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油電央企 連橫計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1日 17:16 《中國投資》

  ○ 曹歆波

  5月中旬,中國兩大能源巨頭中石化與華能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青島的LNG(液化天然氣)項目上進行優先合作,即華能考慮在青島建設調峰用的天然氣電廠,該電廠將優先購買中石化LNG項目的天然氣;中石化則優先考慮向華能的電廠供應天然氣。而在此前4月底,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與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攜手合作,共同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建設LNG項目
。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國內已然形成了兩對石油企業與電力企業的聯姻。據悉,下一步石油與電力企業,將會進行更多的合作。

  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未來可能會借鑒日本等國家改革能源企業的模式,引進更多的競爭方,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股份混合所有制等。中國能源巨頭能夠自我打破壟斷,從各自雄霸一方走向強強聯手,這樣大規模的合作印證了中國能源戰略進入了一個新的調整時期。

  互相參股作聯姻嫁衣

  按照以往慣例,中海油并沒有與中電投合作投資LNG項目的必要。此前,中海油在廣東、福建、浙江、天津、上海、海南和溫州等地的LNG項目,都是和當地政府進行包括天然氣電廠在內所有項目的合作投資。而這一次中海油卻將橄欖枝拋向了中電投,不免令人匪夷所思。中海油是中國四大國有石油巨頭之一;中電投是中國五大發電集團之一。他們的合作業界認為頗具深意。對于中海油來說,該項目意味著在石油之外他們多了電力這樣一個“領地”;而對于中電投來說,該項目則是其繼上海、青海等地的天然氣電廠之后再下一城。而該事件的意義還不止于此。

  中海油與中電投合作項目包括LNG的運輸以及配套接收設施,外加一個天然氣發電廠。中電投的一位人士透露,在秦皇島的LNG項目中,中海油將主要負責液化天然氣的引進,而中電投則負責天然氣電廠的投資運營等。

  據中海油方面透露,雙方以互相參股的形式牽手,這樣可以將彼此拴到一條板凳上,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在具體操作上,液化天然氣引進和配套工程,將由中海油擔任主要投資方,中電投部分參股;天然氣發電廠,將主要由中電投投資,中海油部分參股。

  能源品種的多元化可以給公司帶來持久的盈利能力,也可以提高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對于中海油和中電投來說,他們都面臨著調整能源結構的問題。實際上,雙方合作可以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優勢。對于中海油來說,他們在LNG引進方面是強項,但是在對電網公司談判協調方面卻沒有經驗,而中電投等發電集團與電網公司均來自于早先分拆的國家電力公司,將有利于將天然氣電能售出。

  關于該項目的審批程序進展,中海油的一位人士稱,中海油、中電投、秦皇島政府三方將共同成立秦皇島LNG項目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推進項目的前期工作之外,還負責與項目機構聯合向省、國家發改委上報可行性研究報告暨項目核準申請報告,以獲得國家批準。

  據消息人士透露,秦皇島LNG項目的總體投資將達到100億元,其中天然氣引進配套項目占20億元,天然氣發電廠占80億元。天然氣電廠將建設280萬千瓦的發電能力,一期工程將在2010年左右投產。秦皇島LNG接收站線項目主要由中海油氣電公司投資建設,包括LNG碼頭、接收站和輸氣管線。

  若是中海油控股和參股的天然氣電廠全部投產后,發電總裝機容量接近1000萬千瓦,達到華能等電力集團現有實力的1/3或者1/4左右,中海油也將儼然成為一個大型發電集團了。

  無獨有偶,中石化與華能——中國另外兩大能源巨頭在隨后的半個月里也簽署了合作協議。這是一次巨人之間的合作,中國石化集團是國內最大的石油化工一體化能源企業,每年向社會提供上億噸各類石油石化產品。而中國華能集團是國內最大的發電集團之一,目前年發電量約占全國發電總量的9%。利用天然氣這種清潔能源發電是雙方合作的重點。目前,中國石化集團在山東青島規劃建設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建議書已獲國家發改委批復,而華能集團準備在LNG接收站附近建設燃氣調峰電廠。雙方簽訂的戰略意向約定,雙方將在山東LNG項目總體框架下共同推動LNG和燃氣電站項目一體化同步進行,盡快得到國家核準,盡早同步建成投產。雙方約定,中國石化集團在新建LNG項目中,優先考慮吸收華能集團投資建設燃氣電站;華能集團在規劃建設燃氣電站時,優先考慮使用中國石化集團的氣源。

  油電握手破除壟斷堅冰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國內已然形成了兩對石油企業與電力企業的聯姻。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的一位人士說,兩樁合作預示著,國家對于石油和電力領域發展的戰略新思路已經啟動——讓石油企業和電力企業互相進入對方領域,從而促進兩大壟斷領域的競爭與發展,對合作雙方都有利。而來自秦皇島有關部門的消息稱,當地政府對于雙方的合作起到了很大的撮合作用。

  能源研究所的人士指出,下一步石油與電力企業,將會進行更多的合作。中國未來可能會借鑒日本等國家改革能源企業的模式。在日本,東京燃氣和東京電力是兩個龐大的壟斷集團,其它企業難以進入他們的領域與之競爭。為了鼓勵競爭、提高效率,日本政府命令兩大集團都斥資進入對方的領域,以最終改觀各自壟斷的格局。

  而由于電力與石油集團的資產龐大,民營企業若想染指,一是實力較小,資金不夠,二是民企憚于風險,不敢貿然進入;外資企業則由于近年來對中國市場持觀望態度者居多,敢于大規模進入的不多,另外考慮到國家能源安全的諸多因素,是否允許外資進入能源領域仍然需要謹慎。

  在這種背景下,由電力企業和石油企業,互相進入對方的領域,先進行具體項目的合作參股,再考慮進行整體的單獨進入對方領域,甚至互相參股等,也是可以考慮的一種深化改革的方式。

  而中海油與中電投、中國石化與華能集團之間的合作似乎部分印證了這樣的觀點。石油電力企業雙方的聯盟,也增強了各自的實力,更好地應對其它公司的競爭。

  價格政策不明成制約瓶頸

  還處于新婚蜜月期的中海油和中電投,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著他們的宏偉藍圖。盡管作為投資方的中海油希望他們的電廠能夠持續發電,但是就目前的技術階段來講,天然氣發電依然局限于調節用電高峰用途。這其中最重要原因就是成本問題。

  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認為,基于當下的技術水平,目前天然氣發電的上網價格一般為0.4元/千瓦時左右,高于火電0.3元/千瓦時的價格。這意味著,在當前廠網分開、競價上網的電力局勢下,電網公司對于天然氣電的使用必然不會如火電一樣普及。

  因此,價格成為制約天然氣發電大規模發展的首要因素。國家電監會副主席史玉波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尚沒有具體的天然氣價格政策,國家對于天然氣發電是適度發展的態度。譬如,今年5月初,深圳一家天然氣發電廠率先投產,該電廠的電能沒有上網,只是在小范圍內供應。價格政策不明朗也是其未能上網的主要原因。

  在這樣的情況下,天然氣電的上網價只能由發電公司與電網公司自行協商。秦皇島電力公司辦公室的一位人士表示,天然氣電上網和上網價格的問題,政府部門并不具體參與制定,而需要發電企業與華北電力公司進行洽談。

  盡管如此,天然氣發電企業依然持樂觀態度。他們并不擔心2007年電力供應過剩等。因為由于運力緊張,煤炭的資源也不是取之不盡的,逐漸減少的趨勢將難以使煤炭價格下降,反而會在平穩中上升。而且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未來也可以享受到一些相應的政策,對于具體的事宜,他們相信未來政府部門一定會與電網企業進行協調。

  目前,占電力總份額70%的火電未來將參與競價上網,但是另外的部分水電、核電、天然氣發電卻都未列入競價上網范圍,但是這仍將成為一個趨勢,具體的競價辦法則需要研究。

  深航民變

  ○ 陳蕾

  一錘定音!27.2億的競標價格改寫了中國民航業的發展史。

  2005年5月23日,深圳五洲賓館迎來了一個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時刻: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深圳航空)65%的股權,經過93次叫價,198號牌持有者深圳市匯潤投資有限公司、億陽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民企)以人民幣27.2億元成功受讓,創下迄今中國民航業最大宗產權交易。

  誰要轉讓深圳航空控股權?

  成立于1992年11月的深圳航空,在1993年9月17日正式開航。此前由廣東廣控(集團)公司、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全程物流有限責任公司、深圳鼎協實業有限公司、深圳眾甫地有限公司五家企業共同投資經營的股份制航空運輸企業,主要經營航空客、貨、郵運輸業務。

  廣東廣控(集團)公司持有深圳航空65%的股權,是其控股股東。實際上,此次轉讓就是將廣東廣控持有的65%股權全部轉讓出去。

  而廣控又是廣發銀行旗下經營非金融業務的子公司,持有的資產主要為房地產和酒店,深圳航空是其手中最優質的資產。深航成立之初,廣發銀行持有深航25%的股份,后轉至廣控。2000年,深航股權結構變動,擁有深航40%股份的華僑城退出,將股權轉讓給廣控。這樣,廣控便獲得了深航65%的股份。

  讓人頗感意外的是,深圳航空連續10年實現贏利,在最近的2003年和2004年的稅后利潤分別達到了3.3億元和2億元,并且利潤率位居國內航空公司之首?傎Y產從當初的數千萬元發展至36億元,各家股東的資本回報率達167%。且深航共有員工4000多人,擁有27架波音737系列客機,經營國內航線80多條。

  就是這樣一個連年盈利的企業,為什么要賣出?

