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7月18日《經濟半小時》節目播出廣東興寧煤礦透水事故調查,以下是這次節目的文字內容:
今天我們來關注廣東興寧煤礦透水事故。這起事故發生到今天已經四天了,被困在井下的16名礦工生死未卜,救援工作始終在進行中;四天了,是否會有生命的奇跡發生?我們的記者在第一時間趕到了事故現場。
記者:“事故發生之后,救援工作一直在進行,現在是凌晨的一點鐘,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在井下很深的地方還有燈光在閃動,也就是說救援人員還在進行排水搶救的工作,但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傳出任何關于這16名礦工生還的消息。”
一條漆黑、幽深的礦道就是福勝煤礦主井的井道,7月14日,17名工人和一名工程師像平常一樣進行著井下的作業,然而,就在工人引爆穿洞炮的一瞬間,意外發生了。
廣東省興寧市安監局副局長賴新泉:“不小心碰到了溶洞。”
此時,在井下指揮作業的工程師楊偉城意識到災難即將發生,他迅速向距離井口較近的兩名工人發出了逃生的訊號,然后轉身走向礦井的深處,并試圖向其他工人通知這一險情,然而這一努力在突然爆發的水流面前宣告終止。
廣東省興寧市安監局副局長賴新泉:“也就是短短幾分鐘的事情。”
短短幾分鐘的時間,楊偉城和15名礦工就被困在了170米深處的井下,而此時,逃亡出來的兩名礦工迅速將這一意外通知了救援部門,搶救工作立即展開,然而,就在三臺抽水泵開始試圖抽取井下的積水時,意想不到的困難發生了。
廣東省興寧市市長曾祥海 :“抽了幾分鐘清水就開始有泥了。”
噴涌而出的泥沙讓抽水泵的運行變的異常艱難,7月15日凌晨3點,三臺抽水泵先后失去了作用。
記者了解到,出事的福勝煤礦屬于民營合伙企業,建于1997年,隨后連續兩次進行擴產改造,2004年,福勝煤礦第三次提出申請,改建礦井,目前他們正在進行拓展工程,現在并沒有采煤,那么為什么還是會發生這樣的透水事故呢?
興寧市煤炭局副局長陳桂浪:“據我分析原因是放炮時碰到了熔巖的巖洞水,這個煤礦跟溶洞斷層比較活躍的地方咬合在一起。”
由于爆破時碰穿了溶洞,溶洞中的大量積水和泥漿頓時涌進了礦道,造成了這次的透水事故。那么既然附近有溶洞,為什么還會選擇在這里開礦呢?
興寧市煤炭局副局長陳桂浪說:“本來爆破點在煤質地層的巖層,沒考慮到溶洞斷層跟煤質地層混合在一起了,這不是人為能控制的,很難發現。”
記者發現福勝煤礦開礦所依據的地質資料是1972年的,而正是根據這份陳舊的地質資料,福勝煤礦得出的結論是,煤層和溶洞還有100米的距離,這次的爆破并不會碰到溶洞。然而當地的村民卻告訴我們,這次事故其實早有先兆。
村民:“我們認為早都不應該開采,不應該發證書給它了,一直覺得有安全隱患,周圍的村民都知道,相當危險。”
村民告訴我們,福勝煤礦附近的一些房屋正是因為塌陷,幾個月前剛被拆掉。
房屋現在已經只剩下殘垣斷壁; 房屋附近的路面上經常可以見到長長的裂縫;這里的農田則是在去年就已經沉陷下去。而這次透水事故發生以后,地上的大坑則是處處可見。
記者問:“其實在這個地方開煤礦還是存在一些安全隱患的?”
興寧市煤炭局副局長陳桂浪:“因為地質的緣故,有這個安全隱患。”
剛才我們看到,房屋塌陷,地面出現裂縫,種種跡象都表明,在這里采煤會有很大的隱患,而福勝煤礦的改造工程,卻依然在進行。
7月14日,在井下爆破的一瞬間,工程師楊偉城意識到出事了。他當時完全可以逃生,但他卻跑向了礦井深處,尋找其他的工人。楊偉城究竟能不能生還?
