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啟功先生的貧窮與富有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6日 12:26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啟功先生的貧窮與富有

  〖上海證券報 王得后〗 2005-07-16 00:29

  --------------------------------------------------------------------------------

  他不做"食無求飽,居無求安","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的儒家"君子",只做一個要生存要溫飽要發展的有血有肉有欲望的人。他也不貪求無度,大搖特搖他的"搖錢樹",沒完沒了地聚斂財富。啟功老師是個"替處同一境遇的人著想"的人,是個富有人性、富有人道的人,是一個偉大的富有精神財富的人

  王得后1934年生人。1957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曾受業于啟功先生。1976年調入北京魯迅研究室,從事專業研究。研究館員。出版有專著《兩地書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初版,1995年再版),《魯迅心解》(浙江文藝出版社1996年出版);《〈吶喊〉導讀》(中華書局2002年出版);論文集《魯迅與中國文化精神》(花城出版社1993年出版)。雜文集《人海語絲》(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世紀末雜言》(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啟功老師因病于6月30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雖是高齡,還是令人不勝悲痛。他在輔仁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執教七十多年,是著名的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書法家和文物鑒定家。他的古體詩詞創作堪稱一絕。鐘敬文老師公元兩千年送他的詩說:"詩思清深詩語雋,文衡史鑒盡菁華。先生自富千秋業,世論徒將墨法夸",是很中肯的評論。

  老師是清雍正皇帝第五子和親王弘晝一系的后裔,是皇族。但清朝的封爵,除"世襲罔替"的"八家鐵帽子王"以外,都是一代一代降級的。到他曾祖父只封了個奉國將軍,俸祿微乎其微,連養家糊口都困難。于是毅然決然辭去封爵,走科舉考試的路,中舉登第,入了翰林。祖父學樣,也走科舉考試的路。十八歲中舉,二十一歲考上翰林。父親在老師一歲的時候就故去了,所謂"幼時孤露",家道開始急速衰敗。他十歲那年,連續死了曾祖父,二叔祖,二叔祖的一位兄弟媳婦,續弦的祖母和祖父五個人,達到急速衰敗的高潮。老師回憶說:"我真正體會到什么叫‘呼啦啦如大廈傾’,什么叫‘家敗如山倒’,什么叫‘一發而不可收拾’。我們不得不變賣家產------房子、字畫,用來發喪,償還債務,那時我家已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了,我記得賣錢最多的是一部局版的《二十四史》。"整個家族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最基本的生活吃飯穿衣都成了問題。這時,他祖父在做四川學政時的兩位學生,邵從火恩、唐淮源知道老師家的窘況后,就把對自己老師的感恩,報答在對其遺孤的撫養上。他們帶頭捐錢,并向同門發起了募捐。那募捐詞上的兩句話"孀媳弱女,同撫孤孫",老師看了心酸,九十高齡口述歷史時還能背誦,可謂銘記了一輩子。"孀媳"是指太師母,"弱女"是指發誓幫助太師母撫養老師的姑姑,為此她終身沒有出嫁。結果募集了2000元。兩位先生用這2000元買了七年的長期公債,以每月可得的30元利息,維持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費。

  這筆公債,到老師十八歲的時候用完了。那時他中學還沒有畢業,也沒有找到工作,"只能靠臨時教些家館,維持生計,偶爾賣出一兩張畫,再貼補一些。"到二十一歲時,經傅增湘先生介紹得識陳垣老校長,認為他"寫、作俱佳",安排他到輔仁大學附中教一年級國文,開始了"三進輔仁"教書的曲折歷程。解放后,1952年院系調整,輔仁大學與師范大學合并,成立新的北京師范大學,陳垣老校長還是校長,啟功老師從此開始了在師大教書育人終其一生的事業。

  但老師的貧窮并沒有改善,因為盡管1949年就已經是副教授,但很快就被莫名其妙地打成了"右派",剛剛晉升的教授也黜免了,降級使用,每月只有30元的生活費。連住房都成了問題。真是居無定所,先是借住在楊姓姨母家,一住就是三年。