  此前有媒體分析認為:對于廣東廣控為何此時出手深航股權,業界流傳著多種說法,但廣控有關人士均未回應,只是表示,“公司買賣股權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位接近廣控的人士分析,廣控拍賣深航股權與廣發銀行正在進行的重組有關。按照銀行重組慣例,都會要求旗下子公司對資產、負債情況進行摸底,并擇機收回投資。

  此外,按照2004年2月開始實施的修訂后的《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這或許是廣控及其母公司廣發銀行決意退出深航的主要原因。

  但廣東廣控并未對媒體有公開的釋由。

  我們姑且不去探究廣東廣控出讓股權的真實用意。僅此一役,廣東廣控就比預期的拍賣價16億元人民幣高出了11.2億元,獲利頗豐。

  不過,拍賣可謂一波三折。原計劃于4月29日對深圳航空的股權進行拍賣的計劃,由于其它原因而推遲到了5月23日。

  競拍受人矚目的原因不僅僅是此次航空業首開國內大比例股權轉讓的先河,更重要的是,此次的拍賣過程中,有多家外資機構有意向參與競標。在深圳市交易中心接待的21家意向求購者中,就有花旗銀行、美國國際集團等7家外資大財團。

  或許,外資機構的參與更多具有象征意味。因為按照2002年8月開始施行的《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外商投資公共航空運輸企業,應由中方控股,一家外商(包括其關聯企業)投資比例不得超過25%。

  事實上,此次股權轉讓比例高達65%。這一絕對控股權,對外資有著足夠的吸引力。不過,由于游戲規則所限,令一些國際財團抱憾而歸。因此,上述境外機構未能參與競買。

  這樣的局面實際上已經完全變成了內資股權的競標會。在競標現場,有國航、南航、海航、國泰航空、港龍航空等航空公司參加競拍。此外,民營企業北京當代集團也在競買者之列。

  因此,拍賣現場似乎比預期還要激烈。

  有媒體報道指出,從拍賣師一公布18億元的起拍價,198號牌持有者就迫不及待地舉牌應價,168號牌持有者隨后舉牌加到18.1億……拍賣價在這兩家的角逐中不斷攀升,一直叫到26億元緊張的氣氛才稍微緩和下來。但是隨著168號牌持有者的舉牌應價,激烈的競爭隨之展開,拍賣師一直叫到27.2億。記者數了數,在不到20分鐘時間內竟然有93次叫價。

  最終的勝者是198號牌持有者深圳市匯潤投資有限公司、億陽集團有限公司(哈爾濱民企)以人民幣27.2億元成功受讓,

  據了解,億陽集團是以實業為主,橫跨電信、交通、能源和投資四大領域的民營企業,在上市公司億陽信通中占有48.58%的股權。而與億陽聯合競買的匯潤卻是一家4個自然人于兩個月前才在深圳注冊成立的項目公司。

  然而,這并不妨礙深圳航空股權的成功轉讓。民營資本進入航空業的趨勢正在蔓延。

  民資進入民航業的三波浪潮

  “深圳航空的股權轉讓,其意義大于事件本身!甭摵献C券航空業分析師馬曉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是航空業絕對控股權轉讓給民營企業的第一個案例,這也對未來民營企業進入航空業有很大的啟示。

  早在2003年2月,有關部門就批準了浙江民營企業均瑤集團購買宜昌機場,這是中國首次批準民營企業購買機場。此舉被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民營資本進入機場標志著中國民航業在對外開放的同時,也加快了對內開放。

  的確,在中國的航空史上,第一家民營企業進入的當屬均瑤集團。36歲的溫州人王均瑤因此在中國航空史上書寫了民營企業的兩個第一。1991年,他成為中國私人包租飛機第一人;2002年,他認購中國東方航空武漢有限責任公司18%的股份,再創民營企業參股經營中國民航業的先河。

  此后,關于民營資本進入航空領域的呼聲日漸高漲。

  直到今年2月,《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才正式有了規則出臺,并允許民營資本流向任何一個法律法規未規定禁入的行業和領域,其中包括航空、電信、石油、鐵路等高壟斷行業。

  與其他行業有所不同的是,航空業并非是在虧損的格局下才向外資開放的。民航總局的統計數字顯示,2004年中國民航全行業利潤達86.9億元。

  某種意義上,中國航空業的向好與全球航空業正好“逆勢而為”。有境外媒體報道指出,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理事長喬萬尼·比西尼亞尼5月30日警告說,高油價正在“破壞”全球航空業的贏利能力,航空業今年將面臨60億美元虧損,今年將成為連續第五個凈虧損年。

  在此之前,2001年世界航空業虧損180億美元,2002年虧損雖有減少但仍達130億美元。統計數據表明,2001~2004年全球航空業虧損已超過360億美元。

  而中國,早在2002年中國民航的客運量達8594萬人次,比2001年增長了14.2%。如果按貨運量計算,增長幅度則更大。此后,中國航空業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增長態勢。

  “去年在油價大幅上漲的不利情況下,中國民航業一年賺了十年的錢!泵窈娇偩指本珠L李軍在2005年舉行的全國民航2005年夏秋季國內航線航班經營許可評審會期間發表了上述演講。

  事實表明,民營資本進入航空領域,并不承載“扭虧為盈”的功利目的,而是在和國有航空公司爭食市場份額。這就意味著,航空業的主動改革符合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

  資本從來都是逐利的。對于中國發展迅速的航空業而言,這么巨大的市場前景自然受到了更多民營資本的青睞。

  華泰證券航空業分析師高宇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民營資本的進入,無疑使航空業的競爭將會加劇,這是趨勢。首先是政策允許民營企業進入,另外有些航空公司本身也處于虧損狀態,這種民間資本的介入有利于這類航空公司的發展。就目前來看,航空業在交通運輸業當中,其市場化進程是最快的。

  中國民航學院專家李曉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民營資本進入民航業經歷了三波浪潮:

  第一波浪潮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以地方航空公司成立為標志;

  第二波浪潮始自90年代初,民營資本陸續進入民航,但由于行業高度管制,航空公司門檻高,民營資本多年滲透的結果也只是小比例參股地方航空公司、中小機場或航空服務公司,始終徘徊在航空運輸核心地帶的邊緣。

  2003年,之后形勢開始出現轉機,由此也掀開民營資本涌入航空業的第三波浪潮。

  曾有一媒體調查顯示,2004年年初,向民航總局提出申請的只有3家民營企業。而到2005年,已有14家民營航空公司向民航總局提出籌建申請。

  據悉,民航總局于2004年先后批準了4家民營航空公司。除了眾所周知的奧凱之外,另外3家是鷹聯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公司和華夏航空公司,3家公司基地分別設在成都、上海和重慶。

  不難看出,這一巨大的市場空間,正在強有力地吸引著越來越的民營資本邁入這個殿堂。

  進入模式

  馬曉立認為,盡管政策允許民營資本進入航空業,但在進入之后,民營企業完全擁有話語權是不太可能的。一方面是由于市場原因,比如油價的成本等,另一方面,航空業地位的特殊性導致民營企業在某些方面,話語權則顯得要弱很多。但這并不意味著不可以進入,關鍵要看是怎樣的進入模式。

  “深圳航空的這種模式是可行的。深圳航空本身是比較成熟且盈利的,有著牢固的市場基礎!瘪R曉立認為,民營資本進入航空領域最好的方式是重組那些比較好的航空公司,因為這樣省時、省力,不用對前期的市場做培育、鋪墊及客戶的積累。而如果僅憑充裕的民間資本從原始的籌建開始,那么這種做法目前來看是很不利的。

  這種說法是有例可循的。

  2004年1月,當時的全國民航工作會議第一次提出,允許民營資本進入航空業。55歲的個“老民航” 劉捷音在民航總局工作期間,他曾被派到瑞士航空干了6年;離開民航總局以后,他先后參與組建了聯合航空公司、新華航空公司。之后,劉捷音和3家民營企業和3個自然人,共出資3億元,毅然走上了籌建奧凱航空有限公司之路。

  但是,接下來一連串的事情還是頗費周折。曾有媒體將劉捷音感慨報道得淋漓盡致:

  辦航空公司必須取得《公共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許可證》,相當于“工商執照”。但是,在辦證過程中卻有不少“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式的問題,若不是民航方面改革思路清晰,施以援手,這份“執照”幾乎不可能辦下來:

  ——辦“工商執照”要有國際航協發放的兩字碼,也就是航班編號;而國際航協規定,沒有“工商執照”不能申請兩字碼。于是,民航方面協助奧凱向國際航協反復說明,終于解決了這個難題;

