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淘金揭秘 灰色公關打通關巨額利潤隨后而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8日 17:36 《小康》雜志 | |||||||||
全程追蹤煤炭從顆粒到財富的演變過程 本刊記者 程衍方 秦俊勇 實習記者 洪 芬 攝影 報道 “擁有一座煤礦,無疑相當于擁有一座金礦。”
這幾年在山西等省“淘金”的人很多,在他們看來,每天只要能正常開工,就有了金子,市面上再一流通,就成了大把的鈔票。日前,由浙江省經濟技術協作辦公室等公布的《關于溫州民營企業在山西省投資興辦煤礦有關情況的調研報告》,對于1億元投資煤礦、兩年收回成本的消息不加否認。 煤礦就是金礦。對此結論,即使是急于對外辯解的“溫州炒煤團”也承認煤炭帶來的高回報。 其中所有可能產生的利潤到底有多高?煤炭又是如何從顆粒演變為財富的? 2005年6月初,《小康》記者隱瞞身份,以普通的“炒煤客”身份來到山西東南幾個主要產煤地帶,深入“炒煤團”及窯主之中,一探“淘金”過程。 “黑金”就是這樣煉成的 王志(化名),男,38歲,山西人,是記者本次采訪之旅第一個遇上的渴望從煤炭顆粒中刨出“黑金”的人。 “與早幾年相比,目前想搞到一座煤礦來承包,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王志感慨地說。面對記者的“新人”身份,王儼然以老手自居。 王雖說是土生土長的農民,打從父輩起,就開始跟煤炭打交道。也正是因為煤炭,使他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日子,成為具有千萬身價的個體老板,過上了足以讓當地人羨慕的日子。 但這并不能讓他滿足,他常年四處奔波,靠販運煤炭賺錢,現在有了資本更想搞大,希望承包一個煤礦,獲得穩定的高收入。 包舊礦還是開新礦? 在山西,轉包一個生產能力30萬噸的舊礦,需支付500萬元左右費用;開一個設計生產能力60萬噸新礦,則是1000萬元。從目前情況看,包舊礦,可能已經沒有多少油水;開新礦,可能永遠都批不下來。 開局并不如王志想象的那樣順利。 由于煤炭走俏,市場價格高昂,找一家愿意轉讓他人的煤礦極為困難。在山西,轉讓承包的一般是鄉鎮、集體煤礦,設計生產能力大都在30萬噸以下,其中15萬噸居多。大中型煤礦則基本都是國營。 為承包到合適的煤礦,王志四處打聽消息,但都不滿意,那些愿意承包出去的煤礦一般都存在缺陷。因為這類煤礦是鄉鎮、集體的小煤礦,開采時候不免急功近利,煤礦回采率極低,只有15%左右,導致煤層遭到破壞。在幾十米的地下留下了密密麻麻的大煤柱,有些直徑甚至達到10米,這類現象被稱為“老鼠洞”。而在正規的大型煤礦里,開采過后留下的都是比較小的煤柱。 在另外幾種急欲轉包出去的煤礦中,部分是因為煤炭資源幾乎枯竭,為撈取最后一桶金,轉包他人。還有些煤礦則是因為原先擁有者無法申請到合法手續,不能生產而不得不轉包給那些有能力辦出手續的“實力派”。 王志知道,按照國家規定,合格的煤礦必須具備“五證”:采礦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礦長資質證、安全生產許可證,五證缺一不可,尤其是安全生產許可證。進入2005年以來,山西煤礦事故頻發,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以及山西省政府都相當重視安全生產問題。山西省南部大部分的煤礦仍然處于停產狀態,原因就是5月份晉城地區發生的一起煤礦瓦斯事故,導致9人死亡。 為承包煤礦,王志四處托關系,籌集資金。據當地傳言,承包一座煤礦需要上千萬的資金。但錢并不是唯一優勢,還需要廣闊人脈,尤其是政府方面。雖然煤礦轉讓采取“掛牌競拍”的方式,但有實力人群只需要疏通關系,即可輕松獲得,“掛牌拍賣”在某種程度上只是一種擺設。煤礦承包費用基本是一年一付,一座設計年產30萬噸的煤礦,承包或轉包都采取公開競拍的方式,費用基本在每年500萬元左右。 