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銀行云南股改切割雞肋資產 國家隊變地方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4日 18:20 南方周末 | |||||||||
本報記者 冉孟順 中國工商銀行將云南省分行部分縣域支行整體移交云南省人民政府,并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指定云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接收和管理,這是姜建清為處置那些徘徊在盈虧平衡點附近的“雞肋資產”而祭出的一招新棋。
“我們現在已從‘國家隊’變成‘地方軍’了。”小風打趣道。小風在中國工商銀行云南某縣支行工作,6月底,該縣支行整體被移交到當地農信社,招牌也隨之更改。小風說自己也正在適應“身份轉換”。小風現在頭疼的是:“每碰到熟人,我都要不耐其煩地解釋一遍,我已經不在工行而在農信社上班了。” 小風的遭遇只是目前工行在云南加速股改的一個縮影。6月底,工商銀行在云南實施一次大動作:將云南省45家縣支行近70個網點成建制整體移交云南省農村信用聯社。 收縮戰線 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姜建清一直強調工行股改是“輸不起的改革”。在工行不良資產處置即將接近尾聲時,姜建清仍不松懈,多次在內部會議上急呼“股改無小事”。在工總行的強勢股改政策下,工行云南分行也是大刀闊斧,作出移交45家縣支行的改革舉措。 “這次云南部分縣支行被整體劃轉到省聯社,是整個工行股改的一部分。”工行云南分行新聞發言人陸恩達這樣表示。陸恩達強調現在還是移交工作的過渡期,拒絕透露更多的信息。 記者獲得的一份文件如此描述此次移交事件:“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經中國工商銀行與云南省人民政府商定,有關部門批準,中國工商銀行將云南省分行部分縣域支行整體移交云南省人民政府,并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指定云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接收和管理。” 據有關人士透露:此次整體移交的機構是經營規模較小、發展空間小的45個縣級支行,一個地區二級分行,共70個營業網點,此次移交共涉及各項存款近80億元,貸款34億元,固定資產1億多元,人員1200多人。云南省工行移交前有130家左右的縣級支行,這次移交的主要是經濟不太發達的縣支行,也意味著工行在云南全面收縮戰線;二級分行除了個別外基本沒動,可能要保留,不過,移交縣支行后有幾個二級分行已級沒有下級支行,只有分行所在地的營業網點了。 不過,記者在向陸恩達求證以上數據的準確性時,陸恩達表示“無法證實”。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5月底工行云南分行完成近500份損失類貸款資料組卷工作和可疑類貸款賣方盡職調查之后,在工總行同意下,就開始著手制定劃轉部分縣支行的計劃。緊鑼密鼓的準備之后,出臺了《工總行將云南分行部分縣域支行移交云南省政府的實施方案》和《中國工商銀行云南省分行部分縣域支行移交云南省人民政府協議書》等文件。 6月中旬起,工行云南分行曾數次開會討論劃轉支行的問題,各地工作組進駐劃轉支行工作。在20日昆明召開了有關移交的會議,具體參會人員為分管金融的副縣長、縣聯社主任、縣工行行長,會議確定移交工作將于6月25日完成。記者從一份工行某縣支行移交該縣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的協議書(《中國工商銀行×縣支行移交×縣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協議書》)上看到,該協議書明確規定:縣支行本部及所轄營業網點、分支機構、資產、負債、中間業務、人員、固定資產(包括房屋、車輛、機具設備及計算機)成建制整體移交給縣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移交時限定于2005年6月25日24時。 