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審計署太原辦
李金華審計長曾指出,審前調查十分重要,制定一個好的審計方案,是搞好項目審計的基礎,而搞好審前調查,又是制定好審計方案的基礎。重視審前調查也是國際先進國家審計的慣例,審前調查所花時間一般都占到全部審計時間的三分之一以上。《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試行)》(審計署6號令)第七至十一條具體規定了審前調查的目的、任務
、方式方法和時間,明確了審前調查的法律地位和實施方法。關于審前調查的話題很多,本文著重討論審前調查和審計有何異同、怎么樣才算成功的審前調查、如何切實搞好審前調查三個問題。
一、審前調查和審計有何異同
審前調查是在項目審計計劃確定后,承擔審計任務的審計機關(一般為審計組)采用一定工作方式,了解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收集與審計事項相關資料,以確定審計重點,制定審計實施方案的工作過程,它是審計項目準備階段的一項重要工作。很顯然,審前調查不是審計。首先,兩者的目的和任務不同。審前調查的目的和任務是了解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收集與審計事項相關資料,做好項目審計準備,制定審計實施方案;而審計的目的和任務是實現實施審計的目標,查清審計事項,完成審計報告,做出審計處理處罰。打個比方,審前調查是要發現和提出重要問題,是設問;審計是打開問號,回答依據審前調查確定審計實施方案提出問題,是求證和回答。其次,由于兩者實現的目的不同。對同一審計事項了解深度和精度要求不同,因而兩者所采用的工作方法也不盡相同。審計要求全面準確回答審計事項“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怎么辦”,顯得更加嚴謹細致,而審前調查只要基本達到“摸清總體情況、確定重點內容和范圍、能夠制定出操作性強的審計實施方案”即可。因而審前調查多采用調查面廣、靈活多樣的調查方法,而審計則要全面應用法律賦予審計機關的各種審計手段進行嚴密取證。再次,兩者在實施時間上也不同。審前調查按審計署6號令規定一般在送達審計通知書之前,必要時也可在其后進行;審計則必須在送達審計通知書3日后實施。如果在送達審計通知書之前進行審前調查,存在的問題是,送達審計通知書是審計機關和被審計單位發生審計法律關系的起點,若被審計單位配合不力,無法保證審前調查的質量和深度。若將其改在送達審計通知書之后、正式審計前更加妥當。尤其是當前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問題仍是審計機關的第一要務,多數采用對被審計單位進行試審的辦法開展審前調查,更應考慮將審前調查安排在送達審計通知書之后進行。當然,兩者共同之處也很多。最重要的是,無論審前調查還是審計,都是審計機關實施的,都應當堅持“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指導方針。審前調查也不可面面俱到、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若審前調查可以搞清楚的,達到了實施審計時的深度,應當取證,避免重復勞動,以有效整合資源,節約成本,提高效率。
二、
怎么樣才算成功的審前調查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審前調查搞得好不好,成功不成功,同樣也有標準。成功的審前調查應當具備以下特征:一是圓滿完成了審前調查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應當了解被審計單位經濟性質、管理體制、機構設置、人員編制情況,財政、財務隸屬關系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關系,職責范圍或經營范圍,財務工作機構及其工作情況,相關的內部控制及其執行情況,重大會計政策選用及變動情況,以往接受審計情況以及其他需要了解的基本情況,做到有點有面,了解全面;應當收集的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包括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銀行賬戶、會計報表及其他有關會計資料,重要會議記錄和有關文件,電子數據、數據結構文檔,審計檔案資料以及其他需要收集的資料,做到收集完整、詳略得當。了解收集情況充分滿足制定審計實施方案需要。當前,在審前調查時間普遍要占到審計時間的三分之一、且多實行試審的情況下,對一些重點問題、重大問題、典型問題,還要做到解剖麻雀,基本達到審計取證的要求,為正式審計引申和擴大戰果奠定基礎。二是制定出了重點突出、指導性、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審計實施方案,足以指導審計工作。審計實施方案確定的審計目標明確,確定的重要性水平和評估的審計風險合理,審計的范圍、內容、重點以及對審計目標有重要影響的審計事項的審計步驟和方法切實可行。集中體現于實施審計時嚴格執行審計實施方案,沒有走彎路、沒有窩工、沒有重大方向性調整,審計成果顯著且多來源于審計實施方案。三是從成本效率角度看,不僅審前調查遵循根據審計項目的規模和性質,安排適當人員和時間進行高效率的審前調查,而且在正式審計時審計組成員分工合理,審計工作時間安排科學,能夠充分保證集中力量突破重點的需要,能夠迅速集中審計力量、審計時間,直奔主題和重點,節約時間,節省經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如何切實搞好審前調查