王志曾經計劃申請開設一座新礦。然而,從山西省相關部門獲知,開設新礦的門檻已大大提高,設計生產能力低于60萬噸的煤礦不予審批。即使審批下來,申請“五證”也需要大筆費用。據王志估計,要批一個設計生產能力60萬噸的新礦所需支付的費用在1000萬元左右,其中大部分用于拉關系。而在此之前,則需要近2000萬元,后來因為當地媒體曝光,從而導致費用降低。 但是,山西對新開礦審批目前已控制得非常嚴格,即使是60萬噸設計生產能力新礦,能批下來的也非常少。對此,王志顯得也很無奈,因為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從下往上走,“可能永遠都審批不下來。”王認為:“除非上面有人。” 而作為很有黑金色彩的煤礦,不論是轉讓承包還是申請新辦,在操作過程中,總缺乏一定的透明度,只能通過流傳于民間的種種說法來猜測,而礦主往往又充滿神秘色彩,留給民間的只剩下了一個“黑金”之謎:從煤礦產出的巨額利潤究竟會流向何處? 礦主的灰色開銷 灰色開銷主要用來處理與煤礦所在村、村民以及當地政府部門的關系。公關所在村及村民的費用,一般每年在80萬以下;應付政府的攤派和贊助,則一般不超過50萬元。特殊的灰色開銷不在考慮范圍之內。 “做生意,不是說關起門來做的,得開門見客,打點四方。”與王志有多年業務來往的一位劉姓礦主好意提醒記者。劉與當地大多數其他礦主一樣,在4年前轉包到了一個年生產能力30萬噸的小煤礦。 劉透露,承包之初,正趕上煤炭行業衰落時期,煤礦屬于燙手山芋,沒人愿意接手,他看好未來的發展,因此輕松到手。目前社會上傳聞的“溫州炒煤團”大部分也是那時候進入煤炭行業的。當時門檻很低,只要能為當地帶來收入,不論證件是否齊全,均可承包。但是隨著煤炭行業的逐漸好轉,他們開始面臨新的危機。 礦主得和煤礦所在地的村民搞好關系,關系搞好,煤才能賣得出去。不然,老百姓就可能會用拖拉機堵塞公路,阻止運煤車出入,從而影響煤炭銷售。 礦主每年得無償向村民提供生活用煤,供村民燒飯、取暖,每戶人家每年控制在2噸以內。逢年過節還要送米、面等給村民,有些地方還按照人口多少發放現金,500元到1000元不等,視村莊大小而定。以一個村莊1000人計算,每年開銷在80萬元上下。 當地一些經驗豐富的業內人士說,只有把村大隊的人(包括村長、書記)伺候好了,上述這筆費用還可以縮減一些。 除去給予村民的灰色支出,還需要對當地政府進行經濟支持。對于政府搞的攤派、贊助等活動,要積極響應、參與。“盡量排在無償援助的第一二位”。一位知情人士說:“這樣的積極是有回報的,萬一未來發生事故,政府也會保護。”這筆開支很難確定,各地差異也很大,關鍵看各地政府、部門的胃口到底有多大。不過,由于煤礦數量多,平攤到各個礦主身上,每年一般在30萬至50萬元左右。特殊情況則很難說清楚,也因而不在考慮范圍之內。 村民和政府主要層面的關系理順了,就表示煤礦主完成了兩項最艱難、最有挑戰性的公關任務。接下來只需要規范經營,按章納稅。不過,對于經常接觸的要害部門,他們還得認真對待,需要處理好諸如與稅務、安檢、環保、公安等部門的關系。 “作為煤礦承包者,我們需要定時跟這些部門的管理人員進行溝通。”一位熟悉煤礦操作的人士透露。他們經常定期和管理煤礦事務的官員進行溝通,偶爾也送點禮品,甚至直接給錢,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王志對此也深有感觸。因為最近只要發生煤礦事故,附近大小煤礦均要停產整頓,等著安檢部門前來驗收合格,才能恢復生產。其中有些個體煤礦為了能盡早生產,使自己的煤礦盡快通過安檢,就通過送禮品給安檢人員,希望安檢人員優先對自己的煤礦進行安檢。對這樣的事情,王志表示這已是當地的風氣。 煤礦主的灰色支出在當地極為普遍,但往往卻查而無據,而煤礦老板也情愿花這筆錢。對此,很多業內人士表示,這些灰色支出對于煤礦老板來說是九牛一毛,只需要一天的產出就可以全部應付。 一年獲利5000萬? 運營一個設計能力30萬噸產量的50人煤礦,其產出往往達到40-50萬噸,年產值可達1.53億元,毛利潤至少可達8000萬元左右。