6月底,云南省聯社駐各地州辦事處掛牌和工商銀行縣市支行改牌(劃轉農村信用社)移交儀式同時舉行,這在全國的商業銀行改革中是第一家,小風和留下來的同事對于換牌反而很平靜,一位同事開玩笑說是“城頭變換大王旗”。 “力度之大,動作之快,前所未有”,一些銀行業內人士這樣形容工行在云南的改革舉措。小風對此更是深有體會,半個月前,小風還在加班加點,做不良貸款的資料組卷工作和賣方盡職調查,此項工作剛做完,還沒來得及歇口氣,就傳來要劃轉到農信社和工作組進駐的消息,“當時因為沒有心理準備,有些震驚和手足無措。” 移交之憂 “移交后,我們現在和過去沒什么變化,除了招牌變了,人還是這幫人,工作差別也不大,只是沒那么累了。”小風正在學習和熟悉農信社的業務系統,這與工行的業務系統有些不同。 小風認為移交還算平穩,“眼下的狀況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小風承認心理落差還是有的,因為在工行工作,以前曾有金飯碗之說,比在農信社有些許優越感,現在有些無奈的感覺。不過收入方面并不差,小風補充說:“目前收入比在工行略高一些。” “就高不就低,讓員工收入待遇有所保障。”一位工行人士這樣表示。工行縣支行移交協議書也表明:“縣支行移交給農信社的干部員工原則上按甲方原有規定確定的職級不變。福利待遇參照農信社的標準執行,就高不就低。今后,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時,按省聯社的有關規定執行。” 據工行人士透露:對于不愿去農信社的干部員工,可以買斷工齡自謀職業(每年工齡2500元),此外,有內部人士透露,對愿意去農信社的員工,每人“多發三個月的工資”。 工行一直存在分支行機構布局不合理、冗員過多等積弊,云南分行也存在此類問題。姜建清明確表示,工行不會大規模撤并機構和裁員,“股改將嚴格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兼顧各方面利益,統籌考慮改革的力度和可承受的程度,積極穩妥地向前推進。” 對姜建清來說,將工行在經濟欠發達的中小城市分支行機構整體移交地方信用社是現實的決策。此前,中行、建行(包括工行自己)都是直接撤銷了部分虧損的縣支行及網點。移交農信社相對于直接撤并機構來說,對裁員的沖擊要小一些。 小風雖然到了農信社,還擔心等到工行等四大行股改完畢后,中央可能又要對農信社進行改革了,到那時恐怕又要面臨一次新的人事震蕩了。 不過,這次在工行經歷了一次人事改革,小風反而很坦然:“體制改革,了斷舊的人事關系是大潮流,不管你是哪級人員都端不成鐵飯碗。” 資產移交相對簡單些,按照移交協議:固定資產移交原則經財政部批準,縣支行的固定資產無償劃撥給云南省人民政府,由省政府指定云南省財政廳列賬管理,實物由縣支行造冊登記,全部移交農信社,有關手續按省政府要求辦理。 對于信貸資產移交,也沒那么麻煩。因為工行此前為股改已經剝離了不良資產。在移交協議里規定:對于工行縣支行涉及的法人客戶損失和可疑類貸款,由縣支行按中國工商銀行的股改政策在移交前進行剝離,次級類貸款按省工行與省聯社商定的數額由工行上級行留下商定的數額處置消化,其余部分一并移交。移交完成后,對所有的業務農信社按有關規定進行風險認定,對形成風險的只做認定不追究責任(觸犯法律的除外),按省聯社的要求進行風險處置。 “現在移交到農信社的信貸資產還是不錯的。”一位了解農信社的工行人士指出其中的隱憂:農信社的當前管理水平還落后于工行這樣的國有商業銀行,這些本來不錯的資產移交后有可能又變成不良資產,這是需要提防的。這位人士還建議一個新的方案:被移交的縣支行可以重新整合,進行股份制改造,構建公司化治理結構的地方性銀行。他也承認這要承擔改制風險,也有一些法律上的和操作上的障礙。 工行資產處置的第三條道路 6月27日,在云南工行移交縣支行的同時,工總行在北京對4590億元的可疑類不良貸款公開競標,工行與華融、信達等4家資產管理公司分別簽訂了轉讓協議。而此前更早的5月15日,工行完成了2460億的損失類資產的剝離工作。 