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保控股公司總經理 唐運祥
近幾年來,中國保險業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取得了很大成績。保險業務快速發展,年均增速超過27%;保險法律法規日趨完善,防范化解風險能力增強;條款費率市場化、經營管理規范化、競爭領域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保險業社會管理功能日益加強,在社會經濟、特別是金融領域的滲透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保險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和高成長
性的新興市場之一,正處于歷史性的戰略轉型期。
--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深化。中國保險業監管正在從以市場行為和償付能力監管并重的方式向以償付能力監管為主的方式過渡,償付能力監管體系建設正在加強;保險公司準備金提取正在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2004年中國非壽險市場上市公司的未決賠款準備金提取比例達27.4%,高出市場平均水平5.4個百分點;保險企業體制改革深入推進,三大保險公司實現海外上市,股權結構不斷優化,公司治理逐步完善,經營管理透明度不斷提高;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得到發展,保險資金的專業化管理和運作模式得以確立。
--增長方式加快轉變。我國保險業增長方式正在向集約化方向轉變,上市保險公司堅持“效益第一”,重視提高產品、服務、營銷與管理質量,非上市公司總體上更加注重效益。車險費率條款市場化改革已經完成,基于客戶和市場細分的產品開發能力不斷增強。2004年中國人保財險率先調整車險費率,更加合理反映車險產品風險成本;中國壽險業實施業務結構調整,保障型保單保費(剔除投連產品、分紅產品)同比增長9.2%,期繳保單保費同比增長18.6%。
--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2002年以來,我國保險市場增加保險集團公司4家,保險公司16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4家,中介機構1137家。中國保險產業分工與協作體系逐步明晰,形成了包括保險(金融)控股集團、專業化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和服務機構在內的梯次分工結構,三類保險企業之間以資本、技術、業務、本地化等共同特征為紐帶,形成戰略協作格局。
--充分競爭格局正在形成。隨著保險市場主體不斷增加,少數保險公司主導行業發展的格局正在轉變,市場競爭更加充分,市場集中度下降。2002~2004年,國內三大財險公司市場份額從94.1%降至79.8%,三大壽險公司市場份額從91.07%降至83%;車險、企財險、家財險、貨運險和責任險費率分別下降10.6%、28.5%、5.0%、40.0%、65.1%。充分的市場競爭使客戶以較低的價格獲得更高的風險保障、更多的保險服務。
--運營功能逐步強化。我國保險業從單一的經濟保障功能向經濟補償、資金融通、社會管理的復合型功能轉變。2004年保險業賠款給付金額達100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4%;保險資金運用余額11249.8億元,同比增長34.3%;責任險、農業險受到重視,法定第三者責任險正在加快推進。
現階段,是建國以來我國保險業最好的發展時期,也是向現代化加速過渡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國保險業市場化改革快速推進,增長方式加快轉變,國際化競爭日趨激烈,是保險業做大做強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抓住這一時期的有利發展機遇,深入實踐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適應我國保險業現代化的保險監管體系,重點解決保險業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問題,打好做強的基礎,培育做大的實力。我認為,現階段我國保險業應加強保險監管體系六大支柱建設。
加強保險業誠信建設
當前,我國保險業處于快速成長階段,市場主體信用基礎發生轉變,正在從過去主要依靠國家信用向建立企業自身信用轉變,加強誠信建設,特別是加強企業信用和行業信用建設尤其重要。一是加強誠信教育。抓好誠信教育,關鍵是做到有諾必踐,保險企業對客戶要如實告知,真誠服務,據實賠付;對投資者要真實披露經營業績,努力實現投資回報承諾;對社會要依法合規經營,履行社會責任。二是建立征信制度。建立公共征信機構,要求保險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向征信機構提供誠信數據,并立法保證數據的真實性。三是建立行業誠信查詢系統。向社會公眾披露保險公司和從業人員的誠信狀況,形成由監管機構、行業協會、市場主體、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的誠信監督局面,減少消費者的維權成本,使失信的機構和個人在行業內難以立足。四是加強法制建設。健全相關法律體系,加大對失信者的懲戒力度,提高保險市場信用主體的違約成本。
建設盈利性較高的保險市場