主要投入在于:承包費(一次性500萬元)、灰色開銷(每年130萬元)、稅收(按設計生產能力征收,每年3500萬元左右)。 證件齊全,打點完畢,即可進行煤炭開采,真正實現“煤變金”的歷程便開始了。 在記者所到的山西這幾個縣,礦工每人每月的工資基本維持在1000元上下,現金發放,一般很少拖欠。 一個設計生產能力30萬噸級的煤礦需要30人到50個工人,分三班輪流下礦井開采,一個班13人左右。以40名礦工、10名地面后勤人員計算,一年的工資總額在60萬元左右。 個體承包老板都喜歡人工開采。但是由于近年煤礦事故屢屢發生,因此山西省政府嚴令省內各煤礦更換設備,逐步淘汰原始的人工放炮開采,改用機器采掘,并嚴格控制下井人數,以避免發生事故。如果礦井設備更新速度不快,發生事故后,煤礦的承包權將被收回,重新掛牌拍賣。 煤礦的土地使用管理,則已涵蓋在最初的承包費之內;水電等生產消耗,對一個煤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設備折舊方面,主要是坑道建設設備和機采設備。由于最初承包時所支付的費用已涵蓋設備,而設備的使用壽命一般都超過5年,因而每年的折舊費用也可以忽略不計。 對煤礦主而言,在所有正常開銷中,稅收是最大的支出。按照目前山西省內的稅收制度,一個煤礦需要交納礦主個人所得稅、增值稅、地稅等。其中個人所得稅為利潤的33%,增值稅是銷售額的13%,地稅為銷售稅額的11.5%。 事實上,為了賺取利潤,也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大多數煤礦都在超負荷生產,每年的產量大大超過了正常的設計產量。仍以一個設計生產能力為30萬噸的煤礦做例子,它每年的實際產量在40萬噸到50萬噸之間。平均日產量至少在1000噸以上。 而一位行業人士介紹,當前每噸煤炭的生產成本很低。雖然國家上調煤炭資源稅,征收安全費用,使每噸煤炭的開采成本較以前有所增加,由原先的50元增加到70元。但是煤炭的市場價格也比上年大幅上漲,由去年的每噸160元漲到目前的每噸340元左右。市場價格漲幅遠遠高于生產成本的漲幅。以實際開采45萬噸煤計算,目前可賣上1.53億元,毛利潤可達8000萬元。 稅收實際上是基于設計年生產能力30萬噸的標準,因此,增值稅是每噸毛利潤×30萬噸×13%,即1050萬元左右;地稅是1050萬元×11.5%,即120萬左右;個人所得稅為(毛利潤-增值稅-地稅)×33%,即2300萬元左右。 由于許多煤礦主還是能找到逃稅渠道,事實獲利可能更多。據一位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現在做煤炭生意的,基本都存在問題。比如說,一噸煤炭賣520元,但如果在稅票上標明是400元每噸,中間120元的差額就可以不交納稅款。 而山西征收稅費是根據煤礦年設計生產能力征收的,對于煤礦的超產部分,基本上還是“管理死角”。 通過大致估算,最后一名運營年設計生產能力30萬噸煤礦的礦主一年至少可獲利5000萬元以上。由于記者無法掌握關鍵賬簿,這個數字與事實應該存在出入,但也距離不會太遙遠。這個數字是假設該煤礦的實際產量等于設計生產能力的情況下得出的。當然,你加班加點,開采得越多,賺得也就越多。 中間環節的金錢游戲 長期以來,煤炭行業人士普遍認為:煤炭銷售中間環節的費用上漲,助推了煤炭價格上揚,而作為中間商的煤販子從中牟取暴利,致使煤電雙方供求緊張。但一位資深販煤者對此卻不以為然,他表示販運煤炭并不簡單,是多方利益博弈的妥協,也是一種赤裸裸的金錢游戲。 煤販尋“金” 2005年6月1日,兒童節,天氣躁熱。上午9點,周大為(化名)發動沾滿煤灰的“神龍富康”,帶著助手開始外出尋找煤炭。 周大為,山西人,2002年開始涉足煤炭行業,由于資歷淺,資金有限,只能參與煤炭游戲的中間環節——煤炭運輸。 前一天,山東老板已經打了幾次電話催著要貨,表示電廠煤炭儲量非常緊張。可是,進入5月以來,山西煤礦屢出事故,引起山西省政府高層的高度重視,所有大小煤礦全部停產整頓。