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之湖北篇:怎樣從水運大省到水運強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6日 08:58 人民網-人民日報 | |||||||||
本報記者 顧兆農 杜若原 初到武漢,一個鮮明的印象,就是水多。長江與漢江在這里交匯,一個城市竟擁有上百個湖泊,這種富有,令人羨慕。 長江的舟楫之利,惠澤東西,福祉兩岸,歷來是中華文明進步的巨大推動力。長江干
長江航運:全線飄紅 6月18日,武漢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在武漢宣告成立。該公司由武漢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港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3家合資組建,其中,上海2家企業分別投資2.02億元和1.69億元,持股55%。注入了新鮮血液的武港集團,近期至“十一五”期間,將投資10.83億元,用于港口建設等。 企業敢于如此大規模地投資長江航運事業,是基于對長江航運事業的良好預期。 長江航運管理局運輸處副處長蔡正榮介紹說,現在港航全線飄紅,貨運大幅攀升,客運繼續下降,外貿吞吐量穩定增長,集裝箱快速增長,汽車滾裝船運量增勢強勁。去年,長江干線運輸生產的主要指標———貨物吞吐量、外貿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均呈現出大幅增長的良好態勢。 分析世界經濟和內河航運發展的普遍規律可以看出,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時,是經濟發展對水運需求最大的時期。長江航運再次振興,是歷史的必然。長航集團有關負責同志介紹,長江上最大的頂推船隊運量可達4萬噸,是重載單列火車的4至16倍,武漢至上海段,其運輸量相當于11條至14條鐵路;內河航運的運輸成本僅為鐵路的1/2,公路的1/3,飛機的1/100;復線鐵路每公里約占地30畝,雙向4車道的高速公路每公里占地約60畝,而內河航運基本上不占地或很少占地…… 目前,長江航運已經初步形成西部以重慶、中部以武漢、東部以南京和上海為中心的良好布局和發展態勢。 下游比上游好 上游比中游強 長江航運事業全線飄紅的背后,也存在上、中、下游的發展明顯不平衡。它們各自有些什么特點?差異在哪里?蔡正榮一言以蔽之:下游比上游好,上游比中游強。 長江航運業大“蛋糕”切塊情況的分析,佐證了這一觀點。 去年,無論長江干線港口吞吐總量、外貿貨物吞吐量,還是集裝箱吞吐量的排序,地處長江下游的江蘇,都居首位。談及原因,蔡正榮說,由于長江江蘇區段靠近沿海,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對外貿易充分,外貿適箱貨較多,集裝箱化率較高。另一方面,下游港口集裝箱碼頭設施建設等條件相對較完善。 上游后來居上。去年6月16日,三峽工程雙線五級船閘試通航。三峽工程蓄水到135米高程后,水庫回水將到達重慶豐都,水庫長達430多公里,通航能力大大增強。今年,重慶的水運貨物周轉量可望超過鐵路。隨著川江跨省汽車滾裝船運輸的興起,其運輸量5年多來呈大幅度攀升之勢,已經成為川江地區水運經濟的一大亮點。7月1日,三峽壩頂正式對外開放,這將極大地促進三峽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有效地拉動長江上游的客運市場。 相對長江上、下游而言,雖然去年武漢港創下了吞吐量、集裝箱量和貨運量的歷史新高,但是,其增幅還沒有達到長江航運全線的平均水平。2003年,長江沿線8省市的水運貨運量比2000年增長了22.6%,而湖北同期增長卻為-1.2%,是長江沿線3年中惟一出現負增長的省份。 去年,在長江干線十大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外貿貨物量、集裝箱量的排行榜中,武漢港分別居第五、第六和第八位。特別是外貿貨物的吞吐量,只比安徽蕪湖和銅陵多,不及列居榜首的江蘇縣級市張家港的1/19。 “船等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長江航運事業的興衰成敗,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地方經濟特征。從湖北省統計局了解到,去年,在沿江的1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中,湖北省的經濟總量排名第五,與其在長江航運主要運輸指標的排序大致相當。湖北省去年的進出口總額是67.7億美元,經濟的外向度大約為8.9%;上游重慶去年經濟的外向度是12%;而江蘇去年的進出口總額是1708.6億美元,經濟的外向度接近91.4%。 有專家分析說,湖北沿江產業帶有較好的基礎,但缺乏新的沿江產業布局的進一步規劃,沿江產業建設跟不上新形勢發展的要求,導致貨源生產量增長緩慢,水運需求不旺。 采訪中,記者向長航管理部門和武漢港的有關同志提問:如果現在有更多的貨物需要通過長江進出湖北,現有的運力包括航道等條件,到底能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答案是肯定的。他們認為,湖北的長江航運能力,至少還有三成以上的空間。從全局看,“船等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當然,港口體制滯后、建設投入不足、航道建設相對落后、船舶運力發展緩慢等,也制約著湖北長江水運事業的發展。 長江航務管理局有關部門預測,2010年、2020年,長江干線(含江海直達)貨運量將達到5.8億噸和8億噸。湖北在長江流域大發展的態勢中,如何切得一塊更大的蛋糕? 湖北省政府參事張永泰說,根據全省地區布局的設想,在以武漢為中心,黃石、宜昌、襄樊為頂點,以江漢平原為腹地的“大三角”地區,將形成冶金、汽車、化工“三大走廊”以及鹽化工、磷化工、建材、紡織、高新技術、水電、商品糧“七大基地”。“大三角”地區,正是湖北水運發達的地區。 目前,湖北的運輸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專家認為,以武漢為核心的武漢經濟協作區,將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區之后我國第四個快速發展的經濟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湖北,從“水運大省”到“水運強省”,不是夢想。 點評:把優勢化成勝勢 “九省通衢”說的是湖北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更讓湖北具有發展水運的先天之利。但是,“水運大省”并非“水運強省”的尷尬,讓我們再次思考如何才能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湖北水運面臨的問題,與區域經濟發展程度有關,在中部地區有一定的代表性。中部地區大多資源豐富,這本應該成為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但由于體制機制轉換滯后,資源配置效率相對較低,往往使得資源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陷入“大而不強”的困局。 水運具有節地、節能、運輸成本低等特點,在當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大背景下,湖北依托自己的比較優勢,把振興長江航運事業作為促進中部崛起的戰略選擇,是一個明智的決策。在這個過程中,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有效發揮自身綜合優勢,才能促進中部快速崛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