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產業聚集做強“塊狀經濟”
四大基地,六大產業,1.3萬家企業。
在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總結的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6種模式中,偃師市以企業多和產業聚集性強而跨產業聚集和工業強縣兩大類型。
在河南省打造的中原城市群工業長廊上,偃師成為三個次中心城市之一。在2004年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測評中,偃師入圍全國百強縣。
□經濟視點報記者 桑 燕 文/圖
在2004年度的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測評中,偃師市成為繼鞏義之后入圍全國百強縣的河南第二縣。在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總結的2004年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6種模式中,偃師市同屬于產業聚集型和工業強縣型兩大類型。
“偃師的非公有制經濟的比例高達79.2%,偃師也應該列入非公有制經濟推動類。”偃師人對此似乎并不滿意,言語中洋溢著自豪和自信。
近幾年,隨著偃師市在河南省縣域經濟綜合經濟實力排名中連續保持先進位次,以及在全國縣市的各種排名中嶄露頭角,偃師市開始聲名鵲起。
偃師沒有像雙匯這樣年銷售額超百億元的大企業,這個面積為960平方公里的中原小縣是如何在河南群縣中脫穎而出的?位于經濟欠發達的中原腹地的這個縣級市是如何在全國各縣市中超越群雄,挺入百強的?帶著疑問,記者專程對偃師進行了采訪。
六大產業和四大基地
顧龍公路是從偃師市顧縣鎮到洛陽龍門的一條省道,而正是這條并不寬敞的公路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實際沿顧龍公路形成了一條工業走廊。”有人這樣告訴記者。
這條工業走廊經過偃師市龐村鎮的一段尤為繁榮。路的兩旁是一個連一個建有漂亮廠房的企業,中國鋼制家具的名牌——洛陽花都金柜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花都集團)就坐落在這里。
據了解,龐村鎮有鋼制家具生產及相關企業127家,年生產能力達260萬件(套),包括鋼制資料柜、金融保險設備、圖書設備、樣用設備和防盜防火門五大類180多個品種。
龐村鎮的鋼制家具企業以龐村鎮為中心,沿顧龍公路形成了西龐村老工業園和鎮東占地2000畝的特色工業園區。年生產總值15億元,占全國鋼制家具市場份額的36%,是中國最大的鋼制家具生產基地之一。
在偃師,與龐村鎮有著相似模式的,還有岳灘鎮、城關鎮和翟鎮。
岳灘鎮的正三輪摩托車生產企業一度有80多家,零部件生產企業60余家,從業人員達1.5萬人以上。產品從排氣量上分50、70、80、90、100、125等6個型號,有正三輪客車、貨車、殘疾人車等30余個品種。經過前一時期的資源整合,岳灘鎮的正三輪摩托車產銷量占全國正三輪摩托車市場的40%左右,被譽為中國正三輪摩托車的生產基地。
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的城關鎮鞋業,目前已有鞋廠及配套企業124家,年產值達11億元,年生產布、膠鞋1.8億雙,是全國四大布鞋基地之一。
翟鎮則被稱為針織工業基地。
能源、化工、建材、輕紡、采礦、機械加工等六大產業,是偃師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產業的區域性聚集使偃師形成了上述四大生產基地。
河南省像偃師這樣擁有如此多的企業的縣市并不多,更少有像偃師這樣如此明顯、突出的產業聚集的“塊狀經濟”。
偃師的經濟發展有其歷史根源。
記者得知,偃師的工業發展起步較早。采訪中記者得知,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偃師就曾入圍“全國鄉鎮企業百強縣市”。
