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1月起,WTO為消除紡織業貿易壁壘而簽訂的《紡織品與服裝協議》到期,長達40余年的世界貿易組織紡織品配額制度完全被打破。中國對歐美地區紡織品出口數量隨即激增,引起了一場“特保”大戰。
現狀篇
紡織品是勞動力密集型產品,目前中國紡織行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占全國工業的10%左右,從業人員占14%多。而中國紡織業的實際海外依存度為30%,一旦紡織品出口受挫,中國的工業發展和就業形勢都會受到嚴重威脅。同時,紡織品的出口也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20多年來紡織品一直是中國貿易順差的重要源泉。即使是紡織品退居到中國出口商品的第二位之后,由紡織品創造的貿易順差也名列其他商品之首。2004年中國紡織品為中國創造了782.5億美元的順差,而中國全年的貿易順差則僅為250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紡織品為中國保持貿易收支基本平衡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全球紡織品配額的取消,激起了中國紡織品企業的積極性。2005年1-4月,中國對美紡織品的出口增長了70%,對歐盟增長了45%。原來屬于配額產品的中國紡織品對歐美的出口量的增長幅度比較大,其中對美國的增長幅度是250%,對歐盟的增長幅度是82%。
紡織品出口情況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2004年,紡織品出口規模達951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16%。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山東、福建等沿海省市是紡織品出口大戶,出口量占全國紡織品出口總額的81%。
據我國海關統計,2005年3月,全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93.6億美元,同比增長3.8%,其中出口78.7億美元,增長3.4%;進口14.8億美元,增長6.2%。1~3月全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累計259.4億美元,同比增長19.7%。其中出口229.10億美元,增長18.99%;紡織品出口金額89.78億美元,同比增長24.84%,服裝出口金額139.32億美元,同比增長15.50%。
一季度,我對美出口紡織品金額為36.66億元,同比增長66.79%,其中2005年美對我取消配額的103個類別產品,對美出口數量增幅超過100%的有81個類別,超過1000%的有18個類別;對美出口價格跌幅超過50%的有23個類別。輸美產品中較為敏感的棉制褲子、棉制針織襯衫、內衣,價格下跌在20%-40%。
同期,我國對歐盟出口紡織品金額為39.68億元,同比增長47.42%,其中2005歐盟對我取消配額的41個類別產品,對歐出口數量增幅超過50%的有22個類別,超過100%的有7個;對歐出口價格下跌的有8個類別,跌幅在1%-20%。
中美紡織品貿易現狀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品服裝市場,2003年以來,美國因國內的高失業率、紡織業發展低迷,遂以中美入世談判中達成的紡織品“特殊保障條款”等為理由,一直限制中國的紡織品進口量。
近年來,隨著布什政府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不斷強化,中美紡織品貿易問題爭端再起。2005年5月4日,美國紡織品協定執行委員會(CITA)宣布啟動針對三類中國紡織品進口的保障程序,以決定中國相關紡織品是否沖擊了美國市場,以及是否與中國展開談判。這是美國在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后試圖限制中國紡織品進口的先聲。受到調查的三類紡織品是:棉織襯衫和上衣、棉制長褲、純棉和人造纖維內衣褲。美國這樣做的原因是:自從世貿組織2005年1月1日起取消紡織品配額后,2005年第一季度美國市場來自中國的這三類紡織品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大約12.5倍、15倍和3倍。
2005年5月13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棉質褲子、棉織襯衫和內衣褲3類中國服裝產品進口設限。5月18日,美國政府宣布增加對男式和男童棉織和人造纖維襯衫、人造纖維褲子、人造纖維針織襯衣和外衣以及精梳棉紗4類產品的進口配額限制。