導致煤炭供應緊張,短短幾天內,煤炭價格漲了數十元,這讓他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煤炭。 “神龍富康”行駛在山西和河南的交界地帶,這里幾個縣有大量的民營選煤廠,來自陜西、山西和河南不同種類的煤炭都可以找到。周大為徑直把車開進一家選煤廠,停在一堆碎煤旁邊。從車的后備箱拿出一把小鏟,開始圍著煤堆轉悠,并不時的鏟起一些煤粒,放在手心仔細察看,以防備煤炭摻假。 選煤廠老板已經從旁邊的小屋里鉆出來,發現周大為對這堆煤炭很有興趣,就湊上來表示煤炭的發熱量在5800大卡以上,質量絕對保證。但周大為并不完全相信,他讓助手打電話叫人來化驗。 15分鐘以后,一輛紅色面包車揚塵而至,車外表面貼滿了煤炭指標化驗的廣告。車上下來兩個人,其中一個拿著鐵鏟,在煤堆上鏟了些碎煤,裝進一個編織袋,而后搬出一臺標號為KF-5000的煤炭快速分析儀,插入編織袋,據說只用30秒就可以測驗出煤炭的發熱量,收費30元。而如果按照當地傳統的煤炭指標測試方法,化驗一項指標只需20元,全部指標化驗,則需要300元,但是化驗周期比較長,且化驗單位不愿意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化驗單。當地的煤炭買賣中,這種化驗結果只能作為買賣雙方參考的一個標準。 30秒后,結果出來了,熱量在5500左右,周大為以熱量不足為借口離開了這個選煤廠。 周大為向記者介紹,附近開辦選煤廠的老板都是跟煤礦有關系的,因為目前煤炭緊張,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煤炭成為一種緊俏的壟斷資源,煤礦當天生產的煤炭普通人根本就購買不到,只有和礦主有關系的人才能買到。 北方太陽很毒辣,撒滿煤灰的馬路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著“金光”,天氣也異常干燥。據說這是因為資源挖掘太快,地下水減少,樹木遭到破壞,導致最近幾年氣溫不斷上升。周大為又察看了數家選煤廠,但都沒有合適的,摻假現象極為嚴重。 煤炭摻假在當地已經成為一條明規則,很多選煤廠在購進煤炭之后,把煤炭開采中的廢料矸石打碎,和煤炭摻在一起,不是內行很難分辨得出。 煤炭摻假也逐漸成為全國性問題,根據國家煤炭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數據,到2005年一季度,煤炭合格率已經由2004年第四季度的79.8%急降到63%。對此,專家認為,這是由于煤炭價格常年實行計劃內、計劃外雙軌制,從而構成一些煤商鋌而走險摻假賣假。 但是,在周大為看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煤礦停業,導致煤炭供應不足,一些不法商人乘機摻入矸石,以量大價廉來吸引客戶,獲取暴利。 對此,一位長期從事煤炭運輸生意的業內人士也表示贊同,尤其是供電廠使用的電煤,如果不摻假,根本就不賺錢,因為電廠開出的價格是當前煤炭市場中最低的,往往讓那些計劃外的賣煤者無法接受。 跑了一個上午,只有一家選煤廠符合他的要求,但是量太小,只有100噸。所以他決定下午到附近縣城的煤廠去看看,尋找合適的煤炭,因為山東客戶追得緊,他也只得這么趕時間。 運輸問題 這個環節是煤炭販賣者們花錢最多的地方,但往往卻是花了錢辦不好事,因為這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錢,還需要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尤其是要把山西的煤炭賣到外地去,更需要過硬的“本領”。 經過一天的尋找,周大為終于找到了合適的煤炭,接下來準備裝車運往山東。 運輸是煤炭行業最頭疼的問題。有資料顯示,青海、云南、新疆以及寧夏等地區,煤炭資源豐富,但是由于運輸能力不足,往往只能望“煤”興嘆。而山西的煤炭供應雖然占到全國的80%,但還有很多煤炭因為運輸問題留在省內。 山西煤炭出省有兩種途徑: 一是通過各地區的煤炭礦務局直接出境。