岳灘鎮的三輪摩托車制造業是以當時的洛陽407廠、郵電部538廠為依托的。上世紀80年代初,岳灘鎮一位在郵電部538廠上班的技術工人自己辦起了摩托車廠,巨大的效益使周邊的村民紛紛效仿,由此,引發了三輪摩托車制造業在岳灘鎮的興起。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經過市場的規范和淘汰,整個行業逐漸具備了競爭實力,最終促使了一個行業生產基地的形成。
偃師市其他工業生產基地的形成與此大同小異。開始是手工作坊,逐漸發展之后,有的被淘汰,有的則發展壯大并形成規模。
“花都集團以25萬元起家,當時,處于同等競爭地位的已有六七十家同類企業。”花都集團總經理陳宏恩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但從1992年以來,經過花都人的不懈努力,他們經過了手工作坊期、半機械化時期,漸漸走到現在以先進的設備進行全部機械化生產,成為年營業收入超過億元的龍頭企業。
“塊狀經濟”助推偃師發展
“有資源不靠資源”,是偃師人最為自豪的事。
偃師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主要有煤炭、鋁土、石英石、石灰石、鉀長石、鈉長石、白云巖、花崗巖等20多個品種。原煤儲量達7億噸,鋁土儲量3500多萬噸,花崗巖6億立方米,其中花崗巖“云里梅”、“菊花青”兩個品種被譽為世界“獨特品種”。但偃師的經濟發展并不是依靠這些資源,而是靠以上述四大基地為基礎的產業集群。
偃師人認為,資源是有限的,要把盡可能多的資源留給后代。
據偃師2004年政府報告中的數字顯示,2004年,偃師的財政收入為3.5億元。“看起來這個數字與偃師的全國百強縣市的形象不大相稱,但偃師是藏富于民。”偃師市委宣傳部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據了解,目前,偃師共有企業1.3萬家,而民營企業有1.2萬多家,占全市企業總數的90%以上。
“‘塊狀經濟’帶來的財政收入是次要的,最為重要的是它所帶來的就業空間。”雖然,2004年龐村鎮從事鋼制家具生產的營業收入高達15億元,但稅收僅2600萬元,龐村鎮黨委書記馬洪福認為,對于民營經濟,不能僅從稅收的多少來看它的貢獻,不能竭澤而漁,還要看到它在安排就業等方面的貢獻。
在龐村鎮生產鋼制家具的100多家企業中,固定資產超過3000萬元的集團公司有3家,固定資產在1000萬~2000萬元的有20家,從業人員達2.5萬人。龐村鎮共有3.6萬人,其中,從事鋼制家具產業的就達1.2萬人。
“這些民營企業不但就地轉移了本地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還吸收了大量的外地勞動力。”馬洪福說。龐村鎮另外的1萬多從事鋼制家具生產的人員都是外地來的。
“‘塊狀經濟’是農村工業化的有效模式。”有專家認為。
在岳灘鎮的三輪摩托車生產基地,整個三輪摩托車生產程序中,除了發動機、化油器和輪胎外,其余95%以上的配件都是本地生產。產業鏈條的延伸有力地帶動了本地的經濟發展。目前,全鎮車廂、車架等相配套的產業就有30多家。而整個行業也帶動了輪胎、燈具的經銷。由此,大大增加了本地的就業機會和就業量。
紡織行業的利益更為明顯,很多針織公司靠“公司+農戶”的模式來拉動農村經濟。一些針織公司把加工好的線或半成品分到農戶家庭,由農民在家里加工。據一組數字顯示,僅翟鎮幾家大型針織公司就帶動附近4000多農戶為公司搞加工生產。
對此,偃師鞋業的龍頭企業青島環球集團洛陽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鄧美利也異常感嘆:“在我們這里,最困難的事就是招不到工人。”
特色經濟亟待優化提升
“現在,偃師各產業的良好發展勢頭,是踏著偃師鞋業一度衰落的教訓取得的。”偃師人認為。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偃師鞋業最為鼎盛的時期,每年的生產量高達8億雙,偃師布、膠鞋名震一時。但隨著加入者越來越多,企業之間開始了惡性競爭,壓價、降低成本、偷工減料,造成質量沒有保證,很多鞋沒穿幾天就壞了,被稱為“一周鞋”。在東北某個地方,曾特意打出橫幅——“拒絕偃師鞋”。從此,偃師鞋業逐漸衰落。
雖然在當地政府適時有度的規范管理下,后來偃師市各產業已漸趨規范,并取得驕人成績。但目前,潛藏的問題仍不容忽視。