當前,我國保險業尤其要重視較高盈利性保險市場的建設。一是國際資本市場盈利壓力。我國三家海外上市保險公司占據65%以上的市場份額,國內保險市場正在感受到國際資本市場、保險市場日益增強的影響。國際資本市場要求上市保險企業的股本回報率(ROE)達到國際資本市場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二是股本回報率存在較大差距。近年來國際資本市場保險企業平均股本回報率為11%左右,2004年中國非壽險業股本回報率約為6%。三是投資收益率相差較大。2002~2003年,美國、英國非壽險資金投資收益率為11%左右,壽險資金運用收益率為12%左右,高于2004年中國海外上市保險公司3.4%的平均投資收益率。由于中國資本市場的體制和結構性問題比較突出,投資工具少,投資收益率差距短期內難以縮小。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上市公司要實現與國際可比公司相當的股本回報率,就必須保證承保業務實現更高效益。與國際可比非壽險公司平均水平相比較,我國非壽險業綜合成本率理論上應控制在90%以下。
進一步推進保險業的體制建設
推進保險業的體制創新,重點是解決國有保險企業股權結構問題、完善公司治理等。一是優化所有權結構。引導國有控股(集團)公司突破國有獨資體制,支持國有控股的上市保險企業通過存量減持、增量發行等方式循序漸進地改善所有權結構,建立包括個人股權、機構股權、國有股權以及各種形式的國際資本參股的所有權結構,實現相對控股。二是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引導上市保險公司改善公司治理運行機制,加強非上市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的規范化建設,支持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營管理層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履行職權、承擔責任。三是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有利于加大對員工的長期激勵,增強企業和員工創新創業活力,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如美國目前已經有超過1萬個員工持股計劃,參加人數超過1000萬;法國安盛集團(AXA Group)2004年底員工持股占比高達5.2%。
嚴格執行償付能力監管
推行償付能力監管,是我國保險業監管政策轉型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促進保險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一是嚴格執行《保險公司償付能力額度及監管指標管理規定》。遵循審慎原則,對保險公司實行持續性風險監管;加強對認可資產、認可負債的審核;加強保險公司歷史財務狀況及趨勢指標分析,關注保險公司的盈利和經營性風險,關注影響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市場風險因素。二是規范準備金提取。有關調查顯示,美國1969年至1998年期間破產的640家財產保險公司中,34%是由準備金提取不足造成。我國新準備金管理辦法推行初期,要采取有力的現場和非現場監督檢查手段,解決不同保險公司準備金提取比例差異較大的問題。三是提升償付能力的動態監測水平。引進現金流量測試(CFT)或動態償付能力(DST)測試,實時評估各種風險因素對保險公司未來財務實力和償付能力的影響,提高保險監管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四是公開披露各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狀況,切實保障保險投資人、投保人等利益相關者的知情權,規范保險公司經營行為。
提高保險行業透明度
保險業是具有廣泛社會性的、以負債經營為特征的行業;保險產品不僅具有經濟保障功能,還具有投資功能。這種特殊的行業屬性和產品特性對保險業經營管理的透明度提出了比一般行業更高的要求。一是及時、準確披露保險公司業務、財務和資金運用信息。對上市保險公司,依法實行強制性的年度獨立審計和精算,并公開審計和精算結果;對非上市保險公司,鼓勵參照上市公司的要求,真實、客觀反映經營業績。二是提升保險產品的透明度。推行通俗化保單,明確保險服務標準,規范保險人的風險提示和如實告知行為;對投資連接型產品,要定期公布其運作及收益情況。三是充分披露保險企業公司治理和經營管理的重要事項。四是推行保險企業的公開信用評級,建立客觀公正的保險公司評價體系,增加消費者對保險人整體識別的手段,提升市場交易效率。
推動進取性的監管政策支持體系建設
未來10~15年,是中國保險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跨越式的發展進程中,要有效規避產業風險,保持并提高保險業發展的質量,實現較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需要有一個全方位的、進取性的宏觀政策支持。一是加快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在關鍵條款的制定方面,要充分考慮中國綜合性保險企業發展模式的多樣化探索和實踐,考慮中國金融控股公司成長的環境和路徑依賴特點,對保險(金融)業綜合性經營的發展模式、監管方式、風險控制和保險金融控股公司的上市模式進行規范。二是完善稅收制度。明確對健康保險、政策性保險、農業保險、責任保險、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等險種的稅收優惠政策,解決內、外資保險企業所得稅稅賦不一致問題,適當降低保險營業稅率,允許保險公司權益類投資減值準備稅前扣除,免除對國有上市保險公司計稅工資額度限制等。三是營造良好的保險資金運用環境。針對保險業可運用資金總量大、增長快,以及保險資金資產負債匹配要求高的特點,鼓勵資本市場為保險業量身訂做金融產品,鼓勵保險業參與金融產品設計,推進金融衍生產品的創新。當前,中國保險業要積極采取措施化解投資風險,在處置“問題券商”時切實保護保險機構投資者合法權益,積極尋求金融創新手段解決保險企業權益類投資折價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