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秦鳳華
3月30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專門討論審議《鋼鐵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新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4月20日,國務院再次召開常務會議,對《鋼鐵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鋼鐵產業發展政策》進行審議,原則通過了這兩個文件。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即將出臺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是適應鋼鐵工業發展形勢變化和市場要求,指導鋼鐵工業通過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合理布局、體制創新、轉變增長方式,最終實現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轉變的一個指導性文件。而發展循環經濟是新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一個重要的內容,也是促進鋼鐵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從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轉變的重要途徑。
當前,我國的鋼鐵產業產能究竟多大,鋼鐵行業投資調控是否將繼續趨緊?鋼鐵產業今后的發展趨勢如何?《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對行業發展提出了哪些要求?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對此作出了全面的解析。
合理調控鋼鐵行業投資
記者:保持合理的生產規模和適度的增長速度,避免鋼鐵行業大起大落,是鋼鐵產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也是制定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的一個重要內容。未來我國鋼鐵工業發展趨勢如何?
馬凱:我國鋼鐵行業的發展經歷了一個不平凡的歷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鋼鐵行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鋼產量建國初期只有15.8萬噸,1996年突破了1億噸,2003年又突破2億噸,2004年達到了2.72億噸,預計今年可能要超過3億噸,并且已經連續9年居世界第一,鋼鐵工業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歷史和未來看,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我國鋼鐵需求在今后一個時期仍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一個國家鋼鐵消費呈倒“U”字型的發展趨勢。在工業化過程中,鋼鐵消費量不斷增加,呈上升態勢;達到高峰期后,將持續一段需求旺盛時期;進入后工業化階段,鋼鐵需求量將逐步下降,進入穩定期。從歷史經驗看,鋼鐵消費達到飽和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已經基本實現工業化,二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3500~6000美元,三是第三產業的比重一般超過60%。從我國情況看,當前正處于工業化中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剛剛超過1000美元,第三產業的比重只有31.8%。我國建筑材料與發達國家國情有很多不同,加拿大、美國等國很大一部分使用木材,而我國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小,現在連農村蓋房也大量使用鋼材,在這種情況下鋼消費量要比其他國家多一些。
隨著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今后一個時期,對鋼鐵產品的需求還會進一步增加,鋼鐵工業還要發展,這是總的趨勢。
記者:我國鋼鐵工業在保持快速發展的同時,還存在哪些問題?現在我國的鋼鐵產能是否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
馬凱:近幾年來我國鋼鐵工業在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盲目擴張的問題,而且是低水平盲目擴張。
一是鋼鐵行業投資增長過猛。2003年鋼鐵工業完成投資1453億元,同比增長了96%;2004年一季度,投資又增長了107.2%。經過一年多的宏觀調控,目前鋼鐵行業投資已經明顯回落。今年一季度鋼鐵投資完成332億元,同比下降了1.4%,但這種下降是在去年同期增幅高達107%高水平上的一種下降,總的看規模還是不小。
二是鋼鐵產能過大。2003年底我國鋼鐵工業已經形成了3.1億噸生產能力;2004年實際投產了5000萬噸,到年底生產能力達到3.6億噸;今年還將形成5000萬噸的能力,到年底預計生產能力要達到4億多噸。這樣大的產能不但超過當期需求,而且超過了預期需求。通過和鋼鐵協會很多專家共同測算,鋼鐵消耗的拐點可能是在2015年,而現在高峰期的產能已超過了2015年的預期需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產能中低水平生產能力占相當比重,落后的30噸以下小轉爐仍有8000萬噸的產能。目前鋼鐵產能擴張的勢頭依然強勁。今年一季度,全國鋼產量7778.6萬噸,增幅高達23.8%,其中3月份平均日產鋼91.8萬噸,按此水平,全年產量可達到3.3億噸。
從總量來看,鋼鐵行業如果不進行適時適度的調控,任其投資和產能擴張下去,一旦市場發生變化,很多鋼鐵企業就會陷入經營困境,一些企業要倒閉,一批工人要下崗,銀行呆壞賬也會大量增加,對國民經濟全局,對社會穩定都會帶來嚴重影響。
社會上有一種觀點認為,鋼鐵產能大了沒什么關系,國內市場容納不了,還可以出口占領國際市場。這就涉及我國發展思路和鋼鐵工業定位的問題。我國能源緊張,鐵礦石資源也不豐富,而鋼鐵行業屬于高耗能、污染重、運輸量大的產業,如果大量出口鋼材,就相當于輸出大量資源,留下污染,不符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
因此,綜合考慮我國資源、能源供應和環境承受能力等因素,鋼鐵工業發展定位應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為主,鋼鐵產品的進出口主要針對一些品種進行調劑。這一定位客觀上就要求我們必須按照國內市場需求為主,合理調控鋼鐵行業的生產規模。當前防止總量上的盲目擴張,仍然是貫徹《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一個重要內容。
記者:經過近兩年的宏觀調控,鋼鐵行業盲目擴張勢頭已經得到明顯遏制,是否還有對鋼鐵行業加大調控力度的必要?