首先買方和礦務局簽訂合同(簽訂的多數屬于煤電供應會上的大宗合同),礦務局根據客戶需求安排專列,直接把煤炭發給客戶。這種方式手續簡單,中間環節少,國有煤礦多采用此種方式。 二是和地方煤運公司簽訂合同。很多時候,礦務局供應的煤炭無法滿足客戶需求,需要其他煤礦的供應,而這些煤礦又不屬于當地礦務局管理,它們多為鄉鎮集體煤礦或私人承包煤礦。在山西,買方是不能和這些煤礦簽訂合同的,需要和山西煤運集團下屬的地區煤運分公司簽訂合同,由這些煤運公司出面申請列車計劃,組織運輸,代收管理費。這種方式中間環節很多,需要疏通很多關系,有關煤炭運輸暴利的傳聞也多發生在這個環節。山西所有的煤炭買賣幾乎都需要經過煤運公司,他們統歸屬山西煤炭運銷總公司管理,這是山西省特有現象,其他省沒有此規定。 周大為介紹,煤炭運輸走鐵路是一件很繁瑣的事情,利潤很低,大部分利潤都被鐵路部門給“擄”走了,因為客戶即使和山西的地方煤運公司簽訂合同,煤運公司也不能保證合同的供應量能順利完成,這一切都需要看鐵路“大哥”們的臉色。 在山西販運煤炭,最重要的就是列車皮。當客戶和煤運公司簽訂合同以后,煤運公司根據合同向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申報列車計劃,這時候需要3萬元左右的費用(業內俗稱“計劃費”),這筆錢在計劃被批準后充在其他費用里。太原批準計劃后返回當地煤運公司,煤運公司再把批下來的計劃發給鄭州鐵路局,接下來的就是等待。 等待是漫長的,往往也是結果渺茫的。這時候,需要販煤者不斷地去鄭州鐵路局疏通關系,據行業人士介紹,為了順利拿到車皮,“攻克”相關單位需要10萬元“經費”。 當車皮被鄭州鐵路局批準之后,就可以裝運煤炭了。但這時還需要一筆費用,這將是煤炭運輸環節中最大的支出,也是行業里明擺著的“潛規則”。鄭州鐵路局對每噸煤炭征收70元的“點車費”,這筆費用是沒有任何發票的,販煤者也無法報銷。據一位長期販運煤炭的人介紹,以前每噸收40元,現在隨著煤炭行業的發展,水漲船高,收費提到了70元,最多的時候達到80元。如果按照每列1800噸計算,僅此項收入就可達到12.6萬元。 鐵路的壟斷造就不少有關系的人在其中販賣車皮,獲取暴利。雖然鐵路運輸收費頗高,但每天依然有很多人在鐵路局排隊等候計劃,他們不怕花錢,他們更擔心的是沒有人收這些錢,因為只有熟人才愿意“幫這個忙”。 審批鐵路計劃周期也比較長。按照正常程序,需要提前一個月向煤運公司申請計劃(若按照非正常程序,也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這段時間需要去鄭州鐵路局“運作”。如果有關系,列車計劃會很順利地審批下來,否則需要重新提出申請,而之前申請計劃的費用就不可能再拿回了。 周大為自認為沒有能力去疏通鐵路關系,所以他多選擇走公路和水路運輸。走公路運輸非常簡單,但是也需要經過當地的煤運公司,只有在煤運公司交納每噸101元的“出省費”后,才能運出山西。但按照這種方式運出的煤炭和其他省的煤炭相比,缺乏足夠的競爭優勢,因為其他省份的“出省費”非常低,有些省份幾乎就沒有此項收費。 結果導致很多運煤車小心翼翼的走在已經廢棄的一些盤山小路上,因為這些路段基本沒有煤運公司的“卡哨”。 當運輸車進入河南境后,將會一路坦途,走高速公路,直奔目的地。不過,他們也要經常提心吊膽,因為公路警察罰款也相當重,一不小心,將會被罰得“傾家蕩產”。據說很多路警等候在高速公路的出口,只要超載的運煤車下了高速,等待他們的將是近萬元左右的罰款。 然而很多人依然樂此不疲,他們相信只要跟煤炭搭上關系,就意味著暴利,事實真是這樣嗎? 利潤計算 周大為的生活很簡單,從表面上很難看出他是一個擁有百萬資產的老板。 他租了別人一個小廠做煤廠,用來對付那些不能及時運走的煤炭。手下只有5個兵,而且還是有事就來,沒事回家種田的當地農民。他的辦公室和臥室共用一個房間,房間里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一張全國地圖和幾張省市地圖,上面標明了各種運輸線路。 