  時間最長的是借住在內弟家,竟達二十年之久。內弟家在小乘巷,借住的是"寓舍兩間,各方一丈"。一丈十尺,三尺一米。"各方一丈",不過十八平米多一點。其狹窄逼仄可想而知。老師在《卓錐》詩中描寫道"片瓦遮天栽薜荔,方床容膝臥僬僥"。"僬僥"是古書上的小人國,小人國的人只有一尺五寸高。以此比喻床的窄小,屋子的逼仄。房屋又年久失修,有《寄寓內弟家十五年矣。今夏多雨,屋壁欲圮,因拈二十八字 》的詩為證:"東墻雨后朝西鼓。我床正靠墻之肚。坦腹多年學右軍,如今將作王夷甫"。這當然是嘲戲,可這"嘲戲"里是包裹著很深的悲苦的,因為"王夷甫"是被人推倒家居的屋墻殺死的。當然,這只是借用典故,即使"將作",也絕非他殺的"人禍",乃是"天災"。五年后又有《地震后題小乘巷敝居,時方患眩暈證》的詠嘆:"小住廿番春,四壁如人扶又倒;浮生余幾日,一身隨意去還來。""地震"自然是指一九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唐山死人數十萬;北京震感嚴重,房屋損壞數以千計。老師有一方閑章,號"小乘客",不知道底細的人恐怕會覺得很瀟灑,其實貧窮困苦的實況原來如此。文化大革命后,1978年落實政策,重新被聘為教授,而要到1983年老師才被安排進住師大校園內的小紅樓6號。

  至于衣和食,1976年老師為三年前作的《鷓鴣天》加了一個補注,透露出:"老妻已多年未有完整衣裘,次年始制一外衣,又一年遂逝。只此一裘,即為附身之物,痛哉。"在《痛心二十首》中一再提到師母的衣服是補了又補的。

  這種貧窮的狀況,要到1981年,師母逝世五年以后,才開始改觀。老師有悼亡詩《見鏡一首》呻吟道:"歲華五易又如今。病榻徒勞惜寸陰。稍慰別來無大過,失驚俸入有余金。江河血淚風霜骨,貧賤夫妻患難心。塵土鏡奩誰誤啟,滿頭白發一沉吟。"

  這時候我們中國已經改革開放三年了,號召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做一個"萬元戶"。老師是書法大家,地位日升,聲望日隆,他的筆就是搖錢樹。"萬元戶"乃至"百萬元戶"如探囊取物耳!老師自己反省也說過:"半生原未盡忘財"。是的,救窮是未忘財,追求富足也是未忘財。但是老師憎惡貧窮,卻不追求財富。

  老師憎惡貧窮。他說:"食貧遷徙常,一寓詫三載。"又說"救貧力不能,下策始賣字。"還說"半世生涯,教書賣畫,不過閑吹乞食簫。"更有"江河血淚風霜骨,貧賤夫妻患難心"這樣的詩句,吐露出他難得一見的"多目金剛怒"的心聲。

  可是他不追求財富。他不但不大量出賣字畫,也從不對賣他的假字的小商小販們"打假"。老師對我說:一次他去琉璃廠,一位擺攤的老婦人見了,對他說"您是好人。"老師樂了。"您認得我?怎么就是個好人啦?""您是有名的啟功,還不認得!您不打假,還不是好人嘛!"老師正色對我說,"我打假,不就砸了人家的飯碗了嗎?貧苦人難過呀。"不過,去年一家拍賣公司公然拍賣仿冒老師的二十多幅贗品,價值高達七十多萬元。老師忍無可忍,覺得這樣肆無忌憚不行。他決意"打假"了。但他絕不起訴,絕不打維權官司,絕不去索取常見這類官司中的巨額賠款。他只是在媒體上揭露這種"拍賣贗品""拍賣誠信"的丑惡行徑。他懇切希望人們有善心,行善事。他不做"食無求飽,居無求安","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的儒家"君子",只做一個要生存要溫飽要發展的有血有肉有欲望的人。他也不貪求無度,大搖特搖他的"搖錢樹",沒完沒了地聚斂財富。