馬凱:加強和改善鋼鐵行業的宏觀調控,促進鋼鐵行業健康發展仍是當前國家宏觀調控的一項重點任務。
一是合理控制總量。經過近兩年的宏觀調控,鋼鐵行業盲目擴張勢頭雖已得到明顯遏制,但基礎還不牢,特別是由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反彈的壓力還很大,也使得鋼材需求仍然比較旺盛,價格居高不下,鋼鐵產業客觀上存在再度盲目擴張的壓力。一些中小型鋼鐵企業不顧條件,借淘汰落后裝備名義擴大產能。不少內地大型鋼鐵企業希望到沿海地區發展,以降低成本。外資企業特別是一些跨國公司紛紛要到我國投資建廠,以提高市場占有率,進而左右我國鋼鐵市場。目前我國鋼鐵產業已經形成很大能力,繼續擴張的壓力也非常大。因此,宏觀調控首先是要保持鋼鐵行業合理的規模,防止盲目擴能,努力使鋼鐵工業在數量、質量、品種上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滿足市場需要,避免大起之后出現大落。
二是著力調整結構。按照產業政策的要求和“有保有壓”的原則,抓住機遇,搞好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繼續嚴格準入標準,強化對新上鋼鐵項目在土地和環保等方面的核準,促進鋼鐵工業的發展真正走上著力轉變增長方式、優化結構的軌道。在加強對國內大中型企業的引導、防止新一輪不顧條件擴能的同時,也要防止國外大型鋼鐵企業把高消耗、高污染項目向我國轉移。
三是適度調控出口。由于國內生產能力過大,市場容量有限,鋼材等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的出口明顯增加。2004年我國出口鋼坯605.8萬噸,出口鋼材1423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312.1%和104%;今年一季度出口鋼坯286萬噸和鋼材519萬噸,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970.6%和219.1%,鋼材等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的大量出口,進一步加劇了煤電油運緊張的矛盾和資源環境的壓力。
要轉變貿易增長方式,對于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資源的焦炭、鐵合金、生鐵、廢鋼、鋼坯(錠)等初級加工產品出口,采取措施有步驟地予以限制。去年以來,國家已相繼取消了焦煤、焦炭、鐵合金、電解鋁、鋼坯、鋼錠、黃磷、電石和尿素等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并對電解鋁和尿素等加征暫定出口關稅。最近,國家發改委會同六部門研究提出了進一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產品出口的措施,已經國務院批準,內容包括將某些“三高”產品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停止批準新的加工貿易合同,有的產品要適當降低出口退稅率,有些還要逐步加征出口關稅。這些措施正在陸續出臺。這些政策可能對某些鋼鐵產品出口多的企業眼前經濟效益產生一些影響,但從長遠看,符合鋼鐵行業健康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國情的基本要求。
四是防止鋼材價格過度上漲。今年,鋼材價格總體處于全面上漲態勢。3月底,鋼材綜合價格指數為138.58點,平均價格為5767元/噸,比去年末上漲了557元/噸,比2月底上漲了225/噸,其中建筑用鋼材價格接近去年最高峰3月份的水平,冷軋板、熱軋板價格是近幾年來最高價格水平。前一階段鋼材價格的過度上漲,有固定資產投資需求旺盛拉動的影響,也有煤炭、電力、運輸、鐵礦石漲價導致的成本的影響,也有借進口鐵礦石價格上漲進行炒作的影響。3月20日國務院強調繼續加強對鋼鐵行業的宏觀調控,進入4月份鋼材價格開始逐步回落。
促進鋼鐵企業走聯合重組之路
記者:促進鋼鐵企業聯合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是增強鋼鐵產業國際競爭力、節約社會成本、優化資源配置的戰略舉措。即將出臺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對企業聯合重組提出了哪些明確要求?