  ——辦“工商執照”要有飛機購機合同,而跟外方簽合同,人家先要你的“工商執照”,于是,民航方面協助奧凱辦理購機合同……

  辦航空公司必須取得《航空承運人運行合格證》,相當于“空中駕照”。有了它,飛機才可以上天。原則上,只有辦完“工商執照”之后才能辦“空中駕照”。但這么一來,籌建時間將大大延長,奧凱耽擱不起。民航方面聞訊后,允許奧凱交叉辦證,齊頭并進。此舉使籌建時間大大縮短。

  辦航空公司還必須編寫近百本手冊,以達到安全、技術手冊化管理。9個月中,奧凱向民航華北局審批小組報送了150萬字的手冊材料,足夠堆滿一間屋子。在此期間,奧凱的員工夜以繼日地工作,而審批小組每天的工作時間也常常長達14個小時。

  “民航總局不但放寬了市場準入,允許我們進入民航業,還攙扶著我們跨過了高高的準入門檻!眲⒔菀舾锌f千。

  事不止此。以奧凱為例,奧凱現在僅有1架從大韓航空租賃的B737-900,每天執飛天津-長沙-昆明往返航班。按慣例,該機型每天可以執飛10個航段,但目前每天只執飛4個航段,這意味著飛機每天都有6個航段的飛行能力閑置,白白交付租金。

  對于民營航空公司的航線問題,老牌航空公司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目前民航總局對航線的審批十分嚴格:同一條航線上,一般有3~4家公司運營,即使只有2家公司,如果其乘坐率不到70%,也不允許第三家進入。這對民營航空公司來說,是一個頗費心神的事情。

  高宇向記者表示,民營資本進入航空領域固然是可行的,但一定要選擇好重組對象。實際上就目前而言,國有航空公司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而且他們仍然不斷擴張。

  “顯然,我認為民營企業如果想進入航空業,最好的捷徑是重組。這不僅僅省去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在運行當中也會有很多優勢,不必受到執照、飛行航線等問題的限制!瘪R曉立如是說。

  民營資本進入航空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深圳航空公司控股權的轉讓雖然是第一家,但肯定不會是最后一家。國有航空公司一統天下的壟斷局面,正在被更多的民間資本打破。

  殼牌的中國心思

  ○ 張萌

  皇家殼牌石油公司5月宣布與中石油聯手,共同開發長北天然氣項目,整個項目周期的開發成本為6億美元,這是殼牌在中國的首個陸上天然氣田上游開發項目,也是中國陸上天然氣勘探開采領域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宗外國投資。

  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殼牌一周內作出的第二項重大投資決定——就在此前的5月11日,這家世界能源巨頭宣布與杭州政府合作,共建該市天然氣管網,首次進入中國的城市燃氣市場。

  毫無疑問,上述兩項投資正好分屬天然氣市場鏈條的最上游(開采)及最下游(零售)。殼牌正在中國天然氣市場全方位推進,殼牌石油欲通吃中國天然氣產業鏈。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在2004年底對外資開放成品油零售業務。面對有誘惑力的中國市場,?松梨凇づ坪陀偷仁途揞^在中國大規模建設加油站,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分享中國巨大的成品油零售市場。

  情系長北

  2005年5月17日下午,中國石油和殼牌中國勘探與生產有限公司聯合宣布,雙方將開始開發位于陜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長北天然氣田。這標志著1999年中國石油與殼牌簽訂的長北開發項目正式啟動。

  根據雙方聯合發布的公告,長北天然氣項目周期的開發成本約為6億美元,依照5月17日雙方簽署的《產品分成合同》,殼牌公司作為作業者同承包商簽署了鉆井合同和工程總包合同授標意向書。其中包括將于未來10年完成的50個井口鉆探工程、中央處理設備及接駁喉管的工程費。長北氣田氣儲量約為500億平方米,殼牌將擁有該氣田未來20年天然氣產量的50%。

  殼牌此次與中石油合作開發長北天然氣田,意味頗多。

  北京“氣荒”問題似乎在近期就將得到解決。據介紹,長北氣田預計在2007年開始向北京、山東、河北和天津的市場供氣,為北京奧運會提供清潔能源。2007年的產量預計為15億立方米,2008年預計將達到30億立方米,計劃穩產至2017年?梢灶A見,如果長北天然氣田開發順利的話,將對北京乃至華北地區的天然氣供應作出極大貢獻。

  中國石油對外合作項目經理部總經理閆存章說:“長北項目是最大的中外合作陸上勘探與生產項目。我們將在項目中利用雙方公司的優勢,將中國的設計、原材料和服務與殼牌的先進技術結合起來。我期待著長北項目的成功,以及與殼牌在國內和海外進一步合作的機會”。

  殼牌勘探與生產有限公司總裁麥一偉說:“殼牌非常榮幸能夠在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為北京提供清潔的天然氣能源。我們非常高興能夠在這一項目上與中國石油合作,結合我們雙方的優勢,在奧運會前向北京供應清潔的天然氣。長北項目符合殼牌公司在中國成長和為中國提供更多的來自本土和海外的能源供應”。

  全線布局

  由于天然氣行業天然壟斷性的特點,搶占下游市場早就成為眾多外資公司進駐中國天然氣市場的首選。殼牌當然不會例外。

  隨著華東地區的燃氣需求逐年呈爆發性的增長,同時又是西氣東輸的五大目標市場之一,殼牌選擇在杭州合作建設天然氣管網就顯得順理成章。

  5月11日,在醞釀多年之后,殼牌終于簽署了首次涉足中國天然氣管網業務的合同。在杭州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殼牌(中國)有限公司、殼牌中國私有有限公司和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中華煤氣)共同簽署的杭州天然氣有限公司合營合同中表明,他們將共同建設、運營和管理杭州市天然氣高壓管網系統。

  合營公司的總投資額為7.5億元人民幣(約合9100萬美元),用于建設一條117公里長的管道和兩個天然氣接收門站。杭州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合資公司51%的股份,殼牌持有39%的股份,中華煤氣持有10%的股份。

  該項目自去年開工以來已經完成了18公里的管道和一個門站的建設。目前,該門站和9公里長的高壓管線已經投入運營,開始向杭州的19萬個家庭和一些商業用戶每天供應15萬立方米天然氣。整個項目預計在2008年全部建成,到2010年,年供氣能力將達到6億立方米。

  殼牌(中國)新聞發言人栗陸莎介紹,這是殼牌首次進入中國的城市管道燃氣市場,目前氣源主要來自西氣東輸,而以后將用上東海的燃氣。更長遠以后,將用上外購的液化天然氣,殼牌對此次的投資回報有信心。

  無獨有偶。2004年8月28日,中石化與殼牌共同建立約500座加油站的重大合作項目終于修得正果,雙方為此專門合資組建的“中石化殼牌江蘇石油銷售有限公司”在南京揭牌成立。

  “政府對該零售合資項目的批準,標志著中國政府對外國公司投資石油零售市場的首度放開。”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王基銘表示。

  中石化殼牌江蘇石油銷售有限公司經營期為40年,采用中石化與殼牌的聯合品牌,項目總投資為15.51億元人民幣,注冊資本8.3億元人民幣,其中中石化以加油站實物資產等出資4.98億元人民幣,占60%股權;殼牌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出資2.49億元人民幣,占30%;殼牌中國有限公司出資0.83億元人民幣,占10%。

  從中石化殼牌江蘇石油銷售有限公司成立到參股杭州天然氣管網建設,再到中石油合作開發長北氣田,殼牌在中國天然氣產業鏈的最上游和最終端都找到了突破口。

  殼牌中國勘探與生產有限公司總裁麥一偉稱,殼牌的基本戰略是希望在天然氣一體化項目上有所增長。分析人士認為,包括殼牌在內的外資石油公司急欲分食中國快速增長的天然氣市場,為此,加速推進在該領域產業鏈的上下游一體化戰略布局是題中應有之義。

  殼牌中國新聞發言人栗陸莎表示,雖然本次與中石油所簽訂的合同只涉及到天然氣的勘探開采,但是期待在該項目上有更多的合作機會!拔覀儺斎挥信d趣和中石油進一步合作,參與中游的管道建設和下游的市場開發!彼f。

  巨頭野心

  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在2004年底對外資開放成品油零售業務。據資料統計表明,中國大陸成品油消費量已經居世界第三位,在未來10年內還將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長。面對如此有誘惑力的市場,國際石油巨頭當然不會錯過。埃克森美孚、殼牌和英國石油等石油巨頭在中國大規模建設加油站,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分享中國巨大的成品油零售市場。

  據了解,2000年10月,中石化海外上市,三大石油公司作為中石化的戰略投資者,分別購進了一定數量的中石化股票,以支持中石化順利上市。作為一種回報,中石化和上述三家石油巨頭簽署協議,將在未來三年內,合資興建大約1500座加油站。

  其實,在各家公司大約可爭奪到500座加油站前,三大石油公司已經采取多種方式分別在一些省份建起了一些合資加油站。比如,殼牌在北京、天津、江蘇和廣東等地已擁有30余座加油站,并在廣東惠州市大亞灣與中國海洋石油正在共建南海石化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中石化和中石油將與世界三大石油巨頭合資建立大約2000座合資加油站 ,雖然數量上不及中石化、中石油,目前擁有加油站總量的5%,但跨國巨頭們進入的卻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石油消費最旺盛的地區。毫無疑問,下一步,他們將會把目光盯向這些重要城市的關鍵要道以及中國正在迅速延伸的高速公路網,而那里正是中石化、中石油生存的基礎和利潤的重要來源。

