產業的壯大。” 兩次到大慶調研的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工業組負責人李冶分析,大慶轉型的條件不錯,在資金、產業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基礎,前景還是不錯的。至于難點,就是看國家的兩個機制怎么來解決,對已經造成的問題如何去補償。 “資源型城市轉型完全靠地方和企業是不行的,因為企業該交的已經交給國家了,地方政府力量也有限。國家下一步會考慮在財稅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李冶說。 據記者了解,有關部門正在進行研究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的實施內容,具體方案的出臺尚無時間表。 正在參與制訂試點方案的高金龍正期盼著這個時間表能早一點出來,兩個機制能早一點落實。 另外一件縈繞在市政領導心頭的心事就是大慶的財政體制。由于歷史原因,大慶市至今沒有完善的一級財政,而是視同一級財政運行。多年來,大慶市主要的共享稅費收入全部歸中央和省里,市本級財政收入則以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的形式返回。 大慶市一位財政官員告訴記者,大慶最近幾年的財政收入只在20多億元,去年達到46億元,是歷史上的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追繳了一部分企業多年來的欠費。他透露,現在大慶市正在申請設立一級財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