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構建和諧社會步伐,黑龍江省社會發展呈現和諧、健康發展勢頭,但也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問題需要解決。
一、社會發展日趨和諧
1、環境保護和建設取得成效。近年來全省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強排放物處理和利用,使環境污染減輕,資源節約使用。2004年全省廢水排放總量為11.4億噸,比上年減少0.5億噸,下降4.2%;工業固體廢物實現了零排放,綜合利用率達到75.9%,比上年提高4.0個百分點;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15.4%,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全省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7.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增長7.7%;鋪裝道路長度9096公里,增加257公里,增長2.9%。人們的生產、生活環境更加清潔、美觀,活動更加便利。
2、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2004年隨著國家惠農政策的逐步落實以及政府調資政策的實施,全省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明顯提高,積累不斷增加。2004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7471元和3010元,比上年分別增加792元和501元,增長11.9%和20.0%;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3585.7億元,增加243.3億元,增長7.3%。隨著收入增加,百姓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2004年全省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21.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平方米,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0.4平方米,增加0.8平方米,增長4.1%;全省人均生活用電量達到211千瓦時,增加5千瓦時,增長2.4%;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達到35.4%,下降0.2個百分點。
3、社會保障和福利得到加強。社會保險事業穩步發展。2004年全省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達到735萬人,比上年增加21萬人,增長2.9%;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的人數穩定在186萬人;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基金當年支出額達到206.4億元,增加56.9億元,增長38.1%,對人們進行正常的生產生活發揮了巨大的支撐和保障作用。民政經費投入增大,2004年民政經費支出24.2億元,比上年增加5.8億元,增長31.5%;使社會福利設施增加,救助人數增多。全省各種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的床位數達到4.5萬張,比上年增加0.1萬張,增長2.3%;社會救濟總人數達到212萬人,增加10萬人,增長5.0%。更多的百姓得到了來自政府和社會的溫暖和關愛。
4、文教體衛全面進步。教育事業更加繁榮。2004年全省開始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選派1000多名大學生充實到農村基層,招收2000多名“定向”大學生,力爭到2007年全省村村都有大學生。2004年全省中央和地方教育經費支出210.1億元,比上年增加32.3億元,增長18.2%;普通高校在校生、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分別達到46.6萬人和13.6萬人,分別比上年增加7.4萬人和1.5萬人,增長18.9%和12.4%。高中階段在校生達到81.7萬人,比上年增加7.8萬人,增長10.6%。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和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分別比上年提高2.3個和6.6個百分點。進一步滿足了人們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和實現就業的需要。
文化事業異彩紛呈。2004年全省博物館達到46所,比上年增加1所;參觀人次達到163.6萬人次,增加55.7萬人次,增長51.6%。新的省圖書館竣工并試營業,營業面積達到3.3萬平方米,比原館增加2倍以上。全省公共圖書館藏書達到1260萬冊,比上年增加12萬冊,增長1.0%;流通人次達到460.0萬人次,增加18.6萬人次,增長4.2%。群眾文化活動異常活躍,舉辦展覽2432次,比上年增加192次,增長8.6%;組織文藝活動1.1萬次,增加0.4萬次,增長57.1%。總投資5.8億元、建筑面積11.8萬平方米的省廣播電視大廈年內落成,建筑規模和使用功能均居國內廣電媒體前列。全省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8.5%和98.7%,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23.9%,提高3.2個百分點。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宣傳和愉悅了百姓。
