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配套指標和評價體系需完善 循環經濟艱難前行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0日 13:34 《財經時報》

  專家指出,當前發展循環經濟存在的問題,不是企業的資金不足,而是與推行循環經濟相配套的一系列指標和評價體系還需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層面執行的力度也要調整

  本報記者 賈林男

  炎炎夏日,各地輪番上演電荒、水荒,媒體在爭相報道這些消息的同時,有關節能的
話題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特別是6月下旬以來,上自中央領導,下至普通百姓,無不就節能問題發出呼吁,一個加強節約能源,積極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輿論氛圍已經形成。

  6月30日,溫家寶總理在一次電話會議上做了題為《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講話。他指出,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是緩解資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今明兩年要著力抓好大力節約能源、大力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等幾方面的重點工作。

  7月6日,國務院發出《關于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從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資源綜合利用等五個方面提出了今明兩年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點工作,并提出了加快節約資源的體制和法制建設七個方面的措施。

  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表示,“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遠期目標、近期具體工作安排、政策體制建設及協調保障機制作為系統整體提出,此前還沒有先例”。

  關于《通知》出臺的背景,長期關注可持續發展的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所韓孟研究員告訴《財經時報》,除了由于目前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間的矛盾突出、甚至已關乎人類生存以外,目前正是給各地區、各行業制定即將于明年開篇的“十一五”規劃的關鍵時期,這可以看作是一種鋪墊。此外,韓孟認為,《通知》與近期省級領導班子的頻繁調整有聯系,意在避免出現新官上任時的資源浪費。

  比較國務院的《通知》,記者注意到,除“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其中沒有明確提及外,其他重點工作都是對應一致的。對此,韓孟指出,循環經濟的運行尚處在試點階段,且成本較高,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尤其是農村等地區普及推廣的時機還不成熟。但無論如何,建設節約型社會是目的,循環經濟是現階段實現這一目的的手段。

  與傳統經濟是一種“資源-產品-污染排放”的線性經濟不同,循環經濟實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模式,使物質和能源在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從而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在物質循環的基礎上發展經濟,實現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可以回收而沒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價值達上千億元。每年約有500萬噸左右的廢鋼鐵、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1400萬噸的廢紙及大量的廢塑料、廢玻璃等沒有回收利用。

  據韓孟介紹,中國從1998年開始引進循環經濟理論,先后開展了8個生態省建設,建立了14個生態工業示范園。與現在在全國范圍、各行各業開始推廣的方式不同,當時的項目管理方式是在國家環保局的范圍內開展,受部門局限,進展比較緩慢,沒有鋪開。

  于6月29日開工建設的上;^是生態工業示范園之一,20多層的大樓內,空調制冷無需電能,而是利用周圍工廠排放的蒸汽通過熱交換來代替電能;區內同時啟動余熱發電項目,即將化工企業在生產中產生的噪音及影響空氣能見度的蒸汽回收后經過處理,用于發電、供熱。此外,區內將污水廠出水處理成中水,回用供綠化噴灌、道路和車輛清洗、景觀用水等。

  估算下來,上;^每萬元產值能耗只有1.20噸標準煤,不到同行業平均水平的1/2;耗水33噸,不及同行業的1/14。而集中建設統一供水、電、熱、氣的公用工程島,與各企業自建相比,能耗下降約30%,投資成本降低近半。

  現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沙鋼、安徽銅陵礦產基地、浙江湖州煤礦等地區,也在進行著類似的試點。

  韓孟認為,當前發展循環經濟存在的問題,不是企業的資金不足,而是與推行循環經濟相配套的一系列指標和評價體系還需要建立和完善,管理層面執行的力度也要調整。他指出,為保證節能落到實處,可以考慮給生產單位一定的能源指標限制,比如給企業用電量一個上限。

  【鏈 接】河北廊坊向“三高”項目說“不”

  河北省廊坊市,地處京津兩大城市之間,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北京后花園”的美譽。這里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而今天的宜居環境可是經過了激烈的經濟與資源博弈后才實現的。

  由于廊坊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許多企業擠破門檻想在這里投資辦廠。2002年,市政府拆掉了永興小區的一個化肥廠以后,外地一家化工廠立即給廊坊市政府上交了投資報告,其中“投資7個億,計劃每年上繳利稅幾千萬元”的條件十分誘人,但卻被廊坊市環保局拒絕。

  該市環保局局長張衛東表示,為了節約土地和保護環境,幾年來廊坊市先后對50多個、總投資額達30多億元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項目說“不”,而一些既節約土地又環保的大項目則紛紛涌現出來。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