興寧煤礦透水事故一發生,我們的記者就趕到了現場,記錄下了營救工作的分分秒秒。就在救援工作緊張進行的時候,被困礦工的家屬們也在焦急地等待親人的消息。在羅崗鎮鎮政府的一間辦公室里,我們的記者見到了井下工程師楊偉城的家人。
7月15日,事故發生后的第二天晚上,受困人員楊偉城的妻子自從得知丈夫被困井下以后,30多個小時過去了,楊偉城的妻子就再也沒有吃過一口東西,沒有合過一眼,現在只能靠生理鹽水維持著虛弱的身體。
楊偉城,是目前被困井下唯一一名工程技術人員。14號中午楊偉城正在井下巡視的時候,突然發現礦道里出現了透水,他趕緊叫身邊的兩名礦工坐車上到地面。為了通知下面正在作業的礦工,楊偉城迅速向礦道深處跑去。
賴局長:“據逃生的人反映,水上來的時間就是幾分鐘。”
幾分鐘后,水和泥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噴涌而出,將楊偉城和其他正在作業的礦工一起淹沒。
受困人員妻子:“他救上幾個人就又下去找其他的人,再沒有上來,他就不想想自己、不想想老婆、孩子。”
楊偉城家里有兩個在讀書的孩子,一位80多歲的老母親,妻子下崗在家,楊偉城是家里唯一的生活支柱。今年5月,楊偉城被福勝煤礦請去做副礦長兼工程師,可沒想到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就出事了。
受困人員妻子:“但愿老天保佑你,保佑他沒事啊,他是老實人啊。”
時間一分一秒在流逝,十六名礦工生還的可能性一點點在減少。就在楊偉城的家人焦急等待的時候,救援工作還在一刻不停的進行著。
在三臺抽水泵相繼失去作用之后,救援工作一度陷入僵局,而井下的水位卻在不斷升高著,為了盡可能挽救被困礦工的生命,救援小組開始緊急調撥泥漿泵抽取井下的泥沙,而用于通風的排風管道也鋪設完畢,更為堅固的金屬管道也運到了救援現場。
廣東省興寧市市委書記李忠良:“只要有可能,就全力搶救。”
然而,大量囤積在井下的泥沙卻在阻礙著救援工作的進展,即使兩臺泥漿泵全力運行,所能排出的泥沙量也十分有限。
救援人員:“每小時100立方,總共有5000立方。”
為了提高效率,救援人員采取換班的形式24小時輪流下井進行救援,然而,對于井下的狀況,他們卻大多都選擇了沉默。
福勝煤礦透水事故發生后,興寧市政府迅速成立了包括搶救、家屬安撫等7個工作小組。事故當天,受困人員的家屬都被勸離了事故現場,不過第三天上午,當記者再次來到煤礦時,看到這里聚集了不少尋找親人的家屬。
7月16日,事故發生后的第三天上午,在福勝煤礦的這間辦公室里,擠滿了前來尋找親人的礦工家屬。
親人被困井下已經超過40多個小時,楊偉城的家人再也按耐不住焦急的等待,他們顧不上政府工作人員的勸阻,再次來到了礦上。
在這間掛著“歲歲平安”對聯的辦公室內外,到處都是悲痛欲絕的受困人員家屬。他們等待的人,或是他們的丈夫, 或是他們的父親, 或是他們的兒子。因為身體虛弱,很多人掛上了輸液瓶。
受困人員的女兒:“前天中午沒有回來,一直到現在,我真的不敢想像后果是什么樣子。”
聽說父親出事了,這個正在外地讀書的孩子當晚就趕了回來,和母親、妹妹一起來到礦上等待父親的消息。
受困人員的兒子:“我已經一年半沒有回家了,還是去年初去學校直到現在 回家里我連爸爸都見不著。”
我們從事故現場了解到的最新消息是,雖然搶救工作持續了四天了,但由于山頂的水不斷地往礦內滲透,礦內水位反而增加了,水位還保持在110米以上,尋找被困礦工的工作進展艱難。
在14日興寧透水事故發生之前,地表上就出現過種種征兆。附近村民的房子多處塌陷。而實際上,在井下,各種預兆也出現了。事故發生之后,我們記者尋找到了一位井下的知情者。
