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廣東開始民企參軍試點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7日 08:56 中國經營報

  作者:王晶 熊學慧

  7月14日,廣東省國防科工辦秘密召集幾家非公企業負責人,參與討論“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保密資格認證”(以下簡稱“保密認證”)的問題。而此前在7月5日深圳舉行的一次懇談會上,深圳市一位副市長透露說,深圳市貿易工業局擬加掛“軍工辦”招牌,以幫助民企“批量”進入軍工領域。

  參與這次會議的一位企業負責人透露,會議之后,將有3家民營企業獲得第一批進入軍工生產領域的“試點”資格。“非公36條”之后,一直期待進入軍工領域的非公企業終于有了機會。專門為“民轉軍”提交過一份提案的深圳市政協常委、深圳研祥智能董事長陳志列,聽說廣東省國防科工辦的舉動后很是激動。他認為,民企“參軍”時機已經成熟。

  對于該“試點”會議的意義,與會人士稱,這表明民營企業將不再依賴有關科研機構,而是直接進入軍工領域參與國防裝備項目競爭;也表明非公有制企業前期的運作,實質上已經沖破“冰封”,民企進入軍工領域的障礙正被全面拆除,現在已開始進入實質操作層面。

  “保密認證”試點會議

  在廣東省的這次“保密認證”會議之前,國務院曾發布“非公36條”。5月27日,國防科工委發布了《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軍工領域的大門從此向非公企業打開,但極少企業能進入其中。

  據了解,該“保密認證”類似“3C認證”和食品安全“QS認證”,獲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這一認證的企業可以進入軍工領域的生產。有專家告訴記者,民用技術公司向軍方提供的商品,部分可以“軍民兩用”。只要根據軍方定購的種類、數量,便可掌握軍方許多武器裝備的一些甚至主要的性能、規模參數,這就是軍方的擔心所在。

  引人關注的是,這次“保密認證”會議僅邀請兩家深圳企業和1家廣州企業的代表,及業內幾位權威專家到場。由于《實施辦法》對民用企業進入軍工領域的“保密認證”要求并不明確,有關部門擬讓這3家“排頭兵”企業先行試點,并指導企業如何取得相關的資格。

  廣東省經貿委省國防科工辦軍工處處長黃麗君指出,現在“民轉軍”的障礙不在于資金和技術,關鍵還是“政策”。這指的是國防部門要對武器裝備需求“保密”,現在的軍品需求部門與研制生產部門“處于雙向不透明的狀態”。

  陳志列也參加了7月14日的這次會議。早在1993年,“研祥智能”(軟件)就嘗試進入軍工生產領域,作為負責人的他對“保密資格”的認識現在說來可謂“感受頗深”。他告訴記者,由于“保密”因素,目前軍品市場信息極不對稱,民營企業無法獲得軍品市場的信息渠道,無法參與軍品的科研生產。

  民企“參軍”的誘惑

  政策的風向已促進民營企業進入軍工領域。有關人士表示,政府如果能適時“幫一把”,那么民企“參軍”的步伐就會由“慢走”轉向“快跑”。而“快跑”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這個市場無限大”。

  深圳一家科技企業的負責人孫偉表示,國防裝備的有限資金需要提高“利用率”。民營企業參與競爭后,在提高軍工產品技術含量的同時,也能把價格降到合理點,“這能使有限的投入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

  對于民企“參軍”的好處,陳志列則說得更為直接。他在向深圳市有關領導提交的一份材料中說,“深圳的民營企業如果能順利進入軍工領域,就能為深圳的GDP貢獻幾十個億。”他的說法得到了浙江省經貿委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主任陳加福的認同,后者更是列出了具體數字來詳細說明。

  陳加福告訴記者,浙江雖然沒有像廣東省一樣設立“試點企業”,但浙江從去年就相當關注民營企業在軍工生產的需求,“在2004年,生產軍用產品的民營企業已給浙江省貢獻了近30億的GDP。”

  事實上,伴隨著軍工企業的改制和軍轉民的進行,國內民營企業參與軍品生產的積極性已經越來越高。但與國內大型軍工集團相比,中國民營企業至今仍然游走在法律與政策的外圍,無法參與國防裝備項目的競爭。有企業人士表示,現在企業需要的是公平競爭的機會,哪怕是有限的競爭也行。

  軍工領域“全暢通”?

  一位獲準參與“保密認證”會議的企業代表說,在獲得這一認證后,民營企業才真正與軍工、國有企業站到了同一平臺上。

  但更大的難題還在后面。對有心“參軍”的民營企業來說,現在的問題是,由于軍需市場的“保密”要求和市場的不確定性,他們很難“冒險”進行前期的科研投入和樣品試驗。深圳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創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毅表示,軍方的需求有時可能只是一個想法,企業是否愿意先墊付資金來研制開發,這的確是一個問題。“對前景充滿信心,但進入時也要步步小心。”陳志列表示,武器裝備的采購流程依然會保持現有的慣性,不會在短期內得到根本改變,民營企業進入軍工領域的步伐不會很快。

  陳加福透露,國防科工委正在抓緊制定一份關于支持非公經濟涉及國防科技方面的實施意見。據稱,此份文件將有民營企業參與軍品科研生產更詳細的條文,但此文件出臺時間未定。

  在面對記者的求證時,國防科工委新聞處有關人士說:“現在不宜透露,待時機成熟后才會對外公布。”而對于“是否有企業已拿到《國防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這一疑問時,記者了解到的信息是“審批仍在進行中”。看來,民營企業進入軍工領域的渠道并非“全暢通”。在“試點”結果未出之前,誰也不知道民企在“參軍”路上還需要克服哪些困難。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