馬凱: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國公司兼并重組、構建戰略聯盟的步伐加快,力圖通過規模擴張和提高市場占有率來強化競爭力,這一趨勢非常明顯。
世界鋼鐵行業中,又形成了米塔爾、阿賽勒、JFE等在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優化、生產規模巨大、產品競爭力更強的一些鋼鐵巨頭。法國的于齊諾爾、盧森堡的阿爾貝德和西班牙的阿希雷利亞已重組為阿賽勒集團,英國LNM集團、美國國際鋼鐵公司、印度伊斯帕特集團重組為米塔爾公司,日本的川崎鋼鐵和NKK公司也已重組為JFE。2004年,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企業米塔爾鋼鐵公司的鋼產量已達5800萬噸,排名第二的阿賽勒公司產量也達到4690萬噸,阿賽勒集團計劃在2010年前后發展到8000萬噸到1億噸鋼的產能。
面對國際鋼鐵企業重組加快的趨勢,我國鋼鐵工業面臨的壓力很大,重組任務十分艱巨。目前全國共有870多家鋼鐵生產企業,其中產鋼企業264家。年產量超過500萬噸的只有15家,產鋼量只占全國的45%。全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年產鋼量只有2141萬噸。與世界鋼鐵巨人相比,我國鋼鐵產業集中度非常低,導致了資源配置不合理,競爭能力低下,單位產量的能耗、物耗高,企業競相擴大生產規模,加劇了布局不合理的矛盾,不僅嚴重制約著整體競爭力的提高,也大大削弱了我國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作用。
比如,今年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我國鋼鐵企業不得不被迫接受71.5%的漲價幅度。這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我鋼鐵工業大而不強的弱點。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去年進口2.08億噸,占全球海運貿易量的1/3強。最大買家在談判中應該最有話語權,應占有主導地位,但我們并沒有發揮這種應有的主導作用,主要原因是企業分散,能夠進口鐵礦石有經營權的生產流通企業500多家,自相競爭,抬高了鐵礦石價格。
再如,最近米塔爾要與湖南華菱合資,阿賽勒已與我國一些中型鋼鐵企業接觸,擬進行控股。這些跨國公司均看好我國市場巨大、人力資源便宜,在聯合重組方面走在了國有企業的前面。外商大量投資我國鋼鐵工業,加劇了國內市場競爭,也將會對我國鋼鐵工業的結構調整帶來很大影響。
擬出臺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對企業的聯合重組提出了明確要求,其核心內容是支持鋼鐵企業向集團化方向發展,通過強強聯合、兼并重組、相互持股等方式進行戰略重組,減少鋼鐵生產企業的數量,實現鋼鐵工業組織結構的優化升級。提高產業集中度的目標是,到2010年國內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鋼產量占全國比重要達到50%以上,到2020年力爭達到70%以上。
這一目標僅靠現有企業的產能擴張,是不可能實現的,必須通過聯合重組,特別是通過國有大型鋼鐵企業的參與和努力才能實現。在國家的支持下,加快鋼鐵企業的聯合重組。寶鋼、鞍鋼、武鋼、首鋼、本鋼、攀鋼、馬鋼等大型企業,應充分利用資金或技術實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優勢,積極參與跨省市、跨地區的聯合重組,促進企業組織結構的優化和產業集中度的提高。
記者:大部分鋼鐵企業通過體制改革,已經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但在產品結構、空間布局、產業結構及組織結構方面仍存在很多問題。如何通過進一步深化鋼鐵行業改革,消除鋼鐵產業發展中的體制性矛盾和機制性障礙?