審前調查雖是審計項目準備階段的工作,一樣要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要打有準備之仗。無論是指導思想還是工作方法一樣要堅持“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指導方針,一樣要從審計項目自身實際出發,嚴謹細致,講求方法,注重質量、效率和效果。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貫徹好一個重要指導方針。即堅持將“全面審計(調查),突出重點”的重要指導方針貫穿始終。“全面審計,突出重點”是指導思想,也是工作方法;不僅領導要做到,每個審計人員在審計的每個環節都要做到。全面調查不是蜻蜓點水,不是胡子眉毛一起抓,而是基于審前調查目的全面了解收集情況資料,有點有面。突出重點就是要在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圍繞與審前調查目標相關的重大審計事項,深查細析,初步查清審計事項的來龍去脈。將“全面審計,突出重點”貫穿于審前調查始終,力戒打消耗戰,力戒淺嘗輒止,力戒走形式、走過場。現在相當一部分項目審計失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審前調查搞得不充分、不深入,流于形式,甚至不搞審前調查。第二,要制定和執行好一個審前調查工作方案。如同戰前偵察要有一個好的偵察方案,審前調查同樣要制定一個好的工作方案。這個好體現在:它符合項目規模、性質的實際,對審前調查工作具有指導性,又具有操作性;對于審計實施能否有成果、有質量又有決定性影響。例如,對一個開發區優惠政策的審前調查,調查工作方案首先要明確調查的目的、任務和內容,就是要初步摸清該開發區設立的背景、發展的進程和現狀以及該開發區在同類開發區中的位置和水平,優惠政策種類、幅度、涉及企業戶數和規模,既要搞清絕對數,又要搞清相對數。在此基礎上初步發現和查清突出的、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悖的優惠政策以及發展中需要研究的問題,并從宏觀的層面全面衡量該類問題屬性,是普遍性、傾向性問題還是苗頭性問題。其次要對實現調查工作目的、任務和內容做出人員、方法、步驟、技術保障、經費、時間等方面的符合項目實際的周密安排。現在多數審前調查采用試審的辦法進行,更應重視審前調查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執行。第三,要組成好一個結構合理、力量精干的審前調查組。任何工作人才是第一位的,搞好審前調查也不例外。一個好的審前調查組時,一般應當是結合審計項目的性質和預計工作量,以及復雜程度和完成時限等,確定所需審前調查人員數量及知識結構,且搭配合理。既有組織領導型干部,又有審計業務骨干,還有計算機技術人員。對于一些較大的或新開展的審計項目,審前調查時,必要時可以打破處室界限,由審計機關統一組織審計力量。調查中如有特殊需要,審計機關可從外部聘用專家。審前調查組配好配強了,搞好審前調查就有了強有力的人才、業務、技術保障。第四,要堅持好一系列審前調查工作制度。由于審前調查多屬試探了解性質的,集中集體智慧顯得尤為重要。審前調查組應當建立和堅持好審前調查座談、走訪,收集資料范圍、內容、重點、標準,調查工作日記、記錄、底稿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調查組情況碰頭分析討論會議制度。每個成員都定期不定期及時討論調查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提高調查的效果。這樣,才能以制度保障和促進審前調查工作的質量、效果。第五,要形成好一個審前調查工作成果。檢驗審前調查成功與否,從審計工作全過程來講,要看審計實施方案的指導性、針對性和操作性。審前調查最重要的一個成果就是形成調查結果報告或審計實施方案。以往不少審計機關不重視審前調查,不重視發揮審計實施方案指導審計實施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審計實施方案制定后,就把它擱置一邊,審計憑經驗,老套套,方案和審計“兩張皮”,審哪算哪,結果造成審計實施方案執行的完整性不夠,出現有的方案確定的審計范圍、內容和重點,審計實施只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審計不到位;還有的審計事項卻超出審計實施方案所列的審計內容等情況。這些問題固然有審計人員存在認識誤區、行為不規范等原因,審計實施方案本身指導性、針對性和操作性不強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形成一個好的審計實施方案,不僅需要細致、深入、扎實的審前調查,而且需要重視和舍得投入人力、時間進行理性、宏觀分析、歸納、提煉。要舍得在制定審計實施方案上下工夫,通過對比、剖析、鑒別、取舍,嚴格審定審計目標是否明確,審計范圍是否適當,審計重點是否突出,重要性水平和風險評估是否恰當,審計方法是否適宜,審計步驟是否合理,審計人員分工是否科學,審計時間安排是否妥貼,審計成果開發利用是否充分等等內容,使審計實施方案真正具有較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和操作性,切實發揮其作為審計工作指南,促進提高審計工作質量、效率和水平的作用。( 趙保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