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7月13日電(記者羅博)記者近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采訪時發現,當地豐富而又獨特的旅游資源大多還處在“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尷尬境地。
位于寧夏南部的固原市,歷史悠久,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處和歷代兵家必爭的重鎮,也是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的結合部。境內的六盤山是黃土高原上重要水源涵養林地,也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綠島”;更因它是
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和毛主席的一首《清平樂·六盤山》而名揚海內外。六盤山下的西吉將臺堡、單家集,是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會師紀念地,被國家確定為精品紅色旅游地;以固原為中心的寧夏固原博物館、固原古城墻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戰國秦長城、元代安西王府遺址、須彌山石窟構成的文化旅游區,可以展示“高平第一城”幾千年的進化史和文明史。然而,當地的旅游開發現狀卻與豐富的旅游資源形成巨大反差。
早在2000年,西海固地區就成立了我國首個旅游扶貧試驗區——寧夏六盤山旅游扶貧試驗區,但到2004年,旅游直接經濟收入累計只有461萬元。2005年截至6月底,各個旅游景點共接待游客7萬人次,旅游門票收入僅66.83萬元。
固原市旅游業發展緩慢,表面看是基礎設施和相關服務滯后,但從根本上分析,還是有些部門和領導對旅游扶貧重視不夠,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宣傳推介沒有到位。與記者同行的大多是地方媒體跑旅游口的,可許多人都是第一次到其中一些景點,有的甚至是第一次聽說。大家除了欣喜,更多的是反思:為什么連寧夏本地人都對這些旅游資源知之甚少?
六盤山旅游扶貧試驗區管委會干部王周坦承,雖然六盤山景區的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而且處于西安、蘭州、銀川三個省會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帶,但周圍數十萬農民每年圍繞旅游業增加的收入并不多,重要原因就是外界對這些旅游資源了解太少。
旅游業被稱為“無煙工業”,產業關聯度很高,對發展縣域經濟和促進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固原市政府現在已經提出,要把旅游業作為一項支柱產業來抓。當地政府已經意識到,當務之急是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創新旅游宣傳的方法和技巧。相信,這里的旅游業不久就會有一個大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