  在石油上下游業務逐步開放的同時,城市管道燃氣不排除進一步開放的可能。在這個背景下,“外資進入城市管道燃氣的速度將越來越快!睆V東省油氣商會會長梁承娛表示,“目前已經有不少城市管道燃氣讓幾家企業來專營,外資比較看好這塊市場”。

  據悉,印度燃氣、新加坡城市燃氣公司、韓國天然氣公社等外資公司均以不同方式涉足中國城市管道燃氣項目。

  借金“出氣”

  殼牌、BP等眾多跨國能源巨頭紛紛以合資方式率先進入中國天然氣下游領域。而此次殼牌一舉進入長期被壟斷的天然氣上游市場,則更進一步印證了我國政府對于外資公司進入中國天然氣市場的態度。

  目前,外資大規模進入中國天然氣產業的政策障礙已不復存在。國家發改委2004年明確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促進油氣領域的對外開放。天然氣勘探開發、城市天然氣終端銷售、天然氣發電、油氣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石化工業等六大領域都歡迎外資進入。其中,天然氣產業上中下游全環節對外資開放,城市管網建設不設投資比例,外商可以獨資。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在天然氣領域對外開放的積極態度體現的是對天然氣開采技術的迫切需要。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中心有關專家介紹,在天然氣勘探開發領域,目前中國天然氣已經形成的氣區主要集中在海上和西部地區。資源探明儲量低,但發現潛力大,同時勘探開發難度也很大,技術水平要求高。加快天然氣勘探開發不僅需要加大資金投入,也需要加快引進國外先進的勘探開發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

  實際上,對于中國正多方努力保障的能源供應安全而言,利用跨國公司的先進技術和雄厚資金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中國能源網CIO韓曉平指出,由于開采技術薄弱,陸上天然氣資源不能很好發掘,目前僅靠國內企業自身已經不能滿足天然氣的供應。利用國外先進的技術,不但有利于降低開采成本,提高資源利用而且有利于降低下游氣價。據介紹,以煤炭開采技術為例,中國國有企業煤礦資源采出率平均在30%左右,民營企業的采出率只有10%~15%,造成大量資源浪費,而國外的采出率可達75%。

  新“作坊”創業時代

  ○ 布爾古德

  智能手機ALL論壇(www.cnsmartphone.com)的幾個版主最近通過網絡開了一次虛擬視頻會議,討論智能手機的未來和網站應該進行的改進。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其實都沒有見過面,而在網上,幾個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人就因為對于智能手機的共同愛好,集合到了一起。這個以智能手機為主要探討內容的網站自建立以后,注冊用戶的數量和頁面瀏覽量一直保持著高速的增長態勢。

  “這從一個側面顯示出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正在進入一個快速的上升通道”,智能手機論壇的創建者范逸飛說。這個30歲的年輕人對自己做的這個網站很有信心,而且準備在更專業、更深入的內容上做更多的工作。

  “小作坊”的錢景

  作為一個IT業的人,范逸飛不了解攝影界,他也不知道:就在幾個月前,一個建立時間不長的數碼攝影專業網站剛剛被IT業巨頭CNET(NASDAQ:CNET)收購。

  2004年10月14日,全球著名的互動媒體公司CNET以1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蜂鳥網(www.fengniao.com)。這個蜂鳥網原本就是幾個攝影愛好者出于愛好建立的,成立歷史很短,而影響力也主要只存在于熱衷數碼攝影的一個小圈子里。

  一個小規模的專業網站被國際公司看中并收購,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然而與最近CNET收購另一家IT網站的價格相比,蜂鳥網的100萬美元無疑只是一個小數目。2005年4月20月,CNET宣布收購PCHome(電腦之家)網站,交易總額為1100萬美元。這已經是CNET自2002年以來在中國的第7次收購。

  據介紹,此次被收購的PCHome在成立的最初其實只有6個人。而現在已經擴展為100多人的小團隊,業務上則由單純的“下載”中心,發展為集數碼、下載、軟件、社區、硬件、評測、游戲等內容為一體的IT專業網站。目前,該公司共分三大事業單位,有近20個子網站。艾瑞市場咨詢公布的中國大陸地區網絡廣告的監測統計結果表明,2003年PChome的營業收入為1200萬元。該公司在各項關鍵指標,如廣告收入、廣告數量的統計中,均列于所有IT專業網絡媒體首位。

  “PChome在2004年的營運收入約為2000萬元,而且是一家自我盈利的公司,從這一點上看,CNET的這次收購很合算。PChome賣得有些便宜了!币晃粯I內人士表示。

  蜂鳥網的總經理楊玉輝是做攝影器材經銷起家的。2000年,他與幾位愛好攝影的朋友創辦了蜂鳥網。2002年8月,網站正式劃歸他名下,同時注冊成立了億蜂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被CNET收購的時候,蜂鳥網全職工作人員僅有9人。截至2004年11月底,蜂鳥網注冊會員約為9萬人,每天在線人數均保持在千人左右。

  一位在中關村摸爬滾打多年的經銷商說:“當年這些網站的規模都很小。很早以前有個網站叫mydriver.com的,一個河南電腦愛好者自己做的網站,只是將能找到的硬件驅動程序匯集到一起,因為是國內最早做的,也是最全的,因此很多當時的攢機商都到上面找程序,這樣網站就有了商業價值。后來包括硅谷動力等多家IT網站想出價幾百萬收購,但都被這個站長拒絕了。類似的在業內知名的,由一兩個人慢慢積累起來的網站還有不少,比如蜂鳥網、小熊在線、走進中關村等,這些網站的初始投資都很小,但目前商業價值都很大”。

  由一小群年輕人完全憑興趣建立的“小作坊”,逐漸成長為一家規范的公司,然后被巨頭看中、繼而被收購。蜂鳥網、PCHome的發展之路為新時代的創業者描畫了一個美好的發展前景。

  專業對口成新寵

  “專業化”正是CNET看上蜂鳥網和PCHome的理由。與新浪、搜狐等大眾化的門戶網站不同,PCHome、蜂鳥網的服務對象其實只是中國眾多網民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數中國網民恐怕都不是這種“窄眾”專業網站的?汀H欢,正是因為網站在一小部分人群中的“專業”影響力,才最終成就了他們后來的成功。

  據CNET介紹,PChome在個人消費領域的服務、資訊、技術和影響力,在沿海發達地區尤其是華東地區超強的用戶覆蓋度,是CNET與其合作的決定因素。而CNET選擇蜂鳥網則是因為蜂鳥網在數碼攝影方面的專業內容。該網站為注冊會員提供相互交流的論壇空間,為攝影俱樂部會員提供從器材購買、維修、二手交易到作品沖印、展示等全系列的服務。線下活動與網上互動結合的蜂鳥攝影俱樂部和二手攝影器材交易等本身就是前景不錯的贏利點,加上對客戶的細分,有針對性提供內容和服務,共同構成了蜂鳥的吸引力。

  由于蜂鳥網的背后聚集了一批積極的網絡攝影力量,于是在幾年前,蜂鳥開設了一個攝影圖片庫,有上百萬張圖片。而CNET在美國已收購了擁有3400萬注冊用戶、圖片保有量達1億幅的專業圖片網站www.webshots.com。通過收購蜂鳥網,CNET正好有機會整合蜂鳥網與webshots的圖片資源。

  專家指出,收購PChome擴大了CNET在中國的用戶群,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計,整個CNET中國業務覆蓋的用戶總量也將在本次交易后上升一倍以上。

  “對蜂鳥網的并購,完善了我們在中國的產品線,在互聯網市場高速發展的今天,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市場機會和動力源泉”,CNET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Shelby Bonnie一語道破收購的理由。

  范逸飛也同樣要在專業上做文章,而他的“專業”就在智能手機領域。

  抓住核心價值

  “智能手機在移動通訊市場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范逸飛說,“隨著手機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擴展功能正朝著更加娛樂化、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各種各樣的功能也就變得越來越復雜。我們的網站必須要和以后的趨勢結合起來,甚至更領先一步”。

  最近一段時間,范逸飛頻繁地與各個版塊的版主交換意見。在這些版主里,有很多人都是能夠進行高難度手機軟件破解的“骨灰級”技術分子。而范逸飛確定的網站發展方向卻開始變得越來越大眾化!罢嬲募夹g玩家還是少數,我們這個網站還要幫助大多數的人更好地使用智能手機”,范逸飛把這個網站定位在了手機應用上,“我一直在思考未來智能手機的發展方向,無論怎樣,為普通人服務的應用都會越來越受歡迎”。

  于是,網站的核心分子開始為網站貢獻以應用為主的內容。在新的規劃下,網站大量地增加了關于手機游戲、電影制作、電子圖書以及鈴聲與主題制作的內容。這類內容的增加,正好配合了手機游戲、移動娛樂潮流的興起,極大地增加了網站的吸引力。

