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韓圣海發自上海
記者昨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雖然《信托投資公司房地產信托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已經公示了9個月,但由于在風險控制方面不盡完善、中外資金融機構看法不一等原因,可能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出臺。
去年10月,中國銀監會向社會公布了《辦法》,由于其突破200份限制,并允許房地產信托產品在銀行柜臺上流通,被國內金融機構譽為REITS(房地產信托基金)的“先行法規”。
據悉,參與征求意見的中資金融機構多數還是認可該《辦法》的,尤其是對200份限制的突破,但是也有一些信托公司對進入門檻有不同意見。
參與征求意見的外資金融機構則認為,該《辦法》涉及面過廣,既涉及房地產投資又涉及房地產開發,還涉及到股權買賣和土地購買,會有很大的風險。根據國際通行的模式,將房地產投資、開發等進行分開,讓金融機構和房地產開發商各司其職,應是大勢所趨。此外由于該《辦法》主要是對信托公司松綁,并沒有涉及到REITS的架構,因此外資金融機構希望在法規中,也能夠為日后REITS的立法預留更多制度空間。
據悉,參與征求意見的外資銀行包括德意志銀行、花旗銀行、JP摩根等。
知情人士稱,雖然目前外資金融機構在內地并不允許從事信托業務,而且在WTO談判時,內地信托公司還在整頓中,因此也沒有提到信托公司,但是信托業的對外開放可能會比照資產管理公司的做法,因此外資金融機構對此項業務也非常積極。
在充分考慮中外資金融機構的提議后,銀監會開始重新審慎而全方位地評估房地產信托業務風險,并醞釀相應的控制和管理辦法,加之內地個別城市房地產市場投機行為一度處于失控邊緣,基于風險角度考慮,原來預期在今年上半年就能問世的《辦法》只能再往后推遲。
雖然《辦法》還沒有完全出臺,但是內地已經有信托公司開始率先進行準房地產信托基金的嘗試,年初,聯華國際信托開始發行的聯信·寶利就是按照REITS的標準來設計的,借鑒了香港地區領匯房地產信托基金、美國REITs等成熟管理模式,但鑒于法規所限,聯信·寶利未能突破對信托產品銷售數量200份上限的限制,也沒有突破異地銷售限制。
此外,不少內地信托公司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境外。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深國投、北國投、重慶信托已經開始積極籌備成熟商用物業在新加坡和香港特區實現REITS上市。不過,內地信托公司在這一過程中擔當的角色有限,通常僅限于中介角色。
聯華國際信托總裁李曉東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境外對REITs的理解和我們有點差異,它們的范圍較窄,REITs主要涉及購買成熟物業收取租金,上市交易,但是內地理解的就比較寬泛,涵蓋了開發等環節,比較適合國情。也不能說誰對誰錯,如果套用它們的模式,目前有很多制度和技術問題還很難解決,比如稅收問題、會計制度、上市交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