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賀軍 來源:中國經營報
目前,國內汽車市場的競爭已十分激烈,外資的戰略性投入對本土汽車品牌形成了很大壓力。對于中國的汽車廠商來說,下一步該怎么辦?
筆者認為,國內廠商應該在出口方向上殺出一條生路。外資的洶涌進入會在中國市
場上對本土品牌汽車形成擠壓,也加大了國內廠商增資擴產的壓力。但擴大產能后,如果國內市場“消化不了”,這將是一條不歸路。據統計,奇瑞、吉利、中華、紅旗等自主品牌的轎車,在2004年都沒有達到預計的銷售目標,其中奇瑞、吉利的年度目標甚至下調了50%左右。
但不擴產就沒有發展,這無異于在“等死”。在國內市場的壓力之下,本土汽車品牌“走出去”就成為一條生路。這既是國內汽車品牌的求生之路,也是他們的發展之路。
有人會問,國外汽車巨頭已經在全球布完局,中國汽車還有機會嗎?答案是肯定的。中國汽車“走出去”的市場應該首選新興市場國家。這里的市場空間,實際上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高標準生產“提供”的。由于汽車生產的規模特點,發達國家的汽車制造商不會再為落后國家去確立幾套低的市場標準。而落后國家由于經濟水平的原因,他們的汽車市場又的確是“低標準”的,歐、美、日等國制造的汽車,對落后國家來說顯得十分昂貴。這就意味著,中國的部分低成本汽車有了市場空間。
相比于國外汽車,中國汽車幾千美元的價格,是很多發展中國家愿意接受的。如果主攻一些較落后的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將會給國內部分汽車廠商帶來轉機。事實上,國內現在已經有一些相對低端的汽車,開始向非洲和中亞國家有規模地出口,并且增速很快。據筆者掌握的數據,2003年中國的汽車整車出口為3.7億美元,2004年為6.5億美元,總量雖然不大,但增速高達75.6%。
比亞迪汽車“走出去”的目標選擇,很有代表性。早在兩年前比亞迪汽車就已出口,目前比亞迪在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敘利亞、埃及等國家建立了銷售渠道,網絡建設力度還在逐年擴大。此外,華晨汽車早前表示在埃及設汽車廠;吉利汽車也已決定在馬來西亞等幾個國家設立汽車廠。另據報道,俄羅斯也正在成為一些國內汽車廠家的出口國,很有增長潛力。相比而言,筆者對于奇瑞進入美國市場之舉并不看好,以低端產品進入高端市場,風險太大、獲得太難。
展望未來,筆者認為,中國的汽車出口將呈現出三種模式:一是傳統的零配件出口,這是早就開始的業務,中國生產的汽車零部件正在越來越多的出口到全球各個國家。來自美國商務部的數據,中國2004年的汽車出口(主要是零配件)為118億美元,到201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700億美元到1000億美元之間。二是中國本土的品牌汽車整車出口。三是外資品牌的整車出口。在其他制造業中出現的“中國代工”的故事,完全可能在汽車制造中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