周大為不認為自己是有錢人,賺的也不是暴利,他認為自己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都是通過正常途徑賺來的。每天他需要去各地尋找貨源,然后組織運輸,最后能不能順利拿到貨款也是很頭疼的事情。 他還給自己算了筆賬,以表示生意難做。山西當地目前煤炭價格已突破每噸300元,交納“出省費”101元,運費根據目的地遠近來訂,一般是0.0825元噸/每公里。同時還需要交納增值稅、運輸稅票,最終每噸可以賺取20元左右。不過他說有時候煤炭價格會漲得很離譜,而為了老客戶不投奔他人,他需要賠本供應。 同時,他還抱怨山西的鐵路計劃和鄭州鐵路局的“點車費”,煤運公司的計劃審批繁瑣,鄭州鐵路局的“點車費”高昂。他表示在南方省份根本就沒有聽說“點車費”這種說法。為了節約成本,更多情況下,路途遙遠的他選擇走水路,雖然時間周期較長,但可以避開諸如鐵路系統里各個環節的收費。- 資料山西省煤炭運銷集團公司 1983年組建,最初為山西省煤炭運銷總公司,2003年改為山西省煤炭運銷集團公司。成立的直接目的就是代替政府對全省的地方煤炭實行統一的管理和銷售,最核心的內容,是收繳出省煤炭的能源建設基金。目前下屬500余個法人單位、員工人數近5萬,名義上擁有150多億資產。 而根據國家財政部、國家計委(現國家發改委)2002年的相關文件,針對山西省煤炭產銷企業征收的能源基地建設基金將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這表示以代理國家收費為主要業務的山西煤運總公司的功能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失去作用。目前,它正在進行由管理部門向企業方向轉化的改革。 煤炭再生帶動的新商機 隨著國際石油價格的跳動,凸現能源安全問題,世界各國不斷加強自己的能源儲備。中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煤炭是中國能源的主要構成,能否科學使用關系到未來國家能源戰略規劃。一些國家機構和民間公司已經開始未雨綢繆,讓“黑金”獲得再生,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未來煤炭開發新動向 石油緊張是中國即將面臨的主要問題,目前中國石油的探明儲量為60億噸,可采儲量為30億噸。20年以后,中國很有可能遭遇石油危機。 對此,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日前公開說明,中國政府堅持開源與節流并舉。并表示,中國有大量的煤炭,而且煤炭勘探開發潛力巨大,將會圍繞煤炭進行多種開發。 煤變油技術就是其中一種,也是當下呼聲最高的技術。從技術層面講,可以分為煤炭間接液化和直接液化兩種途徑。 煤的間接液化技術是指先將煤氣化,然后合成燃料油和化工產品。目前南非技術最為成熟,其國內的柴汽油大部分均來自于煤炭,其中薩索爾公司最為有名,正在和中國進行科技合作。 煤炭直接液化技術是指煤炭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作用下去除雜質并加入氫。中國最大的煤炭企業神華集團正在試行的煤變油技術也選擇了直接液化技術。 煤炭不僅僅可以變成柴汽油,還可以成為更大規模的替代液體燃料。山西正在大力發展的新型燃料汽車,就采用甲醇作為汽車燃料。甲醇屬于煤氣化后合成的低碳含氧燃料,這一技術在世界上已經取得一定成果。其特點是可替代性,跟甲醇同一特點的還有煤炭氣化后提取的二甲醚。兩者的燃油性能和機械能好,爆發力大,均能滿足并提高發動機的熱效率和功率。 “煤炭現代化利用的根本出路在于多聯產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清華大學BP清潔能源研究中心博士潘克西說。 多聯產技術的基本過程是通過氣化爐將煤炭氣化,凈化后的合成氣通過合成反應器,生成甲醇,二甲醚、合成油等潔凈燃料或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未反應的尾氣不再循環,直接通往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生產電力。