  對于財富,他懷抱獨特的心性。一是他終身牢記著困苦的貧窮歲月。念念于"得錢難補半生貧"。魯迅批評我們中國人的劣根性之一就是沒有記性。他說,"記性不佳,是有益于己而有害于子孫的。人們因為能忘卻,所以自己能漸漸地脫離了受過的苦痛,也因為能忘卻,所以往往照樣地再犯前人的錯誤。被虐待的兒媳做了婆婆,仍然虐待兒媳;嫌惡學生的官吏,每是先前痛罵官吏的學生;現在壓迫子女的,有時也就是十年前的家庭革命者。這也許與年齡和地位都有關系罷,但記性不佳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因之我深深敬佩老師富有記性這稀有的品性。二是他那濃得化不開無以復加的"報恩"的觀念,"報恩"的思想。他稍稍"富起來"以后,詩詞中充溢著無從"報恩"的痛苦。他說"母慈望我長,師恩望我成。不知所以學,早好無實名。漸老略有得,莫慰當年情。九天與九泉,何處呼一聲。""先母晚多病,高樓難再登。先妻值貧困,佳景未一經。今友邀我游,婉謝力不勝。風物每入眼,凄惻偷吞聲。"而最令我一見就不忘的是老師的《夜中不寐,傾篋數錢有作(雜用相類諸韻,不敢解嘲稱進退格也。)》全詩是這樣的:

  紙幣傾來片片真,未亡人用不須焚。

  一家數米擔憂慣,此日攤錢卻厭頻。

  酒釅花濃行已老,天高地厚報無門。

  吟成七字誰相和,付與寒空雁一群。

  十幾年前,當社會上不少人正為如何快速致富而不擇手段時,老師敏感慈愛的心卻為成千上萬無力上學的貧窮學生所痛苦,也是為了報答他的"恩師"特別是"恩師"中的陳垣校長吧,1990年他為設立"勵耘獎學助學基金",在香港舉辦"啟功書畫義賣展",將所得一百六十三萬余元人民幣全部捐獻給北師大。老師為此籌劃三年,特別訂立計劃書,請兩位證明人,兩位校領導在計劃書上簽字,多么鄭重其事啊!這份計劃書是那樣誠懇、周到、細致,我想也是慈善事業中難得的文獻,敬謹恭錄于下:

  啟功為籌集"勵耘教、學、科研、獎勵、輔助基金"捐獻書畫作品,擬定計劃如下:

  一、啟功將自己寫成之書法作品一百件及繪畫作品十件,計劃于此項用途(此部分一九八八年底交齊)。

  二、啟功愿擔任社會囑寫書件一百件。由主管組織代收定件,代收酬金。寫足為止。所寫內容及尺寸,俱請與啟功商定,內容不合宜、尺寸無法寫的,不便應承。

  三、捐獻啟功個人現款一萬元,以為工作之用及裝裱等費(此項亦于一九八八年底交齊)。

  四、社會對此項基金捐款,贈予紀念品,請在前列第一、第二項中辦理。

  五、所得此項基金,一切用途,啟功概不過問,全由北京師范大學處理。啟功只希望主管組織將所得款項(包括售出、訂寫、捐贈之款)公布于社會。

  六、此項基金,純為紀念陳垣先生,請勿用啟功名義。

  一九八八年八月廿五日啟功擬具(用章)

  證人、校領導簽名。

  此后又兩次將獲得的獎金捐給北師大為貧困生設立的勵耘實驗班的學生,并為救濟災害多方捐獻作品參加義賣。老師三歲時家里讓他到雍和宮按嚴格的儀式磕頭接受灌頂禮,正式皈依了喇嘛教,成為記名的小喇嘛。他坦言"我從佛教和我師傅那里,學到了人應該以慈悲為懷,悲天憫人,關切眾生;以博愛為懷,與人為善,寬宏大度;以超脫為懷,面對現世,脫離苦難。"老師今年病重住院在監護室搶救,口鼻插管,左手打吊針,右手握念珠,雖入于昏迷狀態,而神情安定,面容慈祥,聯想到老師后半生多病,常常住院甚至急救,而所作眾多"病中吟",那豁達樂觀,真正是超脫生死,遑論病苦的一代大師。

  每當我追憶老師的一生,都不禁聯想起魯迅的一段議論,"從生活窘迫過來的人,一到了有錢,容易變成兩種情形:一種是理想世界,替處同一境遇的人著想,便成為人道主義;一種是什么都是自己掙起來,從前的遭遇,使他覺得什么都是冷酷,便流為個人主義。我們中國大概是變成個人主義者多。主張人道主義的,要想替窮人想想法子,改變改變現狀,在政治家眼里,倒還不如個人主義的好;所以人道主義者和政治家就有沖突。"是的,啟功老師是個"替處同一境遇的人著想"的人,是個富有人性、富有人道的人,是一個偉大的富有精神財富的人。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