  據PCHome介紹,PCHome有90%的收益來自于網絡廣告。而范逸飛顯然并沒有把“廣告”看成唯一的收入來源!拔覀儗τ谖磥碛凶约旱挠媱潯,范逸飛說,“智能手機留給我們的發展空間太廣闊了,現在我們要專心把內容做好,并且加強與手機廠商的合作與互動”。

  在網友的鼓動下,范逸飛還在考慮出版一本介紹智能手機的書。已經有好幾家出版社對這個主題表示了濃厚的興趣。“未來,關于智能手機的技術和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我們可以出一系列的書”,范逸飛表示,“出版的收入也會很可觀”。

  阻礙

  然而,最近有一件小事讓范逸飛有點發愁。有很多南方地區的版主向他反映,南方地區訪問網站的速度太慢,經過了解,他發現問題出在網通與電信之間的連接速度上。由于網通與電信之間接口寬度限制,南方使用“中國電信”服務的網友打開一個頁面有時候需要等待好幾分鐘。而這嚴重影響了網站瀏覽量。

  “解決起來也很簡單,就是把服務器放到專業的服務器托管機構,可以同時跨接網通和電信”,然而范逸飛的表情并不輕松。因為這樣的托管直接意味著需要投資2萬元左右購買服務器和網絡帶寬。

  建立網站以后,范逸飛其實一直不太關心錢的事情。因為智能手機本來就是自己的愛好,能不能掙錢根本不重要。然而現在卻一下子需要2萬元的投資,這筆投資從何而來,范逸飛還沒有想出解決辦法。在智能手機ALL論壇還沒有拿到百萬美金投資的時候,范逸飛不得不還要為區區2萬元的資金發愁。而這也是很多小型創業團隊同樣可能面臨的問題。

  盡管網站有十幾個核心與骨干成員,但是由于“小作坊”的松散性,這筆錢最有可能的出處恐怕只能是范逸飛自己的積蓄了。

  像范逸飛這樣的新創業者其實很多,他們憑借著對某個領域的熱情,聚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一個小團隊,就開始謀劃在互聯網上開創自己的事業。這一場景似乎就是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互聯網熱潮時代的復制品。PCHome和蜂鳥網則成為“小作坊”成功的榜樣。

  從范逸飛們的身上,我們發現,新創業者們已經多了冷靜和超脫,少了盲目和狂熱。在專業領域的垂直門戶網站便成為投資者新寵的時代,創業者如果能夠堅持下去,其實真的有機會嘗到百萬美金的滋味。

  初創期高科技企業融資

  與孫子兵法

  ○ 黃欽

  孫子通過“五事、七計”,來預測戰爭勝負。兵謀即為商謀,商場上同樣可以用孫子兵法來思考。結合企業的融資之道,我們對“五事”進行解釋:“道”是指企業團隊,“天”與“地”是指融資環境,“將”指創業者,“法”指企業為融資須遵循的原則。五事并重,便可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

  《孫子》中的法,指組織結構,責權劃分,管理制度等!胺ā笨梢砸隇槠髽I融資所需要具備的條件與遵循的原則。

  明確的盈利模式

  如果企業許給投資者未來擁有華美大廈的承諾,那么,請同時為他展開實際操作的圖紙,并為其展示已經建好的地基。圖紙就是企業的盈利模式,地基就是已經具備的盈利。

  作為大多數來自美國的風險投資者,他們希望找到在美國已獲得成功,并且在中國也同樣適用的商業模式。以著名的 Friendster.com 為代表的第二代社區性網站自2003年3月在美國問世后,在隨后的短短 5個月內已風靡全美。在中國,以億友為代表的社會性網絡社區也迅速崛起。2004年12 月28日,億友獲得了空中網 (KONG.NASDAQ)50 萬美元的戰略投資。國內另一家經營“虛擬社交”的網站 UUMe 也獲得了世界著名風險投資公司美國的 Accel 與和資金管理公司 DCM的聯合投資。

  如果創業者可以將國外已成熟的商業模型引入中國,并且適用于中國,那便可以很容易地說服風險投資者,獲得他們的肯定。如果不是某項技術或者某個領域的先行者,那也可以充分利用后發優勢來獲得成功。

  擁有核心競爭力

  在高科技領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首創的技術與研發能力,并將其轉化為商業效益。如果企業家能有一項受保護的先進技術或產品,那么就會引起風險投資公司更大的興趣。這是因為高技術行業本身就有很高的利潤,而領先的或受保護的高技術產品/服務更可以使風險企業很容易地進入市場,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成立于2004年2月的騰武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最近宣布已獲得住友商事與IDG的巨額投資。在2004年下半年殘酷搏殺的中國網絡游戲市場中幸存下來并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并非易事。騰武數碼脫穎而出的根本在于其卓越的研發能力并具備專業運營能力。憑借公司運營的網絡游戲產品《墨香》在市場上的杰出表現,公司獲得了 “2004年度中國游戲企業新銳獎“。而自主研發的民族唯美武俠網絡游戲大作《功夫Online》也計劃于今年下半年推出,由于產品的突出品質,目前《功夫Online》的海外版權談判也進展順利。如果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短時間內難以復制,并且有明確清晰的盈利模式,那么就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知彼知己,內評外估

  “知彼知己”是孫子軍事思想的精華。孫子在《謀攻篇》指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兜匦纹酚终f:“知彼知己,勝乃不殆”。

  企業融資同樣也需要知己知彼、內評外估。所謂內評,是指企業首先要了解所屬行業的屬性、發展歷史和目前所處行業周期的階段性、市場規模,包括行業與經濟周期的變動關系、與其它行業的替代關系、行業內部的更新換代關系和競爭關系等。同時對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地位進行分析,包括公司在行業中的市場份額、營銷渠道和方法、與其它公司比較的競爭優勢、在行業內的排名、產品更新換代的能力與優勢等。企業必須清楚地知道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發展預期、資本結構、獲利能力、經營效率和償債能力,預測企業的發展前景。

  同時也要做到合理的外估。每個風險投資者的投資方向、投資重點都不相同,比如IDGVC通常偏愛于投資在商業模式上領先、管理團隊中的核心人物在IT領域內有很長的實踐和豐富經驗的初創公司。對他們充分了解,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風險投資商,是成功的關鍵。

  明確的融資規劃

  風險投資者進入資金的方式通常是分期分批。因此,企業在尋求投資前,需要有明確詳盡的融資規劃。在企業發展的每個階段,需要準確量化融資金額,在一個階段的資金使用完畢,會有何種成效;需要后續資金的數額。融資規劃要力求降低融資成本,制定最優的資本結構,選擇最合適的資金來源渠道!氨F勝,不貴久”。進行融資規劃時,不要追求完美的勝利,要首選能最快使現金流入并利于企業成長的“拙速”方案,絕不能因過分追求巧妙的融資規劃而陷入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的誤區。

  為企業造“勢”

  如果企業已具備上述條件,那么,還有最后一條,尋找專業融資顧問機構的幫助,為企業造“勢”!秳萜分赋觯骸凹に玻劣谄,勢也”。意思是說,洶涌的水能把石塊漂浮起來,就是勢!皠荨笔且粌蓳芮Ы,“勢”是一種放大效應。專業的融資顧問為企業提供融資整體解決方案,包括商業計劃書的包裝;對項目進行評估;并推薦給適合企業的投資方等。經過專業融資顧問的造“勢”,可使融資項目的吸引力加大,加快與投資方對接的進程并提高成功率。 

  《孫子》全書13篇都滲透著因變制變、因變制勝的思想。《虛實篇》指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孫子》的“變”是在“權”的基礎上發生的!队嬈氛f“因利而制權”,《軍爭篇》說“懸權而動”。創業者創業過程中的融資行為,更是一種不精確的科學?梢粤信e出一千條融資方法,但更為重要的是企業可以隨機而動,在融資過程中注重“變”,使融資之路更加通暢。融資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

  (作者單位:融勤國際中國研究院)

  盧鏗是與普通的開發商不太一樣的一個企業家,身上沒有一點商人氣味,而更像一個學者。你能感覺到他的“地產哲人”氣質,有時甚至可以舍棄商業利益。

  地產哲人 盧鏗

  ○ 嚴涉

  當地時間6月9日,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圣彼得堡出席了隆重的波羅的海明珠新城奠基典禮。這個預計總投資13億美元的房地產項目,既是上海最大的對外投資項目,也是俄羅斯20世紀以來投資最大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并且根據規劃,“波羅的海新城”將成為圣彼得堡市未來的城市副中心。而這個項目的牽頭人就是名門之后——上海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裁盧鏗。

  遠征俄羅斯

  “波羅的海新城”開發項目位于圣彼得堡市西南部的紅村區,規劃占地面積約1.8平方公里,北靠波羅的海芬蘭灣,西鄰俄羅斯的著名景點夏宮和康斯坦丁宮,東鄰列寧格勒公園,東、南兩側為成熟的大型居住區,地理位置可謂優越。以盧鏗牽頭的上實、工投、錦江、百聯、綠地5大企業集團花費了一年多的工夫才拿下了這一地塊,

  “波羅的海新城”項目建設開發周期6~8年,總投資超過13億美元,其涉及資金規模巨大,創造了幾個第一:是前蘇聯到現在為止,投資規模第一大的單獨項目;對于俄羅斯的房地產行業來說,這么大規模的房產開發,也是20世紀到現在100年來的第一次;對于上海企業界來說也是對外投資的最大項目。當時西方媒體對這一巨大投資覺得難以理解,紛紛驚呼:中國人瘋了!