多聯產系統強調將已經商業化的先進技術,系統地、創新性地集成到新型的能源系統之中。同時,它又是一個開放、靈活的系統,一方面,可以用更先進的單元技術逐步替代原有技術,使整個系統資源利用更充分、更高效,環境更友好。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市場需求,對產品的數量和品種進行調整。 目前,山東兗州的礦務集團先行一步,正在進行的煤化工研究在煤炭氣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為兗州礦務集團帶來巨大回報,2004年實現產值19億元,利潤2000萬元。 煤炭的不同價值 作為主流觀點的煤變油技術,它能否帶來經濟效益,業界也存在眾多爭論。按照國際上“煤變油”效益的通行法則,如果每桶油價成本控制在22美元到28美元之間,“煤變油”就能保本運營,突破28美元,效益就十分顯著。作為“煤變油”的積極鼓動者中國科學院山西煤化所所長孫予罕曾說:從煤炭價格、人工成本和使用國產化設備等因素考慮,中國“煤變油”技術每桶汽柴油的成本可以控制在20美元左右。按照這樣計算,目前國際油價市場徘徊在50美元左右,煤變油將會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但也有學者提出不同意見,當初設計煤變油項目的時候,是按照每噸90元的煤炭成本計算,如今煤炭價格已經漲到每噸300元左右,煤變油項目是否能盈利,實在很難計算。 爭論還在繼續,但除去神華集團正在建設中的煤變油項目外,其他諸如云南、黑龍江、內蒙古、山東、貴州、陜西、河南等省份的煤變油項目紛紛被國家喊了暫停。原因在于風險太大,決策層需要在看到神華集團的示范效果后再做決定。 按照規劃,神華集團將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規劃建設年產500萬噸油的“煤變油”直接轉化工程,2008年一期工程將全部建成,產量500萬噸,二期工程之后的總產量將達1000萬噸,采用神華集團的知識產權技術。 然而,煤炭直接液化是一項要求很高的技術。有專家表示,并非所有煤炭都適合轉化成柴汽油,直接液化對煤種要求很高,中國只有少數幾個地區的煤炭適合。據另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神華在上海做的工藝裝置開發直接液化項目,計劃每天生產6噸,但跟計劃生產150萬噸相比,還遠遠不到。 煤變油技術上的懸念,將直接導致投資者的猶豫不決,因為一項煤變油技術的投入,動輒則需要數百億元人民幣,雖然煤變油未來經濟價值可觀,但是作為利潤至上的商人,還需要認真對待。相比之下,山西省推廣的甲醇汽車似乎更具有吸引力。 提煉甲醇技術已經很成熟,利用焦爐煤氣聯產和高灰高硫劣質煤“多聯供”制取甲醇正打算在山西進行推廣。目前,山西省的交城縣、孝義市正在建設焦爐煤氣制甲醇裝置。全省按此工藝在建的焦爐煤氣制甲醇生產能力將超過100萬噸。 山西全省已經在晉城等四個城市進行甲醇汽車推廣,到2010年,山西將把燃料甲醇推廣到京、津、魯、豫、內蒙古等環渤海經濟省市。總體來看,未來甲醇汽車將會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不過在推廣初期,也面臨著各種困難,由于甲醇具有劇毒特性,因此對于汽車的噴氣管會造成一定的腐蝕,但是通過特殊改裝后,即可避免。 以煤炭為原料制取甲醇,是多聯產系統中的初級環節,而要綜合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經濟性的系統技術,多聯產在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長。 