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戰略思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1日 17:12 《中國投資》

  ○ 曹玉書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國家一系列方針政策的指引下,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境外投資及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從總體上看,由于受政策、體制及民營企業自身因素的制約,民營企業“走出去”還處于起步階段。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我國將在更大范圍內、更深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分工的情況下,如何抓住戰略機遇,樹立正確理念,選擇好戰略重點,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推動民營企業“走出去”,已經成為民營企業面臨的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

  “走出去”正面臨難得機遇

  國家實施的“走出去”戰略為民營企業“走出去”創造了良好環境。實施“走出去”戰略,是適應我國基本國情、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由之路,是關系現代化建設全局和經濟安全的國家戰略,是保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和子孫福祉的根本大計。早在1997年,中央就提出要下大力氣研究和部署如何“走出去”開展經濟技術合作的問題,強調“引進來”和“走出去”是對外開放的兩個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方面,缺一不可!笆濉庇媱潯督ㄗh》和《綱要》也明確提出要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有條件的各種所有制企業積極“走出去”投資。各部門、各地方根據中央的決策和部署,按照職能分工,不斷完善政策,改進服務,各種所有制企業,包括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政策環境日趨完善。尤其是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兩個毫不動搖”,即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今年2月,國務院又出臺了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細化了以往的政策措施,民營經濟迎來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

  經濟全球化為民營企業“走出去”在全球拓展發展空間創造了條件。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國際經濟結構加速調整,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各國紛紛主動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在這種大環境下,商品、勞務、資本和技術等各類生產要素日益跨越國界,得以在全球范圍內自由、全面、大量地流動,多雙邊經濟合作蓬勃發展,區域合作和一體化步伐加快。這些都為民營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擴展了市場空間。

  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綜合國力明顯增強,形成了一些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和產品,在“走出去”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到2004年底,累計對外直接投資近370億美元,對外勞務合作完成額271億美元,外派勞務289萬人次,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民營企業“走出去”開展的業務。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政治和經濟研究所課題組對溫州112戶外向型企業的調查,其中84%的企業是私營企業。境外資源開發和農業合作取得一定成效,設立境外研發機構,進行跨國并購開始起步。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進一步改善,可以分享市場開放和投資便利化的利益,為我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一批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已走出國門,到境外投資興業,成為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一支新生力量。

  “走出去”可選擇的重點領域

  民營企業“走出去”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應該遵循如下幾個理念。

  掌握投資方向 企業是境外投資的主體。民營企業雖相對實力較弱,但其中不乏具有競爭力的優秀企業,而且他們自我約束能力強,市場敏感度高,經營和管理方式靈活,完全有條件“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民營企業應該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按照國家產業政策,遵循比較利益原則,根據企業的相對優勢和實力,選準適合本企業特點的投資方向和地域,積極到境外投資,尋求發展。對非擅長和不熟悉的領域,不要盲目投資。

  堅持互利雙贏 “走出去”開展境外投資,既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維護國家利益和經濟安全,努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又要堅持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尋求合作各方利益的匯合點。企業的有關人員,應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尊重當地風俗習慣,既要維護我方權益,又應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沖突。

  規避防范風險 “走出去”的地域要首先選擇與我國政治關系好、經濟合作意愿強、市場環境相對完善的國家和地區開展對外經濟合作,逐步擴展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筛鶕髽I實際,從跨國經營的初級形式入手,逐步拓展到更高層次的跨國經營形式。企業應樹立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重視成本收益分析,科學論證,審慎決策,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盡量規避各種風險,努力提高“走出去”的成功率。

  綜合考慮我國經濟發展需要、國際競爭力、資源供求狀況等因素,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民營企業“走出去”的重點是以下幾方面。

  擴大境外資源開發利用 這是我國企業、包括民營企業“走出去”的重點取向。我國油氣和重要礦產資源總量不少,但人均貧乏,近期供求矛盾已經很大,未來資源瓶頸更為突出。以石油為例,我國探明剩余石油可采儲量24.3億噸,居世界第11位,但人均擁有量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6%。2004年,我國石油消費3.18億噸,凈進口1.43億噸,對外依存度高達45.7%。其他不少重要礦產資源也面臨類似的局面。在這些領域,由于國內供需矛盾突出,市場空間巨大,民營企業“走出去”獲取境外資源效益好,吸引力強。