  該項目的開發獲得圣彼得堡市的支持,2004年6月底,上實發展與圣彼得堡對外關系和旅游委簽署合作備忘錄。2004年7月,圣彼得堡市市長瑪特維延科簽發“市長令”,同意上海企業聯合結成的投資聯盟進行預勘探。圣彼得堡市市長馬特維延科表示,“波羅的海明珠”項目將為中俄合作注入新的活力,為雙方今后在其他領域的合作奠定基礎。該項目同時獲得國家發改委同意開展項目前期工作。

  作為中國企業在俄羅斯的最大投資,“波羅的海新城”的進程一直備受關注。

  盧鏗說,該項目贏利模式以土地一級開發為主。開發步驟基本上已經排定:首先通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行土地的成片開發,并分階段實施商業、商務、酒店、休閑娛樂、餐飲以及配套等綜合開發與經營。

  “波羅的海新城”中30%將用來建造商業項目。盧鏗介紹說,剛開始,財團內部出現了一個大分歧,一派認為,保險一點,全做住宅,住宅完成之后就撤退!另一派堅持,占地1.5平方公里的龐大社區,應該建設30%的商業設施。盧鏗顯然贊成后者。他分析說:“我們研究后發現僅僅做住宅并不是最合算的。地塊周邊已有兩大居民區,一個居住了150萬人口,一個居住了31萬人口,總共卻只有1萬平方米的商業面積。我們的商業地產,應該會有龐大的消費群。只要我們能把整個項目的商業氛圍做足,肯定能夠成功”。對于該項目未來的發展前景,盧鏗充滿信心。

  因此,根據初步規劃,與俄羅斯著名的夏宮相距2公里的“波羅的海新城”將被打造為一個以國際商務居住為主,集展覽展示、辦公、居住、購物中心、餐飲娛樂等為一體的多功能國際濱水商業居住區。

  “對于我們這些投資商來說,這個項目承載著巨大意義。在俄羅斯開發房地產,是用中國企業的觀點做?還是應該套用自由社會的模式?”盧鏗自問自答道:“歐洲模式成為這個項目的結合點”。盧鏗表示,通過這個項目不僅要把上海、中國這20年來高速發展積累的經驗用到國際上去,也是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一個大膽行動。

  挺進俄羅斯,拉開了盧鏗向國外擴張的帷幕。

  組建資本集團軍

  更值得關注的是,“波羅的海新城”背后的資方。

  事實上,早在2004年6月份,上實集團就已與圣彼得堡對外關系和旅游委在圣彼得堡市簽署了“波羅的海新城”項目的合作備忘錄。隨后,由這些大企業集團組成的聯合考察團開始頻頻光顧圣彼得堡,展開縝密調研。

  盡管俄羅斯房地產業比中國起步晚,是低風險高收益的投資,但一個現實是,俄羅斯經營環境并不穩定,近年來時有恐怖事件爆發。而且俄羅斯經過上世紀90年代的改革,財富過度集中,居民生活水平懸殊,對地產開發有一定負面影響。

  因此,在俄羅斯地產上進行淘金,決非易事。更何況,這也是一個需要注入巨額資金的項目,單個企業很難挑起這個富有誘惑力的重擔。

  2004年9月28日,這些大企業集團決議簽署《投資意向書》,共同投資成立海外聯合公司(上海海外聯合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專業開發“波羅的海新城”。

  從新公司注冊資本金出資額度上看,“上實系”無疑是該項目的發起人,其集資數額也占主導。新組建的海外聯合公司注冊資本是7.5億元,由于原定投資方上實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退出,其0.5億元的投資額度由上海上實出資,因此上海上實的出資額度已提高為1.5億元,再加上上實發展出資的1.5億元,實際上“上實系”聯合出資3億元,占注冊資本的40%。

  其余5家投資方中的上海海外公司、百聯集團、錦江集團、綠地集團各出資1億元,各占海外聯合公司注冊資本的13.33%;上海工業歐亞發展中心出資0.5億元,占6.67%的股份。

  業內人士分析,除“上實系”之外,其他投資方的超強實力也是該投資項目的成功保證。資料顯示,另外5家投資方除上海海外公司外,分別隸屬于百聯、錦江、綠地以及工投集團,均是滬上鼎鼎有名的大財團,在國內商貿旅游等領域均扮演重要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7.5億元還只是海外聯合公司的注冊資本,而對于投資項目“波羅的海新城”的投資額遠不止這個數字!安_的海新城”也是上實發展的第一個海外地產項目。盧鏗表示,只要有機會,上實發展在海外還會繼續選點發展地產項目,而且可能還會采取聯合投資的方式。

  而且,對于上實發展總裁盧鏗來說,以聯盟的方式投資地產市場并不是第一次。此前,上實發展與百聯集團、錦江集團、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電影集團共同簽署了《關于共同拓展全國市場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書》,以“組團式”鞏固和發展利益各方在全國商貿流通、房地產和文化娛樂等行業的領先地位,發揮各行業之間的協同作用。

  由具有專業優勢和經濟實力的大公司聯合結成投資聯盟,既有效地分散了投資風險,也解決了宏觀調控以來對地產企業造成的資金壓力。所以說,這種聯盟并非簡單的融資組合,而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

  對于上海地產企業來說,投資海外地產項目的沖動已經開始。而這種突破行業限制組成的海外投資聯盟,使得其對外擴張顯得更加理性和謹慎。

  同創花園世界

  盧鏗出身顯赫,其祖父是中國近代四大實業家之一、民生公司總經理盧作孚。

  盧作孚有“一代船王”的美譽,和從事重工業的張之洞、從事輕工業的張騫、從事化學工業的范旭東齊名,被毛澤東贊譽為“中國近代工業不能忘記的四個人”。

  家族出身對盧鏗的影響非常大。盧鏗表示:“我的祖父不只是一個船王,他更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他的許多思想和追求在潛意識中對我影響很大”。抗戰期間,盧作孚領導的民生公司勇赴國難,儼然成為民族精神的標志之一。盧作孚雖是民生公司總經理,在公司中卻沒有一點股份。公司贈給他的股份,他都轉贈給公用事業,死后無財產傳世。盧鏗得到的唯一財產是祖父題詞的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愿人人皆為園藝家,將世界造成花園一樣”。

  因此,盧鏗是與普通的開發商不太一樣的一個企業家,身上沒有一點商人氣味,而更像一個學者。你能感覺到他的“地產哲人”氣質,有時甚至可以舍棄商業利益!爸劣谏蠈崿F在所做的項目,我們正試圖創造一個能不斷產生創意的空間,讓有創意的人在這里產生更多創意。由于這個起點和想法,才使在設計loft、商業街等項目時加入更多創新的因素。我希望上實的項目打造的是一個平臺和空間,容納的是創意的過程。對于商業來說,我們賦予了一個創意的主題,賦予了一個很大的價值。我們創造了一個空間”。這正是盧鏗在親身踐行著祖父“攜手同創花園世界”的遺愿。

  王延濤的漢騏MBO末路

  ○ 周穎 陳蕾

  一心想將國企化為私企的漢騏集團前任法人代表、董事長王延濤,上演了一系列資本大戲,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才等到姍姍來遲的“4·14號文件”。歷史和王延濤開了一個玩笑。

  只要王延濤再堅持幾年,他肯定是中國首富——有人如此評價。

  遲到的“4·14”與病中的王延濤

  4月14日,國務院國資委和財政部聯合出臺《企業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可以探索中小型國有企業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簡稱MBO),大型國有企業的國有產權或股權不向管理層轉讓。

  這是兩大部委首次以文件形式公布對企業MBO的態度,意味著國家給國有中小企業MBO亮了綠燈。

  對于大洋彼岸的王延濤來說,這是姍姍來遲的“好消息”。

  記者獲悉,原漢騏集團創始人、前任董事長王延濤目前在德國已是生命垂危,所患鼻咽癌已到后期,靠醫院的輔助治療延續著最后的生命。

  據悉,目前王延濤經濟狀況也相對拮據。而消息人士透露說,雖然王延濤曾經圈了很多錢,但由于早期他的“手下”也圈走一部分,還有未能變現的資產,真正把手里資產變現的比想象中的可能要少。加上在德國期間他病情不斷惡化,相比之下,他多少有些落魄與孤寂,當年恢宏的計劃只能劃上逗號。

  一直跟隨王延濤多年的原漢騏集團一位核心成員向記者表示,1996年漢騏集團問世之前,王延濤就有一個“雄”心:希望控股國有企業,組建大型控股集團,希望擁有自己的電視臺,力求把自己打造成中國最大的企業家。

  漢騏集團的幾位核心成員先后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王延濤是極端或絕頂聰明,極善于捕捉機會,敢于想象,精于策劃。