工行處置不良資產采用了兩種模式,與中行、建行不盡相同。對于2460億元的損失類貸款處置,工行并未像中行和建行一樣用資本金核銷,根據《財經》雜志此前的報道,工行對損失類貸款采取了“人壽模式”,即把2460億元損失類貸款放入到匯金和財政的“共管賬戶”之中,并靠多種渠道來核銷,包括未來工行可以獲得的部分所得稅退稅、匯金和財政的股本收益等。 這一安排的優點在于,對于工行的損失類貸款,并不需要立刻動用資本金核銷,有點類似用未來收入“分期付款”,但這個過程同時也有賴于工行的改革實效和盈利能力,因此對改革各方帶來的都是較正面的激勵作用。較之中行與建行的一次性核銷,這一方案也被認為能減少當下的改革成本,但同時也增加了財政的隱形負債。 4590億元左右的可疑類貸款處置,工行采用市場化方式轉讓給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平均轉讓價格為資產面值的26.38%。根據《財經》報道,國家要求工行對這部分不良貸款的回收率要保持在30%左右,如果達不到30%,工行要動用自身盈利對差價進行撥備。70%的損失部分則由央行以發行票據等方式承擔,在建行、中行的模式里,可疑類資產的賬面處置是由央行發行票據支付50%的對價購買。 姜建清在最近的一次內部會議上明確表示:剝離不良資產、卸下歷史包袱,不等于說工行今后的日子就好過了。業界預測,不良資產被剝離以后,姜建清接下來可能會處置一些盈利能力不足的資產。云南分行的移交45家縣支行之舉也許就是一種嘗試,或者說,是一種新的資產處置模式。 這些盈利不強的資產本身不能看做不良資產,但其盈利能力又確實比較差,總在盈虧臨界點附近徘徊,被戲稱“雞肋資產”,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類資產往往與工行在經濟欠發達的分支機構有關,尤其是與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密切相關。顯然,處置此類盈利水平低的資產不同于處置不良資產。 在不良資產剝離之后,工行各分支行之間、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分支行之間,人均有效資產等指標千差萬別,有些二級分行(地市級分行)人均資產僅幾百萬元。這些分行人均盈利水平低、經營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在財務重組之前被不良資產問題掩蓋了,但不良資產的壓力一旦減輕,這些問題反而更突出地表現出來。工行總行曾按《金融企業會計制度》(2001年版)進行過測算,財務重組后,部分二級分行仍面臨較大生存壓力,還沒有將未來利率市場化等各種風險成本考慮在內。 中國銀行界有一種測算方法,一個30人的縣支行本部在沒有貸款的情況下,盈虧臨界點是人均存款666.67萬元,也就是說,大約需要2億元存款規模才能保本,而一個12人的機構需要1億元左右的存款才能保本,盈虧臨界點是人均存款833.33萬元。就以云南分行被移交的45家縣支行為例,移交共涉及各項存款近80億,人員1200多人(此數據未經工行云南分行證實),以此計算,每家縣支行人均存款剛好在盈虧臨界點附近(若計算人均有效資產的話,可能會更低),由此可見,這些資產人均盈利水平不強。 處理此類盈利水平低的資產,銀行往往采取撤并與之相關連的分支機構,招商銀行的陸磊博士認為:作為商業銀行,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減少撤并網點,在經濟發達地區增加網點,這是企業的正常市場行為,無可厚非,“工行此舉能節約資本金,提高資本充足率”。 不過,撤并機構這又牽涉到地方金融業發展以及裁員等社會問題,因此,云南工行的大規模移交縣支行的舉措,顯得別有新意。云南分行移交縣支行的舉措顯示工總行瘦身的決心。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云南分行的舉措是工總行同意下的試點,如果試點成功,“云南經驗”有可能會被工行在中西部等省份推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