2004年美國從中國的紡織品進口是“量增而價跌”,但數量和金額增幅有所回落,價格降幅繼續減緩。2004年,中國繼續穩居美國進口來源國第一位,數量增幅達40.7%,遠高于其他來源國,所占份額進一步上升至25%。
05年紡織品相關政策
針對2005年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之后將會出現出口激增的局面,中國政府從大局出發,主動就“紡織品貿易一體化與中國的紡織品出口”提出10項應對措施。(表一)
2005年1月1日至今,中國曾先后加征出口關稅兩次:一次是從1月1日起,提高148項紡織產品的出口關稅;另一次是在5月20日,中國宣布6月1日再大幅上調74種紡織品的出口關稅。
10天后,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又做出決定:自2005年6月1日起對紡織品出口關稅進一步作出調整,取消81種紡織品出口關稅。
6月19日,商務部發布公告,自7月20日起實施《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對出口到部分國家和地區的部分紡織品實行臨時出口許可管理。商務部新聞發言人22日指出,制訂該辦法的目的是為了加快我國紡織品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穩定紡織品出口經營秩序。
[小貼士] 美歐對中國紡織品服裝設限的“242條”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工作組報告書》第242條款規定: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到2008年12月31日止,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一旦給進口成員造成市場擾亂,則該成員可以提出磋商請求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在收到磋商請求后,中國應主動控制相關產品的出口數量。如磋商不能達成一致,則上述限制應繼續,但實施期限不得超過一年。
國內市場形勢分析
以棉花市場為例證分析。
我國棉花生產大國之一, 2004年產量為632萬噸,是世界十大出口國和進口國之一。2005年第一季度與2004年第一季度相比,棉花市場處在平穩上升狀態,以標準級三級為例,由2004年12月底的11300元/噸,上升到3月底的12070元/噸,增長幅度為6.8%,在這之中還曾經出現小幅回落。
從棉花進口國別看,美棉仍然占主導地位,另我國從埃及進口長絨棉為0.53萬噸,但是其價格較高還是影響了其出口量。
相對于國內棉花而言,國際棉花的浮動比較大,但是從大趨勢看,國內國際兩大市場的變化是基本一致的,按3月底的CotlookA指數57.45美分/磅折合人民幣來算已高出國內329級棉花價格,且進入2005年2月以來,國際市場CotlookA指數一直在高于國內價格的位置徘徊。
鄭州棉花期貨3月份合約交易價格從1月的12250元/噸到3月9日已經達到了13930元/噸,期貨市場一路攀高,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增長了13.7%,遠遠超過現貨市場的增長速度,而在3月中、下旬國際國內兩個期貨市場分別出現了下跌現象,且截止到4月1日,紐約5月合約,鄭州4月合約都是在下跌的,且變化幅度較現貨市場而言是比較大的,這與美歐對中國紡織品服裝設限有重要影響。
紡織品出口的增長原因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紡織服裝業是最早進入市場經濟的產業之一,經過近10年的技術改造、產業升級換代,資源得以合理、有效的配置,生產能力和競爭力大為提高。因此,在配額取消后中國紡織品對美歐出口增長較快,是由扭曲貿易的配額管理體制向自由貿易回歸過程中的必然現象,是中國紡織品生產和貿易潛能的釋放,這種增長是正常的、短期的。將配額取消前的中國紡織品出口數據與配額取消后的出口數據進行對比是不合理的。
配額取消前夕,美歐進口商、中國出口企業迫于配額壓力,將大量2004年11月份、12月份的合同轉移到2005年后執行,相對造成了出口“井噴”。而美歐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也造成進口商和出口企業的恐慌,搶先出貨,提早出貨。
對美國、歐盟紡織品出口價格的下降,首先是由于配額成本的消失,配額成本平均占出口價格的30%至40%;其次是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以褲子為例,配額時代,企業為了最大程度地消化配額成本,盡可能出口價值較高的長褲,配額取消后,企業沒有了這方面的顧慮,只要有客戶訂單,長褲、短褲,中低檔價位的產品都做,而長褲、短褲的出口價格是一起計算的,總體價格自然呈現下降。實際上,據一些企業反映,扣除配額成本,同等合同條件下的同一品質的產品出口價格2005年上漲了5%。