潘克西博士介紹,多聯產是一個跨行業、跨地區的大系統,需要超越傳統的分工,進行大的融合與重組,需要相關產業從國家整體利益的高度參與和支持,需要打破產業壁壘和地方分隔,著眼于中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實施這樣一個戰略性的項目,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而且更需要一個強勢的協調機構。日前,國家有關部門也非常重視多聯產技術,在國家“十一五”規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等高端研究中都將其列為重點。一旦付諸實施,多聯產帶來的將不僅僅是經濟效益,還將對國家能源戰略的多元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的保障程度提供實質性的支撐。 短期內還是要以燃燒為主 雖然煤炭可以進行很多開發,可在短時間內煤炭的主要用途還是被當作燃料,送進電廠發電。 目前在我國的煤炭用途中,發電只占到整個電力系統的51%,未來還要繼續增加。2003年生產的16.67億噸煤炭中,其中電力行業消耗了8億噸。而在美國,煤炭發電占到整個煤炭用途的80%。長時間內,煤炭作為發電用途還將繼續擴大。 發生在中國新一輪的電力緊缺危機,也促使更多的火力電廠在2004年大批上馬。數據顯示2004年新增裝機容量5000萬千瓦,預計2005年新增裝機容量可達6000-7000萬千瓦,其中火力裝機容量占總裝機容量的70%以上。 中國電力的快速發展,客觀上促使煤炭大批流向發電行業。而中國多年形成的以煤炭為主要資源的能源格局,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改觀。- 中國的煤炭還能挖多少年? 按照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提供的數字:“煤炭資源已探明儲量為1145億噸”;而國土資源部的數字是“已探明可利用儲量1892億噸”;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的材料則顯示:“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累計探明可供建井的精查儲量2000多億噸,占全國已探明精查儲量的90%以上”,由此可推算出“全國已探明精查儲量”為2200億噸左右。 其中國土資源部的統計數字被業內人士普遍引用,這組數字于2003年公布,是按照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國家標準對我國《煤炭儲量表》進行套改的結果。 而根據世界能源委員會的評估,中國煤炭的儲量占到全世界的11%強,儲量達到10萬億噸以上,排在全球第二位。 但豐富的儲量并不意味著中國煤炭業就可以高枕無憂,無限制礦產開發,粗放型生產方式,回采率低下等等一系列存在的問題,導致中國煤炭挖掘大量浪費,甚至出現了煤炭危機的說法。 保守估計,中國煤炭產量2004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年生產20億噸。曾經有學者計算,如果按照50%的回采率,全年事實上可能達到40億噸的生產量,而另一半的煤炭就被白白的浪費了。按照國土資源部統計的1892億噸的儲量煤計算,以年生產40億噸的速度,40年后將會出現煤炭危機。 不過,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司司長邵厥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國土資源部統計的煤炭儲量是按照新的國家標準套改得出的數據,已經考慮了礦山設計損失及綜合回收率指標等因素,是指可以拿到地表的煤炭。按照年產19億噸煤炭匡算,可以保證開采上百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