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周 一
每天早晚,周玉成都會雷打不動地堅持跑步半個小時,這個習慣從大學時期養成。據說周也很喜歡打乒乓球,但周說,只有跑步是一個人可以做的,他不可能大晚上請秘書或者司機來陪他打球。
但不論早晚,跑步結束后周玉成會準時再回到他的商業世界中去。你的娛樂方式是什么?工作不是一種娛樂嗎?周反問道。運籌帷幄、拍案決策、苦思冥想、放手一搏……這樣的商業生活,令周沉迷。即使是退休之后,周玉成也渴望能“做做關于企業經營的研究、寫寫書。”
同樣是只有工作、沒有生活的另一商業巨頭張瑞敏性格內斂,喜歡孤獨。周玉成則性情豪放,喜好交友,周稱很多大的醫藥公司他都曾親自登門拜訪,而這常常被一些敏感的媒體理解為周有收購之意。
對這個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戰略家來說,其產業之夢是大刀闊斧的,也是瑣碎細膩的,是大開大闔的歷史篇章,也是充滿人情味的無數細節。在上藥整合中,周愿意抽出時間和底層員工面對面地溝通想法,在收購哈藥受阻、劉存周被指“賤賣哈藥、59歲現象”時,周玉成數次從上海打電話寬慰遠在東北的劉存周,劉直言“他怕我受委曲”,“令我刻骨銘心”。
在部委龐大的官僚系統里,周玉成是個少見的有企業家精神的人,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將近知天命之年離家別子從北京跑到上海去挑起一攤、創辦華源;而在藏龍臥虎的商界,周玉成構筑愿景的能力、實踐戰略的定力又使他像是企業家群體里的“戰略家”,不但以開闊的視野描畫出華源的藍圖,而且試圖自下而上以企業之力來影響國家的產業戰略。周玉成信心十足,“大企業要去影響政府,華源對醫藥行業的影響就很大,而且會持續不斷地影響。”
13年來,周玉成全力以赴地試圖(或已經?)以個人智慧來尋求中國紡織和醫藥產業的突圍之路。華源內外一些熟知華源歷史的人稱,“華源是個人天才主導下的國企轉型”。驅使周大手筆并購、大角度轉彎、形成高負債率、陷入整而不合局面的根本都是其大產業觀,“不是為了做強華源,是為了做強產業,未來中國產業的國際化通過什么力量去?通過先進的國企以市場化的力量去!”周慷慨激昂、以戰斗式的句式脫口而出。
產業航母夢想、轉型研發、走國際化路線——這些被一般民營醫藥企業視為畏途,而周玉成選擇全力以赴。“所以請不要簡單地以對民企評價的方式來判斷我們。”周說道。不過,我們仍然不得不以普遍的市場標準來度量周玉成和華源的偉大或者失敗。屬于周玉成的命運只有兩種——或者出師未捷身先去,或者功成身退。他在和時間賽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