  同時,中國企業“走出去”擴大境外資源開發利用,也有利于資源國增加稅收,增加就業崗位,促進資源國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此也受到了很多資源國的歡迎和支持。

  在選擇重點國家和產業時應根據自身實力,有先有后,有輕有重。在開發利用石油天然氣資源方面,鞏固中東,發展周邊,擴大非洲,開拓美洲,爭取建成一批境外油氣生產基地,逐步提高權益油產量和比重。在開發利用境外重要礦產資源方面,重點開發利用鐵礦石、銅礦、氧化鋁、鎳礦、鉻礦和鉀礦等資源,加強周邊,擴展非洲,開拓美洲。不斷優化利用境外礦產資源結構,加快境外投資辦礦步伐,增加權益資源數量,鞏固和擴大長期合作協議,同時還應積極開發利用境外林木、經濟作物和遠洋漁業資源。

  發展境外加工貿易 我國輕紡、家電、電子、機械、化工、醫藥、建材、冶金等行業已有一些產品具有相當的技術水平,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優勢。民營企業要選準目標市場,以多種方式建立境外營銷網絡,開展國際化經營。通過設備投資、國際融資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帶動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技術和勞務出口。

  提高對外勞務合作水平 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城鎮化進程加快,大批勞動力需要重新就業,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亟需尋找出路。今年頒布的《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管理辦法》已同意民營企業從事對外勞務合作業務,民營企業要抓住機遇,在鞏固我國傳統勞務市場的同時,進一步拓寬對外勞務合作的領域和市場,不斷提高外派勞務人員素質。

  發展境外農業合作開發 充分發揮我國農業生產技術、設備等優勢,以中小企業為主,“走出去”發展農業項目。以購買土地興辦農場、承包或租賃農場等形式,開拓境外市場,建立國際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進行境外農業項目綜合開發。

  利用境外科技、智力等資源 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制定了多邊條約和國內法律,限制某些先進技術向我國轉讓,甚至不擇手段對我國獲取高新技術設置重重障礙;一些外商來華投資,一般也只轉讓標準化的成熟技術,使我國企業難以獲得最新技術。為了打破發達國家封鎖,及時獲得信息,掌握最新技術,國家鼓勵各類有實力的企業在境外采用獨資、合資、收購等方式建立研發中心、設計中心以及高技術企業。民營企業可憑借自身機制靈活、“船小好掉頭”的優勢,同國外大學、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開展多種合作,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

  探索跨國并購等投資方式 并購是國際通行的投資方式,具有進入市場快,可充分利用原有企業品牌、技術、管理經驗和營銷網絡等優點。在這方面,我國民營企業已經邁出了步伐,如浙江佳力在并購一家德國公司的基礎上,又投資500萬美元成立了浙江佳力德國科技研發中心,增強了本企業的實力。利用并購方式,民營企業實現了規模和市場的有效擴張,加快提升自身實力,在全球競爭中贏得主動。

  推動服務業“走出去”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在這個方面主要是建立商品銷售機構,如浙江民企已在巴西、阿聯酋、南非、俄羅斯、匈牙利等國創辦了各具特色的商品專業市場。今后,民營企業可以到境外從事貿易分銷、銀行、保險、證券、期貨、基金管理、電訊信息、物流航運和中介服務,擴大服務出口,提高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

  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民營企業憑借其特有的經營機制已成為當前國民經濟中最活躍的力量。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營企業“走出去”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走出去”的發展情況不盡如人意。這固然與民營企業規模小、管理水平不高、競爭實力有待進一步增強等自身因素有關,但政策法規不完善、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外部環境也是制約民營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原因。

  目前,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相關政策和法制建設滯后,政府部門管理職能交叉,審批環節過多,程序繁瑣,便利化程度不高,還沒有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支持、引導和保障“走出去”的政策扶持體系。

  中介機構服務不到位,行業組織自律和協調功能薄弱。如促進出口的金融手段依然比較落后。雖然擁有進出口銀行和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兩家專門的出口促進機構,但其金融服務工具還比較單一,支持的規模也偏小,且對申請企業的要求和限制較多,很多民營出口企業難以享受其金融服務,尤其是在貸款額度和保險領域方面都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出口需要。其中出口信用保險服務對象過窄,業務品種較少,對民營外貿企業扶持不夠,險種偏重于短期險。

