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中期,擁有大慶等大型油田的中國(1993年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用低價原油推動了經濟高速發展。同時以低價油為前提的經濟運營方式也比節省能源的方式獲得優先成長。無節能功能的低成本商品被大量生產,高速公路和飛機場的建設也先于地鐵、高速鐵路等建設,這都是以低油價為前提的。
一直以來,中國對節能無太大熱情的原因是,節能設備和產品的購入、生產會大幅
度提高成本,在價格競爭上處于弱勢。日本過半的大型工廠和新建大廈都采用同時供給熱能的設備,而在中國這樣的設備卻因初期投入昂貴而普及率較低。
然而,近來原油價格飛漲對40%的石油依賴進口的中國經濟開始產生較明顯影響。若能源價格繼續上漲,國際市場產品的競爭力將從低價轉移到節能性能上。如果中國的無節制能源消費持續下去,只會加速油價上揚,出口再多產品也無法避免貿易收支出現赤字。所以原油價格上漲從另一個角度說,是中國把生產低價產品為重心轉移到開發節能產品上的契機。
本年度,中國政府開始實施“最終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計劃,爭取從2006年到2010年完成節約石油1.68億噸。在化工、水泥等高耗能產業節能不斷推進的同時,家電制造行業、建筑工程業等也設置了節能標準。
(摘自7月8日《產經新聞》,原題為“原油價格高漲是否成為中國制造業發展的轉機”,作者后藤康浩,李鐳譯)
《環球時報》 (2005年07月13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