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華社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12日表示,理順體制,深化改革,促進了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國有資本運行效率的顯著提高。他還表示,將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力爭到2008年全部解決歷史遺留的國有大中型困難企業退出市場問題。
李榮融是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改革高層論壇”上作上述表示的。
據國務院國資委財務決算統計,2004年,全國13.78萬戶國有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2.3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實現利潤7525.4億元,比上年增長52%;實際上繳稅金10107.2億元,比上年增長24.7%。
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中央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5997億元,比上年增長26.6%;實現利潤4879.7億元,比上年增長61.9%;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達到8.5%,較上年增加3.5個百分點。
李榮融說,實踐證明,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實現政府管理體制創新,對于進一步搞好國有企業,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具有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李榮融表示,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還面臨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框架雖然初步建立,但真正實現政資分開、政企分開,做到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國有企業改革雖然有了新的進展,但大型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還有不小差距;國有企業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雖然有了很大改善,但核心競爭能力不強、經營效率不高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解決企業歷史欠賬、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雖然有了新的進展,但減輕企業負擔、劣勢企業關閉破產等任務仍然艱巨。國有企業改革仍處在攻堅破難的關鍵階段。
他說,推進國資管理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總體上要實現兩個目標:一是從2004年開始,用三年左右時間建立起新的國資監管體制的基本框架,提高監管的有效性;二是按照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的要求,到2010年基本完成戰略性調整和改組,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科技開發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抗御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使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
圍繞實現這兩個目標,國資委將著眼于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加快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加大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積極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力爭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