據了解,在偃師1.3萬家企業中,比較有知名度的品牌性企業為數并不多。從總體上看,在各個行業中,基本上是整體數量多,個體規模不大,龍頭企業少。
“有塊狀,無塊頭。”三灘鎮黨委副書記王耀光這樣概括該鎮的摩托車行業。
塊狀經濟雖然以眾多的企業和產業聚集的優勢為偃師的經濟發展增強了動力,但畢竟小規模的經營方式還是對產業發展帶來了某些阻礙。
2002年,國家為了規范三輪摩托車生產市場,出臺對三輪摩托車生產企業實施市場準入制。按要求,企業的規模投入要達到2億元。以此要求,三灘鎮沒有一家企業達到標準。這對偃師市三灘鎮的三輪摩托車生產企業來說,無異于滅頂之災。
對此,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企業開始整合資源。通過招商,引來了重慶兩大摩托車集團隆鑫和力帆的加盟,分別與當地的生產企業合資組建了洛陽隆鑫華鷹三輪摩托車有限公司和洛陽力帆大河三輪摩托車有限公司。但到目前為止,申報的4家集團公司,只有隆鑫華鷹公司和力帆大河兩家獲得市場準入資格。
“前進的路子依然不清晰,不知道什么才是出路。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整合資源,使其達標。”王耀光說。
在摩托車產業正在積極迎對市場之變時,鋼制家具已提升到打造品牌的高度。
“我們現在已經意識到品牌經營的重要性,廣告的效益是1年,質量是10年,而品牌的效益是100年。”花都集團的一位高層認為。
花都的品牌塑造之路不但包括保證一流的技術和質量,還有一流的服務,花都在全國各地有36個直銷點。“而這些直銷點最為重要的是售后服務。”陳宏恩說。
創建品牌,花都集團成績顯著。如今,龐村鎮的鋼制家具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達21家,花都集團的“花都”商標和洛陽市萊特辦公家具公司的“虎力”牌商標被評為“河南省著名商標”。“花都”牌、“花城”牌、“先導”牌鋼制資料柜被評為“河南省名牌產品”,“花都”牌防盜保險柜還榮獲了“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馬洪福認為:“只有企業做大,產業才能真正做大。”為此,龐村鎮鎮黨委、鎮政府聘請專家學者實地考察了當地的鋼制家具產業,制定出《產業發展戰略書》、《產業集團化方案》、《營銷體系設計》等一整套做大做強鋼制家具產業的科學規劃,為龐村鎮鋼制家具產業的進一步健康發展指明了道路。
構建“高新板塊”
在傳統工業經濟規模提升的基礎上,偃師開始注意調整自己的產業結構。
傳統企業形成之后,要實現大跨越的發展比較難,這方面關鍵是要規范發展、保持勢頭。偃師市由于上上下下已意識到這個問題,目前正開始進行工業調整,擬借助外力,搞大型高科技項目。
偃師現在的產業科技含量比較低,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在招商引資中,偃師開始向高科技型轉化。2004年,偃師市引進的180多個項目中,高科技項目占40%,目的在于吸納相關產業拉長產業鏈條,形成新的經濟板塊。
其中,2003年,偃師金豐電力有限公司與中國有色金屬研究院、洛陽單晶硅廠等五家聯合投資2.2億元建設了300噸硅基地。建成后,又拿下投資13億元的2000噸多晶硅擴建項目。屆時,偃師的硅產量將占全國硅市場的1/6。與此同時,投資2億多元的太陽能光伏電池項目也在進行之中,并將由此形成另一產業鏈。
繼洛玻集團投資的2.6億元的超薄玻璃項目后,2004年年底,該集團投資4000萬元興建的具有世界先進工藝的ITO導電膜玻璃項目和投資8000萬元的高檔玻璃項目又相繼開工。
今年8月,由洛陽首龍鋁業集團、河南香山水泥有限公司、河南中成房地產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2.2億元的萬噸高精度超薄鋁箔項目將竣工投產,屆時將以0.006毫米的“雙零”厚度超越此類產品的極限。
“支撐偃師以后發展的,將是現在的新型科技產業。當然,高耗能、高污染、高投入的企業都不是最具價值的企業。我們在招商引資中遇到上述‘三高’企業,無論對方投資多少,都一票否決。”偃師市委一位負責人對記者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