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1020戶家庭抽樣調查,首次大范圍、權威性地解讀了兩年來成都的城鄉一體化進程
早報訊 (記者 何嬌嬌) 成都市的城鄉一體化進程究竟怎樣?農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到底還有多大差距?昨(5)日,一份對成都市10個區、市、縣,34個鄉鎮,102個村,1020戶家庭的“田野”抽樣調查,首次大范圍、權威性地解讀了兩年來成都的城鄉一體化進程。
采樣 千個家庭成訪談對象
“田野調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避免工業化所帶來的“城市病”問題。據此次調查的負責人,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陳永正博士介紹,主要由四川大學研究生和本科生組成的25個調查員通過8天的調查,1個月的處理數據、分析研究后形成了該報告。
調查樣本的選擇是采取非概率配額抽樣與隨機抽樣相結合,從縣(區、市)、鄉鎮、村、農戶4個層面分層抽樣,共選擇了1020個家庭為入戶訪談對象,分別采用《樣本點情況表》和《入戶訪談問卷》進行調查。
調查 村干部只能當“翻譯”
此次調查的主要內容為居民戶口轉換工作進展情況、成人職業培訓體系進展情況、社會保障體系發展情況、農民生活改善情況(包括農民純收入、固定與移動電話安裝情況、機動車擁有情況等11個方面)。1020份針對農戶的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農戶基本情況、農村勞動力轉移情況、農民收入情況、農村轉移勞動力的匯寄款情況等4方面。
據陳永正介紹,在走訪到各農戶家中的時候,基本上都有村上的干部陪同,但為了使調查不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調查人員都有禮貌地請干部暫時離開,“但也有外地的學生和農民溝通有問題,這時村干部才可以參加進調查中來,當‘翻譯’。”
評價 農民純收入發生質變
長期以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率低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這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的癥結所在。成都市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舉措后,2002年到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9.5%,較大幅度超過成都市和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期增長率7.8%和7.7%,為城鄉居民共同富裕、構建和諧成都奠定了基礎。
調查表明,成都市以產業演進和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以制度環境創新為先導推進城鄉一體化,終于在農民生活改善上修成了正果。如果說電話用戶數量和機動車數量增長表示農民生活改善,那么,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的質變則表明成都市農民收入可持續增長長效機制的形成。
又訊 “同心同德共建和諧社會·成都論壇”將于7月10日至11日在成都隆重舉行,城鄉一體化與和諧社會專題是此次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
|