  再如,缺乏經貿往來的機動外匯,F在對民營企業經貿人員走出去談生意,在外停留時間、經費標準都有嚴格規定,難以應付千變萬化的國際商務活動,企業自己留存外匯額度非常有限,而申請用匯手續又很繁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企業向外拓展的空間。

  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主體雖然是企業,但為企業到境外投資、開展跨國經營創造條件,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從這些年情況看,民營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其中相當一部分靠企業自身力量無法解決,迫切需要政府提供必要支持。國際經驗也表明,政府在“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中發揮引導和推動作用十分重要。

  這些年來,我國政府在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方面,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去年以來,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動員各方面力量,組織編制了《利用境外油氣資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利用境外礦產資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并召開了重點國家使節會進行了部署和安排。為適應投資體制改革的要求,國家發改委會同中國進出口銀行發布了《關于對國家鼓勵的境外投資重點項目給予信貸支持政策的通知》,對境外資源開發等四大類境外投資項目給予優惠信貸政策支持。政府不斷加大對主要投資目標國的工作力度,積極推進政府間資源合作和投資合作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如與澳大利亞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與南非、巴西協商確定了礦產能源領域合作協定及成立礦能合作機構的備忘錄,與加蓬簽署了在礦產能源、林業漁業領域合作協議,并在原有合作機制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與俄羅斯、古巴、委內瑞拉及瑞典等國的交流與合作。這些措施為改善民營企業“走出去”的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國家發改委正會同有關部門,加快“走出去”戰略總體指導文件的起草工作,《境外投資產業指導政策》正在征求意見,并力爭盡快出臺。

  從總體看,政府應在以下幾方面加大對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1.健全協調機制

  研究制定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總體規劃,發揮規劃的指導作用。健全境外投資重大項目協調機制,完善談判機制,增強談判籌碼,加強進出口協調管理,規范秩序,加強合作,發揮整體優勢,防止惡性競爭和無序發展。制訂和及時發布“走出去”的導向政策。建立專家決策咨詢機構。

  2.加大政策扶持

  研究制定財稅、金融、外匯、保險等支持政策。改進促進出口的金融扶持措施,擴充和完善金融工具的服務功能。增強進出口銀行和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的出口促進作用,逐步擴大貸款額度和保險門類,降低貸款和保險的準入門檻,特別對中小型出口企業給予一定扶持。同時,進一步放松對民營企業自營進出口權的限制。切實落實《對外貿易法》精神,對各類企業一視同仁,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允許民營企業從事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業務。

  3.形成整體合力

  抓緊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商簽或修訂投資保護、避免雙重征稅、司法協助、社會保障、檢驗檢疫等政府間雙邊協定。維護境外企業資產和人員的安全和合法權益,不論“走出去”的民營企業是否已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審批,都要提供有效領事幫助。擴大和利用雙邊、多邊、區域國際合作機制。鞏固和發展與主要貿易投資伙伴的長期合作關系,建立健全經常性對話機制,加強雙邊磋商,拓展合作領域。

  4.完善服務體系

  政府要加強面向民營企業的信息服務。以境外企業、項目、資本和人員的基本狀況等作為國家數據庫的主要內容,據此建立相應的民營企業“走出去”管理服務系統;完善“走出去”業務統計制度,對對外投資與合作項目及相關數據進行動態分析,及時調整國家宏觀管理政策;發揮我駐外使領館一線作用,多方面收集駐在國法律、法規及具體業務信息,幫助民營企業了解與對外投資和商品進出口相關的政策和法規,為廣大民營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創造機會。

  積極發展社會中介組織,為企業提供法律、財務、咨詢、知識產權和認證等服務。深化各類商會、協會的組織和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其在出口促進方面的積極作用。商會、協會是企業的聯合組織,應代表企業利益。另外,商會、協會應加強內部管理,建立行業自律機制,避免企業間的惡性競爭。

  引導高素質人才向民營企業流動,加強人才培養,有針對性地抓好培訓工作,造就一大批既精通業務、熟悉國際規則又熟練掌握外語、涉外工作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

  2005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2004年工作總結和2005年工作要點》,全面評價了“振興東北”戰略實施一年來的政策效力,并提出2005年中央將繼續加大對東北地區的投資力度。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