馬凱:深化改革,打破體制障礙,是鋼鐵產業健康發展的巨大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鋼鐵企業加速轉換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大部分企業已實施了股份制改造和公司化改組,進入了市場,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但同時也要看到,鋼鐵行業和鋼鐵企業的改革任務仍然很艱巨。國有大型企業“大而不強”,經營機制有待進一步轉換,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還不完善,企業辦社會的職能尚未完全分離,歷史包袱較重,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也需進一步提高。相當一部分民營鋼鐵企業受管理水平、資金實力、技術裝備水平的限制,自身發展往往依靠低水平的規模擴張,產品檔次較低,環境污染較重,競爭力不強。要實現產品結構、空間布局、產業結構及組織結構的變革,非靠改革不可。進一步深化鋼鐵行業的改革,解決鋼鐵發展中的體制性矛盾和機制性障礙尤為突出,任務非常緊迫。
下一階段鋼鐵企業深化改革的重點仍是積極推進鋼鐵企業機制轉換,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繼續鼓勵鋼鐵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可以適當降低國有股比重,但要保持必要的控制力。鼓勵民營等社會資本通過參股、兼并重組現有鋼鐵企業方式進入鋼鐵行業,實現資本結構調整和機制創新的有機結合,增強競爭力。同時,在鋼鐵產業兼并和重組過程中,不能把體制創新簡單理解成就是把國有股份轉讓給外資或民營企業。鼓勵外資、民營企業參股入股,但是不等于參股入股就是完成了改革。
在這方面國有企業應開明大度一些。與其在原來廠區、原來的低水平上盲目擴張,不如將資金吸引進來,聯合壯大國有企業。股權結構改變以后,既可以使內部機制搞得更活一些,又能夠解決資金渠道和散、亂問題,實現結構調整,減少低水平惡性競爭。
大型鋼鐵企業將向沿海地區布局
記者:優化空間布局是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目前許多鋼鐵企業都集中在大城市,不但給城市環境容量造成很大壓力,而且也制約了企業自身的發展。結合《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未來鋼鐵產業應合理布局在哪些地區?
馬凱:目前我國鋼鐵產業空間布局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也已經到了非治理不可地步。全國除西藏以外,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鋼鐵企業,太分散。全國74家重點鋼鐵企業中有18家建在省會城市,有34家建在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這不但給城市環境容量造成很大壓力,而且也制約了企業自身的發展。2000年以來,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華北地區、缺少能源和鋼鐵企業數量過多的華東地區,又建設了一大批新的鋼鐵企業,致使總體布局不合理的矛盾進一步加劇。隨著資源和外部條件的變化,隨著鋼鐵行業對進口礦石依賴程度不斷上升,隨著環保要求日益嚴格,水資源、運輸條件、能源供應等制約日益顯現,鋼鐵工業布局不合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如大量進口鐵礦石均需通過沿海碼頭中轉,不僅給海運和鐵路運輸帶來了巨大壓力,也推動了制造成本的上升。
為此,《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明確要求,鋼鐵產業的空間布局調整,要綜合考慮礦產資源、能源、水資源、交通運輸、環境容量、市場分布和利用國外資源等條件,原則上不再單獨建設新的鋼鐵聯合企業、獨立的煉鐵廠、煉鋼廠,不提倡建設獨立軋鋼廠,新增生產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相結合,必須依托有條件的現有企業,結合兼并、搬遷,在水資源、原料、運輸、市場消費等具有比較優勢的地區進行改造和擴建。重要環境保護區、嚴重缺水地區、大城市市區,不再擴建鋼鐵冶煉生產能力,有條件的還要搬遷。區域內現有企業要結合組織結構、裝備結構、產品結構調整,實施壓產和搬遷,滿足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要求。
今后大型鋼鐵企業主要布局在沿海地區,內陸地區鋼鐵企業應結合本地市場和礦石資源狀況,以礦定產,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不再謀求生產規模的大幅度擴張。
高端板帶材等產品
是未來發展方向
記者: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提高產品質量是鋼鐵工業實現產業升級的基本著眼點。為此,企業應著重朝哪些方向調整產品結構,以實現鋼鐵產業升級?