衛生事業蒸蒸日上。2004年全省地方財政用于公共衛生服務的經費支出達101.3億元,比上年增加15.8億元,增長18.5%。新落成的省疾病控制中心投入使用,衛生防疫工作邁上新的水平。全省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12.0萬張,增加0.4萬張,增長3.4%;醫院病床使用率達到56.0%,提高3.8個百分點;已改水受益人口占農村人口比重、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分別達到98.1%和54.3%,分別提高0.1個和1.7個百分點;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23.5∕10萬和34.5‰,都有所降低。確保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體育事業捷報頻傳。全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占調查人數的比重達到40%,群眾體育健身活動越發普及,增強了人們的體魄。競技體育創造系列佳績,在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樣滑冰、乒乓球、競走、國際象棋等6個項目世界最高水平比賽中,申雪、趙宏博、王曼麗等黑龍江省著名運動員共獲得16個世界冠軍,在各種比賽中獲得獎牌數百枚。2004年是全省歷史上獲得世界冠軍項目和人數最多的一年,黑龍江省因此成為對國家體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十個省份之一,獲得名列全國第二位的歷史殊榮。鼓舞了士氣,增強了社會凝聚力,促進了黑龍江省體育事業的發展。
5、民主和法制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省社會參與水平不斷提高,民主化進程加快,政治環境寬松。2004年全省省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達到1361人,比上年增加37人,其中女性代表和委員266人,增加6人;基層地方婦聯組織、基層工會組織分別發展到1.6萬個和2.2萬個,工會會員人數發展到454萬人。各級政府在事關百姓利益的重大決策過程中紛紛實行聽證制度,尊重、吸收百姓意見,充分發揮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作用。
通過加大立法、執法和法制宣傳力度,人們的日常行為得到規范,百姓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違法犯罪活動受到抑制,人民群眾的合法和根本權益得到捍衛和保證,全省社會安全狀況進一步改善。司法保障和公共安全力量有所加強。2004年全省擁有公證機構154所,擁有律師事務所502個,比上年增加13個,人民警察和專兼職律師人數分別比上年增長1.7%和0.4%。法律和安全保護意識進一步增強。全省聘請并擔任法律顧問的單位達到31319家,比上年增加9765家,增長45.3%;申請辦理公證45.7萬件,增加4.3萬件,增長10.4%。司法服務和社會治安隨之改善。全省共出具公證45.6萬件,增加3.8件,增長9.1%;刑事案件立案數和治安案件查處數分別比上年減少2.1%和4.7%;交通、火災事故死亡人數分別減少7.5%和10.9%;損失額分別減少12.5%和34.3%。人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更加有序、和平與安寧。
二、發展中的差距
1、社會發展相對落后。長期的重經濟、輕社會,重生產、輕生活,重商品、輕服務,使全省社會發展不但落后于經濟建設,而且在全國的排名回落。2004年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1559.9億元,比上年增長9.3%,分別比一、二產業增長速度低2.9個和3.6個百分點;所占比重為29.4%,比上年降低2.1個百分點。全省社會發展水平由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處于全國上游下滑到中游偏上水平,這一水平與生產總值尤其是人均生產總值在全國的排位很不相稱。
2、城鄉差距顯著。全省鄉村人口1802.3萬人,占總人口的47.2%,只比城鎮少10.5%,但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長期落后于城鎮,差距比較明顯。
農村社會事業機構和設施裝備落后。全省高等學府,大的綜合和專科醫院、文化團體和場所基本坐落于城鎮。2004年全省農村普通中小學和職業初中每百名在校生擁有計算機3.7臺,比城鎮少43.1%;校舍危房率高達6.5%,比城鎮高出3.8個百分點;農村普通高中只有75所,占全省普通高中的15.7%;全省農村鄉衛生院只有664個,實有床位7617張,擁有固定資產2.2億元,分別占全省醫院、衛生院的36.7%、6.8%和1.9%。
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人才匱乏。全省農村普通中小學和職業初中具有高級職稱、本科以上學歷專任教師的比重分別為2.2%和10.6%,比城鎮低10.0個和28.9個百分點;鄉鎮文化從業人員993人,分別只占全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從業人員的8.2%,其中具有高中級職稱的43人,占4.3%,比市縣低44.8個百分點;鄉衛生院擁有工作人員1.3萬人,衛生技術人員1.0萬人,均占全省醫院、衛生院的8.5%。
由于資源配置落后,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規模和水平遠遠落后于城鎮。2004年全省藝術表演團體到農村演出3909場次,農村觀眾257.4萬人次,分別比城鎮少27.8%和53.1%;鄉衛生院診療475.8萬人次,只占全省醫院、衛生院的12.0%。同時加劇了農村人口向城鎮的單向流動,使城鄉發展差距有增無減。