  曾多次對手下人講自己到美國“留學”的經歷時,王自稱到美國學習資本運作之后,對資本運作有了全新的認識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是他出國以后最大的收獲。因而,他希望有機會在國內施展自己的才能。對于熟讀《孫子兵法》、《毛澤東選集》的王延濤來說,這樣的“留學”背景,為他帶來了更好的鋪墊。

  1996年漢騏集團在北京誕生。同一時期,盡管美國資本市場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的MBO已經由鼎盛走向衰弱,但處于低谷的MBO還是發生6000起。

  形成巨大反差的是,90年初期中國資本市場上似乎還不知道MBO為何物。直到1997年,中國的企業才開始引進MBO。

  “事實上,于此前一年成立漢騏集團的王延濤早已形成了資本運作的概念,MBO在他的腦海里也已經有了雛形!痹瓭h騏集團核心成員向記者表述。

  追溯起來,中國相對較早引用MBO的是四通集團的改制,率先在國內啟用MBO這一概念。1998年6月,在秦皇島會議上,四通的改制專家組提出一條新思路:引進管理層收購(MBO,即Management Buyout)模式,由四通管理層融資收購四通產權。

  此后,MBO在中國逐漸浮出水面。2002年前后,或隱或現的MBO不斷升溫。相對應的是,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引發了學者、專家的討論,而國有企業員工更是集體聲討國企改制的不公平及國有資產賤賣引發的大量資產流失。

  為什么國企改制中的MBO遭到強烈抵制?因為不規范的MBO導致大量國有資產流失、國企領導人一夜暴富、改制過程暗箱操作。在MBO中表現尤為突出的是,沒有公平競爭原則,國企員工沒有平等話語權等等一系列問題的發生,舶來品MBO在中國似乎已經“變質”,人為因素使MBO成為貪污、侵占國有資產的代名詞。

  而王延濤掌控漢騏集團僅僅6年時間,就將40億國有資產據為己有。其手段、方式和“變質”MBO無異,正是通過非正規手段占有國有資產之后,然后變現,再轉手倒賣,利用政策漏洞大肆收購國有企業,其最終目的是希望進入證券市場進行更大規模的融資。因為自1992年中國證券市場成立以來,由于規則不完善,對任何一個資本運作高手來說,稍有資本運作技巧,都有機會巧取大量資本。

  漢騏集團的運作軌跡,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提前做了一個“試驗”,F在來看,“4·14”號文件正是給這個“試驗”劃上一個句號。弄清這個概念,再理解王延濤和“4·14”號文件的關系,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當時的王延濤過得并不輕松。因為那時他完全是憑自己的智慧進行資本運作。他常常需要“偽裝”,或國企或軍屬企業的身份,只有這種身份才能讓他暢通無阻。因此對王延濤來說,“4·14”號文件的出臺是一個遲到的好消息,5年前如果有類似規定,可以想象,王在資本市場上會更加如魚得水。

  2004年,由香港學者郎咸平掀起了一場關于國企產權改革的全國大討論,之后MBO一度被叫停。旋即國資委官員表態,大型國有企業不能搞MBO。然而,中小國有企業的MBO并未受限,此后不久國資委出臺了相關制度并予以規范改制,即“4·14”號文件。

  僅僅一步之差,就使王延濤的人生發生重大轉折。這個遲到的好消息,正是當年王延濤最渴求的,但他終究在國內沒能等到這一天。

  往事如煙。我們不清楚病榻上的王延濤,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會產生怎樣的情愫。或許,“4·14”號文件給王延濤帶來了更多的傷感,勾起很多他對往事的回憶。

  斂財之路與政策之變

  “事實上,英文極佳,且頗好研究中國歷史和美國資本運作的王延濤,當初成立漢騏集團的想法就是資本運作。今天來看,這種做法就是MBO,但當年這一概念對中國來說仍是陌生的!绷硪晃辉瓭h騏集團核心成員在和記者5個小時的長談中又做出上述評價。

  可見,王延濤對資本運作的概念是相當重視的。

  今天來看,王延濤的思路是效仿美國資本市場的操作手法,利用中國的法律和游戲規則的真空地帶與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在搶跑。受美國資本運作影響頗深的王延濤當初的設想并非空穴來風。以他的聰明才智,對于他來說這的確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機會呢?

  1996年7月26日,原國家經貿委(即現在的國資委)辦公廳發出《關于試行國有企業兼并破產中若干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為深化企業改革、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要建立“兼并破產、減員增效”;對有挽救希望的瀕臨破產企業,應充分尊重主要債權人意見,盡可能采取兼并、合并、代管、分立等方式予以挽救;在實施企業破產中,首先要妥善安置破產企業職工,保持社會穩定等規定。

  同時,國家經貿委在發出《通知》時確認首批試點城市為18家,第二批試點城市是32家。而王延濤所涉“獵物”,全部是在這些試點城市之內的。

  王延濤清楚地知道,在這樣的環境下主動出擊將會有輝煌戰績。一是各地方政府為積極貫徹中央政策,都想盡快扭轉局面。尤其是地方政府領導,更希望在短期內讓國企改制落到實處以此樹立自己的政績;二是在上述前提下,地方政府會忽略兼并企業的真實情況,當時的地方政府更看重結果而不是過程;三是兼并成本低甚至是零成本。急于尋找兼并方的各地政府為“甩包袱”,在當時的情況下只要有人愿意重組,仿佛就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對兼并方所有的條件都會妥協。

  不過,這個前提條件仍有一道兒門檻王延濤必須要邁過,即漢騏集團的身份問題。

  按當時政策,國有企業的兼并必須是在國有企業之間進行。根據1989年當時的國家體改委、國家計委、財政部、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四部委聯合發布的文件《關于企業兼并的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中表明,被兼并的企業,應該是以下類型的企業:

  一是自已提出被兼并的企業;二是資不抵債和接近破產的企業;三是長期經營性虧損或微利的企業;四是產品滯銷、轉產沒條件,也沒有發展前途的企業。

  同時《辦法》規定,企業兼并形式主要是:

  一是承擔債務式,即在資產與債務等價的情況下,兼并方以承擔被兼并方債務為條件接收其資產;二是購買式,即兼并方出資購買被兼并方企業的資產;三是吸收股份式,即被兼并企業的所有者將被兼并企業的凈資產作為股金投入兼并方,成為兼并方企業的一個股東。

  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企業被兼并,還是哪一種形式的兼并,王延濤按當時的政策判斷,都認為這是一個不可錯失的良機。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王延濤抓住國企改革的有利時機,打著以挽救、兼并破產企業,保持地方經濟的發展,妥善安置破產企業職工的幌子,開始上演“空手盜”的資本游戲。

  需要指出的是,當時漢騏集團的第一桶金并不是靠企業自身經營的積累,而是通過與華夏銀行“合作”開發房地產項目為名,輕松獲取了華夏銀行5000萬元的合作款。這也正是漢騏集團第一桶金的真正出處。此后,依托這5000萬元,漢騏集團在資本市場開始了一路狂奔。

  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力爭到本世紀末大多數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在巨大的市場誘惑下,1997年王延濤的漢騏集團以國有企業的身份粉墨登場。據原漢騏集團核心成員講,漢騏集團當時對外宣稱山東聯大集團是其第一大股東,占漢騏集團注冊資本的80%。

  直到如今,山東聯大集團和漢騏集團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仍然是一個謎。有一種說法是,漢騏集團只是掛靠山東聯大集團,并承諾給其“干股”,山東聯大集團并沒有給漢騏集團出資。只有這樣,漢騏集團才能以國有企業的身份出現。

  曾有報道指出,漢騏集團注冊資料顯示,公司注冊資本22541.35萬元,主要股東為山東聯大集團(持股80%)和聯大實業公司(持股20%)。

  正是打著國有企業的身份,漢騏集團在1997年下半年找到當時的北京密云龍鳳釀酒總公司進行兼并重組。但由于被兼并方經過核查發現漢騏集團存在諸多疑點,因此重組以失敗告終。

  王延濤“發家致富”的捷徑

  1998年,王延濤再一次看到了曙光。

  1月16日 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強調,1998年信貸政策將充分運用金融杠桿,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在優先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發展的同時,支持小企業轉制和放開,支持非國有企業的發展。這意味著,從資金層面上,國企改革再次得到相關政策的支持。

  與此同時,中央決定從1998年起,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擺脫困境。當時國家經貿委提出要建立國企脫困目標責任制,并圍繞責任制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包括與金融部門一道解決重點脫困企業的資金困難問題等。

  國企改革的力度在不斷加大。這是因為,雖然1997年的國企改革初見成效,但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虧損額有所增加。統計顯示,1997年國有工業企業虧損額達到744億元,企業虧損面達到39.2%,1998年1~11月獨立核算國有工業企業虧損面進一步上升,達到47.8%。

  然而,破解國企改革困境的招數再一次被王當成了“發家致富”的捷徑。顯然,處于經濟轉軌時期每一個制度的誕生,都不可能天衣無縫,總有一些與市場不相適應的地方。而王延濤的高明之處恰恰是找到了規則以外的真空地帶。