配額取消后,紡織品貿易出現波動是正常的,新的貿易格局形成需要有一個過程。短短3個月的數據不足以說明問題,應該以平常心看待,而不應將局部問題擴大化、嚴重化。
服裝企業的策略調整
招數一:轉移出口地
出口商可以將出口地由設限地轉到非設限地。很多企業從年初開始就已在轉移出口市場。紡織企業遇到歐美設限的產品種類基本上不敢再與歐美客戶接洽,從而將出口市場轉回到中東、東南亞,即轉戰日、韓市場,同時增加了香港等地轉口貿易的機會。由于一再受限,中國企業的目光也開始向中東、非洲、南美美洲等地轉移。
招數二:向采購商轉移風險
一些公司為出口紡織品購買了出口信用保險,也有若干公司在與美國客戶簽訂合同時,附上了免責風險條款。在第97屆廣交會上,一些紡織品參展企業在交易中紛紛提出附加條件,其中包括6月份以后的出口風險由紡織品采購商承擔這樣的條款。有的出口商明確提出了6月份以后的訂單以離岸價成交的要求,即貨物裝上船后接下來的事全由采購商負責,但歐美采購商不大同意這種做法,如果是小批量的訂單他們還勉強接受,訂單數額大的堅決不接受,以致很多成交“泡湯”。杉杉進出口有限公司也提出了六七月份以后一切無法出口的風險由歐美紡織品采購商承擔的條件。
招數三:收縮戰線接小單
原本大量出口歐盟、美國的貿易出口現在行不通了。歐盟、美國對于中國價廉物美的紡織產品需求量的確很大,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個市場反而在縮小。
天津一些生產企業還對來自海外的訂單遵循“只接受小訂單、急訂單,不接受大訂單”的做法;另外,部分企業還將周期長的訂單改成“滾動單”形式,即分批簽單,分批出貨,一旦美國設限就停止出貨。
在配額時代,企業接的訂單都能保證出貨,現在接了單能否保證出貨都是問題。9月份交貨的訂單,現在就不知道該不該接。美國客戶也在猶豫,不敢繼續下單。
招數四:分解大訂單
紅豆集團70%的產品出口到歐美,該公司應對“特保”措施的方法與眾不同。公司6月份以后的訂單多數是零星的,量很小,大訂單基本不接,要接的話就與客戶商量好,分解成不同時間段的小訂單以規避風險。
但是,單由歐美采購商來承擔出口風險不太現實,轉而出口東南亞、中東等地又因為這些地區市場空間不大也賺不到什么錢,所以采取分解訂單的形式,可以根據下半年歐美市場情況及時調整生產;在產品結構上,紅豆集團也與客戶商量后作出了相應調整,例如美國如果對中國棉質褲子設限,紅豆集團就把褲子面料改成麻質或化纖等。
鏈接
紡織品服裝風波大事記
2005年1月1日紡織品全球配額取消。鑒于中國進出口貿易2003年、2004年連續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2005年1月1日,中國開始決定對出口的外衣、裙子、襯衫、褲子、睡衣、內衣等七大類33個敏感類別的148個服裝稅號采取從量計征方式加征出口關稅的過渡性臨時措施,這又被稱為“第一次主動讓步”。
4月4日,美國紡織品協定執行委員會(CITA)宣布,啟動針對三類中國紡織品進口的保障程序。
4月6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對中國紡織服裝類產品實施“特保”措施的方針。
5月18日,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以“市場擾亂威脅”為由,做出了對來自中國的化纖制針織襯衫、化纖制褲子、棉及化纖制梭織男襯衫和精梳棉紗采取紡織品特別限制措施的決定。
5月20日,中國政府宣布自6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74種紡織品出口關稅稅率,多數紡織品的稅率提高為原來的5倍,調整后的從量稅費從原來的0.5元增加到1元、3元和4元不等,這又被稱為“第二次主動讓步”。
5月30日,中國宣布6月1日起對81項紡織品取消征收出口關稅,以避免中國紡織品服裝企業“兩頭受壓”。
6月10日,中歐就解決紡織品貿易及未來三年中國對歐盟紡織品出口的增長達成協議,并簽署了備忘錄。歐盟在備忘錄中承諾對源自中國的棉布、T恤衫、套頭衫、褲子、女式襯衫、床單、女連衣裙、胸衣、桌布、亞麻紗等10類紡織品終止調查。中歐雙方同意,在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期間內,對上述10類紡織品合理確定基數,并按照每年8%至12.5%的增長率確定中方對歐出口數量。歐盟承諾在2005~2007年期間,對于上述10類產品之外的2005年實現一體化的中國紡織品克制使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報告書第242段條款;2008年,對所有2005年實現一體化的中國紡織品克制使用“242段”條款。雙方一致同意,對今后紡織品貿易中出現的問題,將通過磋商予以解決。
(由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洪濤教授攜學生劉世磊、程敏、王桂根、孫亞絹、王曉東、鄒謀杰、姜南林、徐巧平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