馬凱:我國是產鋼大國,但不是鋼鐵強國,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產品結構不合理,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不能自給,產品質量不高,代表鋼鐵工業技術水平和鋼材消費層次的板帶比低。工業發達國家的板帶比一般超過60%,而我國只有33.7%。我國需要的大量高附加值產品還需要進口。進口鋼材中,90%都是冷軋薄板、鍍鋅板、不銹鋼板、冷軋硅鋼板片等高附加值板帶材產品。產品實物質量標準低和產品檔次不高,軸承鋼、模具鋼、齒輪鋼等使用壽命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國外已停止使用的二級螺紋鋼目前在國內還大量使用,高強度節材型的三級螺紋鋼比例只有12%左右。高層建筑抗震耐火鋼、0.23毫米高牌號冷軋取向硅鋼片、30萬千瓦以上電站鍋爐用鋼、高等級轎車面板等鋼材品種還不能生產或生產能力不足,進口依存度高。因此,優化鋼材產品結構、提高產品品種質量、擴大國內緊俏產品生產能力是鋼鐵工業產品結構調整的當務之急。
鋼鐵產品結構調整的方向是淘汰落后的疊軋薄板、熱軋硅鋼片和質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抑制窄帶鋼、螺紋鋼及線材產品產能的擴張;發展高端板帶材和高效鋼材。產品品種應以熱軋板、冷軋板、不銹鋼板、鍍層板、冷軋硅鋼片、寬厚板、高速鐵路用軌以及滿足機械、軍工、汽車等行業需要的特殊鋼材為主。推廣使用三級及以上高效螺紋鋼。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發展板帶材也會帶來生產能力的擴張,因此,結構調整、發展高端產品必須要與布局調整和企業重組相結合,在有資源優勢、有條件的企業進行發展,防止借調整產品結構、不顧客觀條件地盲目擴能。
記者:我國鋼鐵企業研發投入少,關鍵品種和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出臺,將為增強鋼鐵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帶來哪些新契機?
馬凱:增強鋼鐵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鋼鐵產業國際競爭力,實現由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轉變的核心環節。我國鋼鐵企業技術開發投入少,科技成果轉化與企業技術改造脫節,整體創新能力不強,在關鍵品種、關鍵技術與重大裝備設計制造等方面自主創新能力弱,與國外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比如,轎車面板、高牌號取向及無取向硅鋼、不銹鋼板等高附加值品種缺乏自主技術和生產能力不足,產品實物質量標準不高,使用壽命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爐外精煉裝置、熱連軋機、冷連軋機、鍍鋅機組、不銹鋼冷軋機組和冷軋硅鋼片機組等重大裝備的關鍵設備和技術,特別是控制系統主要依賴從國外引進,阻礙我國鋼鐵工業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和進一步發展。
以貫徹《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為契機,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積極采用先進工藝和技術裝備,加快培育鋼鐵工業自主創新能力。國家支持企業建立產品、技術開發和科研機構,提高創新能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裝備技術和產品。支持企業跟蹤、研究、開發和采用連鑄薄帶、熔融還原等鋼鐵生產流程前沿技術,促進鋼鐵工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推動鋼鐵產業循環經濟發展
記者:發展循環經濟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鋼鐵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鋼鐵企業如何實現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
馬凱:鋼鐵工業是能源、水資源、礦石資源消耗大的資源密集型產業,企業工藝流程的特點,決定了其是最有條件、最具潛力發展循環經濟的產業。同時,由于目前我國鋼鐵工業仍然是依靠資源的高消耗來推動增長,因此又是迫切需要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產業。
編制鋼鐵行業和企業規劃,須以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作為重要的指導原則,充分挖掘鋼鐵工業在能源、水資源、物料利用方面的潛力,大力節能、節水、節材,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加快實施清潔生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最有效地利用資源,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排放。
充分利用境外礦產資源
記者:我國礦產資源品位低,采選難,今后一段時期又是資源消耗強度最大的時期,在這一情況下,鋼鐵企業如何突破資源“瓶頸”制約,實現可持續發展?
馬凱:立足國內外兩個市場,充分利用境外資源,是實現鋼鐵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我國的礦產資源在總量上是大國,儲量不小,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2%,且品位低,采選難,鋼鐵行業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2002年進口鐵礦石1.1億噸,2003年1.48億噸,2004年達到2.08億噸,兩年增加了1億噸,翻了一番,2004年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已達到52%。與鋼鐵行業聯系比較緊密的一些稀有金屬,如鉻礦資源、錳礦資源也是短缺資源。今后15年也是我國資源消耗強度最大的時期,資源“瓶頸”制約不突破,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就有可能落空。鋼鐵行業所需要的礦產資源不能得到滿足,就難以支撐鋼鐵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解決鐵礦石的資源缺口,就要“兩手抓”,一手抓國內,一手抓海外。在國內也要一手抓開源、增加產量,一手抓節約。我國人均資源占有水平低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們必須要有全球視野,通過平等互利、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合作,充分利用海外資源來解決國內資源短缺問題。
為避免出現國內多家企業對境外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惡性競爭,鋼鐵協會應搞好行業自律和協調,國家加強協調,有關企業也應掌握時機,把握節奏,盡可能降低“走出去”獲取資源的成本和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