為了尋找這次透水事故的知情人,記者輾轉來到了羅岡鎮紅旗村,在一個破舊的院子里,記者見到了25歲的黎曲蘭,在7月14日,他因為生病沒有去礦上上班而躲過了這場劫難,他告訴記者,其實在事故發生的兩天前,預兆就已經出現了。
黎曲蘭說:“7月12號就透水了。”
感到危險存在的黎曲蘭迅速將這一狀況報告給了礦上的負責人和安全檢查人員,但可怕的是這一重要的情況并沒有引起負責人的注意。
黎曲蘭:“他們說你懂什么。”
就是在這樣的忽視和冷漠之下,7月14號中午,災難終于發生了,看著昔日和自己一起并肩工作的礦工們一瞬間就被冰冷的泥沙封在了地下,在感到萬分慶幸的同時,黎曲蘭的心里也充滿了悲傷和憤慨。
黎曲蘭:“早采取措施,就不會這樣了。”
就在黎曲蘭為同伴的不幸而痛心的時候,福勝煤礦的指揮部里,16名被困者的家屬依然在焦急等待著親人們的消息,而在福勝煤礦簡陋的宿舍門口,被困礦工的衣物還沒有來得及取下,他們平常使用的工具也在整齊擺放著。
其實,在去年十二月份,福勝煤礦就曾經發生過一次透水事故。此后,有關部門要求重新進行地質評估。到事故發生的時候,這份地質評估報告都沒有通過,但是這家煤礦還是拿到了各種開礦所需的許可證。
在安全生產許可證上,記者看到發證單位是廣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發證的時間是2005年6月20日,離剛發生的透水事故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興寧市煤炭局副局長陳桂浪:“有溶洞的地質要進行地質災害評價,如果結果出來,在溶洞范圍控制好可以開礦。”
記者:“這里的地質災害評估做了嗎?”
陳桂浪:“做了,報告還沒出來。”
記者:“你覺得它符合安全生產標準嗎?”
陳桂浪:“我不知道怎么說。”
我們從事故調查組了解到,由于前期雨水過多,地下溶洞水壓過高,再加上井下作業時對地質情況不明,在工作面爆破炸穿了溶洞,導致了興寧透水事故的發生。那么,在地質結構復雜的地方,開采煤礦,究竟會存在什么樣的風險呢?
談到此次福勝煤礦的透水事故,從事煤礦工作20余年的興寧市安監局副局長賴新泉這樣評價。
賴新泉:“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故。”
賴新泉的驚訝源于福勝煤礦地質結構的復雜,在這塊土地下不僅含有豐富的煤礦,同時還有大量的石灰巖和溶洞存在,復雜的地質結構給這起透水事故的定性帶來了不小的困難。
廣東省興寧市市委書記李忠良:“現在還沒有定。”
雖然福勝煤礦透水事故的原因暫時無法確定,但是如此復雜的地形是否會給煤礦的修建和開采帶來隱患呢?面對我們的疑問,賴新泉是這樣回答的。
賴新泉:“在這樣的地質條件下開采會有危險。”
既然存在安全隱患,那么福勝煤礦為什么能夠順利的拿到各種審批手續,而成為一個證照齊全的合法煤礦呢?
賴新泉:“這不好說。”
夜深了,福勝煤礦上的礦燈一盞盞亮了起來,整個礦山逐漸變的安靜,只有在170多米深的井底,救援人員使用的應急燈光還在時隱時現著,而旁邊的管道里,井底的泥漿還在源源不斷的排出,這16條生命還能回來嗎?
現在距離事故發生,已經過去了100多個小時,盡管十六位礦工生還希望渺茫,但我們仍然期待能有奇跡發生。我們注意到,實際上,在事故發生前,地面上、井下都出現過種種預兆,可是這些并沒有阻止工程的推進,雖然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地質災害,但是在事故背后,還是暴露出了煤礦安全監管上的種種漏洞。
主編:梁軍 記者:周人杰 殷莉 攝像:樊金峰 編輯:向華
cctv-2《經濟半小時》播出時間:21:30、(次日重播)12:30、1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