3、區域發展不平衡。受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制約和影響,全省區域社會發展長期存在較大差異。監測結果表明,哈爾濱市和大慶市明顯好于其它市(地),發展水平是落后市(地)的2─3倍。雖然區域發展不平衡性是由歷史造成的,但像黑龍江省區域社會發展長期失衡,而且差距不斷擴大的現狀值得有關部門重視。
4、就業和收入分配矛盾突出。全省就業面臨供需總體和結構矛盾,形勢不容樂觀。2004年全省城鎮登記失業率達4.5%,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呈上升趨勢。收入分配矛盾日益突出,差距進一步拉大。2004年全省城鎮居民最高收入戶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相當于最低收入戶的8.1倍,比上年提高0.1倍。農村居民收入差距也非常明顯,農民家庭人均純收入高的在5000元以上,低的不足100元。由于資源配置不均,稅收分配和管理機制不完善,個人經濟條件、社會背景不同,百姓在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等領域機會不等,出現一系列不公平現象,容易引發社會安定問題。
5、存在貧困和老齡化問題。貧困和老齡化是政府和社會共同面臨的發展問題。整體收入水平偏低、收入差距過大、生產和消費價格上漲,使全省仍有部分人口未能擺脫貧困,需要政府和社會救助。貧困人口的存在與社會發展不相協調,使社會發展背負壓力。2004年全省生活在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人口為157.0萬人,約占城鎮人口的7.8%;農村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人口和需要政府定期救濟人口共計55.4萬人,約占農村人口的3.1%;而接受城鎮、農村臨時救濟人數達到52.7萬人次。
與其他年齡人口不同,老年人口逐漸淡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舞臺,在生活方面更應得到社會的關心。全省人口老齡化日漸明顯,2004年底60歲以上人口達到360.9萬人,約占全省人口的9.5%。但老齡服務裝備和設施落后,老年人群境況令人擔憂。2004年全省老年服務、醫療保健、社會教育機構和設施只有3.7萬個,平均每百老人只有1.0個。全省獨居老人22.4萬人,只與配偶居住的老人114.7萬人,分別占6.2%和31.8%,而在養老機構居住的老人只有6.7萬人,占1.9%,在校老人只有4.6萬人,占1.3%,與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的目標相距甚遠。
三、加快社會協同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1、加快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在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需要更新觀念,提高認識,重視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要以農村和落后地區為重點,增大投入,著力發展環保市政、社會保障、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和老齡等與百姓利益關系密切的社會公益事業,擴大服務層面、豐富形式內容、提升服務水平,使百姓的生活多姿多彩,充滿歡樂。還要處理好產業與事業主體發展的關系,有放有保;加強引導和管理,使社會各項事業健康有序、更快發展。
2、增強社會責任和道德法律意識。社會正處于轉型期,加上市場利益的驅動,一些人的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發生扭曲變化,一些背離職業和社會公德的行為時常出現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當中,影響了社會風氣。要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增強服務和責任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弘揚、建立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輿論宣傳、監督氛圍,同時將人們的道德修養和文化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使社會不斷朝著融洽、和諧的方向發展。
3、加快社會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的發展以科技進步為基礎和先導,需要不斷采用先進的科技手段裝備和帶動。作為資源型省份和傳統重工業基地,要實現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黑龍江省必須通過科技進步提高資源的開采和使用效率,降低污染,保護環境,同時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夯實經濟基礎,筑高社會發展平臺。
4、建立健全社會公平制度。營造公平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環境是構建現代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和標志。政府應設法使更多的人實現勞動就業和獲得收入,由讓一部分人富起來轉變為讓更多的人共同富裕,同時體現人文關懷,扶助弱勢群體,消除貧困。需從長遠和大局著眼,建立健全社會公平和保障制度,保證人們在發展中享有平等權利。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