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付平
金融生態建設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對金融調控及經濟發展都將產生深遠影響。那么,金融生態與貨幣政策的關系如何。應該怎樣改善金融生態,從而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張曉慧。
記者:請您談談金融生態與貨幣政策的關系。
張曉慧:金融生態與貨幣政策是互為條件、相互影響的。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金融生態的改善,金融生態對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響。一方面,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是保持幣值穩定,為經濟增長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促進金融生態的改善。貨幣政策目標指出了穩定幣值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保持幣值穩定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前提和基礎,貨幣政策在合理增加貨幣投放的基礎上,為經濟增長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另一方面,金融生態是貨幣政策制定、實施的外部條件,直接影響貨幣政策傳導,進而影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初步建立了從政策工具→操作目標→中介目標→最終目標的貨幣政策間接調控和傳導機制。從政策工具、操作目標到中介目標的信息傳遞的順暢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從政策傳導主體來看,我國的貨幣政策傳導呈現從中央銀行→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企業和居民的過程。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機構是貨幣政策傳導的關鍵環節,它連接金融市場和微觀經濟主體的中介,其運行狀況直接決定著企業、居民對市場信號的反應程度以及貨幣政策效果,而金融機構運行狀況受到金融生態的重大影響。
記者:地方行政影響對金融生態和貨幣政策有效性有哪些作用?
張曉慧:地方行政影響對金融生態和貨幣政策有效性有重要作用。
首先,地方行政在通貨膨脹和宏觀經濟傳導中具有重要影響。我國以通貨膨脹為主要特征的宏觀經濟波動,從表面上看,是投資膨脹、貨幣信貸擴張造成的,但從更深層次看,宏觀經濟波動背后隱藏的是地方行政主導經濟的影子。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大部分地區經濟欠發達,絕大部分地區追求經濟快速增長。出于這樣的考慮,地方政府往往存在項目投資沖動。在我國現階段,地方政府是重要的投資主體,是基礎設施和許多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而基礎設施投資是我國投資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表現為基礎設施投資擴張的地方行政項目投資沖動,形成我國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在對金融仍有相當強大影響力的條件下,地方行政的項目投資沖動最終演化為金融機構信貸擴張。
貨幣信貸的高速擴張,可能對宏觀經濟造成三種結果:如果投資需求急劇膨脹,拉動價格全面上漲,可能導致通貨膨脹;如果最終需求比較平穩,大量低水平盲目投資導致生產能力過剩,可能導致通貨緊縮;如果大量資金涌入房地產、股票市場,則有可能形成資產泡沫。上述三種情況中,貨幣信貸的高速擴張最終都會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會產生大量銀行不良貸款,導致全社會不良資產增加,甚至誘發金融風險,從而惡化金融生態環境。
第二,地方行政干預影響貨幣政策有效性。我國金融生態的特征之一是政府隱含擔保下的企業、銀行信貸擴張,以及地方行政對金融機構的不適當影響,導致企業、金融機構信用殘缺,社會信用處于失衡狀態。投資擴張經由金融機構信貸擴張使貨幣政策操作不能有效地影響微觀經濟主體行為,貨幣政策意圖無法得以徹底實現,可能導致通貨膨脹、通貨緊縮或者資產泡沫等現象,宏觀經濟出現大起大落。因此,要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必須改變以通貨膨脹為常態的宏觀經濟波動模式,轉變投資拉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改善金融生態。
記者:您認為應該怎樣改善金融生態,從而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張曉慧:金融生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多方聯動,形成合力。各界應積極貫徹科學發展觀,本著從正面維護、改善金融生態的思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政府職能,合理界定對金融機構等市場經濟主體的影響程度和界限,為金融機構等經濟主體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一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持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是一種基于發展的理念,其本質是以人為本,追求可持續發展,其核心是協調、統籌發展,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尋求發展的目標,確立發展的模式。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們轉變觀念,正確認識行政與市場的關系,發揮引導市場的積極作用,如加強社會信用環境建設、維護債權人的利益、完善市場退出機制等,不斷完善生態環境。
二是改善金融生態,保持貨幣信貸的適度增長,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從貨幣政策本身來說,保持貨幣信貸的適度增長,是改善金融生態的重要手段。人民銀行要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既要支持經濟發展,又要防止通貨膨脹和防范金融風險。注重運用市場機制實施調節,鞏固宏觀調控效果。綜合考慮貨幣信貸增長等變化趨勢,研究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的合理組合,增強調控能力,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促進貨幣信貸平穩合理增長。
三是貫徹有保有壓的原則,優化信貸結構。要把宏觀調控的著力點放在深化改革、調整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上,這是改善金融生態的根本途徑。要加強和改進中央銀行“窗口指導”,及時向金融機構傳遞宏觀調控的意圖,引導商業銀行前瞻性地應對經濟周期和產業變化;引導商業銀行更好地貫徹“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保證向有市場、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業的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繼續加大對農業、中小企業、擴大消費、助學等經濟薄弱環節的貸款支持力度,適當壓縮盲目擴張行業的中長期貸款。
四是維護金融機構經營自主權,創造良好金融生態。從本質上看,我國金融生態的問題主要是體制性問題,因此,金融生態的改善,說到底是要進行體制改革。各地政府應在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的配合下,積極轉變職能,通過完善地方法律法規、健全信用管理體系、推進體制改革、培育市場,做好對市場主體的各項社會服務,創造一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尤其要促進國有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引導商業銀行建立和完善風險管理制度;推動各類金融企業圍繞轉換經營機制和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進行微觀重組再造;推進農村金融的改革和創新,針對農村金融需求的特點,加快構建產權明晰、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監管有力的農村金融體系。
五是通過改善地區金融生態,吸引資金聚集,促進區域資金流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區域間資金流動更多地取決于地區信用環境和金融環境,即金融生態。從金融機構方面看,隨著改革的深入,商業銀行自身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機制逐步得到加強。另外,風險評級體系的建設也會形成對金融機構以及地區風險評估的壓力。只有不斷改善地區金融生態環境,才能吸引資金聚集,促進區域資金、要素流動,提升地區經濟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