  為使重組進行得更順暢,第二役之前,漢騏集團又換成了新的身份,即軍屬企業。因為掛靠軍隊名義比國有企業更具有優勢。第一是軍隊屬于保密單位,軍屬企業有些資料可以不對外公開。第二在融資及重組方面,各地方政府都會大開方便之門,沒有人會懷疑軍隊企業有假。

  于是,王延濤在支付了軍隊100萬元的“托管費”之后,王延濤正式開始了軍企生涯。

  王延濤在獲取軍屬企業的身份之后,目標直指福建客車廠。資料顯示,當年福建客車廠總資產是6271萬元。需要說明的是,福州和廣州也是當年《通知》的第二批試點城市之一。

  福建客車廠當時已經處于虧損狀態,正符合當時破產、兼并的政策。很快,王延濤以承債式的零成本兼并重組成功,成了福建客車廠新的主人。

  不過令他難堪的是,他這個新的主人并不受歡迎。在重組福建客車廠期間,由于遭到該廠工人強烈反對,因此福建方面曾一度派出工作組進行調查。不過,這樣的調查被王延濤輕易擺平了,調查結果再次證明了漢騏集團的合法性。

  聰明的王延濤還是預感形勢不妙,迅速將客車廠轉手倒出,從中獲利1300萬元。之后轉戰廣州。

  王延濤走了,但在福建客車廠留下的“后患”卻無窮。記者在福建采訪時了解到,目前的福建客車廠工人仍在不斷上告,矛盾不斷升級,并導致幾次流血事件的發生。甚至幾次沖擊福建省交通廳(當時福建客車廠的上級單位)要求給他們一個說法。直到如今,工人們想要得到的說法仍未果。

  王延濤的聰明發揮到了極致。這一次的消息再次刺激了他敏感的神經,而令他興奮異常。

  1998年7月,國家要求軍隊和企業必須脫鉤。這一禁令又被迫取消了王延濤軍屬身份,漢騏集團“又轉成了”國有企業的身份。

  曾有媒體報道說,此次撤銷和移交的工作均在預定的12月15日前如期完成。據知情人士事后透露,此次脫鉤所涉及的6000余家軍企,資產規模約為2000億元。其中約900家繼續作為企業存在,其余部分或在脫鉤過程中關張,或被歸并到移交企業。

  在短期內如此大規模的軍企脫鉤,必然要迅速找出接盤者。于是王延濤又發現了新的商機,迅速勾勒出一個兼并37家軍屬企業的版圖。

  時間又跨越到1999年。就這樣,原隸屬軍隊企業,總資產達4.5億的廣東藍金盾集團公司(廣東惠州)被王不費吹灰之力收入囊中,而他的兼并手法和福建客車廠如出一轍,以承債式兼并的方式零成本進入。而一旦從法律上得到確認,他先前對企業的承諾將會即刻消失。

  在兼并福建客車廠期間,王延濤還親往福建參與部分具體事情的運作。但在廣東藍金盾,王很少到該企業,先前的承諾早已拋到九霄云外。這一次廣東藍金盾的工人受到的傷害更為嚴重,他們失去了本該所享有的一切:養老、醫療、住房公積金、退休金等。現在的這些工人,已經沒有了正常的經濟來源。

  與眾不同的是,王延濤對這些資不抵債的企業有特殊偏好。這樣做目的是漢騏集團的財務報表看上去“很美”,另一方面,根據各地不同的政策,對于兼并虧損的國有企業,還能向銀行獲取大量貸款。

  王延濤按著既定方向走下去。

  1998年9月21日,財政部頒布《財政部關于做好日常清產核資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財清字[1998]14(以下簡稱《核資通知》)。

  其中《核資通知》在關于產權界定工作時指出:凡在以往清產核資中,經各級清產核資機構確認的產權界定結果,一般不再重新進行產權界定;但界定雙方均對原界定結果提出異議或有新問題出現的,可重新進行界定。

  1998年10月,總資產達7.7億的北京紅獅涂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紅獅)再次被王延濤以“承債式”兼并成功。這一舉措,離王延濤的目標越來越近。

  同年10月,北京某審計事務所審計漢騏集團報告書中稱,截至(1998年)7月31日,漢騏集團總資產達46億元。而且這份報告中,赫然將幾次被重組企業的財務狀況列入漢騏集團的財務報表中,包括重組失敗的北京密云龍鳳釀酒公司的資產也在漢騏集團總資產范圍之內。這意味著,只要是漢騏集團兼并的目標企業,不管是否成功,都反映到了財務報表上。因此,漢騏集團的資產迅速膨脹。

  上述《核資通知》又讓王延濤鉆了一個空子。在兼并北京紅獅時,不足4個月的時間,不同的機構對北京紅獅的資產評估出現了4個版本。而這正是王延濤想要達到的效果,目的就是將北京紅獅低價買進,然后高價沽出,為日后將北京紅獅的資產置入上市公司埋下伏筆。

  是役,漢騏集團兼并北京紅獅成功。原漢騏集團核心成員評價王延濤時說,王延濤是幸運的,因為每次他走下一步的時候,都會有相關的政策出臺。表面上看,王延濤的兼并符合這些政策規定,實際上他走的是旁門左道,打法律的擦邊球。

  1999年9月22日,《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增加銀行核銷呆壞帳準備金,主要用于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兼并破產和資源枯竭礦山的關閉,并向重點行業傾斜。國有和集體企業兼并國有企業可以享受有關鼓勵政策;符合股票上市條件的國有企業,可通過境內外資本市場籌集資本金,并適當提高公眾流通股的比重。有些企業可以通過債務重組,具備條件后上市。允許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按規定參與股票配售。

  這一政策正中王延濤的下懷,契合了他的上市之夢。

  同年,懷揣上市夢想并希望成為中國最大企業家的王延濤率漢騏集團正式進入證券市場。第一個獵物即總資產達9.4億的上海豐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豐華)。

  1999年11月29日,漢騏集團與上海豐華第一大股東冠生園(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這是漢騏集團在證券市場上的第一次運作。此后的兩年時間,漢騏集團沒有真正進行企業的經營管理,而是玩起了股權置換游戲。

  幾經置換,漢騏集團完全控制了上海豐華。同時,漢騏集團將自己持有的北京紅獅股權又置換給了上海豐華,從而讓上海豐華擁有對北京紅獅的控制權。在這一過程中,漢騏集團將實際價值只有2.4億元的北京紅獅股權以4.17億元賣給上海豐華。

  如此包裝北京紅獅,并且出現4個版本對北京紅獅資產的不同評價,答案已經不言自明了。這正是他包裝紅獅的目的。環環相扣,是他資本運作的一個高超手法。在一般人看來,跨區域重組難度系數大,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必然關聯性要小。然而在王延濤看來,這正是可以避人耳目,夸大漢騏集團資產與價值的,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王延濤的個人悲哀

  正在關鍵時刻,上演資本大戲的王延濤突然選擇了出國。

  記者從知情人處獲悉,王延濤出國的理由有三:

  一是2001年之前漢騏集團掌控近40億的國有資產是通過非正常渠道獲取的,絕大多數屬非法的或不正當的。他的目的是通過兼并國有企業后借殼上市圈錢。控制上海豐華以來麻煩不斷,受到原上海豐華內部管理層的強烈抵制。且先后有多人向北京、上海及國家有關部門檢舉、揭發王延濤。

  二是身體健康原因,早在1998年就被確診身患鼻咽癌,在那段日子里對王延濤精神打擊很大。

  三是漢騏集團的內部出現了裂痕,因為利益、權利分配的不均衡,掌舵人王延濤明顯感覺到漢騏集團的運作大不如前,頗費周折。而這一矛盾,在王延濤離開國內,漢騏集團法人代表及董事長幾次更換之后,尤為突出。以致于后來發展到初期漢騏集團的“創業”員工互相排斥,甚至發展到用“武力”解決,直至對簿公堂。

  王延濤走了,但漢騏集團依然存在。后漢騏時代的續任者仍然把他的“遺留”資產持續放大。2001年,總資產達9.75億的杭州西泠集團公司被后漢騏時代收入囊中。

  不過他們遠比王延濤的運氣好得多。因為他們今天不用任何身份偽裝,直接參與國企改革、參與企業的改制上市融資。追究他們獲取這些資產的過程是否違法、違規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因為就結果而言,他們得到了法律和政策的認可和保護。

  新的游戲規則并沒有追溯權,新的規則只是保護“改革的成果”。王延濤沒能堅持到這一天,這是他個人的悲哀,但這個結果背后卻隱含著一個制度悲哀。

  今年2月的一份政府調查顯示:在中國300萬家注冊的私營企業中,有55萬家是由原國有企業改制而來,占總數的近20%。這個數字背后,到底有多少資本流失的故事,這是一個待解的謎。

  值得深思的是,王延濤的資本“掠奪”在前,政策出臺在后,而且制度的出臺幾乎延襲了王所走過的路。在為制度不斷完善鼓與呼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這到底是進步還是退步?還是對過去的國資流失而做出不得已的舉措?

  現在的肯定,意味著對過去既往不咎。而過去的故事又有很多不能擺在桌面上來說,這恰恰詮釋了王延濤的資本軌跡。

  亦邪?亦正?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